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轧区稀油润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54970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润滑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粗轧区稀油润滑系统,包括油箱、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进油管路、出油管路和单片机,所述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的一端均与齿轮箱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的一端均与油箱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的另一端均与进油管路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上串联有第一油泵、第一回止阀和第一密封蝶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粗轧区稀油润滑系统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第一油泵为系统的供油,而第二油泵在第一油泵失效时起到备用作用,这样就防止了润滑系统在第一油泵失效,而停止对齿轮箱进行供油的现象。

Thin oil lubrication system in roughing area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lubrication system, in particular to a thin oil lubrication system in rough rolling area, which comprises a tank, a first pipe, a second pipe, a third pipe, an oil inlet pipe, an oil outlet pipe and a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One end of the oil inlet pipe and the oil outlet pipe is connected with a gearbox, and one end of the first pipe, the second pipe and the third pipe is connected with a tank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pipeline, the second pipeline and the third pipeline are all connec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oil inlet pipeline, and the first oil pump, the first check valve and the first sealing butterfly valve are connected in series on the first pipeline. When the thin oil lubrication system in the roughing area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used, the first oil pump is the oil supply of the system, and the second oil pump fails in the first oil pump It plays a backup role, so as to prevent the failure of the lubricating system in the first oil pump and stop the oil supply to the gear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粗轧区稀油润滑系统
本技术涉及润滑系统
,尤其是涉及一种粗轧区稀油润滑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动力系统具有油箱、柴油机与柴油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的齿轮箱和齿轮箱连接的传动轴等,由其采油机带动齿轮箱运行,再由齿轮箱将动力通过传动轴输出。而在齿轮箱运行时需要对齿轮向内部零件进行润滑,现有润滑系统为单个泵体进行供油,在泵体出现故障时,就会停止给齿轮箱进行供油,导致齿轮箱不能够润滑,导致齿轮箱内部过热,也增加了齿轮箱内部零件磨损的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润滑系统为单个泵体进行供油,在泵体出现故障时,就会停止给齿轮箱进行供油,导致齿轮箱不能够润滑,导致齿轮箱内部过热,也增加了齿轮箱内部零件磨损的速度的问题,现提供了一种粗轧区稀油润滑系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粗轧区稀油润滑系统,包括油箱、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进油管路、出油管路和单片机,所述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的一端均与齿轮箱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的一端均与油箱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的另一端均与进油管路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上串联有第一油泵、第一回止阀和第一密封蝶阀,所述第二管路上串联有第二油泵、第二回止阀和第二密封蝶阀,所述第三管路上串联有调节阀和第三密封蝶阀(33),所述进油管路上依次串联有第一过滤器、冷却器和压力调节阀,所述进油管路上设置有压力继电器和温度继电器,所述出油管路的另一端与油箱连通,所述第一油泵、第二油泵、调压阀、压力调节阀、压力继电器和温度继电器均与单片机信号连接。油箱内的润滑油主要由第一油泵进输送并为系统的供油,而第二油泵在第一油泵失效时起到备用作用,这样就防止了润滑系统在第一油泵失效,而停止对齿轮箱进行供油的现象。为了能够稳定进油管路的压力,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一截止阀与调压阀及第三密封蝶阀相互并联设置。通过在第三管路上设置第三截止阀并与调节阀和第三密封蝶阀并联设置,在进油压力过大时,打开第三截止阀,使得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内的油液流入到油箱内部。为了便于连接第一过滤器两端的压力差,进一步地,所述进油管路上设置有压差控制器,所述压差控制器与第一过滤器相互并联设置,所述压差控制器与单片机信号连接。通过在进油管路上设置压差控制器并与第一过滤器相互并联设置,这样就能够时时对第一过滤器两端的的压力进行了解,从而便于对第一过滤器进行维护。进一步地,所述进油管路上设置有第四密封蝶阀,所述第四密封蝶阀与冷却器相互并联设置,所述冷却器的两端设置有第五密封蝶阀。当进油管路内润滑油需要进行冷却时,能通过冷却器对润滑油进行冷却,当进油管路内润滑油不要冷却时,打开第四密封蝶阀就能够使得润滑油不经过冷却器而进入到齿轮箱内。进一步地,所述进油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二截止阀与压力调节阀相互并联设置,所述压力调节阀的两端设置有第六密封蝶阀。在需要控制进油管路输入到齿轮箱内的压力时,关闭第二截止阀,润滑油通过压力调节器,从而使得进入到齿轮箱内润滑油的压力得到控制,在不需要控制润滑油进入到齿轮箱内的压力时直接打开第二截止阀即可。