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副车架后衬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4919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后副车架后衬套,包括衬套本体,所述衬套本体包括外管、橡胶夹层、两个限位块和由铝材料制成的内管,所述内管中间纵向延伸设有贯穿上下表面的安装孔,所述内管沿纵向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上下表面的内部空腔,各个所述内部空腔环设于所述安装孔外侧,所述橡胶夹层套设于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所述橡胶夹层内壁与所述内管外壁粘接固定,所述橡胶夹层外壁与所述外管内壁粘接固定,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上下对称式套设在所述内管上下两端外壁上,衬套本体通过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可解除式固定到车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后副车架后衬套在满足螺栓夹紧力不压溃的前提下减少内管的重量,从而减少衬套本体重量,降低成本,提高制造效率。

Rear bush of rear subfram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ar bush of a rear subframe, which includes a bush body. The bush body includes an outer tube, a rubber interlayer, two limit blocks and an inner tube made of aluminum material. The middle of the inner tube is longitudinally extended with a mounting hole penetrating the upper and lower surfaces. The inner tube is longitudinally opened with at least one inner cavity penetrating the upper and lower surfaces, and each inner cavity ring is arranged The outer side of the mounting hole, the rubber interlayer sleeved between the outer tube and the inner tube, the inner wall of the rubber interlayer bonded and fixed with the outer wall of the inner tube, the outer wall of the rubber interlayer bonded and fix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outer tube, the two limit blocks are respectively symmetrically sleeved on the outer wall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inner tube, and the bushing body can be released by passing through the mounting hole through the bolt Fixed to the bod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ear bush of a rear subframe, which can reduce the weight of an inner tube on the premise that the bolt clamping force is not crushed, thereby reducing the weight of the bush body, reducing the cost and improving the manufactur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副车架后衬套
本技术涉及一种后副车架后衬套,特别是涉及一种重量轻,成本低的后副车架后衬套。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操控性、耐久性、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橡胶元件以其隔振性能好、具有弹性特性及衰减特性等优点,已成为汽车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元件。对于多连杆后悬架而言,常用衬套将副车架与车身进行柔性连接,起到隔振,缓冲路面冲击的作用,现有后副车架后衬套,主要起到车轮上下跳动时,提供轴向减振、径向减振的作用。如图1所示,常见的后副车架后衬套为橡胶衬套本体01,所述橡胶衬套本体01包括橡胶夹层02、铝合金内管03、铝合金外管04以及限位块05,其中橡胶夹层02分别与铝合金内管03、铝合金外管04通过粘接硫化而成,然后通过限位块05进行径向限位。目前所使用的后副车架后衬套所采用的内管结构为实心,外管为铝制材料,且橡胶上下端面无降噪结构。此类衬套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内管采用铝材料,其结构设计为中间大两端小,需采用机加工工艺成型,零件生产成本高,效率低;2.外管采用铝材料,虽比铁件重量小,但成本较高;3.衬套上、下端面处的橡胶部分缺少降噪结构,当衬套发生较大轴向冲击时,容易与车身和垫片碰撞产生异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满足螺栓夹紧力不压溃的前提下减少衬套本体重量,降低成本,提高制造效率的后副车架后衬套。本技术的一种后副车架后衬套,包括衬套本体,所述衬套本体包括外管、橡胶夹层、两个限位块和由铝材料制成的内管,所述内管中间纵向延伸设有贯穿上下表面的安装孔,所述内管沿纵向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上下表面的内部空腔,各个所述内部空腔环设于所述安装孔外侧,所述橡胶夹层套设于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所述橡胶夹层内壁与所述内管外壁粘接固定,所述橡胶夹层外壁与所述外管内壁粘接固定,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套设在所述内管上下两端外壁上,所述衬套本体通过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可解除式固定到车身。本技术的一种后副车架后衬套还可以是:所述外管左右两侧的内壁分别设有向内凸起的凸起壁,所述橡胶夹层外壁环设有与两个所述凸起壁相对的环形凹陷壁,所述环形凹陷壁外侧与所述凸起壁外侧粘接固定。所述外管外壁设有至少一个减重槽。所述减重槽为两个,两个所述减重槽分别分布于所述外管外壁上。所述内部空腔为四个,四个所述内部空腔分别沿所述内管四周上下表面纵向贯穿,四个所述内部空腔分别等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四周。所述外管由塑料材料制成。所述橡胶夹层上端部设有四个第一接触面,四个所述第一接触面分别均匀设置在所述橡胶夹层上端部四周,四个所述第一接触面外表面分别分布设有第一凸点,所述第一凸点分别与车身下侧的衬套配合面可解除式相抵。四个所述接触面横向截面呈月牙状。所述橡胶夹层下端部设有两个第二解除面,两个所述第二接触面外表面分别设有第二凸点,所述第二凸点分别与所述螺栓头部的垫片可解除式相抵。所述内管由铝合金材料制成。