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深埋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548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6 0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秸秆深埋铲,包括固定装置、调节装置、输料装置和开土铲;所述固定装置包括U型卡、托板和侧支撑板,两个所述U型卡分别向下插入并且穿过托板后焊接固定,所述侧支撑板焊接在托板的底部,并且对称设置有两块,两块侧支撑板之间形成一个夹口,在所述侧支撑板的板面上设置有多个调节孔位;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上端配入至两块侧支撑板所形成的夹口内,并且与所述侧支撑板之间装配有第一螺栓,所述加强筋与所述调节孔位之间配合有第二螺栓,多个所述调节孔位是以所述第一螺栓为圆心环形设置的。本产品节省了人力、提高机器工作效率,有利于秸秆还田技术的实现,同时也符合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要求。

A kind of straw deep burying shove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raw deep burying shovel, which comprises a fixing device, a regulating device, a feeding device and a soil digging shovel; the fixing device comprises a U-shaped card, a support plate and a side support plate, wherein the two U-shaped cards are respectively inserted downward and welded and fixed after passing through the support plate, the side support plate is weld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upport plate, and two pieces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and a side support plate is formed between the two pieces A plurality of adjusting h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plate surface of the side support plate; the adjusting device includes a reinforcing bar, the upper end of the reinforcing bar is arranged into the clamping holes formed by two side support plates, and a first bol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reinforcing bar and the adjusting holes, and the adjusting holes are arranged with the first bolt The bolt is set with a circular center. The product saves manpower and improves 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the machine,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straw returning technology and also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modern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秸秆深埋铲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秸秆深埋铲。
技术介绍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但若方法不当,也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作物病害加重及缺苗(僵苗)等不良现象。因此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才能起到良好的还田效果。现阶段秸秆还田还停留在简单的机械覆盖还田,秸秆腐解作用不明显、效率低下,甚至会出现土壤微生物(即秸秆转化的微生物)与作物幼苗争夺养分的矛盾,甚至出现黄苗、死苗、减产等现象。申请号为201811159813.X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秸秆还田装置,该专利采用牵引秸秆粉碎机的方式,将秸秆粉碎后与土壤混合撒在土壤耕作层的表面上,这种方法仅把碎秸秆撒放在土壤耕作层上,秸秆养分释放慢、腐解时间长、效率低,与秸秆还田的翻压还田要求相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快速,轻简化的秸秆深埋铲,实现了秸秆深埋、土壤深松、土壤回平等多功能于一体,节省了人力、提高机器工作效率,有利于秸秆还田技术的实现,同时也符合农业机械化现代化要求的秸秆深埋铲。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秸秆深埋铲,包括固定装置、调节装置、输料装置和开土铲;所述固定装置包括U型卡、托板和侧支撑板,所述U型卡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U型卡分别向下插入并且穿过托板后焊接固定,所述侧支撑板焊接在托板的底部,并且对称设置有两块,两块侧支撑板之间形成一个夹口,在所述侧支撑板的板面上设置有多个调节孔位;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上端配入至两块侧支撑板所形成的夹口内,并且与所述侧支撑板之间装配有第一螺栓,所述加强筋与所述调节孔位之间配合有第二螺栓,多个所述调节孔位是以所述第一螺栓为圆心环形设置的,所述开土铲与所述加强筋之间配合有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所述输料装置包括侧护板、侧翼板和输料筒,所述侧护板设置有两块,呈V字形焊接在加强筋的底部;所述侧翼板也设置有两块,对称安装在所述侧护板的外侧,并且两块侧翼板在与侧护板焊接完成后是呈燕尾型设置的;所述输料筒焊接在两块所述侧护板的内侧,输料筒底部为斜锥型结构。