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付成专利>正文

柱梁交叉节点设计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0899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构件设计领域,提供一种柱梁交叉节点设计构件,包括:柱形板以及交叉设置在柱形板内侧的多个格构板,每个格构板平行于所述柱形板的轴向设置,柱形板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凸起,格构板沿柱形板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上均设有柱筋连接位,柱形板的外侧用于连接梁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柱梁交叉节点设计构件,通过柱形板以及在柱形板内侧交叉设置的多个格构板来替代节点处的钢筋分布,并在柱形板和格构板上预留上下层的柱筋连接位,同时将梁筋连接在柱形板的外侧,从而减少了柱梁连接节点处钢筋的设置数量,方便混凝土浇筑时节点的浇筑振捣,振捣后混凝土填充密实,提高了建筑的施工质量。

Design component of column beam cross joi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al structural component design, and provides a column beam cross node design component, which comprises a column shaped plate and a plurality of lattice plates arranged at the inner side of the column shaped plate crosswise, each lattice plate is arranged parallel to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column shaped plate, two ends of the column shaped plat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bulge, two ends of the lattice plate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column shaped plat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second bulge, and the second bulge is arranged along the second end of the column shaped plate A column bar connecting position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convex and the second convex,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column plate is used for connecting the beam bar. The column beam cross joint design component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substitutes the reinforcement distribution at the joint through the column plate and a plurality of lattice plates arranged at the inner side of the column plate, and reserves the column reinforcement connection position of the upper and lower layers on the column plate and the lattice plate, and at the same time, connects the beam reinforcement at the outer side of the column plate, thus reducing the number of reinforcement at the column beam connection joint,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the concrete During pouring, the nodes are poured and vibrated, and the concrete is filled tightly after vibration, which improves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the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柱梁交叉节点设计构件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构件设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柱梁交叉节点设计构件。
技术介绍
在建筑结构中,柱梁接头位置为结构受剪力影响较大区域,配筋率大、钢筋间距小,浇注混凝土前常常需要对钢筋进行位置调整,或者降低钢筋数量,或者采用小于设计直径的钢筋替代。由于密集排布的接头钢筋会影响到节点位置混凝土的浇注振捣质量,降低了接头强度,使接头质量难以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柱梁交叉节点设计构件,以解决现有的柱梁交叉节点因钢筋数量密集而无法浇筑振捣密实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柱梁交叉节点设计构件,包括:柱形板以及交叉设置在所述柱形板内侧的多个格构板,每个所述格构板平行于所述柱形板的轴向设置,所述柱形板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凸起,所述格构板沿所述柱形板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上均设有柱筋连接位,所述柱形板的外侧用于连接梁筋。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柱形板一体化成型,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格构板一体化成型。优选地,所述柱形板的高度以及所述格构板沿待施工柱轴向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待施工梁的高度。优选地,所述柱形板的外侧沿待施工梁的方向固定有横梁定位板,所述横梁定位板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挡板,所述梁筋设置在两块所述定位板之间。优选地,两块所述挡板的顶端之间连接有水平板,所述水平板与所述定位板一体化成型。优选地,所述格构板与所述柱形板、所述横梁定位板与所述柱形板之间均采用焊接或一体化成型。优选地,多个所述格构板之间采用焊接或一体化成型。