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甜味后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56866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6 1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降低由高甜度甜味料产生的甜味后延的方法以及在所述方法中使用的组合物。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降低由高甜度甜味料产生的甜味后延。此外,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供用于降低由高甜度甜味料产生的甜味后延的组合物以及由高甜度甜味料产生的甜味后延降低的饮食品。

Methods of reducing sweetness delay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sweetness delay produced by a high sweetness sweetener and a composition used in the method. The invention can reduce the sweetness postponing produced by the high sweetness sweetener. In addition, the invention can provide a composition for reducing the sweetness postponing produced by the high sweetness sweetener and a drink food for reducing the sweetness postponing produced by the high sweetness sweete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降低甜味后延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降低由高甜度甜味料产生的甜味后延的方法以及在所述方法中使用的组合物。
技术介绍
由于近年来健康意识的提高,使用阿斯巴甜、甜菊、安赛蜜K、蔗糖素等低热量、高甜度的甜味料(本说明书中也称“高甜度甜味料”)的产品正在增加。高甜度甜味料保持着具有蔗糖数倍~数万倍甜度这样的优良性能,但另一方面,与人感到舒适味觉的蔗糖相比,由于甜味持续至超过所需,因此有产生令人不快的甜味后延等缺点。关于改善高甜度甜味料的甜味后延的方法,已有各种报道。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用赤藓醇改善无热量或低热量高甜度甜味料的味道,并提供如蔗糖般香味变化曲线的方法。此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用罗汉果提取物改善高甜度甜味料的味道的方法。另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用柑桔素及其盐增强甜味改良剂的甜味,且降低甜味改良剂的量的方法。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含有如蔗糖般经时变化曲线及/或香味变化曲线的天然高甜度甜味料(NHPS组成)。专利文献5中,记载了饮料中所含的天然甜味料的甜味改善。然而,即使在这些文献所公开的方法中,甜味后延减轻的效果也是有限的,很难说取得了充分成果。此外,由于是依赖利用添加物特有的香味掩蔽效果的甜味改善,因此还存在来自添加物的味道劣化、香味不佳之类的问题,并未完成改善高甜度甜味料的余味的方法的充分提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87350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05598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188450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5-130875专利文献5国际申请公开公报WO2008/112991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上所述,虽然提出了各种改善甜味料的后延的方法,但并未充分降低甜味后延。此外,尚未提供不依赖掩蔽效果或掩蔽效果少的甜味后延改善方法。针对此类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依赖掩蔽效果而降低由高甜度甜味料产生的甜味后延的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组合物。即本专利技术如下。[1]一种降低甜味后延的方法,所述甜味后延由高甜度甜味料结合于选自以下A、B、C、D4种部位中的至少1个部位而产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通过用于降低甜味后延的化合物结合于高甜度甜味料的结合部位以外的选自A、B、C、D部位中的至少1个部位而降低甜味后延的方法,(A)味觉受体的VFT部分(B)味觉受体的连接部分(C)味觉受体的跨膜区(D)味觉细胞的膜转运蛋白。[1-1]一种降低甜味后延的方法,所述甜味后延由高甜度甜味料结合于选自以下A、B、C、D4种部位中的至少1个部位而产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通过与所述高甜度甜味料不同的甜味料结合于高甜度甜味料的结合部位以外的选自A、B、C、D部位中的至少1个部位而降低甜味后延的方法,(A)味觉受体的VFT部分(B)味觉受体的连接部分(C)味觉受体的跨膜区(D)味觉细胞的膜转运蛋白。[2]根据上述[1]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甜度甜味料结合于所述A部位。[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降低甜味后延的化合物结合于选自B、C及D中的至少1个部位。[3-1]根据上述[1-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高甜度甜味料不同的甜味料结合于选自B、C及D中的至少1个部位。