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lf reset clamping mechanism,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of the self reset clamping mechanism is provided with a stop part and a push part, the second clamp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rotating part and an elastic part, the rotat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clamping part, and has a rotation degree of freedom that rotates reciprocally between the first phase and the second phase, and the elastic part is fixed on the second clamping part And has the elastic degree of freedom which deforms with the rotation of the rotating part; the elastic part has the first form which constrains the relative sliding between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and the second clamping part, and the second form which is separated from the stop part and releases the relative sliding; the rotating part rotates from the first phase to the second phase, extrudes the elastic part to deform; the pushing part moves with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to When the rotating parts are butted, the movement perpendicular to the relative sliding direction produces a driving force for the rotating parts to reset from the second phase to the first phase, so that the elastic parts can recover from the second form to the first 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复位卡合机构
本技术涉及连接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自复位卡合机构。
技术介绍
为了保证产品造型的完整性、美观性,无法采用螺钉等破坏外观结构的连接方式连接装置的壳体,例如前壳和后壳的连接、后壳与之挂接固定的挂板的连接等。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卡扣的方式进行连接,但是,现行的卡扣结构拆装较为复杂,在使用过程中卡扣位置容易出现偏差,特别是,在卡位后需要手动复位调整卡扣的位置。由此,如何为相互扣接的两个部件(前壳和后壳、后壳和挂板)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能够自复位的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复位卡合机构,该自复位卡合机构通过简单的结构将扣接时的上下和左右运动转换为转动,便捷地实现了自复位。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复位卡合机构,包括:第一卡合部件,所述第一卡合部件具有止挡部和推动部;第二卡合部件,所述第二卡合部件装设有转动部件和弹性部件;其中,所述转动部件转动装设于所述第二卡合部件、并具有在第一相位与第二相位之间往复转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复位卡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卡合部件(10),所述第一卡合部件(10)具有止挡部(11)和推动部(12);/n第二卡合部件(20),所述第二卡合部件(20)装设有转动部件(30)和弹性部件(40);/n其中,所述转动部件(30)转动装设于所述第二卡合部件(20)、并具有在第一相位与第二相位之间往复转动的旋转自由度,所述弹性部件(40)固定于所述第二卡合部件(20)、并具有随所述转动部件(30)的转动而变形的弹性自由度;/n其中,所述弹性部件(40)具有通过与所述止挡部(11)的抵接而约束所述第一卡合部件(10)与所述第二卡合部件(20)之间的相对滑动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复位卡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卡合部件(10),所述第一卡合部件(10)具有止挡部(11)和推动部(12);
第二卡合部件(20),所述第二卡合部件(20)装设有转动部件(30)和弹性部件(40);
其中,所述转动部件(30)转动装设于所述第二卡合部件(20)、并具有在第一相位与第二相位之间往复转动的旋转自由度,所述弹性部件(40)固定于所述第二卡合部件(20)、并具有随所述转动部件(30)的转动而变形的弹性自由度;
其中,所述弹性部件(40)具有通过与所述止挡部(11)的抵接而约束所述第一卡合部件(10)与所述第二卡合部件(20)之间的相对滑动的第一形态,并且,所述弹性部件(40)还具有与所述止挡部(11)分离并释放所述相对滑动的第二形态;
其中,所述转动部件(30)由所述第一相位至所述第二相位的转动,对所述弹性部件(40)产生从所述第一形态变形为所述第二形态的压力;
其中,当所述推动部(12)在所述相对滑动被释放而随所述第一卡合部件(10)移动至与所述转动部件(30)抵接时,所述推动部(12)在垂直于所述相对滑动的方向上的移动对所述转动部件(30)产生由所述第二相位复位至所述第一相位的驱动力,以使所述弹性部件(40)从所述第二形态弹性恢复为所述第一形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卡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件(30)具有转动主轴(31)和复位部(32),所述复位部(32)沿所述转动主轴(31)的径向方向凸出,以使所述推动部(12)与所述复位部(32)抵接产生的所述驱动力转换为驱使所述转动主轴(31)由所述第二相位复位至所述第一相位的扭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复位卡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部(32)具有与所述推动部(12)滑动抵接的导向弧面(321),其中,所述推动部(12)在所述导向弧面(321)的第一抵接位对应于所述转动主轴(31)的第一相位,所述推动部(12)在所述导向弧面(321)的第二抵接位对应于所述转动主轴(31)的第二相位,并且,所述导向弧面(321)在所述第一抵接位与第二抵接位之间平滑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复位卡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件(30)还具有在所述转动主轴(31)的周面凸起的转动限位凸台(33),所述第二卡合部件(20)开设有轴孔(21)以及位于所述轴孔(21)的边缘的转动限位槽(22);其中,所述转动主轴(31)穿设于所述轴孔(21)内,所述转动限位凸台(33)可移动地容纳在所述转动限位槽(22)内,并且,所述转动限位槽(22)对所述转动限位凸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志国,何哨桦,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