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的隐形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7203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7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及一种多功能的隐形床,特点是包括收纳架、侧固定架、床体、第一至第七转轴组件、连杆、支撑脚、书桌安装架、转动架、书桌连杆及安装架;侧固定架设在收纳架上,侧固定架上设有第一及第二转轴孔或槽;床体上设有侧管,侧管上设有第一及第二弧形滑槽,侧管通过第二转轴组件设在侧固定架上;连杆通过第一转轴组件与侧固定架转动连接;支撑脚通过第四转轴组件设在侧管上;连杆通过第三转轴组件与支撑脚转动连接;安装架设在床体上,转动架通过第六转轴组件设在安装架上,书桌安装架设在转动架上,书桌连杆分别通过第五转轴组件及第七转轴组件与转动架及侧固定架转动连接。其具有:结构紧凑及使用时书桌支撑脚不需要接触地面等优点。

Multifunctional invisible bed

The utility model and a multifunctional invisible bed are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storage frame, a side fixed frame, a bed body, a first to seventh rotating shaft component, a connecting rod, a support foot, a desk mounting frame, a rotating frame, a desk connecting rod and an mounting frame; the side fixed 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storage frame, and the side fixed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nd second rotating shaft hole or groove; the bed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ide tube, and the side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nd a second rotating shaft holes or grooves Arc chute, the side tube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fixed frame through the second rotating shaft assembly; the connecting rod is rotationally connected with the side fixed frame through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assembly; the support foot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tube through the fourth rotating shaft assembly; the connecting rod is rotationally connected with the support foot through the third rotating shaft assembly; the installation is arranged on the bed body, the rotating 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installation frame through the sixth rotating shaft assembly, and the desk is installed on the rotating frame The connecting rod of the desk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rotating frame and the side fixed frame through the fifth rotating shaft assembly and the seventh rotating shaft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mpact structure and the desk support foot does not need to contact the ground when u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的隐形床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的隐形床。
技术介绍
