一种清除晶状体赤道部上皮细胞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1931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清除晶状体赤道部上皮细胞的装置,包括手持杆和连接于手持杆一端的连接杆,连接杆的末端弯折形成工作杆,工作杆的顶面上靠近端部的侧壁上连接有抛光杆,工作杆和抛光杆的端部成型为弧面,抛光杆的顶面上靠近端部的位置设有从弧面过渡至抛光杆顶面的圆钝。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刚完成撕囊晶体未取出状态下进行高效路的前囊膜抛光,在抛光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粘弹剂,避免高眼压并发症,还能够解决飞秒撕囊后皮质与囊口紧密粘连的问题,对小瞳孔手术也能较容易的完成前囊膜抛光操作,可以避免超声乳化过程中形成碗状皮质壳,降低后囊膜破裂的风险;同时前端具备能够伸入赤道部进行抛光的柔质延长杆,实现对赤道部的抛光。

A device for clearing equatorial epithelial cells of len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evice for removing the epithelial cells at the equator of the lens, which comprises a hand-held rod and a connecting rod connected to one end of the hand-held rod, the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bent to form a working rod, the side wall near the end of the top surface of the work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a polishing rod, the end of the working rod and the polishing rod are formed into an arc surface, and the position near the end of the top surface of the polish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transition from the arc surface To the top surface of polishing rod is blunt. The invention can polish the anterior capsule with high efficiency when the capsulorhexis crystal is just completed and not taken out. In the polishing process, viscoelastic agent is not needed to avoid the complications of high intraocular pressure. It can also solve the problem of tight adhesion between the posterior cortex of the capsulorhexis in femtosecond and the mouth of the capsule. It can also finish the polishing operation of the anterior capsule easily for the operation of small pupil and avoid the formation of bowl shaped skin in the process of phacoemulsific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front end has a soft extension rod which can reach into the equator for polishing, so as to realize the polishing of the equ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除晶状体赤道部上皮细胞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眼科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除晶状体赤道部上皮细胞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技术的广泛开展,后发性白内障成为影响患者术后视力的重要因素。需要指出的是白内障摘除术后几乎所有的晶体囊膜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留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移行、纤维化生,晶状体残余上皮细胞的清除在过去数十年来一直是白内障医生非常关注的研究热点。白内障手术术后的各种不良事件,例如囊袋皱缩、人工晶体术后偏位,后发性白内障等均与残留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移行、纤维化生有关。虽然临床上医生会采用各种方法尽量清除晶状体上皮细胞,预防后发性白内障以及囊袋皱缩,如提高手术技巧,进行前后囊膜的抛光,改进人工晶体的设计和材料等,但后发性白内障和囊膜皱缩仍然有相当高的发生率,尤其是在儿童患者,后发障的发生率仍然高达100%,在悬韧带松弛的患者,如超高度近视和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白内障术后囊袋皱缩发生率也很高,可以引起瞳孔闭锁,人工晶体偏位,近视偏移等诸多问题。另外,它也限制了仿生型屈光性人工晶体的发展。因此,在白内障手术中,尽可能清除更多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白内障手术中,物理清除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方法是在摘除晶状体核,并完成晶状体皮质清除后,囊袋内填充粘弹剂,使用抛光器伸入囊袋中对囊膜的内表面进行刮搔从而去除囊膜内残余的上皮细胞,包括前囊膜和后囊膜的抛光,但现有技术无法进行赤道部上皮细胞的清除。现有的抛光方法有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1、晶体摘除后,晶状体囊膜是软性飘荡的,医生在对囊膜抛光时不好操作,效率普遍较低;2、虽然可以在抛光过程中通过向囊膜内注入大量粘弹剂保证囊膜填充鼓起,但是因为抛光后还要吸出粘弹剂,不仅增加了手术步骤和时长,还容易因粘弹剂吸出不彻底导致诸如高眼压等并发症;3、晶状体赤道部囊膜是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生发区,也是上皮细胞残留最密集的部位,但是晶状体赤道部由于位于虹膜后,手术中无法观察,在目前的现有技术下,医生无法进行赤道部的抛光;4、小瞳孔手术下,前后囊膜的抛光因为可视范围的缩小而增加了难度,甚至有囊膜破裂的严重风险;5、现代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中经常用到飞秒激光辅助,实现精准的前囊口制作,但飞秒手术在切割前囊膜时会将下方的皮质一并切除,而且因为切口处很整齐,导致医生在用负压吸引去除皮质时必然要吸引到前囊膜,增加了对悬韧带的牵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清除晶状体赤道部上皮细胞的装置,具体方案如下:包括手持杆和连接于手持杆一端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末端弯折形成工作杆,所述工作杆的顶面上靠近端部的侧壁上连接有抛光杆,所述工作杆和所述抛光杆的端部成型为弧面,所述抛光杆的顶面上靠近端部的位置设有从所述弧面过渡至所述抛光杆顶面的圆钝。