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子线束绕线用自动对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1498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定子线束绕线用自动对位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端四侧焊接有支腿,所述壳体的里侧通过安装架安设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上端通过联轴器与转轴对接相连,所述转轴的上端通过连接套与转盘对接相连,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实现线束缠绕在固定柱外侧的目的之后,液压缸带动活塞柱相应移动,由此带动支撑板沿导柱向上端的固定板方向进行移动,限位块与支撑板外侧的第二通孔卡合穿接,由此实现对线束的对位固定,便于边侧的捆扎装置进行直接捆扎,省去在绕线完毕后再次由人工进行再次整理配合捆扎捆扎的步骤,节省了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结构设计紧密合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适合推广。

An automatic alignment machine for stator harness wind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alignment machine for winding stator wire harness, which includes a shell, the bottom end of the shell is welded with four legs, the inner side of the shell is equipped with a speed reducing motor through a mounting frame, the upper end of the speed reducing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a rotating shaft through a coupling, the upper end of the rotating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a rotary table through a connecting sleeve, and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winding of wire harness After the purpose of wrapping arou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fixed column, the hydraulic cylinder drives the piston column to move correspondingly, thus driving the support plate to move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fixed plate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guide column, and the limit block is clamp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through hole at the outer side of the support plate, so as to realize the alignment and fixation of the wire harness,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direct binding of the binding device at the side, so as to eliminate the need for manual re adjustment after winding It can save time,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design structure closely and reasonably, has strong practicability, and is suitable for promo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子线束绕线用自动对位机
本技术属于线束绕线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定子线束绕线用自动对位机。
技术介绍
在对线束进行包装打包的过程当中,常需要用到定子线束绕线设备将线束缠绕,待缠绕完毕后通过捆扎设备对其进行捆扎,便于后期进行包装输送,但是目前市面上传统的定子线束绕线装置,多是通过电机带动中侧的中心柱进行转动实现缠绕,待缠绕完毕后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将缠绕完毕的线束从绕线设备上取下,进行整理手动配合捆扎设备进行对位方便进行捆扎,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同时影响了整体额效率,存在相应的局限性,如何专利技术一种定子线束绕线用自动对位机来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子线束绕线用自动对位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定子线束绕线用自动对位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端四侧焊接有支腿,所述壳体的里侧通过安装架安设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上端通过联轴器与转轴对接相连,所述转轴的上端通过连接套与转盘对接相连,所述转盘的上侧嵌接安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上端对接有活塞柱,所述活塞柱的上端与支撑板焊接固定,所述支撑板的里侧开设有穿接孔,所述穿接孔与导柱活动相连,所述支撑板的外侧上端焊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侧边端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导柱的上端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外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底侧的固定柱位置相对应,所述固定板的边侧通过铰链与连块铰接相连,所述连块的外侧底端焊接有限位块。r>优选的,所述导柱底端与转盘焊接固定,所述导柱、液压缸、活塞柱、固定柱、固定板、连块以及限位块均设有3-5个且呈环形阵列分布。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长度大于连块的长度且固定板与连块的宽度一致,所述铰链为180°铰链。