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焦若涵专利>正文

负压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0137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4:0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引流管包括顺次连接的引流段和连通段,引流段上远离连通段的一端口为密封结构,引流段的外周面上设有凹槽部,凹槽部的内壁面上设有引流孔。本申请提供的负压引流装置通过在引流管的引流段上设有凹槽部,凹槽部的内壁面上设有引流孔,且引流段上远离连通段的一端口为密封结构,使得人体内的积液汇聚至凹槽内后再通过引流孔将其引流出人体,避免直接作用于人体组织,减少负压引流装置对人体组织的损害。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device

The application discloses a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device, including a drainage tube, which comprises a drainage section and a communication section which are connected in sequence, a port on the drainage section far away from the communication section is a sealing structure, a groove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drainage section, and a drainage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surface of the groove part. The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device provided by the application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part on the drainage section of the drainage tube, a drainage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surface of the groove part, and a port far away from the connecting section on the drainage section is a sealing structure, so that the liquid in the human body is gathered into the groove, and then it is led out of the human body through the drainage hole, so as to avoid direct effect on the human body tissue, and reduce the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device to the human body group Damage to the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压引流装置
本公开一般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引流装置,尤其涉及负压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引流管是外科引流技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用于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医学上应用的引流管种类很多,在泌尿、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壳引流技术种类较多,而负压引流技术是外科引流技术中常见的医疗技术。负压引流技术是利用生物半透膜使开放创面封闭,使用专用负压机产生一定的负压,通过引流管和敷料作用于清创后的创面。该技术具有创面愈合快、感染率低、更换敷料次数少、抗菌药物使用少、降低医药费用等特点。现有的负压引流用引流管一般包括放在引流区域的引流段以及位于引流区域外的连通段,连通段与引流段连接,引流段远离连通段的一端为开口结构。其中,引流段常为圆管状或扁管状,引流段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引流孔,以增加引流面积。但是,由于引流段内呈负压状态,导致人体正常组织内的组织液体也会在负压的作用下一起通过引流孔进入引流段,进而对该正常组织产生影响,严重时会导致组织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负压引流装置。本申请提供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引流管包括顺次连接的引流段和连通段,引流段上远离连通段的一端口为密封结构,引流段的外周面上设有凹槽部,凹槽部的内壁面上设有引流孔。进一步地,引流孔向引流段的内腔延伸设置导管,导管沿其延伸方向为减缩结构。进一步地,导管的外周面上活动套设有导管套,导管套可沿导管的轴向移动,导管套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通孔,通孔位于导管套远离引流孔的一端。进一步地,导管套远离引流孔的一端口为密封结构。进一步地,内壁面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内侧面,两内侧面上分别设有引流孔。进一步地,位于两内侧面上的相对应的引流孔共轴设置。进一步地,内侧面上还设有多条连通至引流孔的引流道。进一步地,负压引流装置还包括集液件,集液件包括内部设有集液腔的壳体,壳体上设有开口,连通段远离引流段的一端与开口之间设有转接件,转接件内设有连通开口与连通段的内腔的连通腔。进一步地,转接件包括管体,管体远离连通段的一端设有活动插设于开口内的第一插接段,管体靠近连通段的一端设有活动插设于连通段内的第二插接段;管体的外周面上还设有沿径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抵接部,第一抵接部位于第一插接段远离开口部的一侧,第一抵接部用于与开口的边缘抵接配合;管体的外周面上还设有沿径向延伸设置的第二抵接部,第二抵接部位于第二插接段远离连通段的一侧;连通段的外周面上设有沿径向延伸设置的第三抵接部,第三抵接部上设有用于与第二抵接部轴向顶推配合的凸轮面。