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密植种植模式的棉秆对行起拔铺放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7096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7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密植种植模式的棉秆对行起拔铺放机,包括机架、锥齿轮变速箱、开沟犁、拔秆装置、脱秆凹板和清秆装置;多个开沟犁组的上端固定在前横梁上,同组的两个开沟犁能够在宽窄行密植种植模式中两行窄行距棉秆的两侧开出两条沟;拔秆装置包括拔秆轴和拔秆轮;在拔秆轴上固接多个拔秆轮组,同组的两个拔秆轮之间的间隔距离等于两行窄行距棉秆的行距;脱秆凹板为一与拔秆装置的拔秆轴同轴心的圆弧形板;清秆装置包括清秆轴和多个等间距地固接在清秆轴上的清秆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针对于采用宽窄行密植种植模式的棉花秸秆进行对行起拔,可一机多用,对节能降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棉秆资源化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A kind of pulling and laying machine suitable for dense planting mod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tton stalk opposite row pulling and laying machine suitable for the dense planting mod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 bevel gear gearbox, a ditching plough, a stalk pulling device, a stalk removing concave plate and a stalk cleaning device; the upper end of a plurality of ditching ploughs groups is fixed on the front crossbeam, and the two ditching ploughs in the same group can open two ditches on both sides of two rows of narrow row spacing cotton stalks in the wide and narrow row dense planting mode; a stalk pulling device The device includes a stalk pulling shaft and a stalk pulling wheel; a plurality of stalk pulling wheel groups are fixedly connected on the stalk pulling shaft, and the spacing between two stalk pulling wheels of the same group is equal to the row spacing of two rows of narrow row spacing cotton stalks; the stalk pulling concave is an arc-shaped plate with the same axis as the stalk pulling shaft of the stalk pulling device; the stalk cleaning device includes a stalk cleaning shaft and a plurality of stalk cleaning rollers fixedly connected on the stalk cleaning shaft with equal spacing.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mpact structure and can be used for row pulling of cotton straw adopting wide and narrow row dense planting mode, which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energy saving and consumption reduction, improving labor productivity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tton straw re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密植种植模式的棉秆对行起拔铺放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密植种植模式的棉秆对行起拔铺放机,属于农业机械

