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锡槽加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59289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6 0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玻璃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玻璃锡槽加热结构,所述玻璃锡槽加热结构包括唇砖部(10)、加热装置(20)和锡液槽(30),唇砖部(10)位于锡液槽(30)上方并伸入到锡液槽(30)中以使玻璃液能够从唇砖部(10)落入锡液槽(30)中,锡液槽(30)在长度方向上具有位于唇砖部下方的第一端和远离唇砖部的第二端,从唇砖部(10)落入锡液槽(30)中的玻璃液落在锡液槽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锡液槽(30)的第一端设置有背衬砖(40),加热装置(20)设置在背衬砖和唇砖部之间的间隔空间中以对锡液槽的第一端的区域进行加热。本申请提供的玻璃锡槽加热结构能够避免成型的玻璃板上出现气泡以及条纹。

Heating structure of glass tin bath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glass production and discloses a glass tin bath heating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lip brick part (10), a heating device (20) and a tin bath (30). The lip brick part (10) is above the tin bath (30) and extends into the tin bath (30) so that the glass liquid can fall into the tin bath (30) from the lip brick part (10). The tin bath (30) has a lip brick part (10) in the length direction The glass liquid falling from the lip brick part (10) into the tin bath (30) falls between the first end and the second end of the tin bath; the second end of the tin bath (30) is provided with a backing brick (40), and the heating device (20) is arranged in the space between the backing brick and the lip brick part to heat the area at the first end of the tin bath. The heating structure of the glass tin bath provided by the application can avoid bubbles and stripes on the formed glass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玻璃锡槽加热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生产
,具体地涉及一种玻璃锡槽加热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电子玻璃来说,要求玻璃内杂质少且无条纹,因此电子玻璃对玻璃液的质量要求较高,在现有的锡槽生产玻璃的工艺中,在唇砖和背衬砖之间的区域由于和整个区域的连通口较小,导致热量无法有效地传递到该区域中,从而使得背衬砖处回流区温度过低,导致玻璃液在背衬砖处的回流区停留的时间过长,使得玻璃液损失较多的热量,最终导致在玻璃板上形成线状或泡状的板下小开口泡。此外,温度过低也会使得背衬砖处形成的凉玻璃会形成板下条纹,凉玻璃积累到达一定量的时候,玻璃液流动会导致在拉边机区域玻璃板突然变宽,引起沾边、满槽的重大生产事故。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锡槽生产玻璃的工艺中产生条纹以及气泡的问题,提供玻璃锡槽加热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玻璃锡槽加热结构,所述玻璃锡槽加热结构包括唇砖部、加热装置和锡液槽,所述唇砖部位于所述锡液槽上方并伸入到所述锡液槽中以使玻璃液能够从所述唇砖部落入所述锡液槽中,所述锡液槽在长度方向上具有位于所述唇砖部下方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唇砖部的第二端,从所述唇砖部落入所述锡液槽中的玻璃液落在所述锡液槽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锡液槽的第一端设置有背衬砖,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背衬砖和所述唇砖部之间的间隔空间中以对所述锡液槽的第一端的区域进行加热。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通过在背衬砖和唇砖部之间的间隔空间设置加热装置,对位于第一端附近的玻璃液进行加热,从而降低了玻璃液的粘滞系数,提高了玻璃液的流动性,从而加快了玻璃液的回流,避免成型的玻璃板上出现气泡以及条纹。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背衬砖。优选地,所述背衬砖的顶面的一部分和所述唇砖部接触,所述加热装置支撑在所述背衬砖的顶面的外露区域上,以使所述加热装置的部分伸出所述背衬砖。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的至少伸出背衬砖的部分从所述锡液槽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硅碳加热件和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固定设置在所述背衬砖的顶面,所述硅碳加热件设置在所述安装件上。优选地,所述安装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锡液槽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端部支撑座,所述硅碳加热件分别支撑在所述端部支撑座上。优选地,所述端部支撑座的材质为硅线石或者莫来石。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唇砖部之间具有间隙。优选地,所述玻璃锡槽加热结构包括温度测量装置,所述温度测量装置设置在所述唇砖部的底面和所述锡液槽的锡液的液面之间的区域中。优选地,所述温度测量装置包括热电偶。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玻璃锡槽加热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加热装置的分解图;图4是温度测量装置的分解图。