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成亚涛专利>正文

一种旋流微泡管壳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506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旋流微泡管壳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第一盖板一侧设置有第一端盖,第二盖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端盖,第一端盖内设置有第一旋流腔,第二端盖内设置有第二旋流腔,第一端盖上设置有低温水入口和排污管,第二端盖上设置有高温水入口和排污管,换热器本体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高温水出口和低温水出口,换热器本体内设置有壳程通道,壳程通道呈S形弯折,壳程通道内设置有换热管束,壳程通道的一端与高温水入口连通,另一端与高温水出口连通,换热管束的一端与低温水入口连通,另一端与低温水出口连通,解决了现有设备热量利用效率低技术问题。

A swirling micro bubble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heat exchanger, and proposes a swirl micro bubble shell heat exchanger, which includes a heat exchanger body, two ends of which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cover plate and a second cover plate, one side of the first cover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end cover, one side of the second cover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end cover, the first end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wirl chamber, the second end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swirl chamber, and the second end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swirl chamber The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low temperature water inlet and a blowdown pipe, the second end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high temperature water inlet and a blowdown pipe, the upper and lower sides of the heat exchanger body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high temperature water outlet and a low temperature water outlet, the heat exchang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hell side channel, the shell side channel is S-shaped bending, the shell side channel is provided with a heat exchange tube bundle, one end of the shell side channel is connected with the high temperature water inlet,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high temperature water inlet The high temperature water outlet is connected, one end of the heat exchange tube bund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 temperature water inlet,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 temperature water outlet, which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low heat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the exist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流微泡管壳式换热器
本技术属于换热器
,涉及一种旋流微泡管壳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管式(又称管壳式、列管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它在工业上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至今仍在所有换热器中占据主导地位。管壳式换热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壳体多呈圆形,内部装有平行管束,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如申请号为201420724743.9的技术专利,其换热管束水平设置,高温水和低温水从两端通入,这种装置使得水在换热器内的流动时间短,热量利用效率低。现有的管壳式换热器过滤网一般设置在流体入口处,这样就减小了流体入口的面积,导致流入不顺畅,单位时间处理量也降低;现有换热管束上的扰流板一般设置为与管壁垂直的普通圆板,扰流效果不佳,热量利用率低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旋流微泡管壳式换热器,解决了上述流体在换热器内的流动时间短,热量利用效率低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旋流微泡管壳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呈筒形,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一侧设置有第一端盖,所述第二盖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内设置有第一旋流腔,所述第二端盖内设置有第二旋流腔,所述第一端盖上设置有低温水入口和排污管,所述第二端盖上设置有高温水入口和所述排污管,所述换热器本体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高温水出口和低温水出口,所述换热器本体内设置有壳程通道,所述壳程通道呈S形弯折,所述壳程通道内设置有换热管束,所述壳程通道的一端与所述高温水入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高温水出口连通,所述换热管束的一端与所述低温水入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低温水出口连通。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二端盖的上方还均设置有排气管,所述第一旋流腔和所述第二旋流腔内均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设置有微泡除气网,所述高温水入口、所述低温水入口均依次通过所述过滤板、所述微泡除气网与所述排气管连通。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二端盖均呈半球形,所述低温水入口与所述高温水入口分别位于所述排气管和所述排污管之间的所述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上。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旋流腔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换热管束连通,所述第二旋流腔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壳程通道连通。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管束外周向设置有第一螺旋扰流板,所述换热管束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单管,若干所述单管均穿过所述第一螺旋扰流板,所述第一螺旋扰流板包括若干个相互连接且呈螺旋形排列的锥形板,所述锥形板的内径沿着与高温水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逐渐增大。