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牙器、排牙套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258714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0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排牙器、排牙套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排牙器包括一体成型的排牙器本体,排牙器本体包括唇侧壁、舌侧壁和腹板,唇侧壁的上牙部和舌侧壁的上牙部在腹板上方突出,与腹板形成上牙沟槽,唇侧壁的下牙部和舌侧壁的下牙部在腹板下方突出,与腹板形成下牙沟槽,上牙沟槽包括上牙插入排牙部,所述下牙沟槽包括下牙插入排牙部,所述上牙插入排牙部和所述下牙插入排牙部产生使牙倾斜移动的作用力,所述牙倾斜移动的旋转中心为距牙根根尖根长的1/3处,所述上牙插入排牙部和所述下牙插入排牙部根据用户的牙齿订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排牙器可在戴系列透明矫治器之前使用,不用更换很多牙套就能够取得牙的共同就位道。

A tooth arranging device, a tooth arranging box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ooth arranging device, a tooth arranging cover box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The tooth arranging device comprises an integrated tooth arranging device body, the tooth arranging device body comprises a lip side wall, a lingual side wall and a web, the upper tooth part of the lip side wall and the upper tooth part of the lingual side wall protrude above the web, and the upper tooth groove is formed with the web plate, the lower tooth part of the lip side wall and the lower tooth part of the lingual side wall protrude below the web, A lower tooth groove is formed with the web, the upper tooth groove includes the upper tooth insertion and tooth arrangement part, the lower tooth groove includes the lower tooth insertion and tooth arrangement part, the upper tooth insertion and tooth arrangement part and the lower tooth insertion and tooth arrangement part generate a force to make the tooth tilt and move, the rotation center of the tooth tilt and move is 1 / 3 of the length from the root tip and root, the upper tooth insertion and tooth arrangement part and the lower tooth insertion and tooth arrangement part root According to the user's teeth. The tooth arranging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can be used before wearing a series of transparent orthopedic devices, and the common positioning path of teeth can be obtained without replacing a lot of bra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牙器、排牙套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牙齿矫正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排牙器、排牙套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牙齿矫正包括范围较广,通常是指通过口腔技术手段,纠正牙齿排列不齐、牙齿突度异常等的治疗过程。