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渗油藏多井协同增能吞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56162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6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渗油藏多井协同增能吞吐方法,包括步骤:第一步,根据井网部署,在同一个井组中优选一口水井和至少一口油井;第二步,根据该井组亏空量,确定水井和油井注入量;第三步,根据油井和水井目的层物性特征及井况,优选注入工艺;第四步,根据室内试验,优选水井注入液体体系;第五步,优选注入方式;第六步,完成施工前的井筒准备;第七步,同时对水井和油井进行压裂注水,同井组的邻井全部关井并安装压力表;第八步,在施工完成后,油井和水井均保持关井状态,对应的油井及周围邻井根据压力变化,来选择开井时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能有效解决现有低渗油藏注水困难而导致的地层能量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补充的问题。

A method of energy increasing huff and puff with multi wells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of energy increasing huff and puff by multi well cooperation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first, according to the well pattern deployment, one well and at least one oil well are optimized in the same well group; second, according to the deficit amount of the well group, the injection amount of the well and the oil well is determined; third, according to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well conditions of the target layer of the well and the water well, the injection process is optimized; fourth step According to the indoor test, optimize the injection liquid system of the well; step 5, optimize the injection mode; step 6, complete the preparation of the well bore before construction; step 7, simultaneously carry out Fracturing and water injection for the well and the oil well, shut in all the adjacent wells of the same well group and install the pressure gauge; step 8, after the construction, the well and the water well are kept in the shut in state, and the corresponding oil well and the surrounding adjacent well root According to the pressure change, choose the well opening time. The invention overcomes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prior art, and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formation energy caused by the difficulty of water injection in the prior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cannot be supplemented in time and effectiv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渗油藏多井协同增能吞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藏开发
,特别是涉及一种低渗油藏多井协同增能吞吐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低渗油藏,为了提高储量动用程度,采用井网注水开发方案,一个井组同时包括注水井(也叫水井)和采油井(也叫油井)。其中,注水井负责补充地层能量,同时驱替地层中的原油向油井方向渗流。油井为地层原油提供渗流通道,将原油开采出来。但是,这种井网注水开发方案,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注水井注水压力逐渐升高,造成水井注水困难,井组地层能量得不到补充;另一方面,受到注水井和采油井的井间连通性及地层导流能力的限制,注水受效不明显,在注水井和采油井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驱替。为了解决注水难题,目前注水工艺上主要采用分层注水、压裂、酸化等常规措施来增注。这些措施在短期内使得注水井能满足配注的要求,但是在措施有效期结束后,普遍存在导流能力变差,注水困难的问题,并不能有效解决地层能量得不到补充的难题。甚至导致部分井组即使措施后,注水井恢复注水,仍然面临油井注水不见效的难题。由此可见,目前现有的工艺方法存在缺陷,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低渗油藏多井协同增能吞吐方法。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种低渗油藏多井协同增能吞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根据井网部署,在同一个井组中优选一口水井和至少一口油井;第二步,根据该井组亏空量,确定水井和油井注入量;第三步,根据油井和水井目的层物性特征及井况,优选注入工艺;第四步,根据室内试验,优选水井注入液体体系;第五步,优选注入方式;第六步,完成施工前的井筒准备;第七步,同时对水井和油井进行压裂注水,同井组的邻井全部关井并安装压力表;第八步,在施工完成后,油井和水井均保持关井状态,对应的油井及周围邻井根据压力变化,来选择开井时间。其中,在第一步中,优选的水井是指在一个井组中优选位于井网中心位置或受益井多的水井;优选的油井是指方位尽量避开区域主裂缝方位的油井。其中,井组亏空量即为水井和油井的注入量之和;油井注入量为1万方/口,水井注入量为井组亏空量与油井注入量之差。