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外侧还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与限位块的位置相对应且第二通孔呈腰圆状。优选的,所述连块的里侧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固定板里侧嵌接的卡扣活动相连。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与固定板的截面厚度一致。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技术通过减速电机、导柱、固定柱、转盘、液压缸、固定板、连块以及限位块等配合设计,使得导柱以及固定柱进行转动,实现线束缠绕在固定柱外侧的目的之后,液压缸带动活塞柱相应移动,由此带动支撑板沿导柱向上端的固定板方向进行移动,限位块与支撑板外侧的第二通孔卡合穿接,由此实现对线束的对位固定,便于边侧的捆扎装置进行直接捆扎,省去在绕线完毕后再次由人工进行再次整理配合捆扎捆扎的步骤,节省了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结构设计紧密合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适合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转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腿、2-壳体、3-减速电机、4-转轴、5-转盘、6-液压缸、7-支撑板、8-限位块、9-连块、10-固定板、11-导柱、12-固定柱、13-卡接槽、14-活塞柱、15-第一通孔、16-铰链、17-第二通孔、18-穿接孔、19-凸起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定子线束绕线用自动对位机,包括壳体2,所述壳体2的底端四侧焊接有支腿1,所述壳体2的里侧通过安装架安设有减速电机3,所述减速电机3的上端通过联轴器与转轴4对接相连,所述转轴4的上端通过连接套与转盘5对接相连,所述转盘5的上侧嵌接安设有液压缸6,所述液压缸6的上端对接有活塞柱14,所述活塞柱14的上端与支撑板7焊接固定,所述支撑板7的里侧开设有穿接孔18,所述穿接孔18与导柱11活动相连,所述支撑板7的外侧上端焊接有固定柱12,所述固定柱12的底侧边端开设有卡接槽13,所述导柱11的上端焊接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的外侧开设有第一通孔15,所述第一通孔15与底侧的固定柱12位置相对应,所述固定板10的边侧通过铰链16与连块9铰接相连,所述连块9的外侧底端焊接有限位块8。具体的,所述导柱11底端与转盘5焊接固定,所述导柱11、液压缸6、活塞柱14、固定柱12、固定板10、连块9以及限位块8均设有3-5个且呈环形阵列分布。具体的,所述固定板10的长度大于连块9的长度且固定板10与连块9的宽度一致,所述铰链16为180°铰链,由此对连块9进行限位,使得固定板10与连块9在对接时固定板10的顶端与连块9的顶端在同一水平线上。具体的,所述支撑板7的外侧还开设有第二通孔17,所述第二通孔17的位置与限位块8的位置相对应且第二通孔17呈腰圆状,使得支撑板7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限位块8卡合进第二通孔17中,实现对线束的固定。具体的,所述连块9的里侧设有凸起部19,所述凸起部19与固定板10里侧嵌接的卡扣活动相连。具体的,所述支撑板7与固定板10的截面厚度一致。该技术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将需要进行进行绕线的线束端头安置在固定柱12边侧的卡接槽13中,减速电机3运行带动转轴4以及转轴4上端的转盘5进行转动,由此带动导柱11以及固定柱12进行转动,实现线束缠绕在固定柱12外侧的目的,缠绕完毕后液压缸6带动活塞柱14相应移动,由此带动支撑板7沿导柱11向上端的固定板10方向进行移动,限位块8与支撑板7外侧的第二通孔17卡合穿接,由此实现对线束的对位固定,便于边侧的捆扎装置进行直接捆扎,省去在绕线完毕后再次由人工进行再次整理配合捆扎捆扎的步骤,提升了工作效率,捆扎完毕手动转动连块9,里侧凸起部19脱离卡扣向上翻动,直接将捆扎后的线束取下即可,结构设计紧密合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适合推广。需要说明的是减速电机3、液压缸6的具体型号需要依据该设置的具体规格进行计算,相应的计算方式属于该领域的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减速电机3、液压缸6的供电方式、控制方式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子线束绕线用自动对位机,包括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底端四侧焊接有支腿(1),所述壳体(2)的里侧通过安装架安设有减速电机(3),所述减速电机(3)的上端通过联轴器与转轴(4)对接相连,所述转轴(4)的上端通过连接套与转盘(5)对接相连,所述转盘(5)的上侧嵌接安设有液压缸(6),所述液压缸(6)的上端对接有活塞柱(14),所述活塞柱(14)的上端与支撑板(7)焊接固定,所述支撑板(7)的里侧开设有穿接孔(18),所述穿接孔(18)与导柱(11)活动相连,所述支撑板(7)的外侧上端焊接有固定柱(12),所述固定柱(12)的底侧边端开设有卡接槽(13),所述导柱(11)的上端焊接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的外侧开设有第一通孔(15),所述第一通孔(15)与底侧的固定柱(12)位置相对应,所述固定板(10)的边侧通过铰链(16)与连块(9)铰接相连,所述连块(9)的外侧底端焊接有限位块(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子线束绕线用自动对位机,包括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底端四侧焊接有支腿(1),所述壳体(2)的里侧通过安装架安设有减速电机(3),所述减速电机(3)的上端通过联轴器与转轴(4)对接相连,所述转轴(4)的上端通过连接套与转盘(5)对接相连,所述转盘(5)的上侧嵌接安设有液压缸(6),所述液压缸(6)的上端对接有活塞柱(14),所述活塞柱(14)的上端与支撑板(7)焊接固定,所述支撑板(7)的里侧开设有穿接孔(18),所述穿接孔(18)与导柱(11)活动相连,所述支撑板(7)的外侧上端焊接有固定柱(12),所述固定柱(12)的底侧边端开设有卡接槽(13),所述导柱(11)的上端焊接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的外侧开设有第一通孔(15),所述第一通孔(15)与底侧的固定柱(12)位置相对应,所述固定板(10)的边侧通过铰链(16)与连块(9)铰接相连,所述连块(9)的外侧底端焊接有限位块(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子线束绕线用自动对位机,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再允郑仲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先川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