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涌放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1477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涌放电装置,两主回路电极和中间电极均为片状结构,两主回路电极正对设置,中间电极设置于两主回路电极之间,触发端子、主回路电极和中间电极电连接且固定于PCB板;石墨片设有N个,N个石墨片分为两组,一组的石墨片为m个,另一组的石墨片为n个;绝缘片设有两组,一组的绝缘片为m‑1个,另一组的绝缘片为n‑1个;m‑1个绝缘片与m个石墨片组成第一石墨间隙结构,n‑1个绝缘片与n个石墨片组成第二石墨间隙结构,第一石墨间隙结构固定在一主回路电极和中间电极之间,第二石墨间隙结构固定在另一主回路电极和中间电极之间,触发端子设有N个,石墨片各自与一触发端子接触,便于减少连接在三相电源系统上的电涌放电装置的数量。

A kind of surge discharg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urge discharge device. The two main circuit electrodes and the intermediate electrode are both in sheet structure. The two main circuit electrodes are set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the intermediate electrode is set between the two main circuit electrodes, the trigger terminal, the main circuit electrode and the intermediate electrode ar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and fixed on the PCB board; the graphite sheet is provided with N pieces, and the N pieces of graphite a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of graphite sheets is m, the other group There are two groups of insulating sheets, one group is m \u2011 1, the other group is n \u2011 1; m \u2011 1 insulating sheet and M graphite sheets form the first graphite gap structure, n \u2011 1 insulating sheet and N graphite sheets form the second graphite gap structure, the first graphite gap structure is fixed between the first main circuit electrode and the middle electrode, and the second graphite gap structure is fixed It is fixed between the other main circuit electrode and the intermediate electrode. There are n trigger terminals, and the graphite sheet contacts with one trigger terminal respectively, so as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surge discharge devices connected on the three-phase power suppl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涌放电装置
本技术属于过电保护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涌放电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各种原因,电力系统往往存在过电压,这些过电压包括雷击感应过电压,接通容性负载和关断感性负载引起的操作过电压,其它电网波动等引起的过电压。这些过电压都能对用电设备造成伤害。电涌保护器(SPD,俗称防雷器)通常与用电设备并联在电路中,利用SPD的电压敏感特性来保护用电设备遭受各种过电压损害,特别是昂贵、精密的、不可间断的用电设备,如通信基站机房,金融系统,股票交易系统,高价值用电设备等与电相关的设备和系统,使用电涌保护器可使这些设备和系统免受来自雷电或其它原因引起的瞬态过电压的侵害。现有间隙型电涌装置包括:两个主回路电极,主回路电极为冲压或挤压制成的片状结构;排列为一列的N个石墨片,其位于两个主回路电极之间,其中N≥2,位于两端的石墨片分别于两个主回路电极相接触;N-1个环状绝缘片,相邻的所述石墨片以所述环状绝缘片隔开,使相邻的所述石墨片之间形成石墨间隙;少于N个的石墨间隙点火器,每个所述石墨间隙点火器均对应于一石墨片设置,每个所述石墨间隙点火器均包括触发端子以及电容,触发端子的一端连接至电容,触发端子的另一端与其对应的石墨片的边缘部分弹性接触。但是,将该间隙型电涌装置用在三相电源系统上时,需要把两个该间隙型电涌装置的组合在一起,使它们在结构上完整和电气上连通,会导致间隙型电涌装置之间的连线较长,对电涌的泄放是极为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涌放电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将该间隙型电涌装置用在三相电源系统上时,需要把两个该间隙型电涌装置的组合在一起,使它们在结构上完整和电气上连通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涌放电装置,包括两主回路电极、中间电极、PCB板、石墨片、绝缘片以及触发端子,两所述主回路电极和所述中间电极均为片状结构,两所述主回路电极正对设置,所述中间电极设置于两所述主回路电极之间,所述触发端子、所述主回路电极和所述中间电极电连接且固定于所述PCB板;所述石墨片设有N个,N个所述石墨片分为两组,一组的所述石墨片为m个,另一组的所述石墨片为n个;所述绝缘片设有两组,一组的所述绝缘片为m-1个,另一组的所述绝缘片为n-1个;m-1个所述绝缘片与m个所述石墨片组成第一石墨间隙结构,n-1个所述绝缘片与n个所述石墨片组成第二石墨间隙结构,所述第一石墨间隙结构固定在一所述主回路电极和所述中间电极之间,所述第二石墨间隙结构固定在另一所述主回路电极和所述中间电极之间,所述触发端子设有N个,所述石墨片各自与一所述触发端子接触。