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标贴卷的自动包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6065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印刷标贴卷的自动包装系统,其包括自动分流装置和自动装箱装置,该自动分流装置包括与各条印刷标贴卷生产线输出端部对接的第一环形传送带、多条第二环形传送带、以及衔接组件,其中每条第二环形传送带用于一种印刷标贴卷的传送,自动装箱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每个第二环形传送带输出端部的装箱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解决了产品种类混乱的难题,而且还能够高效且省力的实现印刷标贴卷的装箱。

Automatic packaging system of printing label roll

The automatic packaging system of the printing label roll of the utility model includes an automatic shunting device and an automatic packing device. The automatic shunting device includes a first ring conveyor belt, a plurality of second ring conveyor belts, and connecting components which are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end of each printing label roll production line. Each second ring conveyor belt is used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a printing label roll and automatic packing The device includes a packing unit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the output end of each second annular conveyor belt. The utility model not only solves the problem of confusion of product types, but also realizes the packing of printing label roll efficiently and labor sa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印刷标贴卷的自动包装系统
本技术属于印刷标贴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刷标贴卷的自动包装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印刷标贴卷收过程和包装过程是两个间断性的,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印刷标贴卷无法采用类似于机械手加紧的方式进行转移(只要自外周夹持并抬起印刷标贴卷时,位于内部的印刷标贴卷就会向下散落),因此,大部分靠人工的方式进行装箱。然而,在实际生产加工中,由于并非生产同一种印刷标贴卷,若采用人工打包其存在以下缺陷:1、有可能造成印刷标贴卷打包时,产品种类的混乱;2、工作效率低,同时工作强度也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新的印刷标贴卷的自动包装系统。其能够根据不同印刷标贴卷的种类,自动分流至对应的流水线,不仅解决了产品种类混乱的难题,而且还能够高效且省力的实现印刷标贴卷自动装箱。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印刷标贴卷的自动包装系统,其包括印刷标贴卷的自动分流装置和自动装箱装置,该自动分流装置包括与各条印刷标贴卷生产线输出端部对接的第一环形传送带、与第一环形传送带输出端部衔接的多条第二环形传送带、以及用于将第一环形传送带和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相衔接的衔接组件,其中每条第二环形传送带用于一种印刷标贴卷的传送,衔接组件包括分别与第一环形传送带输出端部和每条第二环形传送带的入料端部相衔接的衔接头、设置在第一环形传送带输出端部且用于识别印刷标贴卷种类的识别器、与识别器连通并能够驱动衔接头进行移位的驱动器,其中多个衔接头的结构相同,且多个衔接头中与第一环形传送带输出端部对接的衔接头为接引衔接头、与第二环形传送带的入料端部对接的衔接头为传送衔接头;自动装箱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每个第二环形传送带输出端部的装箱单元,其中装箱单元包括装箱平台、设置在装箱平台上的闸板、位于闸板下方的收集箱、以及驱动闸板自动打开或闭合的驱动件;当识别后印刷标贴卷传递至接引衔接头后,驱动器将接引衔接头转移至与之对应第二环形传送带的入料端部、并使得接引衔接头切换成传送衔接头,同时,多个传送衔接头中一个与第一环形传送带输出端部对接形成接引衔接头,且位于第二环形传送带上的印刷标贴卷传送至装箱平台后,闸板自动打开,印刷标贴卷落入收集箱。优选地,衔接头包括位于底部且与第一环形传送带所形成输出面齐平设置的底板、位于底板两侧的侧板和远离第一环形传送带端部的栏板,其中侧板、栏板和底板形成印刷标贴卷的放置区。进一步的,衔接头还包括设置在底板上且能够将位于放置区内的印刷标贴卷推出的顶推部件,当接引衔接头转移至与之对应第二环形传送带的入料端部后,顶推部件将印刷标贴卷贴着底板推送至第二环形传送带的入料端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顶推部件包括位于放置区内且与栏板平行设置的推板、自栏板穿过并连接在推板上的伸缩杆,其中伸缩杆定位在衔接架上,且在伸缩杆伸缩下,推板在放置区横移。优选地,推板两侧贴合在两块侧板相对内侧面上,伸缩杆的端部连接在推板的中部。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衔接组件还包括衔接架,多个衔接头绕着所述衔接架的中心均匀分布。优选地,衔接架包括位于中部的定位杆、绕着定位杆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多根臂杆,其中多根臂杆与多个衔接头一一对应连接。优选地,驱动器包括驱动定位杆绕自身轴心线转动的马达和传动带、以及控制器,其中马达由控制器控制。优选地,在每个印刷标贴卷外周形成有识别码,识别器能够读取识别码的信息并反馈至控制器。此外,多条印刷标贴卷生产线的输出端部位于第一环形传送带相对两侧或一侧,且沿着第一环形传送带传递方向依次间隔分布。优选地,装箱平台中部形成有口径自上而下逐渐变小的下料通道,且下料通道的水平截面成方形,闸板设置在下料通道的底部,装箱单元还包括设置在装箱平台上用于将印刷标贴卷向下料通道传动的传输辊、以及位于下料通道的相对两侧且与传输辊平行设置的限位辊。优选地,闸板有两块,且沿着水平方向相向移动地设置在装箱平台内,其中两块闸板的拼接缝与传输辊平行设置。