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5018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移动空调,包括:第一换热单元,第一换热单元包括第一壳体、第一风扇、第一换热器及与第一换热器连接的第一换热流路,第一风扇及第一换热器容置于第一壳体;第二换热单元,第二换热单元包括第二壳体、第二风扇、第二换热器及与第二换热器连接的第二换热流路,第二风扇及第二换热器容置于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可拆卸的连接,且能够相对第一壳体移动;其中,第二换热流路配置为能够与第一换热流路以间壁形式进行热交换。本方案提供的移动空调,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可移动以实现取消排风管,这样,第一壳体的移动性好、移动更灵活,通过移动第一壳体可灵活地调整制冷或制热位置,产品使用更方便、装配也更简化。

Mobile air condition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obile air conditioner,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heat exchange unit, a first heat exchange unit including a first shell, a first fan, a first heat exchanger and a first heat exchange flow path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wherein the first fan and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are arranged in the first shell; a second heat exchange unit, wherein the second heat exchange unit comprises a second shell, a second fan, a second heat exchanger and a second heat exchanger The second heat exchange flow path, the second fan and the second heat exchanger are arranged in the second shell; the second shell and the first shell are detachable and can move relative to the first shell; wherein, the second heat exchange flow path is configured to be able to exchange heat with the first heat exchange flow path in the form of a wall. In the mobile air conditioner provided by the scheme, the first shell and the second shell can be moved to cancel the exhaust pipe, so that the first shell has good mobility and more flexible movement. By moving the first shell, the refrigeration or heating position can be flexibly adjusted, and the use of the product is more convenient and the assembly is more simplifi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空调
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移动空调。
技术介绍
现有移动式空调,在制冷的同时,其后侧也会排出热风,一般是通过排风管从室内通到室外,排风管体积粗大,这就要在墙体上挖一个较大的洞,给安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且由于体积粗大的排风管的存在,移动空调移动性受到很大的限制,使用体验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空调。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空调,包括:第一换热单元,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包括第一壳体、第一风扇、第一换热器及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的第一换热流路,所述第一风扇及所述第一换热器容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换热单元,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包括第二壳体、第二风扇、第二换热器及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的第二换热流路,所述第二风扇及所述第二换热器容置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的连接,且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移动;其中,所述第二换热流路配置为能够与所述第一换热流路以间壁形式进行热交换。可以理解的是,间壁形式的热交换可以理解为,第一换热流路中的换热介质与第二换热流路中的换热介质之间,也即冷、热流体之间,被至少一层固体壁面隔开,使得第一换热流路中的换热介质与第二换热流路中的换热介质之间形成热交换,同时不相混合。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空调,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可相对移动,这样,用户可灵活地将第一壳体移动到需要制冷(或制热)的位置,使空气与第一壳体内的第一换热器换热以满足制冷(或制热)需求,且第一换热器处进行制冷(或制热)的同时,可使第二壳体置于距离第一壳体较远的位置直接排出热风(或冷风)以取消排风管,并保证产品的工作能效,该结构相比于现有的整体式移动空调而言,第一壳体的移动性不会受用于排风的粗连接管路的制约,这样,第一壳体的移动性更好、移动更灵活,使得移动第一壳体以调节制冷(或制热)位置的操作更方便,同时,由于本结构中移动的是移动空调的局部(第一壳体)而非移动空调的整体,移动操作更便捷、省力,且通过设计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可相对移动,这样也有利于使制热、制冷位置避开第二壳体内部的运行噪音影响,提升产品的静音效果,使得产品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移动空调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中间换热单元,所述中间换热单元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换热段和第二换热段,所述第一换热段形成为所述第一换热流路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换热段形成为所述第二换热流路的一部分,且所述第一换热段与所述第二换热段以间壁换热形式进行热交换。这样,第一换热流路与第二换热流路之间的换热效率更有保障,且产品的装配也更加简单,利于保证产品的良品率。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换热段与所述第二换热段之间形成逆流换热。这样,第一换热段与第二换热段之间的换热效率更高,可以提升产品能效。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中间换热单元包括套管式换热器;所述套管式换热器包括管程和壳程,所述第二换热段形成于所述管程,所述第一换热段形成于所述壳程。设置换热装置包括套管式换热器,这样,第一换热段与第二换热段之间的换热面积更大,换热更高效,可以提升产品能效,且相同换热能力情况下,套管式换热器的体积更小,更利于产品的小型化。使第二换热段形成于管程,使第一换热段形成于壳程,这样,从套管式换热器的管程到壳程再到套管式换热器外侧的空气层,形成温度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使得套管式换热器向空气层的散热损失最小化,从而提升产品能效,同时,这样设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套管式换热器外表面的凝水现象,减少凝水生成,提升产品内部卫生安全性,且降低空气干燥度。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套管式换热器构造成跑道形。