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绿化循环式引水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0889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园林绿化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园林绿化循环式引水构造,包括人工湖,人工湖的左侧设有假山,假山的顶端设有蓄水池,假山靠近人工湖的一侧面上设有溢流槽,人工湖的后侧设有喷泉池,喷泉池与人工湖之间设有人造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人工湖、假山和喷泉池,人工湖内设置若干水泵和水管,假山顶端的蓄水池通过水泵和溢流槽与人工湖形成循环流动,喷泉池通过水泵和人造渠与人工湖形成循环流动,使多个水景互相连通,且多个水景内的水均可循环流动,使水景内的水接近活水,给水景内饲养的水生动物提供更良好的生长环境,既能节省建造景观以及水景运行时的成本耗费,也能使水质保持清洁卫生。

A circulating water diversion structure for landscap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landscaping, in particular to a cyclic water diversion structure of landscaping, including an artificial lake, the left side of the artificial lake is provided with a rockery, the top of the rockery is provided with a reservoir, the side of the rockery close to the artificial lake is provided with an overflow tank, the back side of the artificial lake is provided with a fountain pool, and the artificial channel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ountain pool and the artificial lake.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n artificial lake, a rockery and a fountain pool, and a number of water pumps and water pipes are arranged in the artificial lake. The reservoir at the top of the rockery forms a circulation flow with the artificial lake through a water pump and an overflow tank, and the fountain pool forms a circulation flow with the artificial lake through a water pump and an artificial channel, so that multiple waterscape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water in multiple waterscape can circulate and flow, so that the water in the waterscape is close to each other The living water and the aquatic animals raised in the water supply landscape provide a better growing environment, which can not only save the cost of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but also keep the water quality clean and sanita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园林绿化循环式引水构造
本技术涉及园林绿化
,具体为一种园林绿化循环式引水构造。
技术介绍
园林绿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如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园林装饰上最常见的景观主要有植物景观、建筑景观以及水景。园林景观休闲空间中的水景大致可以分为水池喷泉、假山瀑布以及人工湖三种,水景作为主要景观之一,在营造环境方面能满足人们喜水亲水的心理,对城市而言具有储水、防洪的作用,使集审美与实用功能为一体的、动静相结合的人工景观。但是,现有技术中,各种类型的水景一般都是独立设置的,每个水景在建造时都需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且动态的水景在运行过程中也会耗费大量能耗和水量,同时,大部分的水景内的水一般都是死水,长时间不进行换水会导致水质变差甚至滋生大量细菌,也不利于水内饲养的水生动物的生长。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园林绿化循环式引水构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园林绿化循环式引水构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水景独立设置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以及死水容易变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园林绿化循环式引水构造,包括人工湖,所述人工湖的中间设有第一喷泉泵,所述人工湖的左端设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上设有第一水管,所述人工湖的后端设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上设有第二水管,所述人工湖的右侧壁上端设有第一槽口,所述人工湖的前端设有第三水泵,所述第三水泵上设有第三水管,所述人工湖的左侧设有假山,所述假山的顶端设有蓄水池,所述假山靠近所述人工湖的一侧面上设有溢流槽,所述人工湖的后侧设有喷泉池,所述喷泉池的中间设有第二喷泉泵,所述喷泉池的一侧壁上端设有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槽口与所述第一槽口之间设有人造渠。优选的,所述人工湖固定嵌设在地面内,所述第一喷泉泵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人工湖的底面上。