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内置式转动限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806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7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置式转动限位装置,包括下叶片转动套Ⅰ、下叶片转动套Ⅱ和上叶片转动套;上叶片转动套两端面上分别设置滑块,下叶片转动套Ⅰ靠近上叶片转动套的端面上以及下叶片转动套Ⅱ靠近上叶片转动套的端面上分别沿其周向设置弧形的控制开合方向和开合角度的滑槽;上叶片转动套一端上的滑块位于下叶片转动套Ⅰ的滑槽内并与其滑动配合,上叶片转动套另一端上的滑块位于下叶片转动套Ⅱ的滑槽内并与其滑动配合。迎流时,叶片组两叶片达到最大开合角度产生推力推动叶片主轴旋转,同时且两叶片不发生干涉;逆流时,叶片组有效闭合同时外表面形成对称的流线型,降低逆流时的水流阻力,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叶片组外部的流线型不被破坏。

Built in rotary limit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uilt-in rotation limit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lower blade rotation sleeve I, a lower blade rotation sleeve II and a upper blade rotation sleeve; two end faces of the upper blade rotation sleev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sliders, and the upper end faces of the lower blade rotation sleeve I close to the upper blade rotation sleeve and the upper end faces of the lower blade rotation sleeve II close to the upper blade rotation sleev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rc-shaped control opening along its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The slide on one end of the upper blade rotating sleeve is located in the slide of the lower blade rotating sleeve I and fits with its sliding, and the slide on the other end of the upper blade rotating sleeve is located in the slide of the lower blade rotating sleeve II and fits with its sliding. When facing the flow, the two blades of the blade group reach the maximum opening and closing angle to generate thrust to promote the rotation of the main shaft of the blade,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two blades do not interfere; when facing the flow, the blade group effectively closes the external surface to form a symmetrical streamline, reducing the flow resistance when facing the flow,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ensure that the streamline outside the blade group is not damaged to the greatest ext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置式转动限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轮机
