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9194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油装置,属于油气井修井技术领域。该除油装置包括:承重上盘、上接头、自封胶芯、外筒和下接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下接头的第二端将该除油装置固定在井口防喷器上,在起出的修井管柱穿过该除油装置时,自封胶芯的内壁与修井管柱的外壁形成密封。此时,可以沿至少一个第二通气孔向该除油装置内泵入蒸汽,以冲洗并软化修井管柱上的原油等污染物,冲洗后的污水或油污等可以在自封胶芯的刮除作用,以及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沿第一通孔排出该除油装置,从而实现对修井管柱的除油操作。这样,避免了修井管柱将吸附的原油等污染物带出并滴落在井场,造成井场环境和周边水域的污染。

Deoil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egreasing devic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oil and gas well workover. The oil removing device comprises a load-bearing upper plate, an upper joint, a self sealing rubber core, an outer cylinder and a lower joint. The oil removing device is fixed on the wellhead BOP through the second end of the lower joint. When the raised workover string passes through the oil removing device, the inner wall of the self sealing rubber core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workover string form a seal. At this time, steam can be pumped into the oil removal device along at least one second vent to wash and soften the crude oil and other pollutants on the workover string. The washed sewage or oil can be drained out of the oil removal device along the first vent under the scraping effect of self sealing rubber core and the gravity effect of itself, so as to realize the oil removal operation of the workover string. In this way, the pollutants such as crude oil adsorbed by the workover string are avoided to be brought out and dropped on the well pad, resulting in the pollution of the well pad environment and surrounding wat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油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井修井
,特别涉及一种除油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油气田的开发过程中,油气田内的油气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此时,为了保证油气田的正常开发,需要在油气井内下入修井管柱以进行修井。而在修井过程中,油气井中的原油很容易吸附在修井管柱的外壁,这样,在完成修井且起出修井管柱时,很可能将原油带出油气井,进而滴落在油气井的井场,对井场环境和周边水域造成污染。目前,为了避免修井管柱带出的原油污染井场和周边水域,主要通过铺设防渗布和搭围堰方式,进行被动的污染防治。然而,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污染防治,不仅投入成本高,而且还会带来额外的防渗布等固体污染物。因此,亟需一种除油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除油装置,该除油装置可以对完成修井后起出的修井管柱进行除油操作,以避免修井管柱带出的原油污染井场环境和周边水域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除油装置,所述除油装置包括:承重上盘、上接头、自封胶芯、外筒和下接头;所述承重上盘与所述上接头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筒的第一端与所述上接头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外筒的第二端与所述下接头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接头的第二端用于与油井的井口防喷器固定连接;所述外筒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孔中每个第二通孔均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部;所述自封胶芯呈空心结构,且所述自封胶芯的第一端设置有外翻沿,所述外翻沿位于所述承重上盘和所述上接头之间,所述自封胶芯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外筒内,且所述自封胶芯的内壁与穿过所述承重上盘、所述上接头、所述自封胶芯、所述外筒和所述下接头的修井管柱的外壁形成密封。可选地,所述除油装置还包括内筒;所述内筒的第一端与所述上接头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内筒的第二端与所述下接头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设置有环空,所述内筒上设置有多个扩散孔。可选地,所述除油装置还包括排污管和至少一个进气管;所述排污管与所述第一通孔密封连接,所述至少一个进气管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孔一一对应,且密封连接。可选地,所述除油装置还包括密封结构;所述排污管与所述第一通孔之间,以及每个进气管与对应的第二通孔之间均设置有所述密封结构。可选地,所述内筒上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排污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外筒的内壁且位于每个第二通孔的位置设置有喷头。可选地,所述上接头的第一端面设置有第一圆周凹槽,所述外翻沿位于所述第一圆周凹槽内,所述第一圆周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外翻沿的厚度。可选地,所述承重上盘上与所述上接头连接的一端的端面设置有第二圆周凹槽,所述外翻沿位于所述第二圆周凹槽内,所述第二圆周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外翻沿的厚度。