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56908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6 13:49
一种功能性层叠体,在多孔表面层与树脂泡沫层之间层叠有具有透气性的多孔中间层,所述多孔中间层的平均孔隙率比所述多孔表面层的平均孔隙率低。

Functional lamination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 functional laminate, a porous middle layer with porous permeability is laminated between the porous surface layer and the resin foam layer, and the average porosity of the porous middle layer is lower than the average porosity of the porous surface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功能性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功能性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对车辆(例如,汽车、卡车、公共汽车及电车等)以及农业机械(例如,割草机及耕耘机等)等包括发动机的机械,做了不少对发动机发出的声音进行吸声的尝试。特别是,在汽车领域中,从乘坐人员的乘坐舒适性的观点出发,做了如下尝试,即:通过用吸声材料覆盖住包括发动机及变速器的动力传动部件,来对发动机声音进行吸声。作为覆盖用材料,例如,单独使用聚氨酯泡沫体、纤维无纺布。另一方面,作为座椅头枕、座椅座部、座椅靠背及扶手等一体化泡沫产品,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如下一体化泡沫产品,其由直接形成在布帛的内表面上的乳胶泡沫(latexfoam)薄层、以及直接注入到该乳胶泡沫薄层的内表面上后发泡而固化的主体泡沫构成。在这种一体化泡沫产品中,乳胶泡沫薄层在接近布帛的区域内以将布帛内表面的纤维包裹起来的方式与该布帛机械结合而形成结合区域,在外侧形成透气性表层,该透气性表层实质上阻止主体泡沫原液的浸入。此外,作为座椅及缓冲垫等发泡成形体,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发泡成形体,片材在该发泡成形体的发泡成形体主体的外表面上与该发泡成形体主体一体化。在上述发泡成形体中,片材由拉伸多孔膜和无纺布的层叠体构成,该片材具有让气体透过而不让液体透过的性质。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93/03904号专利文献2: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1-14820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了下述新的技术问题,即:当将上述泡沫产品或上述发泡成形体所涉及的技术例如应用到动力传动部件的覆盖用材料上时,不能获得充分的吸声性。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还发现了下述情况,即:在成型模内,即使例如在玻璃纤维无纺布的存在下进行发泡成型,也仍然不能获得充分的吸声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声性充分优异的功能性层叠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功能性层叠体,该功能性层叠体不仅吸声性充分优异,而且绝热性也充分优异。-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功能性层叠体,该功能性层叠体为:在多孔表面层与树脂泡沫层之间层叠有具有透气性的多孔中间层,所述多孔中间层的平均孔隙率比所述多孔表面层的平均孔隙率低。-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功能性层叠体的吸声性充分优异。本专利技术的功能性层叠体的绝热性也充分优异。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功能性层叠体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A示出了成型模及其内部的示意性剖视图,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功能性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中发泡成型工序的发泡准备阶段。图2B示出了成型模及其内部的示意性剖视图,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功能性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中发泡成型工序的发泡阶段。具体实施方式[功能性层叠体]本专利技术的功能性层叠体涉及至少具有吸声性的层叠体,功能性包括吸声性、绝热性和减振性等性能。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功能性层叠体10是一种如下层叠体,即:在多孔表面层1与树脂泡沫层2之间层叠有特定的多孔中间层3,并且多孔表面层1、树脂泡沫层2及多孔中间层3相互结合而一体化。如后所述,该特定的多孔中间层3至少起因于平均孔隙率之差,而比多孔表面层1更容易产生毛细管现象,所以在构成树脂泡沫层2的发泡性树脂(液体原料)发泡以前,多孔中间层3容易保持该发泡性树脂。因此,多孔中间层3适当地阻碍发泡性树脂向多孔表面层1的移动(渗透),若开始发泡,则保持在多孔中间层3中的发泡性树脂一边渗入多孔表面层1,一边发泡。能够认为:其结果是,由于发泡性树脂向多孔表面层1的渗透量适当地减少,并且发泡性树脂充分发泡,因此吸声性和绝热性充分提高。能够认为:在不层叠多孔中间层的情况下、以及在使用具有多孔表面层的平均孔隙率以上的平均孔隙率的多孔中间层的情况下,发泡成型时过多量的发泡性树脂会移动(渗透)到多孔表面层中,发泡性树脂在多孔表面层内发泡得不够充分,因此吸声性和绝热性下降。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功能性层叠体的示意性剖视图。在本专利技术中,毛细管现象是指,与发泡性树脂(液体)在多孔中间层3和多孔表面层1所具有的孔隙内部的动向相关的物理现象。对于多孔中间层3和多孔表面层1所具有的孔隙,至少调节平均孔隙率之差,优选调节平均孔隙率之差和平均孔隙直径之差,就能够控制毛细管现象的易产生性。详细而言,平均孔隙率越低,毛细管现象越容易产生。