技术介绍
棉秆是一种重要的潜在农业生物质资源,其在农畜业、工业、能源、环保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人工收获棉秆,劳动强度大且生产率低,进行棉秆机械化收获技术研究,将为棉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条件。为适应机械化采收,以机采棉新农艺中的“矮、密、早、匀”棉花高产关键技术为指引,机采棉种植新农艺以行距超窄配置为特点,在不降低棉花产量的前提下,广泛采用试验成功的(660+100)mm宽窄行密植种植模式。我国研制棉秆收获机械始于20世纪60年代,到目前为止,已经研制出多种类型的棉秆收获机械,已有的棉秆收获机构按是否对行作业分为对行收获和不对行收获两大类,其中不对行收获方法功率消耗高且尚未达到去除整株棉秆的要求,现有的对行收获方法主要适用于种植行距较宽的等行距棉秆收获,且拔断率高、作业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密植种植模式的棉秆对行起拔铺放机,可实现对机采棉后田间密植棉秆进行起拔铺放作业,作业行距可调,实现一机多用,提高棉秆收获时的拔净率、作业效率,降低作业功耗,而且棉秆起拔收获有利于后续进行残膜回收作业,为棉秆资源后续经济开发、高效利用提供条件,同时对进一步促进棉花生产机械化发展和提高棉花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密植种植模式的棉秆对行起拔铺放机,包括机架8和锥齿轮变速箱4,所述机架8包括前横梁1、顶板6和左右两个侧板2,锥齿轮变速箱4的动力输入轴与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该棉秆对行起拔铺放机还包括开沟犁7、拔秆装置11、脱秆凹板10和清秆装置9。所述锥齿轮变速箱4固接在顶板6上;锥齿轮变速箱4的左动力输出轴将动力输送给拔秆装置11,右动力输出轴将动力输送给清秆装置9。多个开沟犁组的上端固定在前横梁1上,多个开沟犁组间隔一定距离布置;每个开沟犁组包括两个开沟犁7,同组的两个开沟犁7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两行窄行距棉秆的行距,能够在宽窄行密植种植模式中两行窄行距棉秆的两侧开出两条沟。所述拔秆装置11位于开沟犁7的后方,拔秆装置11包括拔秆轴12和拔秆轮20。所述拔秆轴12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分别与机架8的左右两个侧板2连接;在拔秆轴12上固接多个拔秆轮组,多个拔秆轮组间隔一定距离布置;每个拔秆轮组分别对应位于其前方的一个开沟犁组,每个拔秆轮组包括两个拔秆轮20,同组的两个拔秆轮20之间的间隔距离等于两行窄行距棉秆的行距。每个拔秆轮20的外圆周表面上均匀固接有多个拔齿刀19。所述拔齿刀19包括第一拔齿刀板16、第二拔齿刀板17和固接板18。固接板18固接在拔秆轮20的外圆周表面上;第一拔齿刀板16和第二拔齿刀板17的一端固接在固接板18上,另一端朝向拔秆轮20外部并彼此固接,所述第一拔齿刀板16、第二拔齿刀板17和固接板18从而相互固接构成一纵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刀体。所述第一拔齿刀板16和第二拔齿刀板17的中部均开有一“V”形槽,两个“V”形槽的槽口重合,且两个“V”形槽的边缘具有锯齿。所述脱秆凹板10为一与拔秆装置11的拔秆轴12同轴心的圆弧形板,脱秆凹板10的两端通过螺栓固接在机架8的左右两个侧板2上,位于拔秆装置11的后上方;所述脱秆凹板10的前端设有与拔秆装置11的拔秆轮20一一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拔齿刀19的形状相对应;使得拔秆轮20在转动过程中,拔秆轮20上的拔齿刀19,在经过距离地面的最高点后,能够从所述脱秆凹板10的凹槽中通过。所述清秆装置9位于脱秆凹板10的后方,清秆装置9包括清秆轴23和多个等间距地固接在清秆轴23上的清秆辊。所述清秆轴23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分别与机架8的左右两个侧板2连接;每一个清秆辊对应拔秆装置11的一个拔秆轮组;每个清秆辊均包括一对清秆端面板22和多个清秆齿杆21,所述多个清秆齿杆21平行于清秆轴23、沿清秆端面板22外圆周均匀且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清秆端面板22之间。每个拔秆轮组的两个拔秆轮20上的拔齿刀19沿拔秆轴12的轴向错位布置,每个拔秆轮组的两个拔秆轮20上的对应拔齿刀19之间具有错位角α。