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54929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速器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器,其开设有冷却器进水口和冷却器出水口,所述冷却器安装在变速器上;进水管,其一端与发动机进水端缸体水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却器进水口连接;回水管,其一端与所述冷却器出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水泵进水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变速器冷却系统,能够直接从发动机进水端缸体水道中取水,使冷水直接进入冷却器而不是经过发动机主体再进入冷却器,从而使冷却器的冷却效果更好。

Transmission cool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ransmission cooling system, including a cooler,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cooler water inlet and a cooler water outlet, wherein the cooler is installed on the transmission; one end of the water inlet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channel of the cylinder body at the engine water inlet e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oler water inlet; one end of the water return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oler water outlet,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pump Water inlet connection. The transmission cooling system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can directly take water from the water channel of the cylinder block at the water inlet end of the engine, so that the cold water can directly enter the cooler instead of entering the cooler through the main body of the engine, so that the cooling effect of the cooler is bet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速器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变速器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CVT及AT变速器需要对机油温度进行冷却,冷却器都是从发动机出水端取水,但是发动机出水端的水温度比较高,冷却效果欠佳。由于发动机进水端的温度比出水端低7℃左右,因此如果能采用从发动机进水端缸体水道取水的方式,那么变速器冷却器的冷却效果就能更好,在同样的冷却效果需求下,从发动机进水端取水的冷却系统能采用比从发动机出水端取水的冷却系统更小规格的变速器冷却器。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一种变速器冷却系统,能够直接从发动机进水端缸体水道中取水,使冷水直接进入冷却器而不是经过发动机主体再进入冷却器,从而使冷却器的冷却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变速器冷却系统,能够直接从发动机进水端缸体水道中取水,使冷水直接进入冷却器而不是经过发动机主体再进入冷却器,从而使冷却器的冷却效果更好。本技术的变速器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器,其开设有冷却器进水口和冷却器出水口,所述冷却器安装在变速器上;进水管,其一端与发动机进水端缸体水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却器进水口连接;回水管,其一端与所述冷却器出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水泵进水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回水管包括冷却器出水口连接的第一回水管和与水泵进水口连接的第二回水管,所述第一回水管和第二回水管通过卡箍紧固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回水管为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包括与第一回水管连接的第一管道、与暖风水箱连接的第二管道和与水泵连接的第三管道。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中部设置有用于对进水管支撑的固定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套在进水管上的卡箍和将卡箍固定在正时罩上的定位件。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包括弯曲段进水管和U形进水管;所述弯曲段进水管与发动机进水端缸体水道连接,所述U形进水管两端分别与弯曲段进水管和冷却器进水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弯曲段进水管一端设置有以可拆卸方式固定在发动机缸体上的圆角菱形接头,另一端通过卡箍与U形进水管紧固连接;所述U形进水管通过卡箍与冷却器进水口紧固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变速器冷却系统,通过直接从发动机进水端缸体水道中取水,使冷水直接进入冷却器而不是经过发动机主体再进入冷却器,从而使冷却器的冷却效果更好,因此能够减小变速器冷却器的体积,使其成本和重量都降低,也方便了对变速器冷却器的布置。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变速器冷却系统,包括冷却器1,其开设有冷却器进水口11和冷却器出水口12,所述冷却器1安装在变速器2上;进水管3,其一端与发动机4进水端缸体水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却器进水口11连接;回水管,其一端与所述冷却器出水口12连接,另一端与水泵6进水口连接。进水管3一端与发动机4进水端缸体水道连接,水泵6泵水进入发动机4缸体水道,通过缸体水道进入进水管3,水进入冷却器1后,再从回水管流回水泵6进水口。由于发动机4进水端的温度比出水端低7℃左右,因此采用从发动机4进水端缸体水道取水的方式,变速器冷却器1的冷却效果更好,因此能够减小变速器冷却器1的体积,使其成本和重量都降低,也方便了对变速器冷却器1的布置,并且相对于传统的从发动机4出水端取水的方式,变速器冷却器1体积减小但是对机油温度的冷却效果反而更好。本实施例中,所述回水管包括冷却器出水口12连接的第一回水管51和与水泵6进水口连接的第二回水管52,所述第一回水管51和第二回水管52通过卡箍紧固连接。回水管由两部分组装而成,通过卡箍紧固连接,成本低,并且便于安装和维修拆卸。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回水管52为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包括与第一回水管51连接的第一管道52a、与暖风水箱连接的第二管道52b和与水泵6连接的第三管道52c。这样设计能使部分水管在变速器冷却系统以及暖风水箱循环系统中共用第三管道52c,使水流回水泵6进水口,节约成本和安装空间。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3中部设置有用于对进水管3支撑的固定装置。进水管3由于连通发动机4进水端缸体水道和位于变速器上的冷却器1,长度跨度大,因此在中部设置固定装置对进水管3进行支撑和定位,防止进水管3悬空容易在车辆行驶时晃动,降低进水管3的损坏率。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套在进水管3上的卡箍71和将卡箍71固定在正时罩8上的定位件72,卡箍71套在进水管3上,定位件72将卡箍71固定在正时罩8上,正时罩8固定在发动机4上,固定可靠,且不会对发动机4造成影响。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3包括弯曲段进水管31和U形进水管32;所述弯曲段进水管31与发动机4进水端缸体水道连接,所述U形进水管32两端分别与弯曲段进水管31和冷却器进水口11连接。弯曲段进水管31和U形进水管32一方面能够让位,另一方面增加了水在进水管中的流动路线长度,有一定作用的散热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弯曲段进水管31一端设置有以可拆卸方式固定在发动机4缸体上的圆角菱形接头31a,另一端通过卡箍与U形进水管32紧固连接;所述U形进水管32通过卡箍与冷却器进水口11紧固连接。圆角菱形接头31a上沿长边方向上下两侧各有一个定位孔,定位可靠且节约空间,与弯曲段进水管31一体成型避免漏水。卡箍成本低,紧固连接的效果好。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速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器,其开设有冷却器进水口和冷却器出水口,所述冷却器安装在变速器上;进水管,其一端与发动机进水端缸体水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却器进水口连接;回水管,其一端与所述冷却器出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水泵进水口连接;所述回水管包括冷却器出水口连接的第一回水管和与水泵进水口连接的第二回水管,所述第一回水管和第二回水管通过卡箍紧固连接;所述第二回水管为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包括与第一回水管连接的第一管道、与暖风水箱连接的第二管道和与水泵连接的第三管道;所述进水管中部设置有用于对进水管支撑的固定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器,其开设有冷却器进水口和冷却器出水口,所述冷却器安装在变速器上;进水管,其一端与发动机进水端缸体水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却器进水口连接;回水管,其一端与所述冷却器出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水泵进水口连接;所述回水管包括冷却器出水口连接的第一回水管和与水泵进水口连接的第二回水管,所述第一回水管和第二回水管通过卡箍紧固连接;所述第二回水管为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包括与第一回水管连接的第一管道、与暖风水箱连接的第二管道和与水泵连接的第三管道;所述进水管中部设置有用于对进水管支撑的固定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印凌青海李祥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