进一步地,负压引流装置还包括固定件,固定件包括套设于连通段的外周面上的固定板,固定板与壳体固定连接,第三抵接部固定设置于固定板上。本申请提供的负压引流装置通过在引流管的引流段上设有凹槽部,凹槽部的内壁面上设有引流孔,且引流段上远离连通段的一端口为密封结构,使得人体内的积液汇聚至凹槽内后再通过引流孔将其引流出人体,避免直接作用于人体组织,减少负压引流装置对人体组织的损害。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引流段结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引流段结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接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请参考图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引流管包括顺次连接的引流段1和连通段2,引流段1上远离连通段2的一端口为密封结构,引流段1的外周面上设有凹槽部11,凹槽部11的内壁面上设有引流孔12。在本实施例中,引流段1的外周面上设有凹槽部11,凹槽部11的槽腔内可作为暂存人体内积液的空间。在负压引流装置使用时,人体内的积液会填满凹槽部11的槽腔,凹槽部11的内壁面上设有引流孔12,积液便可通过引流孔12进入引流管内。引流段1上远离连通段2的一端口为密封结构,在负压装置的作用下引流管的引流段1内形成负压,一方面便于将人体的积液吸入引流段1内,还可以使得引流段1内的积液向外引流出。本实施例提供的负压引流装置通过在引流管的引流段1上设有凹槽部11,凹槽部11的内壁面上设有引流孔12,且引流段1上远离连通段2的一端口为密封结构,使得人体内的积液汇聚至凹槽内后再通过引流孔12将其引流出人体,避免直接作用于人体组织,减少负压引流装置对人体组织的损害。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内壁面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内侧面,两内侧面上分别设有引流孔12。凹槽部11的内壁面可包括凹槽部11的内侧面以及底面,本优选的实施例中将引流孔12设置在凹槽部11的内侧面上,一方面增加了引流的面积以及引流速率。更重要的是,在人体内部积液较少时,两内侧面上的引流孔12会出现一定的干涉,降低引流孔12对人体组织的吸压力,进一步降低负压引流装置对人体组织的损害。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位于两内侧面上的相对应的引流孔12共轴设置。两侧面上可分别对应设有多个引流孔12,相对应的两引流孔12共轴设置,可在人体内部积液较少时,使得引流孔12之间干涉程度最大,最大程度地降低引流孔12对人体组织的吸压力,进一步降低负压引流装置对人体组织的损害。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内侧面上还设有多条连通至引流孔12的引流道。当人体内残余少量的积液时,该积液难以被汇集在凹槽部11内,此时通过内侧面上的引流道,引流道在引流孔12的负压作用下,存在一定的负压吸力,从而将残余的积液吸附至引流孔12内。由于引流道尺寸较少,内部的负压吸力较小,对人体组织的伤害极小。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引流孔12向引流段1的内腔延伸设置导管13,导管13沿其延伸方向为减缩结构。导管13沿其延伸方向为减缩结构,导管13的内表面优选为螺旋面131结构。导管13内部在负压作用下会产生螺旋作用力,使得进入导管13内的积液螺旋转动方式进入引流段1的内腔中,避免导管13内出现堵塞的情况。同时,由于导管13沿其延伸方向为减缩结构,使得引流孔12出的压力降低。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导管13的外周面上活动套设有导管套14,导管套14可沿导管13的轴向移动,导管套14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通孔,通孔位于导管套14远离引流孔12的一端。导管套14外周面上的通孔可在导管套14沿导管13的轴向移动实现与引流孔12连通与隔断,具体地:当导管套14沿导管13的轴向向靠近引流孔12位置运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包括顺次连接的引流段和连通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段上远离所述连通段的一端口为密封结构,所述引流段的外周面上设有凹槽部,所述凹槽部的内壁面上设有引流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包括顺次连接的引流段和连通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段上远离所述连通段的一端口为密封结构,所述引流段的外周面上设有凹槽部,所述凹槽部的内壁面上设有引流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孔向所述引流段的内腔延伸设置导管,所述导管沿其延伸方向为减缩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外周面上活动套设有导管套,所述导管套可沿所述导管的轴向移动,所述导管套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导管套远离所述引流孔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套远离所述引流孔的一端口为密封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面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内侧面,两所述内侧面上分别设有所述引流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两所述内侧面上的相对应的所述引流孔共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面上还设有多条连通至所述引流孔的引流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若涵
申请(专利权)人:焦若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