其中,第三步具体为:若最大层间差异系数≤2,采用合注工艺,而如果最大层间差异系数>2,选择分层注入工艺;其中,最大层间差异系数是指两个不同小层地层系数的比值k1*h1/k2*h2;其中,k1是指第一个小层的有效渗透率,h1是指第一个小层中油层的有效厚度,k2是指第二个小层的有效渗透率,h2是指第二个小层中油层的有效厚度。其中,在第四步中,具体实现上,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取待注入水源的水样,要求降阻剂与水源配伍性良好,无沉淀、无絮凝;然后,将防膨剂、降阻剂和水按照1、0.1、98.9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形成水溶液,对该水溶液进行室内实验,要求岩心伤害率≤30%,岩屑防膨率≥85%,最终获得需要注入的滑溜水。其中,在第五步中,具体实现上,注入方式包括油管进液、油套混进和套管进液三种方式;其中,若油井和水井的措施时间距完井时间>3年,选择油管进液,而若油井和水井措施时间距完井时间≤3年,选择油套混进或套管进液的方式。其中,在第六步中,施工前井筒准备包括:按照井控要求,先后进行洗井、压井、通井、刮削、验套、试压,然后换装采油树并加固井口。其中,在第六步中,在加固井口后,还加多道钢丝绳并用地锚固定。由以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渗油藏多井协同增能吞吐方法,其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不足之处,能有效解决现有低渗油藏注水困难(如注不进)而导致的地层能量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补充的问题,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低渗油藏多井协同增能吞吐方法,还能够有效解决低渗油藏中的油井注水不见效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低渗油藏多井协同增能吞吐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渗油藏多井协同增能吞吐方法,该方法是将渗流、措施改造和注水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根据井网部署,在同一个井组中优选一口水井和至少一口油井;在第一步中,具体实现上,优选的水井是指在一个井组中优选位于井网中心位置或受益井多的水井;优选的油井是指油水井(包括油井和水井)方位尽量避开区域主裂缝方位的油井。第二步,根据该井组亏空量,确定水井和油井(即优选的一个水井和一个油井)注入量;在第二步中,具体实现上,井组亏空量即为水井和油井的注入量之和。具体实现上,对于井组注入量,其中油井注入量为1万方/口,水井注入量为井组亏空量与油井注入量之差。第三步,根据油井和水井(即油水井)目的层物性特征及井况,优选注入工艺;具体实现上,第三步具体为:若最大层间差异系数≤2,采用合注工艺,而如果最大层间差异系数>2,选择分层注入工艺;其中,最大层间差异系数是指两个不同小层(具体可以是作为不同小层的第一地层和第二地层)地层系数的比值k1*h1/k2*h2(即最大值/最小值),k是指地层的有效渗透率,h是指油层的有效厚度,其中,k1是指第一个小层的有效渗透率,h1是指第一个小层中油层的有效厚度,k2是指第二个小层的有效渗透率,h2是指第二个小层中油层的有效厚度。需要说明的是,地层系数等于油层的有效厚与地层的有效渗透率之间的乘积;需要说明的是,小层是指:砂层组内上下为非渗透层分隔开的油气层,划为一个小层。第四步,根据室内试验,优选水井注入液体体系;在第四步中,具体实现上,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取待注入水源的水样,要求降阻剂与水源配伍性良好,无沉淀、无絮凝;然后,将防膨剂、降阻剂和水按照1、0.1、98.9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形成水溶液,对该水溶液进行室内实验,要求岩心伤害率≤30%,岩屑防膨率≥85%,最终获得需要注入的滑溜水(即液体体系)。具体实现上,降阻剂为聚丙烯酰胺。具体实现上,防膨剂为一种有机聚合物的粘土稳定剂,为丙烯酰胺与丙烯酸乙酯三甲基氯化铵的共聚物。第五步,优选注入方式;在第五步中,具体实现上,注入方式包括油管进液、油套混进和套管进液三种方式;其中,若油井和水井的措施时间(即当前进行措施的时间)距完井时间>3年,选择油管进液(即油管注入水),而若油井和水井措施时间距完井时间≤3年,选择油套混进或套管进液的方式(油套混进即下入的油管和油套环空,同时注入水的方式。套管进液即油层套管直接注水的方式)。第六步,完成施工前的井筒准备;在第六步中,具体实现上,施工前井筒准备包括:按照井控要求,先后进行洗井、压井、通井、刮削、验套、试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渗油藏多井协同增能吞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第一步,根据井网部署,在同一个井组中优选一口水井和至少一口油井;/n第二步,根据该井组亏空量,确定水井和油井注入量;/n第三步,根据油井和水井目的层物性特征及井况,优选注入工艺;/n第四步,根据室内试验,优选水井注入液体体系;/n第五步,优选注入方式;/n第六步,完成施工前的井筒准备;/n第七步,同时对水井和油井进行压裂注水,同井组的邻井全部关井并安装压力表;/n第八步,在施工完成后,油井和水井均保持关井状态,对应的油井及周围邻井根据压力变化,来选择开井时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渗油藏多井协同增能吞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井网部署,在同一个井组中优选一口水井和至少一口油井;
第二步,根据该井组亏空量,确定水井和油井注入量;
第三步,根据油井和水井目的层物性特征及井况,优选注入工艺;
第四步,根据室内试验,优选水井注入液体体系;
第五步,优选注入方式;
第六步,完成施工前的井筒准备;
第七步,同时对水井和油井进行压裂注水,同井组的邻井全部关井并安装压力表;
第八步,在施工完成后,油井和水井均保持关井状态,对应的油井及周围邻井根据压力变化,来选择开井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油藏多井协同增能吞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步中,优选的水井是指在一个井组中优选位于井网中心位置或受益井多的水井;
优选的油井是指方位尽量避开区域主裂缝方位的油井。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油藏多井协同增能吞吐方法,其特征在于,井组亏空量即为水井和油井的注入量之和;
油井注入量为1万方/口,水井注入量为井组亏空量与油井注入量之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渗油藏多井协同增能吞吐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具体为:
若最大层间差异系数≤2,采用合注工艺,而如果最大层间差异系数>2,选择分层注入工艺;
其中,最大层间差异系数是指两个不同小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玉东构小婷郝桂宪付大其田福春陈紫薇张胜传刘学伟闫阳杨立永
申请(专利权)人: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