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炜专利>正文

一种可食用植物景观搭配及其种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55499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6 0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食用植物景观搭配及其种植的方法,其将植物混合配置,并利用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并引导栽种,实现接近自然稳定群落,实现低成本、低维护与高效益的生态诉求;便于减小混播种子在单元面积内的数量差异;利用不同植物的高度差异进行群落分层配置,保证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空间形态的流动,使群落形态随季节的更替展现不同的景观,充分展现出自然草本植物在交错生长时高低错落的景观;而且不仅可以观赏还可以食用一举两得。

An edible plant landscape matching and plant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of edible plant landscape matching and planting, which mixes plants, simulates nature and guides planting by using ecological principles, realizes close to natural stable community, realizes ecological demands of low cost, low maintenance and high efficiency, is convenient for reducing the quantity difference of mixed seeds in unit area, and groups by using the height difference of different plants In addition, it can not only be ornamental but also edi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食用植物景观搭配及其种植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种植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食用植物景观搭配及其种植的方法。
技术介绍
植物景观,主要指由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美的感受和联想,观赏植物的株型、叶、花、枝、果的任何部分均具有观赏价值,专以审美目的而栽培的植物,观赏植物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适用于室内外装饰、美化环境、改善环境,现有的观赏植物功能单一,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食用植物景观搭配及其种植的方法,已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食用植物景观搭配及其种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景观种植园区的修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在交通便利,灌溉水源充足的地方,挑选土壤质地疏松、光照及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地,规划景观种植园区;(b)在所述待种植区域内进行人工或机械除草,按每亩2吨量施用有机肥后翻耕均匀,覆盖黑膜10天以上;(c)根据景观配置的设计图纸在所述待种植区域进行放线,将所述待种植区域划分为成苗区域和混播区域;所述成苗区域和混播区域的面积之比为2:3;在所述成苗区域内栽种成苗;在所述混播区域内混播占地面积为50%的多年生可食用植物;在所述混播区域内混播占地面积为50%的一年生植物种类,在每年春季和秋季进行补播一年生植物种类;步骤二:可食用景观植物的栽培,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根据种植区域种植的植物种类和种植时间,对所述种植区域设置批次编号;(b)通过所述种植区域的采集装置识别各批次编号,并获取相应批次编号的植物的生长参数数据;(c)将所述生长参数数据和预存的数据库中参考生长参数数据进行比较,以确定所述植物的生长阶段;步骤三:植株的搭配,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植物种类选择:果树、可食用花卉、蔬菜、中草药、观赏性不可施用花卉、观赏木本等;(b)植物群落的层次搭配按照由高到低的次序搭配,不同区域植物群落颜色搭配:可以是色彩绚丽的植物群落,常绿、开张型的植物群落或者是色彩绚丽且观赏性强的植物群落;例如:柿子树、榆树、无花果、丁香、洋甘菊、鼠尾草、薄荷、蒲公英、羽衣甘蓝搭配种植;(c)选用松鳞、火山岩、鹅卵石等铺盖植株之间裸露土壤的表面,选用假山石、天然石头、砂砾、白石子、黑石子等作为可食用植物种植造景搭配;(d)春夏季节每月对列植和对植进行人工修剪定型,剔除多余的枝芽,冬季节每月对列植和对植进行保温处理;(e)在丛植和群植种植时和种植后30-40天浇一次定根水,并在高度20厘米、30厘米和40厘米时分别进行一次修剪定型,主枝和侧枝的修剪比例为3:1。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可食用植物景观搭配及其种植的方法中,浇水管理:植物种植后前2周每隔1天在傍晚进行一次浇水,之后每隔3天进行一次浇水。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可食用植物景观搭配及其种植的方法中,有机植物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物质组成:大豆秸秆20-30份、玉米秸秆15-20份、樟树叶10-12份、豆饼4-10份、花生壳12-14份;其制备方法主要为将各物质成分混合后粉碎,洒水浸润后加入EM菌搅拌发酵1-2天后,干燥获得有机植物肥。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可食用植物景观搭配及其种植的方法中,植物抗病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物质组成:植物腐殖质15-20份、鸡粪10-12份、米糠4-8份、草木灰5-7份、混合维生素4-6份、混合微量元素1-3份。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可食用植物景观搭配及其种植的方法中,所述各种肥料的成分配比和用量可根据植物种类的不同进行调整。