附图标记说明10-唇砖部20-加热装置30-锡液槽40-背衬砖21-硅碳加热件22-安装件23-温度测量装置24-热电偶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玻璃锡槽加热结构,所述玻璃锡槽加热结构包括唇砖部10、加热装置20和锡液槽30,所述唇砖部10位于所述锡液槽30上方并伸入到所述锡液槽30中以使玻璃液能够从所述唇砖部10落入所述锡液槽30中,所述锡液槽30在长度方向上具有位于所述唇砖部10下方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唇砖部10的第二端,从所述唇砖部10落入所述锡液槽30中的玻璃液落在所述锡液槽3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锡液槽30的第一端设置有背衬砖40,所述加热装置20设置在所述背衬砖40和所述唇砖部10之间的间隔空间中以对所述锡液槽30的第一端的区域进行加热。如图1所示,从唇砖部10的末端向内且在唇砖部10的下方和背衬砖的上方之间的空间为间隔空间,玻璃液沿着唇砖部10滑落到锡液槽30中,玻璃液的运动路线为图中箭头所示,玻璃液落在锡液槽3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之后一部分玻璃液沿着箭头向锡液槽的第二端移动,另一部分玻璃液沿着箭头向锡液槽的第一端移动,这部分玻璃液在碰到第一端设置的背衬砖40之后会发生回流,因此靠近背衬砖40附近的区域为回流区域,本申请通过在背衬砖和唇砖部之间的间隔空间设置加热装置20,对位于第一端附近的玻璃液进行加热,从而降低了玻璃液的粘滞系数,提高了玻璃液的流动性,从而加快了玻璃液的回流,避免成型的玻璃板上出现气泡以及条纹。加热装置20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设置在背衬砖和唇砖部之间的间隔空间中,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背衬砖40的顶面的部分和唇砖部10接触,背衬砖40的顶面的另一部分为外露区域,加热装置设置在该外露区域上,从而使得加热装置的部分伸出该背衬砖40,加热装置的伸出的部分位于锡液槽的液面的正上方,从而对锡液槽中靠近第一端的玻璃液进行加热。但是本申请并不限定于此,加热装置也可以设置在唇砖部的下表面上,同样能够使得加热装置位于锡液槽的液面的正上方,而对锡液槽中靠近第一端的玻璃液进行加热,但是如果加热装置贴合于唇砖部,就会导致加热装置的很多热量传递到唇砖部上,造成热量的不必要的散失,因此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加热装置设置在背衬砖上,且加热装置和唇砖部之间具有间隙。可选地,为了能够提高加热装置的加热效果,加热装置伸出该背衬砖的部分从锡液槽30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从而在锡液槽的整个宽度上对靠近锡液槽的长度方向上的第一端的玻璃液进行加热,确保回流区域的玻璃液都受到加热。其中,背衬砖和唇砖部之间的间隔空间在锡液槽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是贯通的,从而使得加热装置能够通过这两端的开口连通外界的电源,另外操作者也能够方便地从间隔空间的这两端的开口放入加热装置或者将加热装置取出。加热装置包括硅碳加热件21,硅碳加热件21和常见的硅碳棒采用相同的材质。为了保证加热效果,硅碳加热件21的一大部分需要伸出背衬砖,而硅碳加热件21自身的强度不高,很难将其直接设置在背衬砖上。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加热装置还包括安装件22,安装件22固定设置在背衬砖40的顶面,安装件22能够和背衬砖40形成稳定的连接,硅碳加热件21设置在安装件22上。其中,硅碳加热件配置为异形件,以适应背衬砖和唇砖部之间的间隔空间的形状。更优选地,安装件22包括两个端部支撑座,两个端部支撑座分别支撑硅碳加热件21的在锡液槽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从而使得硅碳加热件21的绝大部分是悬空设置的,从而更利于硅碳加热件21的热量散射,其中端部支撑座可以选用硅线石或者莫来石制成,使得安装件22具有良好的耐火性。为了使得硅碳加热件稳定地支撑在安装件22上,端部支撑座上可以形成用于支撑硅碳加热件21的凹槽或者其他类似的卡槽结构,而端部支撑座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在背衬砖的顶面上。另一方面,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锡槽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锡槽加热结构包括唇砖部(10)、加热装置(20)和锡液槽(30),所述唇砖部(10)位于所述锡液槽(30)上方并伸入到所述锡液槽(30)中以使玻璃液能够从所述唇砖部(10)落入所述锡液槽(30)中,所述锡液槽(30)在长度方向上具有位于所述唇砖部(10)下方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唇砖部(10)的第二端,从所述唇砖部(10)落入所述锡液槽(30)中的玻璃液落在所述锡液槽(3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锡液槽(30)的第一端设置有背衬砖(40),所述加热装置(20)设置在所述背衬砖(40)和所述唇砖部(10)之间的间隔空间中以对所述锡液槽(30)的第一端的区域进行加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锡槽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锡槽加热结构包括唇砖部(10)、加热装置(20)和锡液槽(30),所述唇砖部(10)位于所述锡液槽(30)上方并伸入到所述锡液槽(30)中以使玻璃液能够从所述唇砖部(10)落入所述锡液槽(30)中,所述锡液槽(30)在长度方向上具有位于所述唇砖部(10)下方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唇砖部(10)的第二端,从所述唇砖部(10)落入所述锡液槽(30)中的玻璃液落在所述锡液槽(3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锡液槽(30)的第一端设置有背衬砖(40),所述加热装置(20)设置在所述背衬砖(40)和所述唇砖部(10)之间的间隔空间中以对所述锡液槽(30)的第一端的区域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锡槽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20)设置于所述背衬砖(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锡槽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衬砖(40)的顶面的一部分和所述唇砖部(10)接触,所述加热装置(20)支撑在所述背衬砖(40)的顶面的外露区域上,以使所述加热装置(20)的部分伸出所述背衬砖(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锡槽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20)的至少伸出所述背衬砖(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青李赫然郑朝辉王卓卿王海周李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旭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