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油泵内转子和内转子衬套的装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49708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油泵内转子和内转子衬套的装配结构,包括机油泵内转子和内转子衬套,机油泵内转子套接在内转子衬套,机油泵内转子的内孔上设有用于装配导向的V型结构Ⅰ,与机油泵内转子对应,内转子衬套外表面上设有与V型结构Ⅰ配合的V型结构Ⅲ。机油泵内转子的内孔上设有圆弧面Ⅰ和平面Ⅰ,在圆弧面Ⅰ和平面Ⅰ的交界处均设有V型结构Ⅰ,各V型结构Ⅰ之间相互连接,连接点处形成与V型结构Ⅰ方向相反的V型结构Ⅱ。与机油泵内转子对应,内转子衬套上设有与机油泵内转子上尺寸相同的圆弧面Ⅱ和平面Ⅱ,在圆弧面Ⅱ和平面Ⅱ的中间均设有V型结构Ⅲ,各V型结构Ⅲ之间相互连接,连接点处形成与V型结构Ⅲ方向相反的V型结构Ⅳ。

An assembly structure of inner rotor and inner rotor bush of oil pum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ssembly structure of the inner rotor and the inner rotor bush of an oil pump, including the inner rotor and the inner rotor bush of the oil pump, the inner rotor bush of the oil pump is sleeved with the inner rotor bush, the inner hole of the inner rotor of the oil pump is provided with a V-shaped structure I for assembly guidance,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 inner rotor of the oil pump,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inner rotor bush is provided with a V-shaped structure III matched with the V-shaped structure I \u3002 The inner hole of the rotor in the oil pump is provided with a circular arc surface I and a flat surface I, and the junction of the circular arc surface I and flat surface I is provided with a V-shaped structure i. each V-shaped structure I is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and a V-shaped structure II opposite to the V-shaped structure I is formed at the connection point. Corresponding to the inner rotor of the oil pump, the inner rotor bush is provided with an arc surface II and a plane II with the same size as the inner rotor of the oil pump. In the middle of the arc surface II and the plane II, there is a V-shaped structure III. each V-shaped structure III is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At the connection point, a V-shaped structure IV with the opposite direction to the V-shaped structure III is form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油泵内转子和内转子衬套的装配结构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机油泵内转子和内转子衬套的装配结构。
技术介绍