,具体涉及一种水轮机叶片组内部的转动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水轮机工作中,叶片组需要根据来流进行不同的姿态变换和开合角度改变。迎流时,叶片组两叶片利用翼型产生的升力使叶片组开合达到最大角度产生推力推动叶片主轴旋转,同时保证两叶片表面不发生干涉;逆流时,叶片组需要有效闭合在叶片组外表面形成对称的流线型,降低逆流时水流阻力。叶片组可在水流作用下自动张合,并在叶片张开与闭合的对称流线型叶片之间形成作用力矩推动叶轮旋转。其中叶片组开合的控制直接决定了叶片组将流体的动能转换成为机械能效率的高低,并且叶片组流线型的完整和优良与否直接会影响转换过程当中流体动能利用率的高低。所以转动限位装置的设计十分重要。当前的转动限位装置均为外置式转动限位,利用外设的转动限位结构来实现对于转动方向和转动范围的有效限制,但利用外设的转动限位结构来实现限位时,会严重影响产品的外形外观,破环叶片组外形的整体流线型从而导致叶片组在流体中运动时会带来额外阻力阻碍水轮机主轴的旋转,进而影响水轮机的正常工作和能量转换,这是直接影响水轮机性能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置式转动限位装置,满足迎流时,叶片组两叶片利用翼型产生的升力使叶片组开合达到最大角度产生推力推动叶片主轴旋转,同时保证两叶片表面不发生干涉;逆流时,叶片组需要有效闭合,在叶片组外表面形成对称的流线型,降低逆流时水流阻力。同时叶片可在水流作用下自动开合,并且在闭合与张开的叶片对称流线型之间形成转动力矩,推动主轴旋转。转动限位结构既要求能实现对转动方向的限制也能限制转动范围的要求,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叶片组外部的流线型不被破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内置式转动限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下叶片的一侧靠近两端的下叶片转动套Ⅰ和下叶片转动套Ⅱ,以及固定设置在上叶片的一侧的中部的上叶片转动套;所述上叶片转动套位于下叶片转动套Ⅰ和下叶片转动套Ⅱ之间,且下叶片转动套Ⅰ、上叶片转动套和下叶片转动套Ⅱ同轴线设置;所述上叶片转动套的两端面上分别设置滑块,所述下叶片转动套Ⅰ靠近上叶片转动套的一端面上以及下叶片转动套Ⅱ靠近上叶片转动套的一端面上分别沿其周向设置弧形的控制开合方向和开合角度的滑槽;所述上叶片转动套一端上的滑块位于下叶片转动套Ⅰ的滑槽内并与滑槽滑动配合,所述上叶片转动套另一端上的滑块位于下叶片转动套Ⅱ的滑槽内并与滑槽滑动配合。进一步,所述下叶片转动套Ⅰ靠近上叶片转动套的一端面上沿其周向设置两个弧形的滑槽,所述上叶片转动套的一端面上沿其周向设置两个滑块,所述上叶片转动套的一端面上的两个滑块分别位于下叶片转动套Ⅰ的两个滑槽内并与其对应的滑槽滑动配合。进一步,所述下叶片转动套Ⅱ靠近上叶片转动套的一端面上沿其周向设置两个弧形的滑槽,所述上叶片转动套另一端面上沿其周向设置两个滑块,所述上叶片转动套另一端面上的两个滑块分别位于下叶片转动套Ⅱ的两个滑槽内并与其对应的滑槽滑动配合。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技术的内置式定位装置既能实现对转动方向的限制也能限制转动范围的要求,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叶片组外部的流线型不被破坏。附图说明图1为内置式转动限位装置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下叶片转动套Ⅰ和下叶片转动套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上叶片转动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叶片;11—下叶片转动套Ⅰ;12—下叶片转动套Ⅱ;13—滑槽;131—滑槽的端面;132—滑槽的端面;2—上叶片;21—上叶片转动套;22—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3所示,内置式转动限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下叶片1的一侧靠近两端的下叶片转动套Ⅰ11和下叶片转动套Ⅱ12,以及固定设置在上叶片2的一侧的中部的上叶片转动套21。上叶片转动套21位于下叶片转动套Ⅰ11和下叶片转动套Ⅱ12之间,且下叶片转动套Ⅰ11、上叶片转动套21和下叶片转动套Ⅱ12同轴线设置。上叶片转动套21两端面上分别设置滑块22,下叶片转动套Ⅰ11靠近上叶片转动套21的一端面上以及下叶片转动套Ⅱ12靠近上叶片转动套21的一端面上分别沿其周向设置弧形的控制开合方向和开合角度的滑槽13。上叶片转动套21一端面上的滑块22位于下叶片转动套Ⅰ11的滑槽13内并与滑槽13滑动配合,上叶片转动套21另一端面上的滑块22位于下叶片转动套Ⅱ12的滑槽13内并与滑槽13滑动配合。