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式窑尾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7995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7 2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拆卸式窑尾框架结构,包括立柱、支撑板、支撑横梁和防护结构,所述支撑板设有若干层,且每层支撑板皆安装于所述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固定于所述立柱,若干层所述支撑板中的至少一层所述支撑板安装有所述防护结构,且所述防护结构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板,所述防护结构包括支架梁、垂直杆和斜杆,所述支架梁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且所述支架梁与所述垂直杆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垂直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架梁固定,所述垂直杆的下端与所述斜杆固定,所述斜杆与所述支架梁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根据施工的高度,对防护结构进行自由拆卸及安装,防止物体向外散落,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性。

Demountable kiln tail fram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emountable kiln tail frame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column, a support plate, a support beam and a protective structure. The suppor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several layers, and each layer of the support plate is installed on the support beam, the support beam is fixed on the column, at least one layer of the support plate is installed with the protective structure, and the protective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is detachable and connected to the support plate, the protective structure includes a support beam, a vertical bar and a diagonal bar, one end of the support beam is detachable and connected to the support plate, and the support beam and the vertical bar are mutually perpendicular, the upper end of the vertical bar is fixed with the support beam, the lower end of the vertical bar is fixed with the diagonal bar, and the diagonal bar is fixed with the support beam \u3002 The utility model is convenient for disassembling and installing the protective structure freely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height, preventing objects from scattering outwards, and improving the safety of the construction perso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拆卸式窑尾框架结构
本技术属于窑尾防护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拆卸式窑尾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大型熟料水泥生产线窑尾结构框架,其钢结构主体标高达111m以上,一般为混凝土结构两层,钢结构6-7层,最大高度达到18m左右,窑尾框架的临边防护工作是窑尾安全工作的重点。目前在窑尾框架的第二层平面上安装防护网,当防护网上部安装框架高度超过30米后,防护效果已经很差,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移动防护网,由于防护网拆卸不便,导致在移动过程中损坏,降低防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拆卸式窑尾框架结构,便于根据施工的高度,对防护结构进行自由拆卸及安装,防止物体向外散落,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拆卸式窑尾框架结构,包括立柱、支撑板、支撑横梁和防护结构,所述支撑板设有若干层,且每层支撑板皆安装于所述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固定于所述立柱,若干层所述支撑板中的至少一层所述支撑板安装有所述防护结构,且所述防护结构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板;所述防护结构包括支架梁、垂直杆和斜杆,所述支架梁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且所述支架梁与所述垂直杆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垂直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架梁固定,所述垂直杆的下端与所述斜杆固定,所述斜杆与所述支架梁固定;所述支架梁的端部设有挂耳,所述挂耳设有轴孔,所述支撑板设有一对固定耳,两个所述固定耳皆设有连接孔,所述挂耳插于两个所述固定耳之间,且螺栓穿过所述连接孔和轴孔以实现所述支架梁固定于支撑板;所述支架梁的上方固定有内栏杆和外栏杆,所述内栏杆和外栏杆皆与所述支架梁垂直,且所述内栏杆和外栏杆分别位于所述支架梁的两端,所述外栏杆位于所述内栏杆的外侧;相邻所述内栏杆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位于所述内栏杆的上端,相邻所述外栏杆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所述外栏杆的上端,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设有第一防护网,相邻所述外栏杆之间设有第二防护网。进一步地说,相邻两根支架梁之间设有防护板,所述支架梁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防护板的侧面相匹配的滑轨以使所述防护板安装于所述支架梁。进一步地说,所述滑轨为“T”型滑轨。进一步地说,所述外栏杆为空心外栏杆,所述外栏杆的高度为1190-1210mm,所述外栏杆的外径为45-50mm,所述外栏杆的壁厚为4-5mm。进一步地说,所述内栏杆为空心内栏杆,所述内栏杆的高度为590-610mm,所述内栏杆的外径为45-50mm,所述内栏杆的壁厚为4-5mm。进一步地说,所述外栏杆和所述内栏杆之间的间距为2400-2500mm。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防护网的目数小于所述第二防护网的目数,所述第一防护网为阻燃大眼网,所述第二防护网为阻燃密目网。