发动机的机油泵是发动机上用于供油的一种零部件,如附图一所示,机油泵通常安装在发动机的正时罩盖上,通过曲轴上的内转子衬套驱动其内转子而进行运转,将发动机油底壳(图中未画出)中的机油泵至发动机的油道中。如附图1所示,现有技术下的机油泵内转子设置有一个由八个面的内孔,该八个面由相间的四个平面和四个圆弧面组成,对应的内转子衬套的外表面也设置有相间的且大小相近的四个平面和四个圆弧面。按照现有的工艺,需要先在正时罩盖的涂胶面上涂好胶线,然后调节好内转子和曲轴(内转子衬套是固定在曲轴上的)的角度,最后将内转子对准内转子衬套后将整个正时罩盖总成推送至曲轴上。在现有技术下,由于上述四个平面和圆弧面尺寸较大,安装时若内转子和内转子衬套的相互位置稍有偏差,正时罩盖即无法安装到曲轴上,而由于正时罩盖上涂有胶线,不能随意摇晃摆动(否则会刮坏胶线),故只要一次安装不成功,就必须取下正时罩盖重新调整后在安装,如此反复非常耗时耗力,又由于正时罩盖安装到曲轴上后会与发动机的缸体、缸盖(图中均未画出)形成封闭的结构,如使用导向工装则无法取出,故不能通过辅助物品来完成操作。故目前只能通过提高工人的熟练度来降低重复操作的频率,即便如此,该结构仍是造成发动机装配线上出现瓶颈的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油泵内转子和内转子衬套的装配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油泵内转子和内转子衬套的装配结构,包括机油泵内转子和内转子衬套,机油泵内转子套接在内转子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内转子的内孔上设有用于装配导向的V型结构Ⅰ,与机油泵内转子对应,内转子衬套外表面上设有与V型结构Ⅰ配合的V型结构Ⅲ。进一步的,所述机油泵内转子的内孔上设有圆弧面Ⅰ和平面Ⅰ,在圆弧面Ⅰ和平面Ⅰ的交界处均设有V型结构Ⅰ,各V型结构Ⅰ之间相互连接,连接点处形成与V型结构Ⅰ方向相反的V型结构Ⅱ。进一步的,所述V型结构Ⅰ在圆弧面Ⅰ和平面Ⅰ的交界处形成向下的立体尖端,V型结构Ⅰ的尖端设有圆角Ⅰ。进一步的,所述内转子衬套上设有与机油泵内转子上尺寸相同的圆弧面Ⅱ和平面Ⅱ,在圆弧面Ⅱ和平面Ⅱ的中间均设有V型结构Ⅲ,各V型结构Ⅲ之间相互连接,连接点处形成与V型结构Ⅲ方向相反的V型结构Ⅳ。进一步的,所述V型结构Ⅲ的尖端设置在圆弧面Ⅱ或平面Ⅱ的中间位置,V型结构Ⅲ的尖端设有圆角Ⅱ。进一步的,所述V型结构Ⅳ的尖端位于圆弧面Ⅱ和平面Ⅱ的交界处。进一步的,机油泵总成安装在正式罩盖上,机油泵内转子可自由转动,内转子衬套固定在曲轴上,机油泵内转子装配到内转子衬套上时,V型结构Ⅰ与V型结构Ⅲ对准,V型结构Ⅱ与V型结构Ⅳ对准,机油泵内转子的圆弧面Ⅰ与内转子衬套的圆弧面Ⅱ相互贴合,机油泵内转子的平面Ⅰ与内转子衬套的平面Ⅱ相互贴合。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为:1、本技术中V型结构Ⅰ、V型结构Ⅱ、V型结构Ⅲ和V型结构Ⅳ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操作过程中机油泵内转子和曲轴的角度不需要进行很精确的控制,在工人熟练度不高的情况下一次安装的成功率也能很大幅度提高,故对装配效率有很大的提升作用。2、本技术V型结构Ⅰ尖端处圆角Ⅰ和V型结构Ⅲ尖端处圆角Ⅱ的设置,一是避免了尖角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二是在机油泵内转子与转子衬套装配时,可以避免V型结构Ⅰ与V型结构Ⅲ对准时尖角相碰,对机油泵内转子与转子衬套造成损伤的现象。3、本技术在现有技术下的内转子和内转子衬套上增加了一种导向结构,不仅减少了重新开发的研发和制造成本,缩短开发周期,还使与机油泵相关的零部件的安装操作更容易便捷,提高了操作效率,减少了工人劳动强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机油泵内转子和内转子衬套的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机油泵内转子和内转子衬套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机油泵内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内转子衬套的结构示意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分别为:1、机油泵内转子;2、圆弧面Ⅰ;3、平面Ⅰ;4、V型结构Ⅰ;5、圆角Ⅰ;6、V型结构Ⅱ;7、内转子衬套;8、圆弧面Ⅱ;9、平面Ⅱ;10、V型结构Ⅲ;11、圆角Ⅱ;12、V型结构Ⅳ;13、正式罩盖;14、涂胶面;15、机油泵总成;16、曲轴。