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淬分享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1849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6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轻淬分享壶,包括壶体、设在所述壶体上的壶盖、设在所述壶体上的倒水口、设在所述壶体上的金属过滤网,所述壶体的开口端设有圆锥形的壶口,所述金属过滤网设在所述壶口上,所述金属过滤网的底部设有向所述壶体内部伸入的外冷缩装置,所述壶口的底部通过所述外冷缩装置堵塞,所述金属过滤网与所述外冷缩装置之间设有开关,所述壶口通过关闭所述开关后形成用于萃取的浸泡腔,所述浸泡腔内的液体通过开启所述开关后从所述外冷缩装置内流入到壶体内进行待饮用准备。能够解决现有植物饮料在萃取过程中无法控制时间及快速降温的问题,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使用方便。

A light quenching sharing po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ight quenching sharing pot, which comprises a pot body, a pot cover arranged on the pot body, a water inlet arranged on the pot body, and a metal filter screen arranged on the pot body. The opening end of the pot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onical pot mouth, the metal filter screen is arranged on the pot mouth, and the bottom of the metal filter screen is provided with an external cold shrink device extending into the inner part of the pot body The bottom of the pot mouth is blocked by the external shrinking device, a switch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metal filter screen and the external shrinking device, the pot mouth forms a soaking cavity for extraction by closing the switch, and the liquid in the soaking cavity flows into the pot body for drinking preparation after opening the switch. The utility model can solve the problems of uncontrollable time and rapid cooling in the extraction process of existing plant drinks, with simple structure, simple operation and convenient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淬分享壶
本技术涉及茶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淬分享壶。
技术介绍
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有品质的生活,愿意自己动手去制作一些植物饮料来与人进行分享,例如大麦茶、花茶、茶叶等,而在饮料的制作过程中,根据朋友的人数,一般会同时制作多人份的饮料后再分别倒给被人应用,因此,分享壶应运而生,现在的这类分享壶都是讲过滤装置直接伸入壶体内,将植物、水果等直接放置到过滤装置内,然后通过开水直接倒入过滤网或者壶体内进行浸泡萃取,从而分享给其他人,而植物饮料的制作过程中,植物原料的萃取是需要控制萃取时间的,如果植物类果片、粉末或者液体等放入高温水中进行萃取溶解时,如果萃取时间过长会导致植物饮料口感苦涩;且现有的分享壶一般就是通过一个过滤网进行过滤,萃取完后饮料倒入杯中时,会因温度过高而无法马上饮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某种或某些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轻淬分享壶,能够解决现有植物饮料在萃取过程中无法控制时间及快速降温的问题,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使用方便。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一种轻淬分享壶,包括壶体、设在所述壶体上的壶盖、设在所述壶体上的倒水口、设在所述壶体上的金属过滤网,所述壶体的开口端设有圆锥形的壶口,所述金属过滤网设在所述壶口上,所述金属过滤网的底部设有向所述壶体内部伸入的外冷缩装置,所述壶口的底部通过所述外冷缩装置堵塞,所述金属过滤网与所述外冷缩装置之间设有开关,所述壶口通过关闭所述开关后形成用于萃取的浸泡腔,所述浸泡腔内的液体通过开启所述开关后从所述外冷缩装置内流入到壶体内进行待饮用准备。进一步地,所述外冷缩装置包括圆柱形的倒流柱、设在所述倒流柱内的若干下水孔、设在所述倒流柱内的真空腔,所述真空腔内设有冷却液,所述下水孔的一端与所述浸泡腔连通,从所述下水孔流入到所述壶体内的高温液体通过所述真空腔内的冷却液进行快速冷却。进一步地,所述倒流柱为树脂材质,所述倒流柱的一端环设有与所述壶口底部贴合的橡胶圈,所述倒流柱与所述壶口之间通过所述橡胶圈密封。进一步地,所述金属过滤网的底部为实体结构且贴合在所述倒流柱上,所述开关包设在所述金属过滤网开口端外侧的拨片、设在所述金属过滤网底部与所述下水孔对应的下水口,所述拨片延伸到所述壶体的外侧,通过旋转所述拨片使所述下水口与所述下水孔之间形成连通或者错位闭合。