进一步地说,所述垂直杆与所述支撑横梁相互抵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具有以下几点:本技术的支架梁的端部设有挂耳,支撑板设有一对固定耳,通过此种结构设计,在施工过程中,便于根据施工的高度,对防护结构进行自由拆卸及安装,使防护结构循环使用,减少成本,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性,更佳的是,防护结构包括垂直杆和斜杆,有效增加防护结构的稳定性;本技术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设有第一防护网,相邻外栏杆之间设有第二防护网,第一防护网阻挡上层作业掉落的物体,第二层防护网防止物体向外散落;本技术的相邻两根支架梁之间设有防护板,支架梁的上表面设有与防护板的侧面相匹配的滑轨,便于对防护板进行拆卸,拆下部分第一防护网,便于施工人员在上面站立,进行焊接等作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图1的A处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图1的B处的放大图;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立柱1、支撑板2、固定耳21、连接孔211、支撑横梁3、防护结构4、支架梁41、挂耳411、轴孔4111、滑轨412、垂直杆42、斜杆43、内栏杆5、外栏杆6、第一连接杆7、第二连接杆8、第一防护网9、第二防护网10和防护板1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一种可拆卸式窑尾框架结构,如图1-图4所示,包括立柱1、支撑板2、支撑横梁3和防护结构4,所述支撑板2设有若干层,且每层支撑板2皆安装于所述支撑横梁3,所述支撑横梁3固定于所述立柱1,若干层所述支撑板2中的至少一层所述支撑板2安装有所述防护结构4,且所述防护结构4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板2;所述防护结构4包括支架梁41、垂直杆42和斜杆43,所述支架梁4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板2,且所述支架梁41与所述垂直杆42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垂直杆42的上端与所述支架梁41固定,所述垂直杆42的下端与所述斜杆43固定,所述斜杆43与所述支架梁41固定;所述支架梁41的端部设有挂耳411,所述挂耳411设有轴孔4111,所述支撑板2设有一对固定耳21,两个所述固定耳21皆设有连接孔211,所述挂耳411插于两个所述固定耳21之间,且螺栓穿过所述连接孔211和轴孔4111以实现所述支架梁41固定于支撑板2;所述支架梁41的上方固定有内栏杆5和外栏杆6,所述内栏杆5和外栏杆6皆与所述支架梁41垂直,且所述内栏杆5和外栏杆6分别位于所述支架梁41的两端,所述外栏杆6位于所述内栏杆5的外侧;相邻所述内栏杆5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7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7位于所述内栏杆5的上端,相邻所述外栏杆6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8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8位于所述外栏杆6的上端,所述第一连接杆7和所述第二连接杆8之间设有第一防护网9,所述第一防护网的两侧分别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连接,相邻所述外栏杆6之间设有第二防护网10,所述第二防护网的两侧分别与相邻的两根外栏杆连接。相邻两根支架梁41之间设有防护板100,所述支架梁41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防护板的侧面相匹配的滑轨412以使所述防护板100安装于所述支架梁。所述滑轨412为“T”型滑轨。所述外栏杆6为空心外栏杆,所述外栏杆6的高度为1190-1210mm,所述外栏杆6的外径为45-50mm,所述外栏杆6的壁厚为4-5mm。所述内栏杆5为空心内栏杆,所述内栏杆5的高度为590-610mm,所述内栏杆5的外径为45-50mm,所述内栏杆5的壁厚为4-5mm。所述外栏杆6和所述内栏杆5之间的间距为2400-2500mm。所述第一防护网9的目数小于所述第二防护网10的目数,所述第一防护网9为阻燃大眼网,所述第二防护网10为阻燃密目网。所述垂直杆42与所述支撑横梁3相互抵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拆卸式窑尾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支撑板(2)、支撑横梁(3)和防护结构(4),所述支撑板设有若干层,且每层支撑板皆安装于所述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固定于所述立柱,若干层所述支撑板中的至少一层所述支撑板安装有所述防护结构,且所述防护结构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板;/n所述防护结构包括支架梁(41)、垂直杆(42)和斜杆(43),所述支架梁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且所述支架梁与所述垂直杆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垂直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架梁固定,所述垂直杆的下端与所述斜杆固定,所述斜杆与所述支架梁固定;/n所述支架梁的端部设有挂耳(411),所述挂耳设有轴孔(4111),所述支撑板设有一对固定耳(21),两个所述固定耳皆设有连接孔(211),所述挂耳插于两个所述固定耳之间,且螺栓穿过所述连接孔和轴孔以实现所述支架梁固定于支撑板;/n所述支架梁的上方固定有内栏杆(5)和外栏杆(6),所述内栏杆和外栏杆皆与所述支架梁垂直,且所述内栏杆和外栏杆分别位于所述支架梁的两端,所述外栏杆位于所述内栏杆的外侧;/n相邻所述内栏杆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7)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位于所述内栏杆的上端,相邻所述外栏杆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8)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所述外栏杆的上端,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设有第一防护网(9),相邻所述外栏杆之间设有第二防护网(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卸式窑尾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支撑板(2)、支撑横梁(3)和防护结构(4),所述支撑板设有若干层,且每层支撑板皆安装于所述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固定于所述立柱,若干层所述支撑板中的至少一层所述支撑板安装有所述防护结构,且所述防护结构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板;
所述防护结构包括支架梁(41)、垂直杆(42)和斜杆(43),所述支架梁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且所述支架梁与所述垂直杆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垂直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架梁固定,所述垂直杆的下端与所述斜杆固定,所述斜杆与所述支架梁固定;
所述支架梁的端部设有挂耳(411),所述挂耳设有轴孔(4111),所述支撑板设有一对固定耳(21),两个所述固定耳皆设有连接孔(211),所述挂耳插于两个所述固定耳之间,且螺栓穿过所述连接孔和轴孔以实现所述支架梁固定于支撑板;
所述支架梁的上方固定有内栏杆(5)和外栏杆(6),所述内栏杆和外栏杆皆与所述支架梁垂直,且所述内栏杆和外栏杆分别位于所述支架梁的两端,所述外栏杆位于所述内栏杆的外侧;
相邻所述内栏杆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杆(7)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位于所述内栏杆的上端,相邻所述外栏杆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8)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所述外栏杆的上端,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设有第一防护网(9),相邻所述外栏杆之间设有第二防护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达刘崇荣何峰张加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材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