在本方案中,跑道形的套管式换热器可嵌套于压缩机的外侧,实现与压缩机嵌套式分布,且可以理解的是,跑道形的套管式换热器具有两个直边段和两个弯曲段,这样的结构可使得套管式换热器内形成直线流动和曲线流动的交替变化,这样有利于打破管程及壳程内的层流状态,使得第一换热段内部及第二换热段内部温度均匀,提升第一换热段与第二换热段之间的换热效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中间换热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外,所述第一换热流路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换热段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中间换热单元位于第一壳体外,这样,第一壳体尺寸更小,第一壳体及其内部的部件(如第一换热器、第一风扇等)的总重量更轻,移动性更好、移动更灵活。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中间换热单元容置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换热单元还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容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并与所述第二换热流路相连,所述中间换热单元围绕在所述压缩机的周围。这样的结构充分地利用了中间换热单元周圈内侧的空间来容纳压缩机,实现产品部件之间紧凑型布置,利于产品小型化。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换热单元还包括:挡筋,设在所述压缩机与所述中间换热单元之间。利用挡筋,一方面,可在压缩机与中间换热单元之间起到分隔作用,这样可以抑制压缩机与中间换热单元之间的对流传热,另一方面,可起到阻挡限位的作用,防止中间换热单元向内接触压缩机,从而,减少中间换热单元的冷量损失,提升产品的能效。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管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与所述第一换热流路连接,所述第二管与所述第一换热段连接,所述第一管与所述第二管之间可拆装地连接。设置第一管与第二管之间可拆装地连接,这样更方便于产品的组装,如,用户可以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置于适宜的位置后,再将第一管和第二管连接实现产品组装,这样,用户移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时,也无需拖管行走,移动性更好,且两根管相连操作方便、简单,具有组装便利性。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管设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二管设有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适配为以插拔方式可拆卸连接。这样可进一步提升第一管和第二管之间拆装便利性,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移动空调还包括绕管装置,所述连接管包含软管,所述软管缠绕于所述绕管装置;所述绕管装置包括:盘管部,所述软管缠绕于所述盘管部,所述盘管部转动设置,且配置为沿预设方向转动以缠绕所述软管,沿与所述预设方向的逆向转动以释放所述软管。利用绕管装置可以实现对软管的缠绕收纳和释放,更便于对连接管管理和归置,提升产品的使用便利性,且本结构中盘管部转动以缠绕或释放软管的结构可实现对软管更整齐、规律地归置,不容易出现软管无规则缠绕、软管折损等问题,对软管的防护效果更好。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绕管装置还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盘管部连接或通过传动装置与所述盘管部相连,所述驱动部配置为驱动所述盘管部转动。可选地,所述驱动部包括手柄或电动驱动件。在本方案中,设置驱动部包括手柄(具体如拨杆、手轮、旋钮等),用户可操作手柄以驱动盘管部旋转,使用简单方便。设置驱动部包括电驱动件(如电机),这样,可以通过操作面板以信号控制电驱动件工作以相应控制盘管部旋转,实现连接管一键收纳或释放,操作更为简单省力。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行走装置,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所述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万向轮。这样,对于第一壳体设有行走装置的情况,第一壳体可以借助行走装置实现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单元,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包括第一壳体、第一风扇、第一换热器及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的第一换热流路,所述第一风扇及所述第一换热器容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换热单元,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包括第二壳体、第二风扇、第二换热器及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的第二换热流路,所述第二风扇及所述第二换热器容置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的连接,且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移动;其中,所述第二换热流路配置为能够与所述第一换热流路以间壁形式进行热交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单元,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包括第一壳体、第一风扇、第一换热器及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的第一换热流路,所述第一风扇及所述第一换热器容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第二换热单元,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包括第二壳体、第二风扇、第二换热器及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的第二换热流路,所述第二风扇及所述第二换热器容置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的连接,且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壳体移动;其中,所述第二换热流路配置为能够与所述第一换热流路以间壁形式进行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换热单元,所述中间换热单元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换热段和第二换热段,所述第一换热段形成为所述第一换热流路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换热段形成为所述第二换热流路的一部分,且所述第一换热段与所述第二换热段以间壁换热形式进行热交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段与所述第二换热段之间形成逆流换热。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换热单元包括套管式换热器;所述套管式换热器包括管程和壳程,所述第二换热段形成于所述管程,所述第一换热段形成于所述壳程。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换热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外,所述第一换热流路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一换热段与所述第一换热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换热单元容置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换热单元还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容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并与所述第二换热流路相连,所述中间换热单元围绕在所述压缩机的周围。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与所述第一换热流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留柱程超田俊白崇俨陈国坚李雯蔡志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