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1546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2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壳体、发声单体和吸声材料,壳体包括上盖、下盖、连接上盖和下盖的侧壁和由上盖、下盖和侧壁围成收容空间。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第一透气隔离组件和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并与所述第一透气隔离组件相隔一定距离的第二透气隔离组件,所述第一、第二透气隔离组件将所述收容空间分为主体单元、位于所述主体单元一侧的第一吸声单元和另一侧的第二吸声单元,所述发声单体设于所述主体单元内,所述第一、第二透气隔离组件将所述吸声材料封装于所述第一、第二吸声单元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声器件通过多个吸声单元来完成吸声材料的封装,保证吸声材料的填充量,从而达到性能最大化的目的。

Phon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coustic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n acoustic monomer and an acoustic absorbing material. The shell comprises an upper cover, a lower cover, a side wall connecting the upper cover and the lower cover, and a receiving space enclosed by the upper cover, the lower cover and the side wall. The acoustic device also includes a first air permeability isolation component located in the reception space and a second air permeability isolation component located in the reception space and separated from the first air permeability isolation component for a certain distance. The first and second air permeability isolation components divide the reception space into a main unit, a first sound absorption unit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main unit and a second sound absorption unit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main unit The first and second air permeable isolation components encapsulate the sound-absorbing material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sound-absorbing units. The sound-emitt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completes the packaging of the sound-absorbing material through a plurality of sound-absorbing units, ensures the filling amount of the sound-absorbing material,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maximizing the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声器件
本技术涉及电声换能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发声器件。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目前,手机的功能极其多样,其中之一便是高品质的音乐功能,因此,用于播放声音的发声器件被大量应用到现在的智能移动设备之中。相关技术的扬声器模组通常包括外壳,外壳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扬声器单体将整个模组的内腔分隔成前声腔和后声腔两个腔体。为了降低模组的低频,通常会在后腔内增设吸音件,但是吸音件在后腔内起作用的程度与后声腔中吸音件的填充量有直接关系,在后声腔内尽可能多地填充吸音件对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由于受限于扬声器模组后声腔空间、封装材料材质的问题以及吸音不足,难以实现声学性能的需求。目前,技术人员多是将沸石颗粒用丝网布包裹成封装包作为吸音件,但是封装包会受到后声腔的形状和尺寸的限制,无法填满整个后声腔,并且存在整体透气性差,严重影响吸音材料的吸音性能,致使封装包式的吸音件不能达到预期声学性能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发声器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壳体和收容于壳体内的发声单体和吸声材料,所述壳体包括上盖、与上盖相对的下盖、连接上盖和下盖的侧壁和由所述上盖、所述下盖和所述侧壁围成的收容空间,其中,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第一透气隔离组件和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并与所述第一透气隔离组件相隔一定距离的第二透气隔离组件,所述第一透气隔离组件和所述第二透气隔离组件将所述收容空间分为主体单元、位于所述主体单元一侧的第一吸声单元和位于所述主体单元另一侧的第二吸声单元,所述发声单体设于所述主体单元内,所述第一透气隔离组件、所述第二透气隔离组件将所述吸声材料封装于所述第一吸声单元和所述第二吸声单元内。优选地,所述第一吸声单元和所述第二吸声单元以背向彼此延伸的方式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透气隔离组件和所述第二透气隔离组件均包括框架和结合于所述框架的隔离网。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设于侧壁的夹壁,所述夹壁由所述上盖向所述下盖方向延伸并抵接于所述下盖,所述夹壁包括本体部和由所述本体部的靠近所述下盖的一端向其另一端凹陷的滑槽所述框架插入并卡设于所述夹壁。优选地,所述下盖包括密封条,所述密封条抵压于所述框架和所述夹壁。优选地,在所述上盖的对应于所述框架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框架进一步卡设于所述凹槽内。优选地,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第一透气隔离组件和所述第二透气隔离组件均相隔一定距离。