所述错位角α为30°。所述第一拔齿刀板16与第二拔齿刀板17之间的夹角β为40°;所述第一拔齿刀板16和第二拔齿刀板17的“V”形槽的开槽角度γ为20°,槽口宽度d为20mm。所述开沟犁7包括犁头和犁柱,所述犁柱外侧设有与犁柱外形相对应的且与卡板13固接的沟深调节板15,开沟犁7的犁柱上和沟深调节板15上均沿竖直方向设有多个定位销孔,通过将定位销插入开沟犁7的犁柱和沟深调节板15上的不同的定位销孔,调节开沟深度;开沟犁7通过卡板13与“U”形螺栓14配合固定安装在前横梁1上。同组的两个开沟犁7之间的距离为400~420mm;开沟犁7的开沟深度为40mm~60mm。布置在拔秆轴12最左端的拔秆轮20与机架8的左侧的侧板2之间的距离为255mm,布置在拔秆轴12最右端的拔秆轮20与机架8的右侧的侧板2之间的距离为255mm;相邻的清秆辊之间的间距为228mm,布置在清秆轴23最左端的清秆辊的左清秆端面板22与机架8的左侧的侧板2之间的距离为40mm;布置在清秆轴23最右端的清秆辊的右清秆端面板22与机架8的右侧的侧板2之间的距离为40mm。所述前横梁1上布置3个开沟犁组;所述拔秆轴12上布置3个拔秆轮组,拔秆轮20为轮辐式拔秆轮,其外圆周表面上均匀固接有8个拔齿刀19;所述清秆装置9的清秆轴23上设有3个清秆辊,每个清秆辊上设有8个清秆齿杆21;所述清秆齿杆21的横截面为五角形状。所述拔齿刀19的转动半径为230mm;所述清秆辊的转动半径为190mm;清秆齿杆21的长度为552mm。所述锥齿轮变速箱4的左动力输出轴和右动力输出轴分别通过一万向传动轴3将动力输送给拔秆装置11和清秆装置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基于棉花机械式穴播器工作原理,采用逆向设计方法,实现了对棉秆的有效对行起拔。目前棉花的种植广泛使用棉花窝眼式穴播器作业,作业时穴播器按顺时针旋转进行播种(沿拖拉机前进方向,人站在右侧观测),穴播器的旋转半径为235mm,其上布置14个鸭嘴播种装置,即旋转一周,播种14穴,本技术设计的棉秆对行起拔铺放机的拔秆装置的拔秆轮上布置8个拔齿刀,旋转半径为230mm,与穴播器的旋转方向相反,其旋转速度为穴播器旋转速度的2倍,确保拔秆装置拔秆有效;拔秆装置的拔秆轮与穴播器的播盘宽度和直径相近,确保起拔时的对行准确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1、现有对行起拔技术仅适用于宽行距种植的整株棉秆,本技术的棉秆对行起拔铺放机适用于密植种植的整株棉秆。2、本技术通过前置开沟犁作业减小拔秆阻力,并起到分禾、扶倒作用,通过拔秆装置完成密植棉秆的对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密植种植模式的棉秆对行起拔铺放机,包括机架(8)和锥齿轮变速箱(4),所述机架(8)包括前横梁(1)、顶板(6)和左右两个侧板(2),锥齿轮变速箱(4)的动力输入轴与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其特征在于:/n该棉秆对行起拔铺放机还包括开沟犁(7)、拔秆装置(11)、脱秆凹板(10)和清秆装置(9);/n所述锥齿轮变速箱(4)固接在顶板(6)上;锥齿轮变速箱(4)的左动力输出轴将动力输送给拔秆装置(11),右动力输出轴将动力输送给清秆装置(9);/n多个开沟犁组的上端固定在前横梁(1)上,多个开沟犁组间隔一定距离布置;每个开沟犁组包括两个开沟犁(7),同组的两个开沟犁(7)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两行窄行距棉秆的行距,能够在宽窄行密植种植模式中两行窄行距棉秆的两侧开出两条沟;/n所述拔秆装置(11)位于开沟犁(7)的后方,拔秆装置(11)包括拔秆轴(12)和拔秆轮(20);/n所述拔秆轴(12)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分别与机架(8)的左右两个侧板(2)连接;在拔秆轴(12)上固接多个拔秆轮组,多个拔秆轮组间隔一定距离布置;每个拔秆轮组分别对应位于其前方的一个开沟犁组,每个拔秆轮组包括两个拔秆轮(20),同组的两个拔秆轮(20)之间的间隔距离等于两行窄行距棉秆的行距;/n每个拔秆轮(20)的外圆周表面上均匀固接有多个拔齿刀(19);/n所述拔齿刀(19)包括第一拔齿刀板(16)、第二拔齿刀板(17)和固接板(18);/n固接板(18)固接在拔秆轮(20)的外圆周表面上;第一拔齿刀板(16)和第二拔齿刀板(17)的一端固接在固接板(18)上,另一端朝向拔秆轮(20)外部并彼此固接,所述第一拔齿刀板(16)、第二拔齿刀板(17)和固接板(18)从而相互固接构成一纵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刀体;/n所述第一拔齿刀板(16)和第二拔齿刀板(17)的中部均开有一“V”形槽,两个“V”形槽的槽口重合,且两个“V”形槽的边缘具有锯齿;/n所述脱秆凹板(10)为一与拔秆装置(11)的拔秆轴(12