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灭菌系统及其灭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55622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6 0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室灭菌系统及其方法,其中系统包括:包括:第一灭菌装置,设置于实验室室内顶端,第一灭菌装置用于对实验室的整个空间实行灭菌操作;若干个第二灭菌装置,分别与若干个实验设备对应设置,第二灭菌装置用于对与其对应的实验设备实行灭菌操作;中央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灭菌装置和第二灭菌装置通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验室灭菌系统,既可通过第一灭菌装置对实验室整个空间进行灭菌,一般采用定时开启,作为全方面灭菌使用,也可通过第二灭菌装置对指定的实验设备进行灭菌;通过增加第二灭菌装置实现了比只靠实验室整体灭菌更低的灭菌成本,能更好的保护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

A laboratory sterilization system and its steriliz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aboratory sterilization system and a method thereof, wherein the system comprises: a first sterilization device,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laboratory room, the first sterilization device is used for sterilizing the whole space of the laboratory; a number of second sterilization device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with a number of experimental equipment, and the second sterilization device is used for implementing the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al equipment The central controller communicates with the first sterilization device and the second sterilization device respectively. The laboratory sterilization system of the invention can not only sterilize the whole space of the laboratory through the first sterilization device, but also can sterilize the designated experimental equipment through the second sterilization device. By adding the second sterilization device, the sterilization cost is lower than that only by the overall sterilization of the laboratory, and the experiment can be better protected Health of perso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室灭菌系统及其灭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灭菌
,特别涉及一种实验室灭菌系统及其灭菌方法。
技术介绍
20世纪40年代,美国确立生物武器研究计划并开始实施“气溶胶感染计划”,该研究使用大量的烈性传染病病原体,并持续开展一系列的微生物实验、武器化实验及现场试验。然而,由于当时微生物实验防护技术和意识不够,在试验中工作人员防护不到位,导致实验室运行中感染事故频繁发生。1979年,前苏联斯维德洛夫斯克地区武器研究基地炭疽干燥厂在生产中发生炭疽杆菌泄漏事故,造成基地下风方向大量居民感染吸入性炭疽或皮肤炭疽,造成几十人死亡。伴随着高危病原体的研究,这段时期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持续不断,为解决这些安全问题,英、美、前苏联、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始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并通过不同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运行及相应的微生物操作标准指南,减少了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1979年,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署(OSHA)发布《基于危害程度的病原微生物分类》,首次提出病原微生物及其实验活动分四级的概念。1983年,为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WHO出版了第一版《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并不断修订以指导各国对本国的生物实验室开展规范化管理,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指导致病微生物的安全操作。2004年,吸取各国实验室管理经验及其安全事故经验教训后,新修订的《手册》(第三版)更是对实验室包括设施设备、个人防护、SOP在内的硬件与软件均制订了明确的要求。同时,为实现更加安全的实验室管理与生物安全控制,各国相继制定了本国的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加强实验室安全监督检查,控制实验室致病病原体的感染与泄漏。20世纪80年代,世界范围内流行性出血热实验室感染事故不断发生,为安全开展这类实验研究,军事医学科学院修建了我国第一个国产的三级生物安全水平(BSL-3)实验室,制定了相关的操作规程。随后,为开展艾滋病研究,原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引进了少数的BSL-3实验室,开始了我国BSL-3实验室的建设。