牙齿矫正有多种方法,如固定矫治器,活动矫治器等等,要根据个人的牙齿实际情况、牙颌畸形种类等,再综合个人要求选择治疗方法。隐形矫治或称透明矫治器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牙列不齐矫治方法。通过戴用一系列透明矫治器的方法矫治牙列不齐。这种矫治器既能满足矫正牙齿的需要,又同时避免了传统托槽矫正能看到“钢牙”的缺点,是目前市场上最热门的牙齿矫正方法。但是系列透明矫治器方法一般需要通过20~30套才能逐渐将不整齐的牙齿排列整齐,而且牙列不齐的牙齿之间往往难以形成矫治器戴入的共同就位道,导致矫治器不能很好就位发挥矫治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牙器、排牙套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排牙器包括一体成型的排牙器本体,所述排牙器本体包括唇侧壁、舌侧壁和腹板,所述腹板连接所述唇侧壁和所述舌侧壁,所述唇侧壁和所述舌侧壁均具有上牙部和下牙部,所述唇侧壁的上牙部和所述舌侧壁的上牙部在所述腹板上方突出,与所述腹板形成上牙沟槽,所述唇侧壁的下牙部和所述舌侧壁的下牙部在所述腹板下方突出,与所述腹板形成下牙沟槽,所述上牙沟槽包括上牙插入排牙部,所述唇侧壁的上牙部的上部设有覆盖上牙龈的第一支撑部,所述下牙沟槽包括下牙插入排牙部,所述唇侧壁的下牙部的下部设有覆盖下牙龈的第二支撑部,所述上牙插入排牙部和所述下牙插入排牙部产生使牙倾斜移动的作用力,所述牙倾斜移动的旋转中心为距牙根根尖根长的1/3处,所述上牙插入排牙部和所述下牙插入排牙部根据用户的牙齿订制。所述排牙器可在戴系列透明矫治器之前使用,不用更换很多牙套就能够取得牙的共同就位道。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排牙器,包括一体成型的排牙器本体,所述排牙器本体包括唇侧壁、舌侧壁和腹板,所述腹板连接所述唇侧壁和所述舌侧壁,所述唇侧壁和所述舌侧壁均具有上牙部和下牙部,所述唇侧壁的上牙部和所述舌侧壁的上牙部在所述腹板上方突出,与所述腹板形成上牙沟槽,所述唇侧壁的下牙部和所述舌侧壁的下牙部在所述腹板下方突出,与所述腹板形成下牙沟槽,所述上牙沟槽包括上牙插入排牙部,所述唇侧壁的上牙部的上部设有覆盖上牙龈的第一支撑部,所述下牙沟槽包括下牙插入排牙部,所述唇侧壁的下牙部的下部设有覆盖下牙龈的第二支撑部,所述上牙插入排牙部和所述下牙插入排牙部产生使牙倾斜移动的作用力,所述牙倾斜移动的旋转中心为距牙根根尖根长的1/3处,所述上牙插入排牙部和所述下牙插入排牙部根据用户的牙齿订制。优选地,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1)覆盖前牙区牙龈的第一支撑部距前牙区牙龈2~4mm,覆盖双尖牙区牙龈的第一支撑部距双尖区牙龈2~3mm,覆盖后牙区牙龈的第一支撑部距后牙区牙龈1~2mm;2)所述唇侧壁对应上牙龈边界处设有上牙缓冲区,所述上牙缓冲区的宽度为1~2mm,所述上牙缓冲区距对应牙龈0.5~1mm;所述唇侧壁对应下牙龈边界处设有下牙缓冲区,所述下牙缓冲区的宽度为1~2mm,所述下牙缓冲区距对应牙龈0.5~1mm。优选地,所述排牙器本体的材料为食品级硅胶,邵氏硬度为30~60度。优选地,所述排牙器本体的厚度为2~4mm。优选地,所述上牙插入排牙部和所述下牙插入排牙部的形状与位置与用户牙齿排齐状态下的牙齿形状及位置匹配。更优选地,所述牙齿排齐状态是指,以用户牙齿初始位置为起始,使牙齿倾斜移动至上牙及下牙分别具有共同就位道的状态。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上述排牙器的用途,用于使牙产生牙移动以取得牙的共同就位道,所述排牙器在戴系列透明矫治器之前使用。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上述排牙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使用锥形束CT获得颌骨和牙齿的模型;2)通过印模法获得牙颌印模模型,然后激光扫描获得牙颌模型;3)将所述颌骨和牙齿的模型与所述牙颌模型进行三维配准融合,然后提取获得融合后的颌骨和牙齿的模型;4)以融合后的颌骨和牙齿的模型为起始状态,将模型中的牙齿倾斜移动至排齐状态,以排齐状态下的颌骨和牙齿的模型作为矫正后的颌骨和牙齿的模型,所述倾斜移动以距牙根根尖根长的1/3处为旋转中心;5)以所述矫正后的颌骨和牙齿的模型制作注塑模具;所述注塑模具用于本专利技术排牙器的注塑成型,其中,排牙器的上牙插入排牙部和下牙插入排牙部分别于矫正后的颌骨和牙齿的模型牙齿的牙冠形状及位置匹配;6)将硅胶注入步骤5)获得的注塑模具,得到排牙器。优选地,所述排齐状态下的颌骨和牙齿的模型中的牙齿排齐后具有共同就位道。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排牙套盒,包括上述排牙器和一个或多个牙齿矫正器。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1)本专利技术的排牙器可在戴牙齿矫正器之前使用,不用换很多牙套就能取得牙齿的共同就位道,解决牙齿参差不齐的问题;2)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排牙器使用弹性硅胶材料,在牙列错位情况下也容易就位,舒适度也较高。