进一步地,所述下水口和所述下水孔采用3~6个,所述下水口和所述下水孔采用同轴的环形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金属过滤网的中间设有一个通孔,所述倒流柱的中间向上延伸有一根提出杆,所述提取杆穿过所述通孔后延伸到所述浸泡腔内,所述外冷缩装置通过所述提取杆从所述壶体内拿出。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为了解决萃取时间过长会导致植物饮料苦涩的问题,在金属滤网与外冷缩装置之间设了一个开关,只需关闭开关,就能够使壶口形状用于萃取植物原料的浸泡腔,而当开启开关后,就可以使浸泡腔内的液体顺畅地流入到外冷缩装置内进行快速冷却后,再进入壶体内后通过倒水口分享给其他人,在对植物原料进行萃取时,更好地控制了萃取时间及下流的速度,保留了饮料的风味;同时有效的解决了萃取完后因太烫而无法马上饮用的问题,在下水口处添加了一个外冷缩装置,可以让刚萃取完的液体在很短时间内冷却到一定的温度,入口热,但不烫,也避免了饮料风味高温过度分解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金属过滤网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外冷缩装置的立体图。图中:壶体1、橡胶圈2、通孔3、提出杆4、倒水口5、壶盖6、金属过滤网7、开关8、拨片9、壶口10、浸泡腔11、下水口12、外冷缩装置13、真空腔14、倒流柱15、下水孔16、存储腔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一种轻淬分享壶,包括壶体1、设在所述壶体1上的壶盖6、设在所述壶体1上的倒水口5、设在所述壶体1上的金属过滤网7,所述壶体1的开口端设有圆锥形的壶口10,所述金属过滤网7设在所述壶口10上,所述金属过滤网7的底部设有向所述壶体1内部伸入的外冷缩装置13,所述壶口10的底部通过所述外冷缩装置13堵塞,所述金属过滤网7与所述外冷缩装置13之间设有开关8,所述壶口10通过关闭所述开关8后形成用于萃取的浸泡腔11,所述浸泡腔11内的液体通过开启所述开关8后从所述外冷缩装置13内流入到壶体1内进行待饮用准备;所述外冷缩装置13包括圆柱形的倒流柱15、设在所述倒流柱15内的若干下水孔16、设在所述倒流柱15内的真空腔14,所述真空腔14内设有冷却液,所述下水孔16的一端与所述浸泡腔11连通,从所述下水孔16流入到所述壶体1内的高温液体通过所述真空腔14内的冷却液进行快速冷却;所述倒流柱15为树脂材质,所述倒流柱15的一端环设有与所述壶口10底部贴合的橡胶圈2,所述倒流柱15与所述壶口10之间通过所述橡胶圈2密封;所述金属过滤网7的底部为实体结构且贴合在所述倒流柱15上,所述开关8包设在所述金属过滤网7开口端外侧的拨片9、设在所述金属过滤网7底部与所述下水孔16对应的下水口12,所述拨片9延伸到所述壶体1的外侧,通过旋转所述拨片9使所述下水口12与所述下水孔16之间形成连通或者错位闭合;所述下水口12和所述下水孔16采用3~6个,所述下水口12和所述下水孔16采用同轴的环形设置;所述金属过滤网7的中间设有一个通孔3,所述倒流柱15的中间向上延伸有一根提出杆4,所述提取杆穿过所述通孔3后延伸到所述浸泡腔11内,所述外冷缩装置13通过所述提取杆从所述壶体1内拿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壶口10为圆锥形的实体结构,壶体1通过壶口10分成了浸泡腔11和存储腔17,倒水口5与存储腔17连通,而金属过滤网7的开口端一般固定在壶口10的外沿上,其轮廓略小于壶口10的锥形轮廓,从而使金属过滤网7与壶口10之间可以形成一个空腔,而壶口10的底部通过外冷缩装置13堵塞,且金属过滤网7与外冷缩装置13之间通过开关8控制,当开关8闭合时,能够使浸泡腔11内的液体不会向壶体1内的存储腔17内中流入,而当植物原料在浸泡腔11内浸泡到所需的时间后,则能够通过开关8使液体通过外冷缩装置13向壶体1内流入,从而使人们可实现共同饮用,壶盖6则可以对壶口10进行扣合,使浸泡腔11的保温性更好,且更加卫生,具体的使用方式,我们以泡菊花茶为例:开关8关闭,打开壶盖6后将菊花放入到金属过滤网7内,然后将开水倒入金属过滤网7中,开水能够通过金属过滤网7的网孔同时向外渗透到锥形的壶口10内,从而使泡由菊花的开水填充在浸泡腔11内,通过浸泡腔11对菊花进出萃取,期间可以盖上壶盖6进行保温,当浸泡时间到了后,开启开关8,使浸泡腔11内的菊花茶流入外冷缩装置13内进行快速降温后进入壶体1内,以便人们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淬分享壶,包括壶体、设在所述壶体上的壶盖、设在所述壶体上的倒水口、设在所述壶体上的金属过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的开口端设有圆锥形的壶口,所述金属过滤网设在所述壶口上,所述金属过滤网的底部设有向所述壶体内部伸入的外冷缩装置,所述壶口的底部通过所述外冷缩装置堵塞,所述金属过滤网与所述外冷缩装置之间设有开关,所述壶口通过关闭所述开关后形成用于萃取的浸泡腔,所述浸泡腔内的液体通过开启所述开关后从所述外冷缩装置内流入到壶体内进行待饮用准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淬分享壶,包括壶体、设在所述壶体上的壶盖、设在所述壶体上的倒水口、设在所述壶体上的金属过滤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的开口端设有圆锥形的壶口,所述金属过滤网设在所述壶口上,所述金属过滤网的底部设有向所述壶体内部伸入的外冷缩装置,所述壶口的底部通过所述外冷缩装置堵塞,所述金属过滤网与所述外冷缩装置之间设有开关,所述壶口通过关闭所述开关后形成用于萃取的浸泡腔,所述浸泡腔内的液体通过开启所述开关后从所述外冷缩装置内流入到壶体内进行待饮用准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淬分享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冷缩装置包括圆柱形的倒流柱、设在所述倒流柱内的若干下水孔、设在所述倒流柱内的真空腔,所述真空腔内设有冷却液,所述下水孔的一端与所述浸泡腔连通,从所述下水孔流入到所述壶体内的高温液体通过所述真空腔内的冷却液进行快速冷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淬分享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勇郑梦婷盛亚波张开航
申请(专利权)人:轻淬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