同时,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准备国家生物安全准则的制定工作,并于2004年5月,正式颁布了我国的首部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在此基础上,各个部门相继颁布了各自的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指导各个领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灭菌设备的应用正是保护实验人员身体健康的一项有力措施,多年来,灭菌与实验室密切相关,对实验器械进行消毒灭菌是实验人员免受感染的根本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实验室灭菌系统,既可通过第一灭菌装置对实验室整个空间进行灭菌,一般采用定时开启,作为全方面灭菌使用,也可通过第二灭菌装置对指定的实验设备进行灭菌;开启第二灭菌装置主要根据实验人员对实验设备使用频率,还有实验人员的需求;通过增加第二灭菌装置实现了比只靠实验室整体灭菌更低的灭菌成本,能更好的保护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验室灭菌系统,包括:第一灭菌装置,设置于实验室室内顶端,所述第一灭菌装置用于对实验室的整个空间实行灭菌操作;若干个第二灭菌装置,分别与若干个实验设备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灭菌装置用于对与其对应的所述实验设备实行灭菌操作;中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灭菌装置和所述第二灭菌装置通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灭菌装置或若干个所述第二灭菌装置的开启或关闭。可选的,第一灭菌装置包括:第一灭菌溶液储液装置,用于存储灭菌溶液;第一抽液泵,所述第一抽液泵的进液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灭菌溶液储液装置连接;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抽液泵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抽液泵开启或关闭;第一通讯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和所述中央控制器通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中央控制器发送的开启所述第一灭菌装置的指令,所述第一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中央控制器发送的开启所述第一灭菌装置的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抽液泵开启;阵列设置在实验室室内顶端的多个雾化喷头,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抽液泵的出液端连接。可选的,第二灭菌装置包括:第二灭菌溶液储液装置,用于存储灭菌溶液;第二抽液泵,所述第二抽液泵的进液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灭菌溶液储液装置连接;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抽液泵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抽液泵开启或关闭;第二通讯模块,与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用于与所述中央控制器通讯连接;四个雾化装置,分别设置在实验设备所在位置的四个角落位置;所述雾化装置的出雾口正对着实验设备,所述雾化装置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抽液泵的出液端连接;所述雾化装置包括:支架,设置在实验室地面上,所述支架包括底板和安装杆;底板设置在所述支架底部,用于安装到地面;所述安装杆为圆柱体,一端与所述底板固定,所述安装杆与所述底板垂直设置;进液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抽液泵的出液端连接;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为中空圆柱体,所述第一主体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雾化喷头;在所述第一主体外侧靠近所述进液口侧设置有圆形抱箍,所述圆形抱箍套设到所述支架的安装杆外侧,用于将所述第一主体安装到所述支架上。可选的,第二灭菌装置包括:第三灭菌溶液储液装置,用于存储灭菌溶液;第三抽液泵,所述第三抽液泵的进液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三灭菌溶液储液装置连接;第三控制器,与所述第三抽液泵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抽液泵开启或关闭;第三通讯模块,与所述第三控制器连接,用于与所述中央控制器通讯连接;罩体,所述罩体为下端开口的长方形盒体,设置在实验设备的正上方;升降装置,设置在实验室室内顶端;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电机、升降控制器、第四通讯模块、线缆卷取装置和升降线缆;其中,所述升降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升降电机和第四通讯模块连接,所述升降控制器通过第四通讯模块接收所述中央控制器的命令控制所述升降电机的开启或关闭;所述升降电机为可正反转的电机;所述线路卷取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端;所述升降线路一端固定在所述线路卷取装置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罩体上表面;雾化器,设置在所述罩体内壁一侧,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三抽液泵的出液端连接;抽气口,设置在所述罩体的一侧,与所述雾化器对应设置在所述罩体的两端;第一抽气泵,通过管路与所述抽气口连接,设置在所述罩体的上表面;第一抽气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抽气泵连接,用于控制第一抽气泵的开启或关闭;第五通讯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抽气控制器和中央控制器连接。可选的,实验室灭菌系统还包括:出气处理装置,与所述中央控制器通讯连接,用于处理第一灭菌装置和第二灭菌装置灭菌后产生的尾气;所述出气处理装置包括:出气口,设置在实验室室内靠近地面位置;第二抽气泵,通过管道与所述出气口连接;出气处理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抽气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抽气泵的开启或关闭;第六通讯模块,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器和所述出气处理控制器连接;过滤器,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室灭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灭菌装置,设置于实验室室内顶端,所述第一灭菌装置用于对实验室的整个空间实行灭菌操作;/n若干个第二灭菌装置,分别与若干个实验设备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灭菌装置用于对与其对应的所述实验设备实行灭菌操作;/n中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灭菌装置和所述第二灭菌装置通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灭菌装置或若干个所述第二灭菌装置的开启或关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室灭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灭菌装置,设置于实验室室内顶端,所述第一灭菌装置用于对实验室的整个空间实行灭菌操作;
若干个第二灭菌装置,分别与若干个实验设备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灭菌装置用于对与其对应的所述实验设备实行灭菌操作;