)同轴心的圆弧形板,脱秆凹板(10)的两端通过螺栓固接在机架(8)的左右两个侧板(2)上,位于拔秆装置(11)的后上方;所述脱秆凹板(10)的前端设有与拔秆装置(11)的拔秆轮(20)一一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拔齿刀(19)的形状相对应;使得拔秆轮(20)在转动过程中,拔秆轮(20)上的拔齿刀(19),在经过距离地面的最高点后,能够从所述脱秆凹板(10)的凹槽中通过;/n所述清秆装置(9)位于脱秆凹板(10)的后方,清秆装置(9)包括清秆轴(23)和多个等间距地固接在清秆轴(23)上的清秆辊;/n所述清秆轴(23)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分别与机架(8)的左右两个侧板(2)连接;每一个清秆辊对应拔秆装置(11)的一个拔秆轮组;每个清秆辊均包括一对清秆端面板(22)和多个清秆齿杆(21),所述多个清秆齿杆(21)平行于清秆轴(23)、沿清秆端面板(22)外圆周均匀且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清秆端面板(22)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密植种植模式的棉秆对行起拔铺放机,包括机架(8)和锥齿轮变速箱(4),所述机架(8)包括前横梁(1)、顶板(6)和左右两个侧板(2),锥齿轮变速箱(4)的动力输入轴与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其特征在于:
该棉秆对行起拔铺放机还包括开沟犁(7)、拔秆装置(11)、脱秆凹板(10)和清秆装置(9);
所述锥齿轮变速箱(4)固接在顶板(6)上;锥齿轮变速箱(4)的左动力输出轴将动力输送给拔秆装置(11),右动力输出轴将动力输送给清秆装置(9);
多个开沟犁组的上端固定在前横梁(1)上,多个开沟犁组间隔一定距离布置;每个开沟犁组包括两个开沟犁(7),同组的两个开沟犁(7)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两行窄行距棉秆的行距,能够在宽窄行密植种植模式中两行窄行距棉秆的两侧开出两条沟;
所述拔秆装置(11)位于开沟犁(7)的后方,拔秆装置(11)包括拔秆轴(12)和拔秆轮(20);
所述拔秆轴(12)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分别与机架(8)的左右两个侧板(2)连接;在拔秆轴(12)上固接多个拔秆轮组,多个拔秆轮组间隔一定距离布置;每个拔秆轮组分别对应位于其前方的一个开沟犁组,每个拔秆轮组包括两个拔秆轮(20),同组的两个拔秆轮(20)之间的间隔距离等于两行窄行距棉秆的行距;
每个拔秆轮(20)的外圆周表面上均匀固接有多个拔齿刀(19);
所述拔齿刀(19)包括第一拔齿刀板(16)、第二拔齿刀板(17)和固接板(18);
固接板(18)固接在拔秆轮(20)的外圆周表面上;第一拔齿刀板(16)和第二拔齿刀板(17)的一端固接在固接板(18)上,另一端朝向拔秆轮(20)外部并彼此固接,所述第一拔齿刀板(16)、第二拔齿刀板(17)和固接板(18)从而相互固接构成一纵截面为等腰三角形的刀体;
所述第一拔齿刀板(16)和第二拔齿刀板(17)的中部均开有一“V”形槽,两个“V”形槽的槽口重合,且两个“V”形槽的边缘具有锯齿;
所述脱秆凹板(10)为一与拔秆装置(11)的拔秆轴(12)同轴心的圆弧形板,脱秆凹板(10)的两端通过螺栓固接在机架(8)的左右两个侧板(2)上,位于拔秆装置(11)的后上方;所述脱秆凹板(10)的前端设有与拔秆装置(11)的拔秆轮(20)一一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拔齿刀(19)的形状相对应;使得拔秆轮(20)在转动过程中,拔秆轮(20)上的拔齿刀(19),在经过距离地面的最高点后,能够从所述脱秆凹板(10)的凹槽中通过;
所述清秆装置(9)位于脱秆凹板(10)的后方,清秆装置(9)包括清秆轴(23)和多个等间距地固接在清秆轴(23)上的清秆辊;
所述清秆轴(23)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分别与机架(8)的左右两个侧板(2)连接;每一个清秆辊对应拔秆装置(11)的一个拔秆轮组;每个清秆辊均包括一对清秆端面板(22)和多个清秆齿杆(21),所述多个清秆齿杆(21)平行于清秆轴(23)、沿清秆端面板(22)外圆周均匀且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清秆端面板(2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密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杨贺小伟刘金秀高筱钧胡灿苏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