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箱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4864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边箱涵。该边箱涵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第一支撑部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支撑部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三支撑部为弧形,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围设形成通风通道,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中的至少一个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相邻边箱涵密封的密封部,密封部包括柔性体和骨架,骨架设置于柔性体内。通过在边箱涵的端部设置密封部,密封部包括柔性体和骨架,通过柔性体与相邻的边箱涵配合密封,并利用柔性体内穿设的骨架,提高了密封部的强度,防止了柔性体的变形及脱落,提高了边箱涵的密封性能。

Side box culver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ide box culvert. The side box culvert comprises a first supporting part, a second supporting part and a third supporting part, wherein the first supporting part is arranged in a horizontal direction, the second supporting part is arranged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the third supporting part is arc-shaped, the first supporting part, the second supporting part and the third supporting part are surrounded to form a ventilation channel, and at least one end of the first supporting part, the second supporting part and the third supporting part is arranged A sealing part for sealing with the adjacent side box culvert is arranged, the sealing part includes a flexible body and a skeleton, and the skeleton is arranged in the flexible body. By setting a sealing part at the end of the side box culvert, the sealing part includes a flexible body and a skeleton, which is sealed by the flexible body in coordination with the adjacent side box culvert, and by using the skeleton through the flexible body, the strength of the sealing part is improved, the deformation and falling off of the flexible body are prevented, and the sealing performance of the side box culvert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边箱涵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边箱涵。
技术介绍
目前,许多国家都把箱涵预制化作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箱涵预制化也是施工工厂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工程质量和修建速度、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因此,开展隧道与地下工程支护预制技术的研究极为重要和必要,预制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技术效益同样明显:可大幅度地缩短工期;箱涵的工厂化预制保证和提高了结构的质量指标,如强度、耐久性以及防腐蚀、防水等性能;消除了现场浇筑混凝上的诸多弊病;提高了地下工程工厂化施工的技术水平,为施工的标准化、模式化提供了条件;尤其改善了隧道与地下工程的施工环境;降低了成本,符合现代绿色环保的要求,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从国内外预制技术的发展现状看,隧道与地下工程支护预制技术主要是从两方面开展的:一是部分预制技术;二是全部预制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盾构法修建的工程中,其中盾构隧道就是装配式衬砌的典型代表。国外在隧道与地下工程预制技术方面发展较快,混凝上预制技术亦被广泛应用在明挖法的隧道结构中。从国内隧道与地下工程预制技术发展来看,预制技术主要应用在盾构法修建的工程中,一般为圆形结构,在铁路隧道和公路隧道中也有应用实例,但装配式结构的研究、应用的实例并不多。箱涵组件包括中间的中箱涵以及两侧的边箱涵。此外,边箱涵作为箱涵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前后相邻的两个边箱涵的密封性较差,不利于边箱涵的通风,及现有的密封结构存在着易损坏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箱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相邻两个边箱涵密封性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边箱涵,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第一支撑部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支撑部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三支撑部为弧形,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围设形成通风通道,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中的至少一个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相邻边箱涵密封的密封部,密封部包括柔性体和骨架,骨架设置于柔性体内。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的端部均设置有密封部,其中,设置在第一支撑部上的密封部为第一密封部,设置在第二支撑部上的密封部为第二密封部,设置在第三支撑部上的密封部为第三密封部;其中,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和第三密封部依次相连接,或者,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和第三密封部相间隔地设置。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的端部均开设有凹槽,位于第一支撑部的端部的凹槽为第一凹槽,以适配第一密封部;位于第二支撑部的端部的凹槽为第二凹槽,以适配第二密封部;位于第三支撑部的端部的凹槽为第三凹槽,以适配第三密封部;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均相互连通。进一步地,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和第三密封部均包括柔性体和骨架,柔性体沿对应设置的凹槽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骨架沿柔性体的延伸方向穿设于柔性体内。进一步地,第三支撑部远离通风通道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台,多个凸台相间隔地设置,以使第三支撑部与隧道内轮廓之间形成空隙。进一步地,第三支撑部上分别开设有注浆孔和第三连接孔,注浆孔用于向空隙进行注浆,第三连接孔用于将第三支撑部与隧道内壁相连接。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用于吊装作业;第二支撑部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用于将第二支撑部与中箱涵相连接。