优选地,所述柱形板、格构板以及横梁定位板均采用糙面钢板。(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柱梁交叉节点设计构件,通过柱形板以及在柱形板内侧交叉设置的多组格构板来替代节点处的钢筋分布,并在柱形板和格构板上预留上下层的柱筋连接位,同时将梁筋连接在柱形板的外侧,从而减少了柱梁连接节点处钢筋的设置数量,方便混凝土浇筑时节点的浇筑振捣,振捣后混凝土填充密实,提高了建筑的施工质量。此外,在一柱多梁结构中,通过工厂化预制出横梁定位板,方便梁的精确定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柱梁交叉节点设计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柱梁交叉节点设计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格构板与横梁定位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图2的俯视图;图中:1、柱形板;2、格构板;3、第二凸起;4、柱筋连接位;5、横梁定位板;6-水平板;7-第一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柱梁交叉节点设计构件,用于替代一柱多梁交叉节点钢筋,具体包括:柱形板1以及多个格构板2,柱形板1和格构板2根据设计需求采用预制构件,具体可采用糙面钢板制作而成,糙面钢板通过在其表面预喷涂钢砂或采用刻纹工艺实现,以增加与钢筋或者混凝土的结合力,同时钢板整体抗弯、抗剪、抗扭刚度大,有利于提高接头位置抗弯、抗剪切以及抗扭能力。柱形板1的截面形状根据需要浇筑的柱的截面形状制作。其中,多个格构板2交叉固定连接在柱形板1的内侧,且平行于柱形板1的轴向设置,格构板2可以替代节点内的钢筋使用。根据设计需求,多个格构板2的交叉位置根据节点内钢筋设计要求进行代替设置,同时便于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以保证柱筋能够连接在柱形板1或格构板2上,从而提高柱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多个格构板2之间可采用焊接、栓接、铆接、丝扣连接或锁扣连接等连接方式,减少了人工绑扎时间,节省劳动力;也可以采用一体化成型设置,进一步提高结构连接的稳定性,有利于构件的施工和安装。当然,其各格构板2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能够满足将其交叉连接的方式均可。根据上下柱配筋情况,柱形板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凸起7,格构板2沿柱形板1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凸起3,对于一般的柱梁设计结构,此处柱形板1轴向相当于待施工柱的轴向。其中,第一凸起7和第二凸起3的高度以留足与上下层柱筋连接空间为宜。第一凸起7的内侧沿周向设有多个柱筋连接位4,第二凸起3上也设置有柱筋连接位4,柱筋连接位4为预留的专门用于连接柱筋的位置,柱筋可通过焊接的形式固定在柱筋连接位4上,在下部的柱筋和梁筋连接好之后浇筑混凝土。具体地,为了提高柱筋连接的稳定性和强度,第一凸起7与柱形板1可以一体化成型设置,第一凸起7相当于柱形板1的一部分,第二凸起3与格构板2也是一体化成型设置,第二凸起3相当于格构板2的一部分。当然,对于第一凸起7与柱形板1以及第二凸起3与格构板2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采用焊接或者其他的连接方式,此处不再详细赘述。为了方便柱梁交叉节点处的施工、提高柱顶和柱底位置抗弯、抗剪切以及抗扭能力,柱形板1的高度以及格构板2沿待施工柱轴向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待施工梁的高度,以保证第一凸起7和第二凸起3位于梁高范围外,其中,梁高即为与待施工柱交叉连接的待施工梁的高度,以下均采用梁高进行说明。其中,当柱形板1的高度和格构板2沿待施工柱轴向的高度等于梁高时,第一凸起7实际上相当于柱形板1沿待施工柱轴向的梁高范围外延伸形成,第二凸起3实际上相当于格构板2沿待施工柱轴向的梁高范围外延伸形成,从而使得整个柱形板1加上第一凸起7的高度以及格构板2加上第二凸起3的高度大于待施工梁的高度,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柱梁交叉节点设计构件,通过柱形板以及在柱形板内侧交叉设置的多个格构板来替代节点处的钢筋分布,并在柱形板1和格构板2上预留上下层的柱筋连接位,同时将梁筋连接在柱形板的外侧,从而减少了柱梁连接节点处钢筋的设置数量,方便混凝土浇筑时节点的浇筑振捣,振捣后混凝土填充密实,提高了建筑的施工质量;相比柱筋需要考虑钢筋柔度因素影响定位精度,采用预制构件定位精度高、保护层厚度更易于保障的优点,具有适用于超高层、大跨度复杂结构工程的特点。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考图2至图4所示,为了便于对梁与柱的节点连接进行定位导向,在柱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柱梁交叉节点设计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柱形板以及交叉设置在所述柱形板内侧的多个格构板,每个所述格构板平行于所述柱形板的轴向设置,所述柱形板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凸起,所述格构板沿所述柱形板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上均设有柱筋连接位,所述柱形板的外侧用于连接梁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梁交叉节点设计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柱形板以及交叉设置在所述柱形板内侧的多个格构板,每个所述格构板平行于所述柱形板的轴向设置,所述柱形板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凸起,所述格构板沿所述柱形板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上均设有柱筋连接位,所述柱形板的外侧用于连接梁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梁交叉节点设计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柱形板一体化成型,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格构板一体化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柱梁交叉节点设计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板的高度以及所述格构板沿待施工柱轴向的高度大于或等于待施工梁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柱梁交叉节点设计构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成
申请(专利权)人:付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