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加热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7229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7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公开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液体加热容器包括设有盛液内腔(H)的容器本体(1)和出水部(2),出水部设有顶端出水口(C)和连接容器本体的侧向连接口,出水部包括沿容器本体的轴向分段设置的出水部上段(21)和出水部下段(22),其中,出水部上段外侧轮廓线(211)和出水部下段外侧轮廓线(221)均为由下而上径向向外的扩口直线,且出水部上段外侧轮廓线的扩口角度大于出水部下段外侧轮廓线的扩口角度。如此设置,能够有效增大流出的液体与出水部的外周壁之间的间距,从而减少吸附至出水部的外周壁上的液体量,有利于防止液体在出水部上积聚成液滴进而滴落污染用户的操作台面。

Liquid heating vesse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and discloses a liquid heating container, which comprises a container body (1) and a water outlet (2) which are provided with a liquid holding inner cavity (H), a top water outlet (c) and a side connection port which are connected with the container body, and the water outlet includes an upper section (21) and a lower section (22) of the water outlet which are arranged in sections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container body The outer contour line (211) of the upper part and the outer contour line (221)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water outlet are both expanding straight lines from bottom to top radially outward, and the expanding angle of the outer contour line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water outlet is larger than the expanding angle of the outer contour line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water outlet. Such a setting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outflow liquid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water outlet, thereby reducing the amount of liquid adsorbed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water outlet, and is conducive to preventing the liquid from accumulating on the water outlet to form a liquid drop and then dropping to pollute the user's operation 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体加热容器
本技术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加热速度快且操作便捷的液体加热容器(如电热水壶等)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其中,液体加热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设置于容器本体周壁上的出水部,来自容器本体的液体经出水部内腔从出水部的顶端出水口流出。由于固体表面对于液体的吸附能力随着两者之间间距的缩小而增大,因此,从出水部的顶端出水口流出的液体较容易被邻近顶端出水口的出水部外周壁吸引而吸附到出水部上,这样,在重力的作用下,吸附于出水部上的液体就会沿着出水部的外周壁向下流动,进而滴落至用户的操作台面,给用户带来极不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或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通过增加出水部上段外侧轮廓线的扩口角度,能够削弱出水部的外周壁对于从顶端出水口流出的液体的吸附能力,从而可有效降低流出的液体被吸附至出水部的外周壁上进而向下流动的概率,有利于避免出现液体滴落而污染用户操作台面的情形,能够大幅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所述液体加热容器包括设有盛液内腔的容器本体和出水部,所述出水部设有顶端出水口和连接所述容器本体的侧向连接口,所述出水部包括沿所述容器本体的轴向分段设置的出水部上段和出水部下段,所述出水部上段包括位于径向最外侧的出水部上段外侧轮廓线,所述出水部下段包括位于径向最外侧的出水部下段外侧轮廓线,所述出水部上段外侧轮廓线和所述出水部下段外侧轮廓线均为由下而上径向向外的扩口直线,所述出水部上段外侧轮廓线的扩口角度大于所述出水部下段外侧轮廓线的扩口角度。优选地,所述出水部上段外侧轮廓线的扩口角度与所述出水部下段外侧轮廓线的扩口角度之间的差值不小于10°且不大于70°。优选地,所述出水部上段外侧轮廓线的扩口角度不小于45°且不大于85°;并且/或者,所述出水部下段外侧轮廓线的扩口角度不大于30°。优选地,所述出水部上段外侧轮廓线的底端和所述出水部下段外侧轮廓线的顶端相交。优选地,所述出水部设有连通所述顶端出水口和所述侧向连接口的出水部内腔,所述出水部内腔包括形成于所述出水部上段内的出水部上段内腔和设于所述出水部下段内的出水部下段内腔;其中,所述出水部上段内腔的径向外侧壁与所述出水部上段外侧轮廓线相平行,所述出水部下段内腔的径向外侧壁平行于所述出水部下段外侧轮廓线;或者,所述出水部内腔的径向外侧壁形成为径向向外延伸的弧形上坡壁。