[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甜度甜味料结合于所述A部位,所述用于降低甜味后延的化合物结合于所述B部位或所述D部位。[4-1]根据上述[1-1]~[3-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甜度甜味料结合于所述A部位,与所述高甜度甜味料不同的甜味料结合于所述B部位或所述D部位。[5]根据上述[1]~[4-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甜度甜味料为选自瑞鲍迪苷A、瑞鲍迪苷D、瑞鲍迪苷M、甜菊苷、纽甜、阿力甜、甘草提取物、蔗糖衍生物、安赛蜜K及糖精中的至少1种。[6]根据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降低甜味后延的化合物为选自海藻糖、赤藓醇、葡萄糖、乳糖、半乳糖、木糖醇、蔗糖、蔗糖素、嗦吗甜(ソーマチン)、布拉齐因(ブラゼイン)及甜蜜素中的至少1种。[6-1]根据上述[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高甜度甜味料不同的甜味料为选自海藻糖、赤藓醇、葡萄糖、乳糖、半乳糖、木糖醇、蔗糖、蔗糖素、嗦吗甜、布拉齐因及甜蜜素中的至少1种。[7]一种甜味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i)选自瑞鲍迪苷D及瑞鲍迪苷M中的至少1种高甜度甜味料,和,(ii)选自葡萄糖、乳糖、半乳糖、木糖醇、嗦吗甜、布拉齐因及甜蜜素中的至少1种用于降低甜味后延的化合物。[7-1]一种甜味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i)选自瑞鲍迪苷D及瑞鲍迪苷M中的至少1种高甜度甜味料,和,(ii)选自葡萄糖、乳糖、半乳糖、木糖醇、嗦吗甜、布拉齐因及甜蜜素中的至少一种与所述高甜度甜味料不同的甜味料。[8]根据上述[7]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约1∶10~10∶1的甜味强度含有高甜度甜味料∶用于降低甜味后延的化合物。[8-1]根据上述[7-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约1∶10~10∶1的甜味强度含有高甜度甜味料∶与所述高甜度甜味料不同的甜味料。[9]根据上述[7]或[8]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每1mg所述高甜度甜味料,含有200mg所述用于降低甜味后延的化合物。[9-1]根据上述[7-1]或[8-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每1mg所述高甜度甜味料,含有200mg与所述高甜度甜味料不同的甜味料。[10]一种饮食品,其特征在于,含有上述[7]~[9-1]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11]根据上述[10]所述的饮食品,其特征在于,相对于饮食品总量以约5~95%的比例含有所述用于降低甜味后延的化合物。[11-1]根据上述[10]所述的饮食品,其特征在于,相对于饮食品总量以约5~95%的比例含有与所述高甜度甜味料不同的甜味料。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不依赖掩蔽效果而降低由高甜度甜味料产生的甜味后延。附图说明图1表示甜味后延的概要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以下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例示,并不旨在将本专利技术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只要不脱离其主旨,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1.降低由高甜度甜味料产生的甜味后延的方法作为第1方式,本专利技术为降低甜味后延的方法,所述甜味后延由高甜度甜味料结合于选自以下A、B、C、D4种部位中的至少1个部位而产生,其特征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用于降低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低甜味后延的方法,所述甜味后延由高甜度甜味料结合于选自以下A、B、C、D4种部位中的至少1个部位而产生,其特征在于,/n所述方法是通过与所述高甜度甜味料不同的甜味料结合于高甜度甜味料的结合部位以外的选自A、B、C、D部位中的至少1个部位而降低甜味后延的方法,/n(A)味觉受体的VFT部分/n(B)味觉受体的连接部分/n(C)味觉受体的跨膜区/n(D)味觉细胞的膜转运蛋白。/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403 JP 2017-0738281.一种降低甜味后延的方法,所述甜味后延由高甜度甜味料结合于选自以下A、B、C、D4种部位中的至少1个部位而产生,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是通过与所述高甜度甜味料不同的甜味料结合于高甜度甜味料的结合部位以外的选自A、B、C、D部位中的至少1个部位而降低甜味后延的方法,
(A)味觉受体的VFT部分
(B)味觉受体的连接部分
(C)味觉受体的跨膜区
(D)味觉细胞的膜转运蛋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甜度甜味料结合于所述A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高甜度甜味料不同的甜味料结合于选自B、C及D中的至少1个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甜度甜味料结合于所述A部位,与所述高甜度甜味料不同的甜味料结合于所述B部位或所述D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甜度甜味料为选自瑞鲍迪苷A、瑞鲍迪苷D、瑞鲍迪苷M、甜菊苷、纽甜、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嵜直幸植村真秀
申请(专利权)人:三得利控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