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腔内治疗的双极导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61911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腔内治疗的双极导管系统,包括具有柔性的导管本体、与导管本体连接的置物腔和包漆电热丝;导管本体包括第一腔;置物腔的外部套设有手柄;包漆电热丝呈双排并绕的结构缠绕在导管本体的前端,包漆电热丝的外侧设有防粘连绝缘层;导管本体的一端伸入置物腔,并固定于置物腔的内部;置物腔与手柄可拆卸连接;包漆电热丝靠近手柄的一端伸入第一腔的内侧,通过第一导线与输出设备电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导管本体在弯曲腔道内依然可以到达病灶位置;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频电流仅在双极导管系统内流动,不流经人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发热均匀、确保了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A bipolar catheter system for intracavitary treatment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devices, and discloses a bipolar catheter system for intracavity treatment, which comprises a flexible catheter body, a placement cavity connected with the catheter body and a enameled electric heating wire; the catheter body includes a first cavity; the external part of the placement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handle; the enameled electric heating wire is twined on the front end of the catheter body in a double row and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enameled electric heating wire There is an anti adhesion insulating layer; one end of the conduit body extends into the storage chamber and is fixed in the interior of the storage chamber; the storage chamber is detachable and connected with the handle; the end of the enameled electric hot wire close to the handle extends into the interior of the first chamber and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device through the first wire. The invention can make the catheter body still reach the focus position in the curved cavity channel, and the high-frequency current of the invention flows only in the bipolar catheter system, and does not flow through the human body; the invention has uniform heating in the use process, and ensures the continu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腔内治疗的双极导管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腔内治疗的双极导管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治疗领域的技术得到了不断改进发展,越来越靠近无创化、无痛化、精准化;对于病人来说,更微创、更精准、痛苦更低、恢复时间更短的治疗方法,是其首选。利用双极导管治疗血管、胆管等腔内疾病是现代医学最新且常用的治疗手段,在微创导管治疗系统问世前,普遍采用手术的方式对血管、胆管等腔内疾病进行治疗,比如静脉曲张疾病,就是通过手术将相应的静脉血管剥离,该手术对人损伤大,手术时间长,费用高,病人恢复周期长,手术过程病人疼痛大,随着微创导管治疗系统的问世,治疗血管、胆管等腔内疾病的技术就有了较大提升。但是,在现有的微创治疗导管中,存在明显的缺陷:比如单极的治疗导管,在工作过程中不锈钢管工作头需要贴负极板才能形成电流回路;双极的治疗导管,在工作过程中不锈钢管工作头不需要贴负极板,电流从一极不锈钢管流出,流经病灶组织,再通过另外一极不锈钢管流回,其工作端裸露,直接跟人体接触,电流要流过人体,不可避免的使工作端与治疗部位产生粘连、结痂,造成病人疼痛且恢复周期长,而且裸露的工作端在粘连、结痂之后导电能力变差导致治疗效果变差,要想继续治疗,就需要将工作头拉出病灶腔道进行清理,然后才能继续治疗,造成了手术时间长,手术效果不稳定。一次工作周期,治疗病灶腔道长度较小,而且工作头在依次移动治疗的时候容易出现漏空现象,导致部分病灶腔道没有得到完全治疗,工作头治疗过程中不能控温,输出有效能量的大小跟工作头导电性有关,工作头工作过程中随时出现粘连,导电性能变差,所以导电性不可控,工作头的温度也就不可控,并且现有的单极导管的端头为不锈钢材料,没有弹性,不能伸入存在一定弯折度的腔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腔内治疗的双极导管系统,能够使导管本体在弯曲腔道内依然可以到达病灶位置;并且本专利技术的高频电流仅在双极导管系统内流动,不流经人体;本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发热均匀、确保了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腔内治疗的双极导管系统,包括用于释放高频能量的输出设备;还包括具有柔性的导管本体、与导管本体连接的置物腔和包漆电热丝;所述导管本体包括第一腔;所述置物腔的外部套设有手柄;所述包漆电热丝缠绕在导管本体的前端,所述包漆电热丝的外侧设有防粘连绝缘层;所述导管本体的一端伸入置物腔,并固定于置物腔的内部;所述置物腔与手柄可拆卸连接;所述包漆电热丝靠近手柄的一端伸入第一腔的内侧,通过第一导线与输出设备电性连接。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使用包漆电热丝确保了电流仅在双极导管系统的内部流动,并以防粘连绝缘层套设,使电流不经人体,从而避免了治疗部位产生粘连、结痂等问题,同时也相应的缩短了治疗部位的恢复周期,此外,也解决了因导管本体的裸露而造成的导电能力变差,确保了本专利技术的治疗效果。优选的,所述包漆电热丝呈双排并绕的结构缠绕在导管本体的前端。