优选地,所述出水部上段外侧轮廓线的轴向两端之间的轴向间距为h,所述出水部上段外侧轮廓线的顶端和所述出水部下段外侧轮廓线的底端之间的轴向间距为H,且满足:h≥3mm,优选地,所述顶端出水口的出水口周缘从所述出水部上段外侧轮廓线朝向两侧对称延伸;并且/或者,所述顶端出水口的出水口周缘呈U形状或V形状。优选地,所述液体加热容器包括环绕所述容器本体的周壁布置的隔热外壳;其中,所述隔热外壳与所述容器本体之间存有径向间隙,或者所述隔热外壳层叠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外周壁上。优选地,所述出水部上段的内周壁上沿出水流向设有导水凸筋,所述导水凸筋包括对称布置在所述出水部上段外侧轮廓线的两侧的第一导水凸筋和第二导水凸筋;其中,所述第一导水凸筋和所述第二导水凸筋之间的间距沿所述出水流向逐渐减小;或者,所述第一导水凸筋与所述第二导水凸筋相平行。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水凸筋和所述第二导水凸筋的凸起高度均不小于0.5mm且不大于2mm;并且/或者,所述第一导水凸筋和所述第二导水凸筋的宽度均不小于0.5mm且不大于2mm。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液体加热容器中,出水部包括沿容器本体的轴向分段设置的出水部上段和出水部下段,且出水部上段外侧轮廓线和出水部下段外侧轮廓线均为由下而上径向向外的扩口直线,通过增大出水部上段外侧轮廓线的扩口角度,使得出水部上段外侧轮廓线的扩口角度大于出水部下段外侧轮廓线的扩口角度,如此,能够有效增大从顶端出水口流出的液体与出水部的外周壁之间的间距,有利于削弱出水部的外周壁对于流出液体的吸附能力,从而使得吸附于出水部的外周壁上的液体量得到有效减少,这样,液体就较难在出水部的外周壁上积聚并形成液滴,从而可有效避免液体出现从液体加热容器滴落而污染用户操作台面的情形,能够大幅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了出水部在容器本体上的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设置方式,其中,出水部安装于容器本体上;图3显示了出水部在容器本体上的第二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设置方式,其中,出水部和容器本体一体成型;图4为图2中的A部分放大图;图5为图3中的B部分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容器本体2出水部21出水部上段22出水部下段23导水凸筋211出水部上段外侧轮廓线221出水部下段外侧轮廓线C顶端出水口H盛液内腔K本体出水孔N1出水部上段内腔N2出水部下段内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在现有的单层结构出水部的液体加热容器中,当用户进行倒水操作时,从出水部2的顶端出水口C流出的液体与邻近顶端出水口布置的出水部2外周壁之间的距离较小,因此较容易被出水部2的外周壁吸引而吸附到出水部2上,这些被出水部2吸引的液体在出水部2的外周壁上积聚并形成液滴,而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出水部2的外周壁向下流动直至到达液体加热容器的底端,进而向下滴落至用户的操作台面,会给用户带来极不好的使用体验。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参照图1至图5,液体加热容器包括设有盛液内腔H的容器本体1和出水部2,出水部2设有顶端出水口C和连接容器本体1的侧向连接口,出水部2包括沿容器本体1的轴向分段设置的出水部上段21和出水部下段22,出水部上段21包括位于径向最外侧的出水部上段外侧轮廓线211,出水部下段22包括位于径向最外侧的出水部下段外侧轮廓线221,出水部上段外侧轮廓线211和出水部下段外侧轮廓线221均为由下而上径向向外的扩口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容器包括设有盛液内腔(H)的容器本体(1)和出水部(2),所述出水部(2)设有顶端出水口(C)和连接所述容器本体(1)的侧向连接口,所述出水部(2)包括沿所述容器本体(1)的轴向分段设置的出水部上段(21)和出水部下段(22),所述出水部上段(21)包括位于径向最外侧的出水部上段外侧轮廓线(211),所述出水部下段(22)包括位于径向最外侧的出水部下段外侧轮廓线(221),所述出水部上段外侧轮廓线(211)和所述出水部下段外侧轮廓线(221)均为由下而上径向向外的扩口直线,所述出水部上段外侧轮廓线(211)的扩口角度大于所述出水部下段外侧轮廓线(221)的扩口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容器包括设有盛液内腔(H)的容器本体(1)和出水部(2),所述出水部(2)设有顶端出水口(C)和连接所述容器本体(1)的侧向连接口,所述出水部(2)包括沿所述容器本体(1)的轴向分段设置的出水部上段(21)和出水部下段(22),所述出水部上段(21)包括位于径向最外侧的出水部上段外侧轮廓线(211),所述出水部下段(22)包括位于径向最外侧的出水部下段外侧轮廓线(221),所述出水部上段外侧轮廓线(211)和所述出水部下段外侧轮廓线(221)均为由下而上径向向外的扩口直线,所述出水部上段外侧轮廓线(211)的扩口角度大于所述出水部下段外侧轮廓线(221)的扩口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部上段外侧轮廓线(211)的扩口角度与所述出水部下段外侧轮廓线(221)的扩口角度之间的差值不小于10°且不大于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部上段外侧轮廓线(211)的扩口角度不小于45°且不大于85°;并且/或者,所述出水部下段外侧轮廓线(221)的扩口角度不大于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部上段外侧轮廓线(211)的底端和所述出水部下段外侧轮廓线(221)的顶端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部(2)设有连通所述顶端出水口(C)和所述侧向连接口的出水部内腔,所述出水部内腔包括形成于所述出水部上段(21)内的出水部上段内腔(N1)和设于所述出水部下段(22)内的出水部下段内腔(N2);
其中,所述出水部上段内腔(N1)的径向外侧壁与所述出水部上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春来刘云祥罗金柳生马向阳彭曦刁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