优选的,所述第一水泵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人工湖的左侧壁上,所述第一水管穿过所述人工湖的左侧壁后固定嵌设在地面内,所述第一水管的上端穿过所述假山后延伸到所述蓄水池内。优选的,所述溢流槽的顶端水平高度低于所述假山的顶端水平高度,所述溢流槽的顶端水平高度高于所述蓄水池的底端水平高度,所述溢流槽的底端连通到所述人工湖内。优选的,所述第二水泵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人工湖的后侧壁上,所述第二水管穿过所述人工湖的后侧壁后固定嵌设在地面内,所述第二水管的后端穿过所述喷泉池的侧壁后延伸到池内。优选的,所述喷泉池固定嵌设在地面内,所述第二喷泉泵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喷泉池的底面上。优选的,所述人造渠固定嵌设在地面内,所述人造渠的两端分别连通到所述人工湖与所述喷泉池内。优选的,所述第三水泵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人工湖的前侧壁上,所述第三水管穿过所述人工湖的前侧壁后固定嵌设在地面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人工湖、假山和喷泉池,人工湖内设置若干水泵和水管,假山顶端的蓄水池通过水泵和溢流槽与人工湖形成循环流动,喷泉池通过水泵和人造渠与人工湖形成循环流动,使多个水景互相连通,且多个水景内的水均可循环流动,使水景内的水接近活水,给水景内饲养的水生动物提供更良好的生长环境,既能节省建造景观以及水景运行时的成本耗费,也能使水质保持清洁卫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园林绿化循环式引水构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中:1、人工湖;11、第一喷泉泵;12、第一水泵;121、第一水管;13、第二水泵;131、第二水管;14、第一槽口;15、第三水泵;151、第三水管;2、假山;21、蓄水池;22、溢流槽;3、喷泉池;31、第二喷泉泵;32、第二槽口;321、人造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前”、“后”、“左”、“右”、“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园林绿化循环式引水构造,包括人工湖1,人工湖1的中间设有第一喷泉泵11,人工湖1的左端设有第一水泵12,第一水泵12上设有第一水管121,人工湖1的后端设有第二水泵13,第二水泵13上设有第二水管131,人工湖1的右侧壁上端设有第一槽口14,人工湖1的前端设有第三水泵15,第三水泵15上设有第三水管151,人工湖1的左侧设有假山2,假山2的顶端设有蓄水池21,假山2靠近人工湖1的一侧面上设有溢流槽22,人工湖1的后侧设有喷泉池3,喷泉池3的中间设有第二喷泉泵31,喷泉池3的一侧壁上端设有第二槽口32,第二槽口32与第一槽口14之间设有人造渠321。本实施例中,人工湖1固定嵌设在地面内,人工湖1采用砖石和混凝土堆砌制成,使人工湖1结实稳固。进一步地,第一喷泉泵11通过螺栓固定在人工湖1的底面上,使第一喷泉泵11结实稳固,在人工湖1的中间制造喷泉,既可以提高人工湖1的美观,也可以通过拨动水面来增大水中的含氧量,可以给人工湖1内饲养的鲤鱼、乌龟等水生动物提供更舒适的生长环境。本实施例中,第一水泵12通过螺栓固定在人工湖1的左侧壁上,使第一水泵12结实稳固。进一步地,第一水管121穿过人工湖1的左侧壁后固定嵌设在地面内,使第一水管121结实稳固、不易断裂。进一步地,第一水管121的上端穿过假山2后延伸到蓄水池21内,第一水管121将人工湖1和蓄水池21连接起来,通过第一水泵12和第一水管121可以将人工湖1内的水抽吸到蓄水池21内。本实施例中,溢流槽22的顶端水平高度低于假山2的顶端水平高度,溢流槽22的顶端水平高度高于蓄水池21的底端水平高度,使蓄水池21内的水不会从假山顶端溢出,且使蓄水池21内的水量保持稳定。进一步地,溢流槽22的底端连通到人工湖1内,蓄水池21内溢出的水量会从溢流槽22流回到人工湖1内,形成人造瀑布的景观,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园林绿化循环式引水构造,包括人工湖(1),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湖(1)的中间设有第一喷泉泵(11),所述人工湖(1)的左端设有第一水泵(12),所述第一水泵(12)上设有第一水管(121),所述人工湖(1)的后端设有第二水泵(13),所述第二水泵(13)上设有第二水管(131),所述人工湖(1)的右侧壁上端设有第一槽口(14),所述人工湖(1)的前端设有第三水泵(15),所述第三水泵(15)上设有第三水管(151),所述人工湖(1)的左侧设有假山(2),所述假山(2)的顶端设有蓄水池(21),所述假山(2)靠近所述人工湖(1)的一侧面上设有溢流槽(22),所述人工湖(1)的后侧设有喷泉池(3),所述喷泉池(3)的中间设有第二喷泉泵(31),所述喷泉池(3)的一侧壁上端设有第二槽口(32),所述第二槽口(32)与所述第一槽口(14)之间设有人造渠(3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园林绿化循环式引水构造,包括人工湖(1),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湖(1)的中间设有第一喷泉泵(11),所述人工湖(1)的左端设有第一水泵(12),所述第一水泵(12)上设有第一水管(121),所述人工湖(1)的后端设有第二水泵(13),所述第二水泵(13)上设有第二水管(131),所述人工湖(1)的右侧壁上端设有第一槽口(14),所述人工湖(1)的前端设有第三水泵(15),所述第三水泵(15)上设有第三水管(151),所述人工湖(1)的左侧设有假山(2),所述假山(2)的顶端设有蓄水池(21),所述假山(2)靠近所述人工湖(1)的一侧面上设有溢流槽(22),所述人工湖(1)的后侧设有喷泉池(3),所述喷泉池(3)的中间设有第二喷泉泵(31),所述喷泉池(3)的一侧壁上端设有第二槽口(32),所述第二槽口(32)与所述第一槽口(14)之间设有人造渠(3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绿化循环式引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湖(1)固定嵌设在地面内,所述第一喷泉泵(11)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人工湖(1)的底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绿化循环式引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12)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人工湖(1)的左侧壁上,所述第一水管(121)穿过所述人工湖(1)的左侧壁后固定嵌设在地面内,所述第一水管(121)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仝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