进一步地,第一凹槽为多个,多个第一凹槽沿通风通道的径向方向相间隔地设置,第一密封部为多个,多个第一密封部与多个第一凹槽一一对应地设置;和/或第二凹槽为多个,多个第二凹槽沿通风通道的径向方向相间隔地设置,第二密封部为多个,多个第二密封部与多个第二凹槽一一对应地设置;和/或第三凹槽为多个,多个第三凹槽沿通风通道的径向方向相间隔地设置,第三密封部为多个,多个第三密封部与多个第三凹槽一一对应地设置。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均采用C40纤维混凝土制成,第三支撑部朝向通风通道的一侧相间隔地设有多个防滑槽。进一步地,柔性体为橡胶,骨架为钢筋或芳纶纤维。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边箱涵的端部设置密封部,密封部包括柔性体和骨架,通过柔性体与相邻的边箱涵配合密封,并利用柔性体内穿设的骨架,提高了密封部的强度,防止了柔性体的变形及脱落,提高了边箱涵的密封性能。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边箱涵的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边箱涵的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边箱涵的密封部的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第一支撑部;11、第一凹槽;12、第一连接孔;20、第二支撑部;21、第二凹槽;22、第二连接孔;30、第三支撑部;31、第三凹槽;32、凸台;33、空隙;34、注浆孔;35、第三连接孔;40、通风通道;50、柔性体;60、骨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边箱涵。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边箱涵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和第三支撑部30,第一支撑部10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支撑部20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三支撑部30为弧形,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和第三支撑部30围设形成通风通道40,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和第三支撑部30中的至少一个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相邻边箱涵密封的密封部,密封部包括柔性体50和骨架60,骨架60设置于柔性体50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边箱涵的端部设置密封部,密封部包括柔性体和骨架,通过柔性体与相邻的边箱涵配合密封,并利用柔性体内穿设的骨架,提高了密封部的强度,防止了柔性体的变形及脱落,提高了边箱涵的密封性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和第三支撑部30的端部均设置有密封部,其中,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0上的密封部为第一密封部,设置在第二支撑部20上的密封部为第二密封部,设置在第三支撑部30上的密封部为第三密封部;其中,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和第三密封部依次相连接,或者,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和第三密封部相间隔地设置。这样设置提高了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和第三支撑部30各个部件与相邻的边箱涵各个对应部件之间的密封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和第三支撑部30的端部均开设有凹槽,位于第一支撑部10的端部的凹槽为第一凹槽11,以适配第一密封部;位于第二支撑部20的端部的凹槽为第二凹槽21,以适配第二密封部;位于第三支撑部30的端部的凹槽为第三凹槽31,以适配第三密封部;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21、第三凹槽31均相互连通。这样设置便于各个凹槽相互连通形成环形槽,便于进一步将柔性部设置为整体式或分段式放入环形槽内。进一步地,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和第三密封部均包括柔性体50和骨架60,柔性体50沿对应设置的凹槽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骨架60沿柔性体50的延伸方向穿设于柔性体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边箱涵,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和第三支撑部(30),所述第一支撑部(10)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部(20)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三支撑部(30)为弧形,所述第一支撑部(10)、所述第二支撑部(20)和所述第三支撑部(30)围设形成通风通道(40),所述第一支撑部(10)、所述第二支撑部(20)和所述第三支撑部(30)中的至少一个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相邻边箱涵密封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包括柔性体(50)和骨架(60),所述骨架(60)设置于所述柔性体(50)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箱涵,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和第三支撑部(30),所述第一支撑部(10)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部(20)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三支撑部(30)为弧形,所述第一支撑部(10)、所述第二支撑部(20)和所述第三支撑部(30)围设形成通风通道(40),所述第一支撑部(10)、所述第二支撑部(20)和所述第三支撑部(30)中的至少一个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相邻边箱涵密封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包括柔性体(50)和骨架(60),所述骨架(60)设置于所述柔性体(5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0)、所述第二支撑部(20)和所述第三支撑部(30)的端部均设置有所述密封部,其中,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0)上的所述密封部为第一密封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20)上的所述密封部为第二密封部,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部(30)上的密封部为第三密封部;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和所述第三密封部依次相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和所述第三密封部相间隔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0)、所述第二支撑部(20)和所述第三支撑部(30)的端部均开设有凹槽,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0)的端部的所述凹槽为第一凹槽(11),以适配所述第一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0)的端部的所述凹槽为第二凹槽(21),以适配所述第二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三支撑部(30)的端部的所述凹槽为第三凹槽(31),以适配所述第三密封部;所述第一凹槽(11)、所述第二凹槽(21)、所述第三凹槽(31)均相互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边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和所述第三密封部均包括所述柔性体(50)和所述骨架(60),所述柔性体(50)沿对应设置的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骨架(60)沿所述柔性体(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占先王焕周庆合赵海涛陈爽高始军刘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