有益效果:双排并绕的结构类似于弹簧结构,因此使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能够在弯曲的腔道内行进;在一些较长病灶腔道治疗过程中,其治疗时间较长,需要人工进行多次操作,此时,本专利技术就因为能够在弯曲的腔道内行进,一个周期治疗区段较长,下一个治疗周期,可以与第一个治疗周期的区段进行部分叠加,避免了部分病灶区域镂空而不能达到治疗效果;此外,双排并绕的结构能够产生稳定的发热,并且发热均匀,能够提高治疗效率。优选的,所述导管本体还包括第二腔;所述第二腔内设有测温元件;所述测温元件通过测温线与输出设备电性连接。有益效果:测温元件能够准确测的实际工作温度;由于在治疗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病灶之间或则相同类型的病灶不同深浅的位置,所需要的最佳治疗温度均不同,所以,通过测温元件对工作温度的检测,能够使医生及时调整输出设备的能量输出,以确保本专利技术达到最佳治疗温度。优选的,还包括用于调节温度的变温装置;所述变温装置与输出设备电性连接。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变温装置,能够使本专利技术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病灶区域,以及相同类型不同深浅位置的病灶;由于不同类型的病灶区域以及相同类型不同深浅的病灶区域所需要的治疗温度不同,因此,变温装置能够通过实时改变温度来使本专利技术适应不同类型的病灶以及相同类型不同深度的病灶。优选的,所述变温装置为滑动变阻器;所述滑动变阻器设置于手柄的内侧,所述滑动变阻器的滑块贯穿手柄的侧壁并向外伸出;所述手柄设有与滑块配合的滑槽;所述滑动变阻器通过第二导线与输出设备电性连接。有益效果:通过滑动变阻器的设置,本专利技术能够对温度进行直接控制,从而方便医生的直接操作;医生可以通过推动滑块,使温度得到调节,并根据测温元件测得的数据随时调整,此时,输出设备就能够输出与该病灶位置相适应的工作温度,从而确保治疗效果。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和测温线集成为六芯插座;所述输出设备设有与六芯插座配合的接头;所述六芯插座与接头电性连接。有益效果:包漆电热丝为双排并绕结构,所以第一导线为双排导线;第二导线电性连接滑动变阻器,所以第二导线包括输入连接线和输出连接线;此外测温线也由输入连接线和输出连接线组成;所以,六芯插座能够集成上述三组导线,以使得各个功能部分同时得电、同时使用,避免了单独接线的麻烦。优选的,所述输出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提示操作人员实时温度情况的提示模块,以及用于改变实时输出能量的控制模块;所述提示模块和控制模块分别与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测温元件与提示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滑动变阻器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有益效果:提示模块的设置能够方便医生对温度的管控;通过滑动变阻器对控制模块进行作用,实现了医生对温度的调节,以此使输出设备输出医生所需要的治疗温度。优选的,所述输出设备还包括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通讯模块还与外部的移动设备通信连接。有益效果: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除了医生外,还有辅助医生,通过两者的沟通,辅助医生可以通过使用移动设备完成对温度的调节。优选的,所述导管本体还包括第三腔;所述导管本体设有第三腔与外部环境连通的腔口;所述手柄远离导管本体的一端设有注液口;所述第三腔远离腔口的一端与注液口连通。有益效果:在现有的单极或者双极导管系统中并没有集成注液组件;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三腔的设置,能够使医生通过注液口注入药物,药物通过腔口注往病灶所在区域,以此起到联合治疗的作用,使治疗效果更佳;此外,在腔道弯曲较大时,导管本体不容易直接插入病灶区域,此时需要引导丝进行引导,即,先将引导丝插入病灶区域,此时引导丝所在区域就是导管本体所需要通过的引导通道,再将将引导丝另外一端穿入第三腔后,然后将导管本体沿着引导通道在腔道内行进,从而使导管本体到达病灶区域。优选的,所述导管本体远离置物腔的一端为圆头结构。有益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将导管本体远离置物腔的一端设置为圆头结构能够有效避免导管本体在腔道内行进时,对腔道内壁造成划伤等影响,从而避免了二次创伤,而且穿刺过程顺畅,阻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腔内治疗的双极导管系统,包括用于释放高频能量的输出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具有柔性的导管本体(1),所述导管本体(1)包括第一腔(2);/n与导管本体(1)连接的置物腔(3),所述置物腔(3)的外部套设有手柄(4);以及/n包漆电热丝(5),所述包漆电热丝(5)缠绕在导管本体(1)的前端,所述包漆电热丝(5)的外侧设有防粘连绝缘层(6);/n其中,所述导管本体(1)的一端伸入置物腔(3),并固定于置物腔(3)的内部;所述置物腔(3)与手柄(4)可拆卸连接;所述包漆电热丝(5)靠近手柄(4)的一端伸入第一腔(2)的内侧,通过第一导线(7)与输出设备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腔内治疗的双极导管系统,包括用于释放高频能量的输出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具有柔性的导管本体(1),所述导管本体(1)包括第一腔(2);
与导管本体(1)连接的置物腔(3),所述置物腔(3)的外部套设有手柄(4);以及
包漆电热丝(5),所述包漆电热丝(5)缠绕在导管本体(1)的前端,所述包漆电热丝(5)的外侧设有防粘连绝缘层(6);
其中,所述导管本体(1)的一端伸入置物腔(3),并固定于置物腔(3)的内部;所述置物腔(3)与手柄(4)可拆卸连接;所述包漆电热丝(5)靠近手柄(4)的一端伸入第一腔(2)的内侧,通过第一导线(7)与输出设备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漆电热丝(5)呈双排并绕的结构缠绕在导管本体(1)的前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1)还包括第二腔(8);所述第二腔(8)内设有测温元件(9);所述测温元件(9)通过测温线(10)与输出设备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极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调节温度的变温装置;所述变温装置与输出设备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极导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温装置为滑动变阻器(11);所述滑动变阻器(11)设置于手柄(4)的内侧,所述滑动变阻器(11)的滑块(12)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林李金虹王鹏洋李林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康圣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