现在,随着人口的增加,房价越来越高,户型越来越小,人们对住房空间的利用率和多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隐形床又称为壁床或翻板床;当不睡觉时,隐形床外观如同衣柜,可变成书桌,也可变成沙发;当需要睡觉时,将床体翻下,床体即可用于睡觉;隐形床结构紧凑,功能多样,合理的利用空间,适用于现代。在现有技术中,带书桌的隐形床的书桌支撑脚一般直接与地面接触,使用时局限性较大,不利于隐形床的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时书桌支撑脚不需要接触地面,安装简单及外形美观的多功能的隐形床。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多功能的的隐形床,包括:收纳架及两侧固定架;两所述侧固定架分别设在收纳架的两侧,在侧固定架下部均设有第一转轴孔或槽及第二转轴孔或槽;床体及两第二转轴组件;在所述床体的两侧均设有侧管,在所述侧管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弧形滑槽及第二弧形滑槽,所述第二转轴组件设在对应第二转轴孔或槽中,所述侧管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组件转动的设在侧固定架上,所述第二转轴组件位于第一弧形滑槽旁,第二转轴组件的轴心与第一弧形滑槽的圆心同心;两第一转轴组件及两连杆;所述第一转轴组件设在对应的第一转轴孔或槽中,所述连杆位于对应的侧管内并可相对摆动,所述连杆的一端部通过第一转轴组件与对应的侧固定架转动连接,第一转轴组件位于对应的第一弧形滑槽中并可滑动,从而限制床体转动的角度;两支撑脚及两第四转轴组件;所述支撑脚的上部通过对应的第四转轴组件转动的设在侧管的另一端部,所述第四转轴组件位于第二弧形滑槽旁,第四转轴组件的轴心与第二弧形滑槽的圆心同心;两第三转轴组件;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部通过对应的第三转轴组件与对应的支撑脚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组件位于对应的第二弧形滑槽中并可滑动,从而使床体转动带动支撑脚转动并限制支撑脚转动的角度;以及书桌安装架、两转动架、两书桌连杆、两安装架、两第五转轴组件、两第六转轴组件及两第七转轴组件;所述安装架设在床体底面的两侧,所述转动架通过对应的第六转轴组件转动的设在对应的安装架上,所述书桌安装架的两端分别设在对应的转动架的下端部,所述书桌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五转轴组件与对应的转动架的上端部转动连接,书桌连杆的另一端通过对应的第七转轴组件与对应的侧固定架转动连接,从而使床体转动带动书桌安装架转动,并使书桌安装架在转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在本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两个以上的气缸结构,每个所述气缸结构的活塞杆转动的设在对应侧管一端部,气缸结构的上端部转动的设在对应的侧固定架的上部。在本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两连接块,所述书桌安装架的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连接块设在对应的转动架的下端部。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动架呈“L”形,所述转动架的“L”形转角位通过第六转轴组件转动设在安装架上,所述书桌安装架的两端分别设在对应的转动架横臂的端部,所述书桌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五转轴组件与转动架纵壁的上端部转动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结构紧凑,使用时书桌支撑脚不需要接触地面,安装简单及外形美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床体翻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图3的B-B剖视图;图6是图3的C-C剖视图;图7是图3的D-D剖视图;图8是图3的E-E剖视图;图9是图3的F-F剖视图;图10是图3的G-G剖视图;图11是图3的H-H剖视图;图12是图3的I-I剖视图;图13是图3的J-J剖视图;图14是图7中局部K的放大图;图15是图8中局部L的放大图;图16是图9中局部M的放大图;图17是图10中局部N的放大图;图18是图11中局部O的放大图;图19是图12中局部P的放大图;图20是图13中局部Q的放大图;图2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2是图21床体翻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在本技术描述中,术语“上”、“下”、“纵向”及“横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至“第七”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至图22所示,其是一种多功能的隐形床,包括:收纳架1及两侧固定架3;两所述侧固定架3分别设在收纳架1的两侧,在侧固定架3下部均设有第一转轴孔或槽31及第二转轴孔或槽32;床体2及两第二转轴组件12;在所述床体2的两侧均设有侧管4,在所述侧管4的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弧形滑槽41及第二弧形滑槽42,所述第二转轴组件12设在对应第二转轴孔或槽32中,所述侧管4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组件12转动的设在侧固定架3上,所述第二转轴组件12位于第一弧形滑槽41旁,第二转轴组件12的轴心与第一弧形滑槽41的圆心同心;两第一转轴组件11及两连杆20;所述第一转轴组件11设在对应的第一转轴孔或槽31中,所述连杆20位于对应的侧管4内并可相对摆动,所述连杆20的一端部通过第一转轴组件11与对应的侧固定架3转动连接,第一转轴组件11位于对应的第一弧形