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耳运输装置及极耳焊接生产线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574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6 0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极耳运输装置及极耳焊接生产线,该极耳运输装置包括取料机构、整形机构及金属检测传感器,取料机构中,第一升降件与第一动力输出件连接,第二动力输出件固定设置于第一升降件上,运动件活动设置于第一升降件上,运动件与第二动力输出件连接,取料件与运动件固定连接,压件与第一升降件固定连接,压件位于取料件的上方,整形机构中,收料台对应于取料件设置,第三动力输出件固定设置于收料台的一侧,对中单元活动设置于收料台的一侧,对中单元与第三动力输出件连接,金属检测传感器固定于收料台上,金属检测传感器对应于极耳的金属端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避免对极耳反向焊接现象发生,进而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Polar lug transport device and polar lug welding production line

A polar ear transport device and a polar ear welding production line are provided. The polar ear transport device includes a reclaiming mechanism, a shaping mechanism and a metal detection sensor. In the reclaiming mechanism, the first lifting pie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power output piece, the second power output piece is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first lifting piece, the moving piece is movably arranged on the first lifting piece, and the moving piece and the second power output piece Connection, the reclaiming par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moving part, the pressure par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lifting part, the pressure part is located above the reclaiming part, in the shaping mechanism, the reclaiming table corresponds to the reclaiming part setting, the third power output part is fixedly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reclaiming table, the centering unit is movably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reclaiming table, the centering un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ird power output part, and the metal detection sensor is fixed On the receiving platform, the metal detection sensor is arranged at the metal end of the polar ear. The invention can avoid the reverse welding phenomenon of the polar ear, thereby improving the qualification rate of the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耳运输装置及极耳焊接生产线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电容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极耳运输装置及极耳焊接生产线。
技术介绍
锂电容以其环境友好、充放电速度快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新能源领域成为热点产业,在轨道交通、风电、港口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极耳是锂电容产品的一种原材料,在锂电容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将极耳在全自动超声波焊接机上焊接。在对极耳极耳焊接过程中,先前技术采用的是人工对极耳的数量及焊接位置进行监测及把控。但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先前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在先前的极耳焊接过程中,人工监测不易防呆,从而容易导致送到焊接机上的极耳出现反向焊接的现象,从而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极耳运输装置及极耳焊接生产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如何避免对极耳反向焊接现象发生的技术问题,进而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耳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运输装置包括取料机构、整形机构及金属检测传感器,所述取料机构包括第一动力输出件、第一升降件、第二动力输出件、运动件、取料件及压件,所述第一升降件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件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输出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件上,所述运动件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件上,所述运动件与所述第二动力输出件连接,所述取料件与所述运动件固定连接,所述压件与所述第一升降件固定连接,所述压件位于所述取料件的上方,所述整形机构位于所述取料机构的一侧,所述整形机构包括收料台、第三动力输出件及对中单元,所述收料台对应于所述取料件设置,所述第三动力输出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收料台的一侧,所述对中单元活动设置于所述收料台的一侧,所述对中单元对应于极耳的四周设置,所述对中单元与所述第三动力输出件连接,所述金属检测传感器固定于所述收料台上,所述金属检测传感器对应于极耳的金属端设置,其中,在所述第一动力输出件的带动下,所述取料件及所述压件同步下降,所述压件与极耳接触,所述取料件拾取一极耳,在所述第二动力输出件的带动下,极耳随着所述取料件运动至所述收料台,在所述第三动力输出件的带动下,所述对中单元与极耳接触,所述金属检测传感器检测所述极耳的金属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极耳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焊接生产线包括焊接机及极耳运输装置,所述极耳运输装置为如上所述的极耳运输装置,所述极耳运输装置设置于所述焊接机的一侧,所述极耳运输装置还包括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整形机构及所述焊接机之间。