本技术的一种后副车架后衬套,包括衬套本体,所述衬套本体包括外管、橡胶夹层、两个限位块和由铝材料制成的内管,所述内管中间纵向延伸设有贯穿上下表面的安装孔,所述内管沿纵向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上下表面的内部空腔,各个所述内部空腔环设于所述安装孔外侧,所述橡胶夹层套设于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所述橡胶夹层内壁与所述内管外壁粘接固定,所述橡胶夹层外壁与所述外管内壁粘接固定,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套设在所述内管上下两端外壁上,所述衬套本体通过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可解除式固定到车身。这样,衬套本体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可解除式固定到车身上,衬套本体的内管采用铝材料制成,内管沿纵向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上下表面的内部空腔,通过内部空腔减轻内管的重量,从而减轻衬套本体的重量,提高制造效率,同时铝材料制成的内管刚度也满足承受螺栓夹紧不压溃。本技术的一种后副车架后衬套,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在满足螺栓夹紧力不压溃的前提下减少内管的重量,从而减少衬套本体重量,降低成本,提高制造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后副车架后衬套纵向解剖图。图2是技术的后副车架后衬套的立体图。图3是技术的后副车架后衬套的整体纵向切面图。图4是技术的后副车架后衬套的外管纵向切面图。图5是技术的后副车架后衬套的橡胶夹层纵向切面图。图6是技术的后副车架后衬套的内管纵向切面图。图7是技术的后副车架后衬套的限位块纵向切面图。图8是图3的后副车架后衬套的旋转90°后整体纵向切面图。图9是图4的后副车架后衬套的外管旋转90°后纵向切面图。图10是图5的后副车架后衬套的橡胶夹层旋转90°后纵向切面图。图11是图6的后副车架后衬套的内管旋转90°后纵向切面图。图12是图7的后副车架后衬套的限位块旋转90°后纵向切面图。图13是技术的后副车架后衬套与车身安装示意图。图14是技术的后副车架后衬套倒置示意图。图号说明1…衬套本体2…内管3…安装孔4…内部空腔5…外管6…凸起壁7…橡胶夹层8…环形凹陷壁10…第一接触面11…第一凸点12…第二凸点13…减重槽14…限位块15…螺栓16…垫片17…车身18…第二接触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的图2至图14对本技术的一种后副车架后衬套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一种后副车架后衬套,请参考图2至图14所示,包括衬套本体1,所述衬套本体1包括外管5、橡胶夹层7、两个限位块14和由铝材料制成的内管2,所述内管2中间纵向延伸设有贯穿上下表面的安装孔3,所述内管2沿纵向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上下表面的内部空腔4,各个所述内部空腔4环设于所述安装孔3外侧,所述橡胶夹层7套设于所述外管5和所述内管2之间,所述橡胶夹层7内壁与所述内管2外壁粘接固定,所述橡胶夹层7外壁与所述外管5内壁粘接固定,两个所述限位块14分别套设在所述内管2上下两端外壁上,所述衬套本体1通过螺栓15穿过所述安装孔3可解除式固定到车身17。具体而言,衬套本体1通过螺栓15穿过安装孔3可解除式固定到车身17上,衬套本体1的内管2采用铝材料制成,内管2沿纵向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上下表面的内部空腔4,通过内部空腔4减轻内管2的重量,从而减轻衬套本体1的重量,提高制造效率,同时铝材料制成的内管2刚度也满足承受螺栓15夹紧不压溃。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是:在满足螺栓15夹紧力不压溃的前提下减少内管2的重量,从而减少衬套本体1重量,降低成本,提高制造效率。还可以外管5与橡胶夹层7以及内管2通过硫化一体成型,两个限位块14通过过盈配合工艺套设在所述内管2上下两端外壁上。其中限位块14的作用是进行径向限位。本技术的一种后副车架后衬套,请参考图2至图14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外管5左右两侧的内壁分别设有向内凸起的凸起壁6,所述橡胶夹层7外壁环设有与两个所述凸起壁6相对的环形凹陷壁8,所述环形凹陷壁8外侧与所述凸起壁6外侧粘接固定。这样,如图2至12所示,把外管5左右两侧内壁分别设有向内凸起的凸起壁6,橡胶夹层7外壁也设有与凸起壁6相对的环形凹陷壁8,外管5左右两侧的内壁与对应的橡胶夹层7外壁粘接固定,中间没有空隙。还可以,如图7所示,两个所述限位块14截面分别呈“T”字形,两个限位块14分别上下对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副车架后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套本体(1),所述衬套本体(1)包括外管(5)、橡胶夹层(7)、两个限位块(14)和由铝材料制成的内管(2),所述内管(2)中间纵向延伸设有贯穿上下表面的安装孔(3),所述内管(2)沿纵向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上下表面的内部空腔(4),各个所述内部空腔(4)环设于所述安装孔(3)外侧,所述橡胶夹层(7)套设于所述外管(5)和所述内管(2)之间,所述橡胶夹层(7)内壁与所述内管(2)外壁粘接固定,所述橡胶夹层(7)外壁与所述外管(5)内壁粘接固定,两个所述限位块(14)分别套设在所述内管(2)上下两端外壁上,所述衬套本体(1)通过螺栓(15)穿过所述安装孔(3)可解除式固定到车身(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副车架后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套本体(1),所述衬套本体(1)包括外管(5)、橡胶夹层(7)、两个限位块(14)和由铝材料制成的内管(2),所述内管(2)中间纵向延伸设有贯穿上下表面的安装孔(3),所述内管(2)沿纵向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上下表面的内部空腔(4),各个所述内部空腔(4)环设于所述安装孔(3)外侧,所述橡胶夹层(7)套设于所述外管(5)和所述内管(2)之间,所述橡胶夹层(7)内壁与所述内管(2)外壁粘接固定,所述橡胶夹层(7)外壁与所述外管(5)内壁粘接固定,两个所述限位块(14)分别套设在所述内管(2)上下两端外壁上,所述衬套本体(1)通过螺栓(15)穿过所述安装孔(3)可解除式固定到车身(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副车架后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5)左右两侧的内壁分别设有向内凸起的凸起壁(6),所述橡胶夹层(7)外壁环设有与两个所述凸起壁(6)相对的环形凹陷壁(8),所述环形凹陷壁(8)外侧与所述凸起壁(6)外侧粘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副车架后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5)外壁设有至少一个减重槽(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后副车架后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槽(13)为两个,两个所述减重槽(13)分别分布于所述外管(5)外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中洋潘俊斌马良灿盘俊杰符琳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