优选地,所述侧翼板为三角形,所述侧翼板的一端位于所述侧护板的边缘处,另一端沿着侧护板倾斜向下延伸后与所述加强筋接触,所述侧翼板位于侧护板边缘的那一端为宽度较大的一端,两块所述侧翼板组合后形成一个燕尾形结构体。优选地,所述开土铲包括一个U型连接件,及焊接在所述U型连接件上方的∧字形的分料板,及焊接在所述分料板上、下端的燕尾形的破土杆破土杆的上端形成一条分料用的凸棱。作业时,设备通过U型卡安装在牵引拖拉机上,开土铲在土壤(犁底层)下运行,开土铲将土壤向前上方托起,输料装置的侧护板将输料装置两侧的土壤向两侧挤压的同时,侧翼板15将土壤托起,深埋铲运行时输料筒底后部的斜锥型筒体形成土壤空腔,输料筒将秸秆播放在土壤空腔内,输料装置的侧翼板起到阻挡泥土走向的效果,侧翼板将土壤托起形成的泥土沿着侧护板向上移动后回落,实现土壤回平,开土铲的入土角度及深度可通过加强筋安装在不同的调节孔位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秸秆深埋铲的调节装置可以调节开土铲的入土角度及深度,以适用于不同的土壤环境和作业需求。2)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秸秆深埋铲的开土铲在实现开沟的同时,可进行土壤深松,实现了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求。3)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秸秆深埋铲的输料装置的侧翼板呈燕尾型可实现土壤回土,既将开沟两侧隆起的土壤回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输料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固定装置的立体图;图4为调节装置的主视图;图5为开土铲的主视图;图6为开土铲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阅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秸秆深埋铲,包括固定装置11、调节装置12、输料装置13和开土铲8;所述固定装置11包括U型卡1、托板2和侧支撑板5,所述U型卡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U型卡1分别向下插入并且穿过托板2后焊接固定,所述侧支撑板5焊接在托板2的底部,并且对称设置有两块,两块侧支撑板5之间形成一个夹口,在所述侧支撑板5的板面上设置有多个调节孔位501;所述调节装置12包括加强筋7,所述加强筋7的上端配入至两块侧支撑板5所形成的夹口内,并且与所述侧支撑板5之间装配有第一螺栓4,所述加强筋7与所述调节孔位501之间配合有第二螺栓3,多个所述调节孔位501是以所述第一螺栓4为圆心环形设置的,所述开土铲8与所述加强筋7之间配合有第三螺栓9和第四螺栓10;所述输料装置13包括侧护板6、侧翼板15和输料筒14,所述侧护板6设置有两块,呈V字形焊接在加强筋7的底部;所述侧翼板15也设置有两块,对称安装在所述侧护板6的外侧,并且两块侧翼板15在与侧护板6焊接完成后是呈燕尾型设置的;所述输料筒14焊接在两块所述侧护板6的内侧。本专利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侧翼板15为三角形,所述侧翼板15的一端位于所述侧护板6的边缘处,另一端沿着侧护板6倾斜向下延伸后与所述加强筋7接触,所述侧翼板15位于侧护板6边缘的那一端为宽度较大的一端,两块所述侧翼板15组合后形成一个燕尾形结构体。本专利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开土铲8包括一个U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秸秆深埋铲,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装置(11)、调节装置(12)、输料装置(13)和开土铲(8);/n所述固定装置(11)包括U型卡(1)、托板(2)和侧支撑板(5),所述U型卡(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U型卡(1)分别向下插入并且穿过托板(2)后焊接固定,所述侧支撑板(5)焊接在托板(2)的底部,并且对称设置有两块,两块侧支撑板(5)之间形成一个夹口,在所述侧支撑板(5)的板面上设置有多个调节孔位(501);/n所述调节装置(12)包括加强筋(7),所述加强筋(7)的上端配入至两块侧支撑板(5)所形成的夹口内,并且与所述侧支撑板(5)之间装配有第一螺栓(4),所述加强筋(7)与所述调节孔位(501)之间配合有第二螺栓(3),多个所述调节孔位(501)是以所述第一螺栓(4)为圆心环形设置的,所述开土铲(8)与所述加强筋(7)之间配合有第三螺栓(9)和第四螺栓(10);/n所述输料装置(13)包括侧护板(6)、侧翼板(15)和输料筒(14),所述侧护板(6)设置有两块,呈V字形焊接在加强筋(7)的底部;所述侧翼板(15)也设置有两块,对称安装在所述侧护板(6)的外侧,并且两块侧翼板(15)在与侧护板(6)焊接完成后是呈燕尾型设置的;所述输料筒(14)焊接在两块所述侧护板(6)的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深埋铲,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装置(11)、调节装置(12)、输料装置(13)和开土铲(8);
所述固定装置(11)包括U型卡(1)、托板(2)和侧支撑板(5),所述U型卡(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U型卡(1)分别向下插入并且穿过托板(2)后焊接固定,所述侧支撑板(5)焊接在托板(2)的底部,并且对称设置有两块,两块侧支撑板(5)之间形成一个夹口,在所述侧支撑板(5)的板面上设置有多个调节孔位(501);
所述调节装置(12)包括加强筋(7),所述加强筋(7)的上端配入至两块侧支撑板(5)所形成的夹口内,并且与所述侧支撑板(5)之间装配有第一螺栓(4),所述加强筋(7)与所述调节孔位(501)之间配合有第二螺栓(3),多个所述调节孔位(501)是以所述第一螺栓(4)为圆心环形设置的,所述开土铲(8)与所述加强筋(7)之间配合有第三螺栓(9)和第四螺栓(10);
所述输料装置(13)包括侧护板(6)、侧翼板(15)和输料筒(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斌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耘鼎种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