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将植物混合配置,并利用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并引导栽种,实现接近自然稳定群落,实现低成本、低维护与高效益的生态诉求;便于减小混播种子在单元面积内的数量差异;利用不同植物的高度差异进行群落分层配置,保证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空间形态的流动,使群落形态随季节的更替展现不同的景观,充分展现出自然草本植物在交错生长时高低错落的景观;而且不仅可以观赏还可以食用一举两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可食用植物景观搭配及其种植的方法,具体包括:步骤一:景观种植园区的修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在交通便利,灌溉水源充足的地方,挑选土壤质地疏松、光照及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地,规划景观种植园区;(b)在所述待种植区域内进行人工或机械除草,按每亩2吨量施用有机肥后翻耕均匀,覆盖黑膜10天以上;(c)根据景观配置的设计图纸在所述待种植区域进行放线,将所述待种植区域划分为成苗区域和混播区域;所述成苗区域和混播区域的面积之比为2:3;在所述成苗区域内栽种成苗;在所述混播区域内混播占地面积为50%的多年生可食用植物;在所述混播区域内混播占地面积为50%的一年生植物种类,在每年春季和秋季进行补播一年生植物种类;步骤二:可食用景观植物的栽培,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根据种植区域种植的植物种类和种植时间,对所述种植区域设置批次编号;(b)通过所述种植区域的采集装置识别各批次编号,并获取相应批次编号的植物的生长参数数据;(c)将所述生长参数数据和预存的数据库中参考生长参数数据进行比较,以确定所述植物的生长阶段;步骤三:植株的搭配,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植物种类选择:果树、可食用花卉、蔬菜、中草药、观赏性不可施用花卉、观赏木本等;(b)植物群落的层次搭配按照由高到低的次序搭配,不同区域植物群落颜色搭配:可以是色彩绚丽的植物群落,常绿、开张型的植物群落或者是色彩绚丽且观赏性强的植物群落;例如:柿子树、榆树、无花果、丁香、洋甘菊、鼠尾草、薄荷、蒲公英、羽衣甘蓝搭配种植;(c)选用松鳞、火山岩、鹅卵石等铺盖植株之间裸露土壤的表面,选用假山石、天然石头、砂砾、白石子、黑石子等作为可食用植物种植造景搭配;(d)春夏季节每月对列植和对植进行人工修剪定型,剔除多余的枝芽,冬季节每月对列植和对植进行保温处理;(e)在丛植和群植种植时和种植后30-40天浇一次定根水,并在高度20厘米、30厘米和40厘米时分别进行一次修剪定型,主枝和侧枝的修剪比例为3:1。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浇水管理:植物种植后前2周每隔1天在傍晚进行一次浇水,之后每隔3天进行一次浇水。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有机植物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物质组成:大豆秸秆20-30份、玉米秸秆15-20份、樟树叶10-12份、豆饼4-10份、花生壳12-14份;其制备方法主要为将各物质成分混合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食用植物景观搭配及其种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步骤一:景观种植园区的修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n(a)在交通便利,灌溉水源充足的地方,挑选土壤质地疏松、光照及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地,规划景观种植园区;/n(b)在所述待种植区域内进行人工或机械除草,按每亩2吨量施用有机肥后翻耕均匀,覆盖黑膜10天以上;/n(c)根据景观配置的设计图纸在所述待种植区域进行放线,将所述待种植区域划分为成苗区域和混播区域;所述成苗区域和混播区域的面积之比为2:3;在所述成苗区域内栽种成苗;在所述混播区域内混播占地面积为50%的多年生可食用植物;在所述混播区域内混播占地面积为50%的一年生植物种类,在每年春季和秋季进行补播一年生植物种类;/n步骤二:可食用景观植物的栽培,具体包括以下步骤:/n(a)根据种植区域种植的植物种类和种植时间,对所述种植区域设置批次编号;/n(b)通过所述种植区域的采集装置识别各批次编号,并获取相应批次编号的植物的生长参数数据;/n(c)将所述生长参数数据和预存的数据库中参考生长参数数据进行比较,以确定所述植物的生长阶段;/n步骤三:植株的搭配,具体包括以下步骤:/n(a)植物种类选择:果树、可食用花卉、蔬菜、中草药、观赏性不可施用花卉、观赏木本等;/n(b)植物群落的层次搭配按照由高到低的次序搭配,不同区域植物群落颜色搭配:可以是色彩绚丽的植物群落,常绿、开张型的植物群落或者是色彩绚丽且观赏性强的植物群落;例如:柿子树、榆树、无花果、丁香、洋甘菊、鼠尾草、薄荷、蒲公英、羽衣甘蓝搭配种植;/n(c)选用松鳞、火山岩、鹅卵石等铺盖植株之间裸露土壤的表面,选用假山石、天然石头、砂砾、白石子、黑石子等作为可食用植物种植造景搭配;/n(d)春夏季节每月对列植和对植进行人工修剪定型,剔除多余的枝芽,冬季节每月对列植和对植进行保温处理;/n(e)在丛植和群植种植时和种植后30-40天浇一次定根水,并在高度20厘米、30厘米和40厘米时分别进行一次修剪定型,主枝和侧枝的修剪比例为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食用植物景观搭配及其种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景观种植园区的修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在交通便利,灌溉水源充足的地方,挑选土壤质地疏松、光照及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地,规划景观种植园区;
(b)在所述待种植区域内进行人工或机械除草,按每亩2吨量施用有机肥后翻耕均匀,覆盖黑膜10天以上;
(c)根据景观配置的设计图纸在所述待种植区域进行放线,将所述待种植区域划分为成苗区域和混播区域;所述成苗区域和混播区域的面积之比为2:3;在所述成苗区域内栽种成苗;在所述混播区域内混播占地面积为50%的多年生可食用植物;在所述混播区域内混播占地面积为50%的一年生植物种类,在每年春季和秋季进行补播一年生植物种类;
步骤二:可食用景观植物的栽培,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种植区域种植的植物种类和种植时间,对所述种植区域设置批次编号;
(b)通过所述种植区域的采集装置识别各批次编号,并获取相应批次编号的植物的生长参数数据;
(c)将所述生长参数数据和预存的数据库中参考生长参数数据进行比较,以确定所述植物的生长阶段;
步骤三:植株的搭配,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植物种类选择:果树、可食用花卉、蔬菜、中草药、观赏性不可施用花卉、观赏木本等;
(b)植物群落的层次搭配按照由高到低的次序搭配,不同区域植物群落颜色搭配:可以是色彩绚丽的植物群落,常绿、开张型的植物群落或者是色彩绚丽且观赏性强的植物群落;例如:柿子树、榆树、无花果、丁香、洋甘菊、鼠尾草、薄荷、蒲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炜
申请(专利权)人:吕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