3)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排牙器上下是连成整体,戴入以后可以形成颌间交互力,调整上下牙列的矢状向关系。而一般的透明矫治器,上下牙列的矫治器是分开的。4)本专利技术通过锥形束CT和激光扫描获得的模型,然后进行融合,获得的模型准确,误差小;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距牙根根尖根长的1/3处为旋转中心做牙倾斜移动,符合牙齿的生理性要求,使得矫正后的牙齿能达到理想健康位置。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排牙器示意图。图2显示为图1排牙器仰视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排牙器的剖面图。图4显示为以距牙根根尖根长的1/3处为旋转中心作牙倾斜移动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唇侧壁11第一支撑部12第二支撑部2舌侧壁3腹板4上牙沟槽41上牙插入排牙部5下牙沟槽51下牙插入排牙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和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一种排牙器,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一体成型的排牙器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牙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排牙器本体,所述排牙器本体包括唇侧壁(1)、舌侧壁(2)和腹板(3),所述腹板(3)连接所述唇侧壁(1)和所述舌侧壁(2),所述唇侧壁(1)和所述舌侧壁(2)均具有上牙部和下牙部,所述唇侧壁(1)的上牙部和所述舌侧壁(2)的上牙部在所述腹板(3)上方突出,与所述腹板(3)形成上牙沟槽(4),所述唇侧壁(1)的下牙部和所述舌侧壁(2)的下牙部在所述腹板(3)下方突出,与所述腹板(3)形成下牙沟槽(5),所述上牙沟槽(4)包括上牙插入排牙部(41),所述唇侧壁(1)的上牙部的上部设有覆盖上牙龈的第一支撑部(11),所述下牙沟槽(5)包括下牙插入排牙部(51),所述唇侧壁(1)的下牙部的下部设有覆盖下牙龈的第二支撑部(12),所述上牙插入排牙部(41)和所述下牙插入排牙部(51)产生使牙倾斜移动的作用力,所述牙倾斜移动的旋转中心为距牙根根尖根长的1/3处,所述上牙插入排牙部(41)和所述下牙插入排牙部(51)根据用户的牙齿订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牙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排牙器本体,所述排牙器本体包括唇侧壁(1)、舌侧壁(2)和腹板(3),所述腹板(3)连接所述唇侧壁(1)和所述舌侧壁(2),所述唇侧壁(1)和所述舌侧壁(2)均具有上牙部和下牙部,所述唇侧壁(1)的上牙部和所述舌侧壁(2)的上牙部在所述腹板(3)上方突出,与所述腹板(3)形成上牙沟槽(4),所述唇侧壁(1)的下牙部和所述舌侧壁(2)的下牙部在所述腹板(3)下方突出,与所述腹板(3)形成下牙沟槽(5),所述上牙沟槽(4)包括上牙插入排牙部(41),所述唇侧壁(1)的上牙部的上部设有覆盖上牙龈的第一支撑部(11),所述下牙沟槽(5)包括下牙插入排牙部(51),所述唇侧壁(1)的下牙部的下部设有覆盖下牙龈的第二支撑部(12),所述上牙插入排牙部(41)和所述下牙插入排牙部(51)产生使牙倾斜移动的作用力,所述牙倾斜移动的旋转中心为距牙根根尖根长的1/3处,所述上牙插入排牙部(41)和所述下牙插入排牙部(51)根据用户的牙齿订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牙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1)覆盖前牙区牙龈的第一支撑部距前牙区牙龈2~4mm,覆盖双尖牙区牙龈的第一支撑部距双尖区牙龈2~3mm,覆盖后牙区牙龈的第一支撑部距后牙区牙龈1~2mm;
2)所述唇侧壁对应上牙龈边界处设有上牙缓冲区,所述上牙缓冲区的宽度为1~2mm,所述上牙缓冲区距对应牙龈0.5~1mm;所述唇侧壁对应下牙龈边界处设有下牙缓冲区,所述下牙缓冲区的宽度为1~2mm,所述下牙缓冲区距对应牙龈0.5~1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牙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牙器本体的材料为食品级硅胶,邵氏硬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晓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