中央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灭菌装置和所述第二灭菌装置通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灭菌装置或若干个所述第二灭菌装置的开启或关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灭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灭菌装置包括:
第一灭菌溶液储液装置,用于存储灭菌溶液;
第一抽液泵,所述第一抽液泵的进液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灭菌溶液储液装置连接;
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抽液泵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抽液泵开启或关闭;
第一通讯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中央控制器通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中央控制器发送的开启所述第一灭菌装置的指令,所述第一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中央控制器发送的开启所述第一灭菌装置的指令时,控制所述第一抽液泵开启;
阵列设置在实验室室内顶端的多个雾化喷头,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抽液泵的出液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灭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灭菌装置包括:
第二灭菌溶液储液装置,用于存储灭菌溶液;
第二抽液泵,所述第二抽液泵的进液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灭菌溶液储液装置连接;
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抽液泵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抽液泵开启或关闭;
第二通讯模块,与所述第二控制器连接,用于与所述中央控制器通讯连接;
四个雾化装置,分别设置在实验设备所在位置的四个角落位置;所述雾化装置的出雾口正对着实验设备,所述雾化装置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抽液泵的出液端连接;
所述雾化装置包括:
支架,设置在实验室地面上,所述支架包括底板和安装杆;底板设置在所述支架底部,用于安装到地面;所述安装杆为圆柱体,一端与所述底板固定,所述安装杆与所述底板垂直设置;
进液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抽液泵的出液端连接;
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为中空圆柱体,所述第一主体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雾化喷头;在所述第一主体外侧靠近所述进液口侧设置有圆形抱箍,所述圆形抱箍套设到所述支架的安装杆外侧,用于将所述第一主体安装到所述支架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灭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灭菌装置包括:
第三灭菌溶液储液装置,用于存储灭菌溶液;
第三抽液泵,所述第三抽液泵的进液端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三灭菌溶液储液装置连接;
第三控制器,与所述第三抽液泵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抽液泵开启或关闭;
第三通讯模块,与所述第三控制器连接,用于与所述中央控制器通讯连接;
罩体,所述罩体为下端开口的长方形盒体,设置在实验设备的正上方;
升降装置,设置在实验室室内顶端;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电机、升降控制器、第四通讯模块、线缆卷取装置和升降线缆;其中,所述升降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升降电机和第四通讯模块连接,所述升降控制器通过第四通讯模块接收所述中央控制器的命令控制所述升降电机的开启或关闭;所述升降电机为可正反转的电机;所述线路卷取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端;所述升降线路一端固定在所述线路卷取装置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罩体上表面;
雾化器,设置在所述罩体内壁一侧,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三抽液泵的出液端连接;
抽气口,设置在所述罩体的一侧,与所述雾化器对应设置在所述罩体的两端;
第一抽气泵,通过管路与所述抽气口连接,设置在所述罩体的上表面;
第一抽气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抽气泵连接,用于控制第一抽气泵的开启或关闭;
第五通讯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抽气控制器和中央控制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灭菌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气处理装置,与所述中央控制器通讯连接,用于处理第一灭菌装置和第二灭菌装置灭菌后产生的尾气;
所述出气处理装置包括:
出气口,设置在实验室室内靠近地面位置;
第二抽气泵,通过管道与所述出气口连接;
出气处理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抽气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抽气泵的开启或关闭;
第六通讯模块,分别与所述中央控制器和所述出气处理控制器连接;
过滤器,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抽气泵的出气端连接;
加热装置,与所述出气处理控制器连接;所述加热装置包裹所述过滤器,用于对过滤器过滤后留下的细菌进行高温灭杀;
所述过滤器包括:
壳体,
气道,所述气道贯穿所述壳体设置;
多个过滤装置,依次设置在所述气道内;
所述过滤装置包括:
筛板,用于安装过滤网或过滤棉,所述筛板的平面与所述气道呈预设角度设置;
灰烬收集槽,设置在所述筛板下方,所述灰烬收集槽底端面低于所述气道表面;在所述灰烬收集槽与所述气道交界处设置有曲面;
电机,设置在所述气道上方并位于所述筛板的一侧;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与所述筛板相接触;所述电机与所述出气处理控制器电连接;
复位装置,设置在所述气道上方并位于所述筛板的另一侧,所述复位装置与所述电机对应设置;所述复位装置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的连接体、套设在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希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戴纳实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