优选地,所述发声单体与所述下盖相隔一定距离。优选地,所述上盖对应于所述第一吸声单元、所述第二吸声单元的位置设置有灌粉孔,所述灌粉孔的数量等于或者大于吸声单元的数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发声器件结构简单;通过多个吸声单元位置的特殊布置来完成Dbass粉粒等吸声材料的封装,保证Dbass粉粒的填充量,从而达到性能最大化的目的。利用隔离的方式将收容空间分隔成主体单元和位于主体单元两侧的第一吸声单元和第二吸声单元,有效保证第一吸声单元和第二吸声单元与主体单元之间的气流通畅,由此确保Dbass粉粒等吸音材料的效果;保证了吸声单元中的Dbass粉粒等吸音材料与发声单体的距离一致性;增加了改善低频性能的区域的体积,由此提高低频声学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发声器件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发声器件的主视图。图3为沿图2中的A-A线剖切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1至图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方案以及其各方面的优点。在以下的实施例中,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便于对本技术的内容更清楚透彻的理解,而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其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的字词仅是针对所示结构在对应附图中位置而言。实施例1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的发声器件100,其包括壳体10和收容于壳体10内的发声单体3,其中,壳体10包括上盖2、与上盖2相对的下盖1、连接上盖2和下盖1的侧壁。上盖2、下盖1与连接上盖2和下盖1的侧壁围成收容空间6,发声器件100还包括位于收容空间6内的第一透气隔离组件5a和位于收容空间6内的并与第一透气隔离组件5a相隔一定距离的第二透气隔离组件5b。另外,上盖2或下盖1可以与侧壁一体成型。发声单体3收容于收容空间6的主体单元61内。除了发声单体3以外,主体单元61还包括用于收容空气的空间,该空间位于第一吸声单元62和第二吸声单元63之间,并且该空间与第一吸声单元62和第二吸声单元63共同作用以平衡发声器件的声压。第一吸声单元62和第二吸声单元63均与发声单体3相隔一定距离,并且发声单体3与下盖1相隔一定距离。第一透气隔离组件5a和第二透气隔离组件5b均固定夹持于夹壁4并与夹壁4共同将收容空间6分隔为主体单元61、位于主体单元61的一侧的第一吸声单元62和位于主体单元61的另一侧的第二吸声单元63,第一吸声单元62和第二吸声单元63均与主体单元61相连通,第一吸声单元62和第二吸声单元63以背向彼此延伸的方式设置,具体地,第一吸声单元62和第二吸声单元63设置在主体单元61的两侧。就横截面形状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吸声单元62和第二吸声单元63与发声器件3形成为大致“凸”字状,但是不限于此,第一吸声单元62和第二吸声单元63相对于发声单体3的位置可以根据结构需要而改变,还可以为“人”字状或者其它形状。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声单元的形状为矩形,但是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圆形、多边形或者其它形状。同样地,主体单元61的形状也可以为矩形、多边形或者其它形状。具体地,在收容空间6中,发声单体3的位置与收容空气的空间的位置相对应,该空间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三角形、矩形、梯形或其它形状,位于该空间两侧的第一吸声单元62和第二吸声单元63内填充诸如Dbass粉粒等的吸音材料(未图示)并作为填充区域。进一步地,第一透气隔离组件5a、第二透气隔离组件5b将诸如Dbass粉粒等的吸音材料封装于第一吸声单元62和第二吸声单元63内,用于形成虚拟声腔,以改善低频声学性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吸音材料为沸石颗粒,但是不限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单元61的两侧包括两个吸声单元,但是吸声单元的数量不限于此。另外,第一透气隔离组件5a和第二透气隔离组件5b均包括框架51和结合于框架51上的隔离网52,优选地,框架51和网布为注塑一体成型。另外,隔离网52设置在比框架51靠近主体单元61的位置,由此进一步增加第一吸声单元62和第二吸声单元63的体积。该结构设置可以更大程度地增加虚拟声腔的体积。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气隔离组件为两个,但是透气隔离组件的数量还可以为三个或者更多个,可以根据实际结构造型进行确定,以满足吸音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壳体和收容于壳体内的发声单体和吸声材料,所述壳体包括上盖、与上盖相对的下盖、连接上盖和下盖的侧壁和由所述上盖、所述下盖和所述侧壁围成的收容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第一透气隔离组件和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并与所述第一透气隔离组件相隔一定距离的第二透气隔离组件,所述第一透气隔离组件和所述第二透气隔离组件将所述收容空间分为主体单元、位于所述主体单元一侧的第一吸声单元和位于所述主体单元另一侧的第二吸声单元,所述发声单体设于所述主体单元内,所述第一透气隔离组件、所述第二透气隔离组件将所述吸声材料封装于所述第一吸声单元和所述第二吸声单元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壳体和收容于壳体内的发声单体和吸声材料,所述壳体包括上盖、与上盖相对的下盖、连接上盖和下盖的侧壁和由所述上盖、所述下盖和所述侧壁围成的收容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第一透气隔离组件和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并与所述第一透气隔离组件相隔一定距离的第二透气隔离组件,所述第一透气隔离组件和所述第二透气隔离组件将所述收容空间分为主体单元、位于所述主体单元一侧的第一吸声单元和位于所述主体单元另一侧的第二吸声单元,所述发声单体设于所述主体单元内,所述第一透气隔离组件、所述第二透气隔离组件将所述吸声材料封装于所述第一吸声单元和所述第二吸声单元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声单元和所述第二吸声单元以背向彼此延伸的方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气隔离组件和所述第二透气隔离组件均包括框架和结合于所述框架的隔离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兴志施胜荣蔡斌柳林王程良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