可选地,所述除油装置还包括密封钢圈,所述密封钢圈用于对所述下接头与所述井口防喷器之间的连接进行密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可以包括:本专利技术通过下接头的第二端将该除油装置固定在井口防喷器上,在起出的修井管柱穿过该除油装置时,自封胶芯的内壁与修井管柱的外壁形成密封。此时,可以沿至少一个第二通气孔向该除油装置内泵入蒸汽,以冲洗并软化修井管柱上的原油等污染物,冲洗后的污水或油污等可以在自封胶芯的刮除作用,以及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沿第一通孔排出该除油装置,从而实现对修井管柱的除油操作。这样,避免了修井管柱将吸附的原油等污染物带出并滴落在井场,造成井场环境和周边水域的污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01:承重上盘;02:上接头;03:自封胶芯;04:外筒;05:下接头;06:内筒;07:排污管;08:进气管;09:密封结构;10:喷头;11:密封钢圈;12:双头螺栓;011:第二圆周凹槽;021:第一圆周凹槽;031:外翻沿;041:第一通孔;042:第二通孔;061:扩散孔;062:第三通孔;091:垫片;092:密封胶垫;093:压紧螺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除油装置包括:承重上盘01、上接头02、自封胶芯03、外筒04和下接头05。承重上盘01与上接头0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外筒04的第一端与上接头0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外筒04的第二端与下接头05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下接头05的第二端用于与油井的井口防喷器固定连接。外筒04上设置有第一通孔041和至少一个第二通孔042,至少一个第二通孔042中每个第二通孔042均位于第一通孔041的上部。自封胶芯03呈空心结构,且自封胶芯03的第一端设置有外翻沿031,外翻沿031位于承重上盘01和上接头02之间,自封胶芯03的第二端位于外筒04内,且自封胶芯03的内壁能够与穿过承重上盘01、上接头02、自封胶芯03、外筒04和下接头05的修井管柱的外壁形成密封。其中,参见图2,承重上盘01与上接头02之间可以通过双头螺栓12进行固定连接。当然,承重上盘01与上接头02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比如,可以通过卡箍进行固定连接。由于自封胶芯03具有可压缩性,因此,在承重上盘01与上接头02固定连接时,可以促使外翻沿031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实现承重上盘01和上接头02之间的密封。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该除油装置对起出油井的修井管柱进行除油操作时,由于自封胶芯03的内壁与修井管柱的外壁密封接触,这样,在修井管柱起出油井的过程中,自封胶芯03还可以刮除修井管柱上吸附的污水或油污等,避免修井管柱将冲洗后的污水或油污等带出油气井。其中,自封胶芯03可以呈圆柱状结构。当然,参见图1,自封胶芯03也可以呈圆台状结构,自封胶芯03上外径大的一端可以设置外翻沿031,自封胶芯03上外径小的一端可以位于外筒04内。修井管柱的起出速度可以不大于0.15米/秒。在对起出的修井管柱进行除油操作时,可以通过锅炉蒸汽车向该除油装置内泵入蒸汽,当然,也可以通过蒸汽清洗车向该除油装置内泵入蒸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装置包括:承重上盘(01)、上接头(02)、自封胶芯(03)、外筒(04)和下接头(05);/n所述承重上盘(01)与所述上接头(0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筒(04)的第一端与所述上接头(0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外筒(04)的第二端与所述下接头(05)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接头(05)的第二端用于与油井的井口防喷器固定连接;/n所述外筒(04)上设置有第一通孔(041)和至少一个第二通孔(042),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孔(042)中每个第二通孔(042)均位于所述第一通孔(041)的上部;/n所述自封胶芯(03)呈空心结构,且所述自封胶芯(03)的第一端设置有外翻沿(031),所述外翻沿(031)位于所述承重上盘(01)和所述上接头(02)之间,所述自封胶芯(03)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外筒(04)内,且所述自封胶芯(03)的内壁与穿过所述承重上盘(01)、所述上接头(02)、所述自封胶芯(03)、所述外筒(04)和所述下接头(05)的修井管柱的外壁形成密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装置包括:承重上盘(01)、上接头(02)、自封胶芯(03)、外筒(04)和下接头(05);
所述承重上盘(01)与所述上接头(0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外筒(04)的第一端与所述上接头(0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外筒(04)的第二端与所述下接头(05)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接头(05)的第二端用于与油井的井口防喷器固定连接;
所述外筒(04)上设置有第一通孔(041)和至少一个第二通孔(042),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孔(042)中每个第二通孔(042)均位于所述第一通孔(041)的上部;
所述自封胶芯(03)呈空心结构,且所述自封胶芯(03)的第一端设置有外翻沿(031),所述外翻沿(031)位于所述承重上盘(01)和所述上接头(02)之间,所述自封胶芯(03)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外筒(04)内,且所述自封胶芯(03)的内壁与穿过所述承重上盘(01)、所述上接头(02)、所述自封胶芯(03)、所述外筒(04)和所述下接头(05)的修井管柱的外壁形成密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装置还包括内筒(06);
所述内筒(06)的第一端与所述上接头(02)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内筒(06)的第二端与所述下接头(05)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内筒(06)和所述外筒(04)之间设置有环空,所述内筒(06)上设置有多个扩散孔(06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装置还包括排污管(07)和至少一个进气管(08);
所述排污管(07)与所述第一通孔(041)密封连接,所述至少一个进气管(08)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孔(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张康卫于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