滑槽41中并可滑动,从而限制床体2转动的角度;两支撑脚5及两第四转轴组件15;所述支撑脚5的上部通过对应的第四转轴组件15转动的设在侧管4的另一端部,所述第四转轴组件15位于第二弧形滑槽42旁,第四转轴组件15的轴心与第二弧形滑槽42的圆心同心;两第三转轴组件14;所述连杆20的另一端部通过对应的第三转轴组件14与对应的支撑脚5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组件14位于对应的第二弧形滑槽42中并可滑动,从而使床体2转动带动支撑脚5转动并限制支撑脚5转动的角度;以及书桌安装架7、两转动架8、两书桌连杆9、两安装架10、两第五转轴组件17、两第六转轴组件18及两第七转轴组件21;所述安装架10设在床体2底面的两侧,即床体2背部的两侧,所述转动架8通过对应的第六转轴组件18转动的设在对应的安装架10上,所述书桌安装架7的两端分别设在对应的转动架8的下端部,所述书桌连杆9的一端通过第五转轴组件17与对应的转动架8的上端部转动连接,书桌连杆9的另一端通过对应的第七转轴组件21与对应的侧固定架3转动连接,从而使床体2转动带动书桌安装架7转动,并使书桌安装架7在转动的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的隐形床,其特征在于包括:/n收纳架(1)及两侧固定架(3);两所述侧固定架(3)分别设在收纳架(1)的两侧,在两侧固定架(3)的下部均设有第一转轴孔或槽(31)及第二转轴孔或槽(32);/n床体(2)及两第二转轴组件(12);在所述床体(2)的两侧均设有侧管(4),在两侧管(4)的两端部均分别设有第一弧形滑槽(41)及第二弧形滑槽(42),所述第二转轴组件(12)设在对应第二转轴孔或槽(32)中,第二转轴组件(12)位于第一弧形滑槽(41)旁,第二转轴组件(12)的轴心与第一弧形滑槽(41)的圆心同心,所述侧管(4)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组件(12)转动的设在侧固定架(3)上;/n两第一转轴组件(11)及两连杆(20);所述第一转轴组件(11)设在对应的第一转轴孔或槽(31)中,所述连杆(20)位于对应的侧管(4)内并可相对摆动,所述连杆(20)的一端部通过第一转轴组件(11)与对应的侧固定架(3)转动连接,第一转轴组件(11)位于对应的第一弧形滑槽(41)中并可滑动,从而限制床体(2)转动的角度;/n两支撑脚(5)及两第四转轴组件(15);所述支撑脚(5)的上部通过对应的第四转轴组件(15)转动的设在侧管(4)的另一端部,所述第四转轴组件(15)位于第二弧形滑槽(42)旁,第四转轴组件(15)的轴心与第二弧形滑槽(42)的圆心同心;/n两第三转轴组件(14);所述连杆(20)的另一端部通过对应的第三转轴组件(14)与对应的支撑脚(5)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组件(14)位于对应的第二弧形滑槽(42)中并可滑动,从而使床体(2)转动带动支撑脚(5)转动并限制支撑脚(5)转动的角度;以及/n书桌安装架(7)、两转动架(8)、两书桌连杆(9)、两安装架(10)、两第五转轴组件(17)、两第六转轴组件(18)及两第七转轴组件(21);所述安装架(10)设在床体(2)底面的两侧,所述转动架(8)通过对应的第六转轴组件(18)转动的设在对应的安装架(10)上,所述书桌安装架(7)的两端分别设在对应的转动架(8)的下端部,所述书桌连杆(9)的一端通过第五转轴组件(17)与对应的转动架(8)的上端部转动连接,书桌连杆(9)的另一端通过对应的第七转轴组件(21)与对应的侧固定架(3)转动连接,从而使床体(2)转动带动书桌安装架(7)转动,并使书桌安装架(7)在转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的隐形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纳架(1)及两侧固定架(3);两所述侧固定架(3)分别设在收纳架(1)的两侧,在两侧固定架(3)的下部均设有第一转轴孔或槽(31)及第二转轴孔或槽(32);
床体(2)及两第二转轴组件(12);在所述床体(2)的两侧均设有侧管(4),在两侧管(4)的两端部均分别设有第一弧形滑槽(41)及第二弧形滑槽(42),所述第二转轴组件(12)设在对应第二转轴孔或槽(32)中,第二转轴组件(12)位于第一弧形滑槽(41)旁,第二转轴组件(12)的轴心与第一弧形滑槽(41)的圆心同心,所述侧管(4)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组件(12)转动的设在侧固定架(3)上;
两第一转轴组件(11)及两连杆(20);所述第一转轴组件(11)设在对应的第一转轴孔或槽(31)中,所述连杆(20)位于对应的侧管(4)内并可相对摆动,所述连杆(20)的一端部通过第一转轴组件(11)与对应的侧固定架(3)转动连接,第一转轴组件(11)位于对应的第一弧形滑槽(41)中并可滑动,从而限制床体(2)转动的角度;
两支撑脚(5)及两第四转轴组件(15);所述支撑脚(5)的上部通过对应的第四转轴组件(15)转动的设在侧管(4)的另一端部,所述第四转轴组件(15)位于第二弧形滑槽(42)旁,第四转轴组件(15)的轴心与第二弧形滑槽(42)的圆心同心;
两第三转轴组件(14);所述连杆(20)的另一端部通过对应的第三转轴组件(14)与对应的支撑脚(5)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组件(14)位于对应的第二弧形滑槽(42)中并可滑动,从而使床体(2)转动带动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希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悠派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