进一步地,所述工作杆与所述抛光杆连接部分的底面成型为弧形,所述工作杆与所述抛光杆连接部分的截面的宽度为0.2mm-2mm,所述工作杆与所述抛光杆连接部分的截面的高度为0.1mm-2mm。进一步地,所述抛光杆的长度为0.5mm-4mm。进一步地,所述抛光杆、所述工作杆以及所述圆钝的截面的高度之和为0.1mm-2mm。进一步地,所述工作杆与所述抛光杆连接部分的截面的宽度为0.3mm,所述工作杆与所述抛光杆连接部分的截面的高度为0.3mm;所述抛光杆的长度为1mm;所述抛光杆、所述工作杆以及所述圆钝的截面的高度之和为0.3mm。进一步地,所述抛光杆的截面为三角形。进一步地,所述抛光杆的截面为锯齿形。进一步地,所述抛光杆的截面为梯形,所述抛光杆的顶面成型为粗糙面。进一步地,所述抛光杆的截面为孤型,所述抛光杆的顶面成型为粗糙面。进一步地,所述工作杆或所述抛光杆的末端连接有轴向布置的延长杆,所述延长杆为柔质材料制成,所述延长杆能够随着所述抛光杆在水平面上运动,所述延长杆能够在竖直面方向弯折,所述延长杆的顶面成型为粗糙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清除晶状体赤道部上皮细胞的装置,能够在刚完成撕囊晶体未取出状态下进行前囊膜抛光,游离晶状体上皮细胞与前囊膜——此时囊膜处于绷紧状态,抛光效率高,在抛光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粘弹剂,减少手术时间的同时能够有效避免粘弹剂清除不彻底导致的高眼压并发症,同时还能够解决飞秒撕囊后皮质与囊口紧密粘连的问题,对小瞳孔手术也能较容易的完成前囊膜抛光操作;并且,所述延长软杆可以插入到晶状体赤道部,随抛光杆左右摆动而直接搔刮晶状体赤道部囊膜,使得赤道部的上皮细胞游离于囊膜,同时不损伤囊膜,实现晶状体赤道部上皮细胞的安全清除。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连接杆和工作杆连接的端面放大图(图2的左视视角),图4.传统切割囊口的示意图,图5.采用飞秒激光切割囊口的示意图,图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工作杆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连接杆和工作杆连接的端面放大图,图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连接杆和工作杆连接的端面放大图,图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连接杆和工作杆连接的端面放大图,图1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延长杆与抛光杆的连接放大图,图1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延长杆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序号及名称:1、手持杆,2、连接杆,3、工作杆,4、抛光杆,5、圆钝,6、延长杆,7、皮质,8、前囊膜,9、支撑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前囊膜抛光器,包括手持杆1和连接于手持杆1一端的连接杆2,连接杆2的末端弯折形成工作杆3,工作杆3的顶面上靠近端部的侧壁上连接有抛光杆4,工作杆3和抛光杆4的端部成型为弧面,便于伸入囊口;抛光杆4的顶面上靠近端部的位置设有从弧面过渡至抛光杆4顶面的圆钝5,防止在抛光过程中抛光杆的端部抛破前囊膜。如图3,工作杆3与抛光杆4连接部分的底面成型为弧形,抛光杆4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抛光杆顶面的棱即构成抛光用的刃面,通过垂直抛光杆用力将前囊膜内侧的皮质去除干净。结合图2和图3,工作杆3与抛光杆4连接部分的截面的宽度a为0.3mm,抛光杆4的长度b为2mm,抛光杆4、工作杆3以及圆钝5的截面的高度之和c为0.2mm。本专利技术的前囊膜抛光器,可以在晶体摘除之前进行抛光,此时前囊膜在晶体的支撑作用下可以保证抛光过程中前囊膜是有一定张力的,一方面不需要使用粘弹剂避免后续问题的产生,另一方面可以使抛光过程更加顺利也更加效率。而传统囊膜抛光器只能在晶体摘除后进行抛光,需要使用大量粘弹剂,而且囊膜柔软飘荡,抛光效率很低。另外,如图4,采用飞秒激光切出的囊口,由于飞秒激光的特性,制作囊口时前囊膜8和下方的皮质7被一并切开,其断口处非常整齐(类似于两种整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清除晶状体赤道部上皮细胞的装置,包括手持杆(1)和连接于手持杆(1)一端的连接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的末端弯折形成工作杆(3),所述工作杆(3)的顶面上靠近端部的侧壁上连接有抛光杆(4),所述工作杆(3)和所述抛光杆(4)的端部成型为弧面,所述抛光杆(4)的顶面上靠近端部的位置设有从所述弧面过渡至所述抛光杆(4)顶面的圆钝(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除晶状体赤道部上皮细胞的装置,包括手持杆(1)和连接于手持杆(1)一端的连接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的末端弯折形成工作杆(3),所述工作杆(3)的顶面上靠近端部的侧壁上连接有抛光杆(4),所述工作杆(3)和所述抛光杆(4)的端部成型为弧面,所述抛光杆(4)的顶面上靠近端部的位置设有从所述弧面过渡至所述抛光杆(4)顶面的圆钝(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除晶状体赤道部上皮细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杆(3)与所述抛光杆(4)连接部分的底面成型为弧形,所述工作杆(3)与所述抛光杆(4)连接部分的截面的宽度为0.2mm-2mm,所述工作杆(3)与所述抛光杆(4)连接部分的截面的高度为0.1mm-2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清除晶状体赤道部上皮细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杆(4)的长度为0.5mm-4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清除晶状体赤道部上皮细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杆(4)、所述工作杆(3)以及所述圆钝(5)的截面的高度之和为0.1mm-2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清除晶状体赤道部上皮细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杆(3)与所述抛光杆(4)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阳杨珂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爱仁眼科门诊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