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平面方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机油泵内转子和内转子衬套的装配结构,包括机油泵内转子1和内转子衬套7,机油泵内转子1套接在内转子衬套7,机油泵内转子1的内孔上设有用于装配导向的V型结构Ⅰ4,与机油泵内转子1对应,内转子衬套7外表面上设有与V型结构Ⅰ4配合的V型结构Ⅲ10。机油泵内转子1的内孔上设有圆弧面Ⅰ2和平面Ⅰ3,在圆弧面Ⅰ2和平面Ⅰ3的交界处均设有V型结构Ⅰ4,各V型结构Ⅰ4之间相互连接,连接点处形成与V型结构Ⅰ4方向相反的V型结构Ⅱ6。V型结构Ⅰ4在圆弧面Ⅰ2和平面Ⅰ3的交界处形成向下的立体尖端,V型结构Ⅰ4的尖端设有圆角Ⅰ5;V型结构Ⅰ4在圆弧面Ⅰ2和平面Ⅰ3的交界处形成向下的立体尖端,V型结构Ⅰ4的尖端设有圆角Ⅰ5。与机油泵内转子1对应,内转子衬套7上设有与机油泵内转子1上尺寸相同的圆弧面Ⅱ8和平面Ⅱ9,在圆弧面Ⅱ8和平面Ⅱ9的中间均设有V型结构Ⅲ10,各V型结构Ⅲ10之间相互连接,连接点处形成与V型结构Ⅲ10方向相反的V型结构Ⅳ12。V型结构Ⅲ10的尖端设置在圆弧面Ⅱ8或平面Ⅱ9的中间位置,V型结构Ⅲ10在圆弧面Ⅱ8和平面Ⅱ9的中间位置形成向下的立体尖端,V型结构Ⅲ10的尖端设有圆角Ⅱ11;V型结构Ⅳ12的尖端位于圆弧面Ⅱ8和平面Ⅱ9的交界处。机油泵总成15安装在正式罩盖13上,机油泵内转子1可自由转动,内转子衬套7固定在曲轴16上,机油泵内转子1装配到内转子衬套7上时,V型结构Ⅰ4与V型结构Ⅲ10对准形成导向结构,V型结构Ⅱ6与V型结构Ⅳ12对准形成导向结构,能更好的保证机油泵内转子1的圆弧面Ⅰ2与内转子衬套7的圆弧面Ⅱ8相互贴合,机油泵内转子1的平面Ⅰ3与内转子衬套7的平面Ⅱ9相互贴合。V型结构Ⅰ4尖端处圆角Ⅰ5和V型结构Ⅲ10尖端处圆角Ⅱ11的设置,一是避免了尖角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二是在机油泵内转子1与转子衬套7装配时,可以避免V型结构Ⅰ4与V型结构Ⅲ10对准时尖角相碰,对机油泵内转子1与转子衬套7造成损伤。本技术在现有技术下的内转子和内转子衬套上增加了一种导向结构,不仅减少了重新开发的研发和制造成本,缩短开发周期,还使与机油泵相关的零部件的安装操作更容易便捷,提高了操作效率,减少了工人劳动强度。本技术机油泵内转子1与转子衬套7的装配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油泵内转子和内转子衬套的装配结构,包括机油泵内转子(1)和内转子衬套(7),机油泵内转子(1)套接在内转子衬套(7),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内转子(1)的内孔上设有用于装配导向的V型结构Ⅰ(4),与机油泵内转子(1)对应,内转子衬套(7)外表面上设有与V型结构Ⅰ(4)配合的V型结构Ⅲ(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油泵内转子和内转子衬套的装配结构,包括机油泵内转子(1)和内转子衬套(7),机油泵内转子(1)套接在内转子衬套(7),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内转子(1)的内孔上设有用于装配导向的V型结构Ⅰ(4),与机油泵内转子(1)对应,内转子衬套(7)外表面上设有与V型结构Ⅰ(4)配合的V型结构Ⅲ(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油泵内转子和内转子衬套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内转子(1)的内孔上设有圆弧面Ⅰ(2)和平面Ⅰ(3),在圆弧面Ⅰ(2)和平面Ⅰ(3)的交界处均设有V型结构Ⅰ(4),各V型结构Ⅰ(4)之间相互连接,连接点处形成与V型结构Ⅰ(4)方向相反的V型结构Ⅱ(6)。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油泵内转子和内转子衬套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结构Ⅰ(4)在圆弧面Ⅰ(2)和平面Ⅰ(3)的交界处形成向下的立体尖端,V型结构Ⅰ(4)的尖端设有圆角Ⅰ(5)。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油泵内转子和内转子衬套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衬套(7)上设有与机油泵内转子(1)上尺寸相同的圆弧面Ⅱ(8)和平面Ⅱ(9),在圆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中吴潇蒙国全朱琛琦李红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三能动力总成有限公司大乘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