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器的输入端连接有第四管路,所述冷却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五管路,所述第四管路上串联设置有第七密封蝶阀和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五管路上设置有气动调节阀,所述气动调节阀与单片机信号连接。在冷却器的第四管路上设置第七密封蝶阀和第二过滤器,在冷却水进入到冷却器时,第二过滤器能够对冷却水进行过滤处理,同时在冷却器不使用时旋转关闭第一密封蝶阀,第五管路上设置气动调节阀,可以随时选择打开或者关闭气动调节阀,也就是在冷却器内的冷却水需要循环时,打开气动调节阀进行冷却水的循环,在不需要冷却器内的冷却水循环时可以关闭启动调节阀,起到节能作用,降低了能源的消耗。为了防止气动调节阀失效,进一步地,所述第五管路上设置有第三截止阀,所述第三截止阀与气动调节阀相互并联设置。通过在第五管路上设置第三截止阀并与气动调节阀并联,这样在冷却器内的冷却水需要循环时也可以选择打开第三截止阀进行冷却水的循环。为了能够了解油箱内润滑油的液位,进一步地,所述油箱上设置有液位控制器。通过在油箱上安装液位控制器,这样能够时时了解油箱内的润滑油液位情况。为了防止齿轮箱进入到有效内的润滑油有杂质,进一步地,所述出油管路位于油箱内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过滤器。通过在出油管路位于油箱内的一端安装第三过滤器,第三过滤器对进入到油箱内的润滑油起到过滤作用,保证油箱内油液的洁净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路管路和第二管路上均设置有压力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粗轧区稀油润滑系统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第一油泵为系统的供油,而第二油泵在第一油泵失效时起到备用作用,这样就防止了润滑系统在第一油泵失效,而停止对齿轮箱进行供油的现象,避免了现有润滑系统为单个泵体进行供油,在泵体出现故障时,就会停止给齿轮箱进行供油,导致齿轮箱不能够润滑,导致齿轮箱内部过热,也增加了齿轮箱内部零件磨损的速度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液压系统图。图中:1、油箱,2、第一管路,3、第二管路,4、第三管路,5、第四管路,6、第五管路,7、进油管路,8、出油管路,9、单片机,10、第一油泵,11、第二油泵,12、调压阀,13、压力调节阀,14、压力继电器,15、温度继电器,16、第一回止阀,17、第一密封蝶阀,18、第二回止阀,19、第二密封蝶阀,20、第一过滤器,21、冷却器,22、第一截止阀,23、压差控制器,24、第四密封蝶阀,25、第二截止阀,26、第七密封蝶阀,27、第二过滤器,28、气动调节阀,29、第三截止阀,30、液位控制器,31、第三过滤器,32、压力表,33、第三密封蝶阀,34,第五密封蝶阀,35、第六密封蝶阀。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粗轧区稀油润滑系统,包括油箱1、第一管路2、第二管路3、第三管路4、进油管路7、出油管路8和单片机9,所述进油管路7和出油管路8的一端均与齿轮箱连通,所述第一管路2、第二管路3和第三管路4的一端均与油箱1连通,所述第一管路2、第二管路3和第三管路4的另一端均与进油管路7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2上串联有第一油泵10、第一回止阀16和第一密封蝶阀17,所述第二管路3上串联有第二油泵11、第二回止阀18和第二密封蝶阀19,所述第三管路4上串联有调节阀和第三密封蝶阀33,所述进油管路7上依次串联有第一过滤器20、冷却器21和压力调节阀13,所述进油管路7上设置有压力继电器14和温度继电器15,所述出油管路8的另一端与油箱1连通,所述第一油泵10、第二油泵11、调压阀12、压力调节阀13、压力继电器14和温度继电器15均与单片机9信号连接。所述第三管路4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22,所述第一截止阀22与调压阀12及第三密封蝶阀33相互并联设置。所述进油管路7上设置有压差控制器23,所述压差控制器23与第一过滤器20相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粗轧区稀油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1)、第一管路(2)、第二管路(3)、第三管路(4)、进油管路(7)、出油管路(8)和单片机(9),所述进油管路(7)和出油管路(8)的一端均与齿轮箱连通,所述第一管路(2)、第二管路(3)和第三管路(4)的一端均与油箱(1)连通,所述第一管路(2)、第二管路(3)和第三管路(4)的另一端均与进油管路(7)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2)上串联有第一油泵(10)、第一回止阀(16)和第一密封蝶阀(17),所述第二管路(3)上串联有第二油泵(11)、第二回止阀(18)和第二密封蝶阀(19),所述第三管路(4)上串联有调节阀和第三密封蝶阀(33),所述进油管路(7)上依次串联有第一过滤器(20)、冷却器(21)和压力调节阀(13),所述进油管路(7)上设置有压力继电器(14)和温度继电器(15),所述出油管路(8)的另一端与油箱(1)连通,所述第一油泵(10)、第二油泵(11)、调压阀(12)、压力调节阀(13)、压力继电器(14)和温度继电器(15)均与单片机(9)信号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粗轧区稀油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1)、第一管路(2)、第二管路(3)、第三管路(4)、进油管路(7)、出油管路(8)和单片机(9),所述进油管路(7)和出油管路(8)的一端均与齿轮箱连通,所述第一管路(2)、第二管路(3)和第三管路(4)的一端均与油箱(1)连通,所述第一管路(2)、第二管路(3)和第三管路(4)的另一端均与进油管路(7)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2)上串联有第一油泵(10)、第一回止阀(16)和第一密封蝶阀(17),所述第二管路(3)上串联有第二油泵(11)、第二回止阀(18)和第二密封蝶阀(19),所述第三管路(4)上串联有调节阀和第三密封蝶阀(33),所述进油管路(7)上依次串联有第一过滤器(20)、冷却器(21)和压力调节阀(13),所述进油管路(7)上设置有压力继电器(14)和温度继电器(15),所述出油管路(8)的另一端与油箱(1)连通,所述第一油泵(10)、第二油泵(11)、调压阀(12)、压力调节阀(13)、压力继电器(14)和温度继电器(15)均与单片机(9)信号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轧区稀油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4)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22),所述第一截止阀(22)与调压阀(12)及第三密封蝶阀(33)相互并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轧区稀油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路(7)上设置有压差控制器(23),所述压差控制器(23)与第一过滤器(20)相互并联设置,所述压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鑫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源普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