滑槽13对下叶片1和上叶片2的闭合以及下叶片1和上叶片2张开的最大角度进行限位,当滑块22转动到滑槽的端面132时,下叶片1和上叶片2闭合,当滑块22转动到滑槽的端面131时,下叶片1和上叶片2张开到最大角度;进而实现下叶片1和上叶片2在转角范围和相对转动方向的限制。下叶片1和上叶片2在叶片转轴3上转动角度的最大范围以及始、末位置均由叶片转动限位机构决定。为了使下叶片转动套Ⅰ11、上叶片转动套21和下叶片转动套Ⅱ12之间更好的契合,同时增加下叶片1和上叶片2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在下叶片转动套Ⅰ11靠近上叶片转动套21的一端面上沿其周向设置两个弧形的滑槽13,上叶片转动套21一端面上沿其周向设置两个滑块22,上叶片转动套21一端面上的两个滑块22分别位于下叶片转动套Ⅰ11的两个滑槽13内并与其对应的滑槽13滑动配合;下叶片转动套Ⅱ12靠近上叶片转动套21的一端面上沿其周向设置两个弧形的滑槽13,上叶片转动套21另一端面上沿其周向设置两个滑块22,上叶片转动套21另一端面上的两个滑块22分别位于下叶片转动套Ⅱ12的两个滑槽13内并与其对应的滑槽13滑动配合。在上叶片转动套21的两个端面均分别设置了两个滑块22以及下叶片的转动套Ⅰ11,下叶片转动套Ⅱ12上都相应的设置有滑槽13,以达到分担载荷,保持叶片组稳定的作用。该内置式转动限位装置在两个相互配合的表面(即下叶片转动套Ⅰ11靠近上叶片转动套21的一端面以及下叶片转动套Ⅱ12靠近上叶片转动套21的一端面;上叶片转动套21的两端面)中,一个配合表面(即上叶片转动套21的端面)上设置满足要求的滑块22,另一个配合(即下叶片转动套Ⅰ11和下叶片转动套Ⅱ12的端面)表面上设置满足要求的滑槽13。在配合以后利用滑块22和滑槽13端面的机械作用达到控制开合方向和开合角度的作用,并且置于整体内部——即配合断面处,避免对外部整体形状的破坏。满足机构对于相对转动方向和转动幅度大小的范围要求的滑槽。所述配合为:转动范围的起点为当上叶片转动套21的端面上的滑块22与下叶片转动套Ⅰ11和下叶片转动套Ⅱ12上的滑槽的端面132接触时,为叶片组闭合时的姿态,当上叶片转动套21的端面上的滑块22与下叶片转动套Ⅰ11和下叶片转动套Ⅱ12上的滑槽的端面131接触时,此时叶片组完全开合时的姿态。在两个位置之间,叶片组中的上叶片2和下叶片1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内置式转动限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下叶片(1)的一侧靠近两端的下叶片转动套Ⅰ(11)和下叶片转动套Ⅱ(12),以及固定设置在上叶片(2)的一侧的中部的上叶片转动套(21);所述上叶片转动套(21)位于下叶片转动套Ⅰ(11)和下叶片转动套Ⅱ(12)之间,且下叶片转动套Ⅰ(11)、上叶片转动套(21)和下叶片转动套Ⅱ(12)同轴线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叶片转动套(21)的两端面上分别设置滑块(22),所述下叶片转动套Ⅰ(11)靠近上叶片转动套(21)的一端面上以及下叶片转动套Ⅱ(12)靠近上叶片转动套(21)的一端面上分别沿其周向设置弧形的控制开合方向和开合角度的滑槽(13);所述上叶片转动套(21)一端上的滑块(22)位于下叶片转动套Ⅰ(11)的滑槽(13)内并与滑槽(13)滑动配合,所述上叶片转动套(21)另一端上的滑块(22)位于下叶片转动套Ⅱ(12)的滑槽(13)内并与滑槽(13)滑动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内置式转动限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下叶片(1)的一侧靠近两端的下叶片转动套Ⅰ(11)和下叶片转动套Ⅱ(12),以及固定设置在上叶片(2)的一侧的中部的上叶片转动套(21);所述上叶片转动套(21)位于下叶片转动套Ⅰ(11)和下叶片转动套Ⅱ(12)之间,且下叶片转动套Ⅰ(11)、上叶片转动套(21)和下叶片转动套Ⅱ(12)同轴线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叶片转动套(21)的两端面上分别设置滑块(22),所述下叶片转动套Ⅰ(11)靠近上叶片转动套(21)的一端面上以及下叶片转动套Ⅱ(12)靠近上叶片转动套(21)的一端面上分别沿其周向设置弧形的控制开合方向和开合角度的滑槽(13);所述上叶片转动套(21)一端上的滑块(22)位于下叶片转动套Ⅰ(11)的滑槽(13)内并与滑槽(13)滑动配合,所述上叶片转动套(21)另一端上的滑块(22)位于下叶片转动套Ⅱ(12)的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波周少梁耿景来何川孟婵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重庆秉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