平均孔隙直径越小,毛细管现象越容易产生。因此,如下所述,在本专利技术中,多孔中间层3的平均孔隙率比多孔表面层1的平均孔隙率低。在本专利技术中,从进一步提高在多孔中间层3中的毛细管现象的易产生性和在用作覆盖用部件时的吸声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地,不仅多孔中间层3具有如上所述的平均孔隙率,而且该多孔中间层3的平均孔隙直径比该多孔表面层的平均孔隙直径小,其中,所述覆盖用部件用于覆盖汽车的动力传动部件。因此,多孔中间层3比多孔表面层1更容易产生毛细管现象。若多孔中间层的平均孔隙率比多孔表面层的平均孔隙率高,则多孔表面层比多孔中间层更容易产生毛细管现象,多孔中间层不能充分地保持发泡性树脂,因此该多孔中间层不能够阻碍发泡性树脂向多孔表面层的移动。其结果是,发泡性树脂向多孔表面层的渗透量增加,导致发泡性树脂发泡得不够充分,功能性层叠体无法具有充分的吸声性和绝热性。(多孔中间层)多孔中间层3具有透气性。多孔中间层3具有的“透气性”能够换说成“透液性”,也就是说,是指在制造功能性层叠体时该多孔中间层3能够让发泡性树脂(液体)适当地通过自身的内部的特性。多孔中间层3具有上述那样的透气性,因此能够实现多孔表面层1、树脂泡沫层2和多孔中间层3的一体化。详细而言,多孔中间层3所具有的透气性是能够形成后述的混合层部11的程度的透气性。只要是具有上述那样的透气性,并且比多孔表面层更容易产生毛细管现象的材料,则对于构成多孔中间层的材料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是纤维无纺布,或者也可以是聚合物泡沫体。作为多孔中间层的纤维无纺布,例如有从由下述纤维构成的群中选出的一种以上的有机纤维的无纺布,所述纤维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纤维等聚酯纤维;芳纶纤维等聚酰胺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丙烯(PP)纤维等聚烯烃纤维;以及纤维素纤维。多孔中间层的纤维无纺布也可以是从由玻璃纤维、铝纤维、氧化铝纤维及岩棉构成的群中选出的一种以上的无机纤维的无纺布。作为多孔中间层的聚合物泡沫体,使用具有开孔结构的聚合物泡沫体。作为如上所述的聚合物泡沫体,例如有从由下述泡沫层构成的群中选出的聚合物泡沫层,所述泡沫层有:聚氨酯泡沫层;聚乙烯泡沫层、聚丙烯泡沫层等聚烯烃泡沫层;PET泡沫层等聚酯泡沫层;聚硅氧烷泡沫层;以及聚氯乙烯泡沫层。从进一步提高在汽车部件用途中的吸声性的观点出发,多孔中间层优选为纤维无纺布,更优选为有机纤维的无纺布,进一步优选为聚烯烃纤维的无纺布,最优选为PP纤维的无纺布。多孔中间层的平均孔隙率比多孔表面层的平均孔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功能性层叠体,其特征在于:/n在多孔表面层与树脂泡沫层之间层叠有具有透气性的多孔中间层,/n所述多孔中间层的平均孔隙率比所述多孔表面层的平均孔隙率低。/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31 JP 2017-0725161.一种功能性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在多孔表面层与树脂泡沫层之间层叠有具有透气性的多孔中间层,
所述多孔中间层的平均孔隙率比所述多孔表面层的平均孔隙率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性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中间层因平均孔隙直径之差而比所述多孔表面层更容易产生毛细管现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功能性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中间层的平均孔隙直径比所述多孔表面层的平均孔隙直径小。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中间层的平均孔隙率为60~95%。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中间层的平均孔隙直径为0.04~9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中间层的厚度为0.1~2mm。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中间层为纤维无纺布。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中间层为从由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烯烃纤维素及纤维素纤维构成的群中选出的有机纤维的无纺布。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功能性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多孔中间层的纤维无纺布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为0.005~5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7到9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中间层的纤维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为5~500g/m2。


11.根据权利要求1到10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表面层的平均孔隙率为80~99.5%。


12.根据权利要求1到11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表面层的平均孔隙直径为10~300μm。


13.根据权利要求1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表面层的厚度为1~50mm。


14.根据权利要求1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表面层为纤维无纺布。


15.根据权利要求1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功能性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孔表面层为无机纤维的无纺布或者为有机纤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大词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