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通过设置取料机构及整形机构,使得对极耳的整形与对极耳的检测操作紧密配合,具体而言,在取料时,压件与取料件同步下降,压件接触极耳实现对极耳的一次整形,以保证极耳的姿态接近实际要求,并为后续的二次整形提供基础,同时取料件拾取一个极耳并运送至整形机构,在整形机构上,在对中单元的作用下,对极耳的姿态进行微调,实现对极耳的二次整形,以获得精确的姿态,继而通过固定在收料台上的金属检测传感器精确获得极耳的姿态信息,从而相对于先前技术,实现了在运输极耳的过程中,对极耳自动且精确的检测,进而在当需要对极耳进行焊接时,能够保证为焊接机提供具有准确姿态的极耳,解决了如何避免对极耳反向焊接现象发生的技术问题,进而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极耳焊接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盛料机构、取料机构及整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取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整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焊接机;2、极耳运输装置;210、取料机构;211、第一动力输出件;2111、第一底座;2112、升降气缸;2113、第一导轨;212、第一升降件;213、第二动力输出件;214、运动件;215、取料件;216、压件;220、整形机构;221、收料台;222、第三动力输出件;2221、整形气缸;2222、气缸安装板;2223、旋转气缸;2224、第二底座;223、对中单元;2231、移动块;230、金属检测传感器;240、厚度检测传感器;250、盛料机构;251、盛料件;252、推料件;253、第四动力输出件;254、极耳感应件;260、送料机构;261、夹爪;262、第五动力输出件;263、第六动力输出件;264、第七动力输出件;3、检测装置;310、支架;311、第一支撑杆;312、连接块;313、第二支撑杆;320、光电感应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1)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2)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支撑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3)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4)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耳运输装置,以及应用该极耳运输装置的极耳焊接生产线。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通过设置取料机构及整形机构,使得对极耳的整形与对极耳的检测操作紧密配合,具体而言,在取料时,压件与取料件同步下降,压件接触极耳实现对极耳的一次整形,以保证极耳的姿态接近实际要求,并为后续的二次整形提供基础,同时取料件拾取一个极耳并运送至整形机构,在整形机构上,在对中单元的作用下,对极耳的姿态进行微调,实现对极耳的二次整形,以获得精确的姿态,继而通过固定在收料台上的金属检测传感器精确获得极耳的姿态信息,从而相对于先前技术,实现了在运输极耳的过程中,对极耳自动且精确的检测,进而在当需要对极耳进行焊接时,能够保证为焊接机提供具有准确姿态的极耳,解决了如何避免对极耳反向焊接现象发生的技术问题,进而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以极耳运输装置用于焊接极耳的极耳焊接生产线为例,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极耳运输装置并不必然用于焊接极耳的极耳焊接生产线中,其可以用于其他需要准确获得极耳最终姿态的生产线上,以下实施例仅仅是以极耳运输装置用于焊接极耳的极耳焊接生产线为例,来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耳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运输装置包括:/n取料机构,所述取料机构包括:/n第一动力输出件;/n第一升降件,所述第一升降件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件连接;/n第二动力输出件,所述第二动力输出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件上;/n运动件,所述运动件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件上,所述运动件与所述第二动力输出件连接;/n取料件,所述取料件与所述运动件固定连接;/n压件,所述压件与所述第一升降件固定连接,所述压件位于所述取料件的上方;/n整形机构,所述整形机构位于所述取料机构的一侧,所述整形机构包括:/n收料台,所述收料台对应于所述取料件设置;/n第三动力输出件,所述第三动力输出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收料台的一侧;/n对中单元,所述对中单元活动设置于所述收料台的一侧,所述对中单元对应于极耳的四周设置,所述对中单元与所述第三动力输出件连接;/n金属检测传感器,所述金属检测传感器固定于所述收料台上,所述金属检测传感器对应于极耳的金属端设置;/n其中,在所述第一动力输出件的带动下,所述取料件及所述压件同步下降,所述压件与极耳接触,所述取料件拾取一极耳,在所述第二动力输出件的带动下,极耳随着所述取料件运动至所述收料台,在所述第三动力输出件的带动下,所述对中单元与极耳接触,所述金属检测传感器检测所述极耳的金属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耳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运输装置包括:
取料机构,所述取料机构包括:
第一动力输出件;
第一升降件,所述第一升降件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件连接;
第二动力输出件,所述第二动力输出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件上;
运动件,所述运动件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件上,所述运动件与所述第二动力输出件连接;
取料件,所述取料件与所述运动件固定连接;
压件,所述压件与所述第一升降件固定连接,所述压件位于所述取料件的上方;
整形机构,所述整形机构位于所述取料机构的一侧,所述整形机构包括:
收料台,所述收料台对应于所述取料件设置;
第三动力输出件,所述第三动力输出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收料台的一侧;
对中单元,所述对中单元活动设置于所述收料台的一侧,所述对中单元对应于极耳的四周设置,所述对中单元与所述第三动力输出件连接;
金属检测传感器,所述金属检测传感器固定于所述收料台上,所述金属检测传感器对应于极耳的金属端设置;
其中,在所述第一动力输出件的带动下,所述取料件及所述压件同步下降,所述压件与极耳接触,所述取料件拾取一极耳,在所述第二动力输出件的带动下,极耳随着所述取料件运动至所述收料台,在所述第三动力输出件的带动下,所述对中单元与极耳接触,所述金属检测传感器检测所述极耳的金属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运输装置还包括:
厚度检测传感器,所述厚度检测传感器固定于所述收料台上,所述厚度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极耳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件为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件上;
所述取料件为吸盘;
所述压件呈平板状;
所述对中单元包括:
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为多个,多个所述移动块对应于极耳的四周分布;
所述金属检测传感器为涡流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极耳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运输装置还包括:
盛料机构,所述盛料机构设置于所述取料机构的一侧,所述盛料机构包括:
盛料件,所述盛料件对应于所述取料件及所述压件设置;
推料件,所述推料件活动设置于所述盛料件中;
第四动力输出件,所述第四动力输出件与所述推料件连接;
极耳感应件,所述极耳感应件固定于盛料件中,所述极耳感应件与所述第四动力输出件通信;
其中,在所述第四动力输出件的带动下,所述推料件推动极耳运动,当极耳感应件感应到极耳时,所述第四动力输出件停止动力的输出。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广春刘陆洲梁亚军袁玉和苑文畅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