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管束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单管,所述单管外周向设置有第二螺旋扰流板,所述第二螺旋扰流板垂直设置于所述单管外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中,管壳式换热器水平放置,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位于中间的筒形的换热器本体,换热器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呈半圆形,内部为空腔,换热器本体与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分别通过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隔开。第一端盖上设置有低温水入口和排污管,第一旋流腔用于提供低温水旋流的空间,第二旋流腔用于提供高温水旋流的空间。将现有技术中位于换热器外两侧的除污器集成在了换热器内,减少了设备用地。通过在第一旋流腔和第二旋流腔内增加过滤板和微泡除气网实现了在空腔内旋流除污的目的,通过改进入口位置和内部流动通道,可以延长热量交换的时间,减少热量的浪费。2、本技术中,低温水从低温水入口进入第一旋流腔,高温水从高温水入口进入第二旋流腔,较大颗粒的杂质向下沉淀,随着水位升高,低温水经过盖板进入换热管束内,并沿着蛇形换热管束路径向下运动,高温水经过盖板进入壳程通道内并流入换热器本体的最底部,然后沿着与低温水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向上运动,在这个过程中,低温水与高温水实现热量交换,然后低温水从底部的低温水出口排出,高温水从顶部的高温水出口排出。在靠近低温水出口处的高温水和低温水的温度都是最高的,在靠近高温水出口处的高温水和低温水温度都是最低的,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热量损失,降低高温水最低值和低温水最高值的温差,提高热量交换效率。3、本技术中,低温水进入第一旋流腔后,较大颗粒的杂质沉淀,颗粒较小的杂质不会沉淀,可能会随水进入换热管束内,长期以往导致换热管束的堵塞,因此在第一旋流腔内水平设置过滤网,过滤网位于换热管束入口的最低端,过滤网上方设置微泡除气网,水经过过滤网之后去除杂质,由于旋流产生的大量气泡,微泡除气网能够割裂水中的大气泡,然后上升至排气管中排出第一旋流腔外,第二旋流腔内同理设置有过滤网和微泡除气网。其中微泡除气网由多层平行叠放的金属网构成。4、本技术中,低温水入口与高温水入口设置在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高度的中部,能够使进入第一旋流腔和第二旋流腔内的流体最大限度实现旋流效果。5、本技术中,通孔用于连通第一旋流腔和换热管束,以及第二旋流腔和壳程通道,通孔设置在过滤板的上方。6、本技术中,可以在换热管束外设置第一螺旋扰流板,一方面能够增大换热面积,另一方面能够对高温流体产生阻挡效果,扰动高温流体从而延长高温流体在壳程通道内的流动时间,更有效的利用其热量。第一螺旋扰流板由多个螺旋连接的锥形板组成,其开口方向与热水流动方向相反,能够阻挡热水流动;若干个单管穿过每个锥形板。还可以不设置第一螺旋扰流板,在每个单管上均设置第二螺旋扰流板,也能够实现扰流和增大换热面积的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内部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外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扰流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第二扰流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换热器本体,11-第一盖板,12-第二盖板,13-高温水出口,14-低温水出口,15-壳程通道,16-换热管束,161-单管,17-通孔,18-第一螺旋扰流板,181-锥形板,19-第二螺旋扰流板,2-第一端盖,21-第一旋流腔,22-低温水入口,23-排污管,24-排气管,25-过滤板,26-微泡除气网,3-第二端盖,31-第二旋流腔,32-高温水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旋流微泡管壳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1,换热器本体1呈筒形,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第一盖板11一侧设置有第一端盖2,第二盖板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端盖3,第一端盖2内设置有第一旋流腔21,第二端盖3内设置有第二旋流腔31,第一端盖2上设置有低温水入口22和排污管23,第二端盖3上设置有高温水入口32和排污管23,换热器本体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高温水出口13和低温水出口14,换热器本体1内设置有壳程通道15,壳程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流微泡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本体(1),所述换热器本体(1)呈筒形,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所述第一盖板(11)一侧设置有第一端盖(2),所述第二盖板(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端盖(3),所述第一端盖(2)内设置有第一旋流腔(21),所述第二端盖(3)内设置有第二旋流腔(31),所述第一端盖(2)上设置有低温水入口(22)和排污管(23),所述第二端盖(3)上设置有高温水入口(32)和所述排污管(23),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高温水出口(13)和低温水出口(14),所述换热器本体(1)内设置有壳程通道(15),所述壳程通道(15)呈S形弯折,所述壳程通道(15)内设置有换热管束(16),所述壳程通道(15)的一端与所述高温水入口(3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高温水出口(13)连通,所述换热管束(16)的一端与所述低温水入口(2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低温水出口(14)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流微泡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本体(1),所述换热器本体(1)呈筒形,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所述第一盖板(11)一侧设置有第一端盖(2),所述第二盖板(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端盖(3),所述第一端盖(2)内设置有第一旋流腔(21),所述第二端盖(3)内设置有第二旋流腔(31),所述第一端盖(2)上设置有低温水入口(22)和排污管(23),所述第二端盖(3)上设置有高温水入口(32)和所述排污管(23),所述换热器本体(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高温水出口(13)和低温水出口(14),所述换热器本体(1)内设置有壳程通道(15),所述壳程通道(15)呈S形弯折,所述壳程通道(15)内设置有换热管束(16),所述壳程通道(15)的一端与所述高温水入口(3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高温水出口(13)连通,所述换热管束(16)的一端与所述低温水入口(2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低温水出口(14)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流微泡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2)与所述第二端盖(3)的上方还均设置有排气管(24),所述第一旋流腔(21)和所述第二旋流腔(31)内均设置有过滤板(25),所述过滤板(25)上设置有微泡除气网(26),所述高温水入口(32)、所述低温水入口(22)均依次通过所述过滤板(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亚涛皮春营胡国华崔鹏飞吴晋涛韩力陈兴彩
申请(专利权)人:成亚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