进一步地,所述触发端子包括插接片、连接片和弹性片,所述插接片的一端插接所述PCB板上,所述插接片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片上,所述连接片电连接于所述PCB板,所述连接片的一侧紧靠在所述PCB板的一侧面上,所述弹性片的一端电连接且固定在所述连接片上,所述弹性片的另一端与其对应的石墨片的边缘弹性接触。进一步地,连接在一所述连接片上的所述插接片设置有两个,所述插接片、所述连接片和所述弹性片一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主回路电极的周缘上设有第一凸块,所述PCB板设有第一插接口,所述第一凸块卡接于所述第一插接口。进一步地,所述中间电极的周缘上设有第二凸块,所述PCB板设有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二凸块卡接于所述第二插接口。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为一体式U型结构,所述定位机构内设有用于卡接定位所述石墨片、所述绝缘片和所述中间电极的定位槽,所述石墨片、所述绝缘片和所述中间电极均竖直设于所述定位机构内,所述中间电极穿设于所述定位槽,所述主回路电极位于所述定位槽外。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机构与所述主回路电极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为框体,所述主回路电极、所述中间电极、所述PCB板、所述石墨片、所述绝缘片、所述触发端子与所述定位机构设置所述底座内,所述主回路电极和所述中间电极延伸到所述底座外。进一步地,还包括上盖,所述底座卡接在所述上盖内,所述主回路电极和所述中间电极延伸到所述上盖外。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或所述底座上固定至少三个支撑杆,所述上盖上的所述支撑杆用于将所述上盖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或所述底座上的所述支撑杆用于将所述底座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涌放电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中间电极为共用电极,避免了长走线,便于电涌的泄放。连接在两主回路电极和中间电极的线路的泄放能力较强,第一石墨间隙结构a和第二石墨间隙结构b的泄放电涌的能力与石墨的截面积成正比。主回路电极和中间电极均为片状结构使该电涌放电装置的体积较小,便于安装。触发端子便于将石墨片与PCB板电连接,从而使石墨片与PCB板上的其他元器件电连接。在连接一三相电源系统时,只需要使用一个该电涌放电装置即可,减少了电涌放电装置的数量,进一步减少了连接了电涌放电装置的体积,非常方便。电涌放电装置安装简单,提高人工安装电涌放电装置的速度,降低了人工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涌放电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涌放电装置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主回路电极;11、第一凸块;2、中间电极;21、第二凸块;3、PCB板;31、第一插接口;32、第二插接口;4、石墨片;5、绝缘片;45a、第一石墨间隙结构;45b、第二石墨间隙结构;6、触发端子;61、插接片;62、连接片;63、弹性片;7、定位机构;71、定位槽;72、螺丝;8、底座;9、上盖;10、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涌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主回路电极、中间电极、PCB板、石墨片、绝缘片以及触发端子,两所述主回路电极和所述中间电极均为片状结构,两所述主回路电极正对设置,所述中间电极设置于两所述主回路电极之间,所述触发端子、所述主回路电极和所述中间电极电连接且固定于所述PCB板;/n所述石墨片设有N个,N个所述石墨片分为两组,一组的所述石墨片为m个,另一组的所述石墨片为n个;/n所述绝缘片设有两组,一组的所述绝缘片为m-1个,另一组的所述绝缘片为n-1个;/nm-1个所述绝缘片与m个所述石墨片组成第一石墨间隙结构,n-1个所述绝缘片与n个所述石墨片组成第二石墨间隙结构,所述第一石墨间隙结构固定在一所述主回路电极和所述中间电极之间,所述第二石墨间隙结构固定在另一所述主回路电极和所述中间电极之间,所述触发端子设有N个,所述石墨片各自与一所述触发端子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涌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主回路电极、中间电极、PCB板、石墨片、绝缘片以及触发端子,两所述主回路电极和所述中间电极均为片状结构,两所述主回路电极正对设置,所述中间电极设置于两所述主回路电极之间,所述触发端子、所述主回路电极和所述中间电极电连接且固定于所述PCB板;
所述石墨片设有N个,N个所述石墨片分为两组,一组的所述石墨片为m个,另一组的所述石墨片为n个;
所述绝缘片设有两组,一组的所述绝缘片为m-1个,另一组的所述绝缘片为n-1个;
m-1个所述绝缘片与m个所述石墨片组成第一石墨间隙结构,n-1个所述绝缘片与n个所述石墨片组成第二石墨间隙结构,所述第一石墨间隙结构固定在一所述主回路电极和所述中间电极之间,所述第二石墨间隙结构固定在另一所述主回路电极和所述中间电极之间,所述触发端子设有N个,所述石墨片各自与一所述触发端子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涌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端子包括插接片、连接片和弹性片,所述插接片的一端插接所述PCB板上,所述插接片的另外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片上,所述连接片电连接于所述PCB板,所述连接片的一侧紧靠在所述PCB板的一侧面上,所述弹性片的一端电连接且固定在所述连接片上,所述弹性片的另一端与其对应的石墨片的边缘弹性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涌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在一所述连接片上的所述插接片设置有两个,所述插接片、所述连接片和所述弹性片一体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涌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回路电极的周缘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兵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普泰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