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能够根据不同印刷标贴卷的种类,自动分流至对应的流水线,不仅解决了产品种类混乱的难题,而且还能够高效且省力的实现印刷标贴卷自动装箱。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自动包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自动装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F、自动分流装置;1、第一环形传送带;2、第二环形传送带;3、衔接组件;30、衔接头;30a、接引衔接头;30b、传送衔接头;300、底板;301、侧板;302、栏板;303、顶推部件;a、推板;b、伸缩杆;31、识别器;33、衔接架;330、定位杆;331、臂杆;X、印刷标贴卷生产线;Z、自动装箱装置;4、装箱单元;40、装箱平台;40a、下料通道;41、闸板;42、收集箱;43、传输辊;44、限位辊。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刷标贴卷的自动包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包装系统包括印刷标贴卷的自动分流装置和自动装箱装置,/n其中所述的自动分流装置包括与各条印刷标贴卷生产线输出端部对接的第一环形传送带、与所述第一环形传送带输出端部衔接的多条第二环形传送带、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环形传送带和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相衔接的衔接组件,其中每条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用于一种印刷标贴卷的传送,所述的衔接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的第一环形传送带输出端部和每条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的入料端部相衔接的衔接头、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传送带输出端部且用于识别印刷标贴卷种类的识别器、与所述识别器连通并能够驱动所述衔接头进行移位的驱动器,其中多个所述衔接头的结构相同,且多个所述衔接头中与所述第一环形传送带输出端部对接的所述衔接头为接引衔接头、与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的入料端部对接的所述衔接头为传送衔接头;/n所述的自动装箱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每个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输出端部的装箱单元,其中所述装箱单元包括装箱平台、设置在所述装箱平台上的闸板、位于所述的闸板下方的收集箱、以及驱动所述闸板打开或闭合的驱动件;/n当识别后所述印刷标贴卷传递至所述接引衔接头后,所述的驱动器将所述接引衔接头转移至与之对应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的入料端部、并使得所述接引衔接头切换成传送衔接头,同时,多个所述传送衔接头中一个与所述第一环形传送带输出端部对接形成所述接引衔接头,且位于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上的所述印刷标贴卷传送至所述装箱平台后,所述的闸板打开,所述印刷标贴卷落入所述收集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标贴卷的自动包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包装系统包括印刷标贴卷的自动分流装置和自动装箱装置,
其中所述的自动分流装置包括与各条印刷标贴卷生产线输出端部对接的第一环形传送带、与所述第一环形传送带输出端部衔接的多条第二环形传送带、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环形传送带和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相衔接的衔接组件,其中每条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用于一种印刷标贴卷的传送,所述的衔接组件包括分别与所述的第一环形传送带输出端部和每条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的入料端部相衔接的衔接头、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传送带输出端部且用于识别印刷标贴卷种类的识别器、与所述识别器连通并能够驱动所述衔接头进行移位的驱动器,其中多个所述衔接头的结构相同,且多个所述衔接头中与所述第一环形传送带输出端部对接的所述衔接头为接引衔接头、与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的入料端部对接的所述衔接头为传送衔接头;
所述的自动装箱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每个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输出端部的装箱单元,其中所述装箱单元包括装箱平台、设置在所述装箱平台上的闸板、位于所述的闸板下方的收集箱、以及驱动所述闸板打开或闭合的驱动件;
当识别后所述印刷标贴卷传递至所述接引衔接头后,所述的驱动器将所述接引衔接头转移至与之对应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的入料端部、并使得所述接引衔接头切换成传送衔接头,同时,多个所述传送衔接头中一个与所述第一环形传送带输出端部对接形成所述接引衔接头,且位于所述第二环形传送带上的所述印刷标贴卷传送至所述装箱平台后,所述的闸板打开,所述印刷标贴卷落入所述收集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标贴卷的自动包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衔接头包括位于底部且与所述第一环形传送带所形成输出面齐平设置的底板、位于所述的底板两侧的侧板和远离所述第一环形传送带端部的栏板,其中所述的侧板、栏板和底板形成所述印刷标贴卷的放置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标贴卷的自动包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衔接头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能够将位于所述的放置区内的印刷标贴卷推出的顶推部件,当所述接引衔接头转移至与之对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江天包装彩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