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的泵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4751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1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的泵站结构,其包括吸水井,在吸水井的一侧连通有排水沟,在吸水井的另一侧并排设有污水跌水井与雨水跌水井,在吸水井内并排安装有污水泵与雨水泵,污水泵通过第一管道连通吸水井与污水跌水井,雨水泵通过第二管道连通吸水井与雨水跌水井,污水跌水井通过污水管连通至污水处理站,雨水跌水井通过雨水管连通至河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的泵站结构,在保证雨污分流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污水管道的工作负荷,有利于延长污水管道的使用寿命。

A structure of pumping station for sewage treatme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unicipal engineering, in particular to a pump station structure for sewage treatment, which includes a water suction well, a drainage ditch is connected on one side of the water suction well, a sewage drop well and a rainwater drop well are arrang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water suction well side by side, a sewage pump and a rainwater pump are installed in the water suction well side by side, and the sewage pump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suction well and the sewage drop water through the first pipeline Well, the rainwater pump connects the water absorption well and the rainwater drop well through the second pipe, the sewage drop well is connected to the sewage treatment station through the sewage pipe, and the rainwater drop well is connected to the river through the rainwater pip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ump station structure for sewage treatment,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working load of the sewage pipeline and exte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sewage pipeline while ensuring the effect of rainwater sewage diver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的泵站结构
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的泵站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污水处理厂已级普及至乡镇,主要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都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式处理。但是,还有很多城镇依然存在部分污水与雨水合流排入河道的现象,致使河道面源水体受到严重污染。目前一般采用的是以水位控制为基础的雨污分流系统,由于旱期时井内水位低,污水通过污水管流出;当降雨时,超出污水管排水量的雨水溢流进入雨水管内并从雨水管中排走。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污水管的高度必须比雨水管的高度低,否则无法达到雨污分流的效果,故雨水的溢流是在污水管道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发生的。在下暴雨时污水管道可能会因满负荷工作而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的泵站结构,在保证雨污分流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污水管道的工作负荷,有利于延长污水管道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污水处理的泵站结构,包括吸水井,在吸水井的一侧连通有排水沟,在吸水井的另一侧并排设有污水跌水井与雨水跌水井,在吸水井内并排安装有污水泵与雨水泵,污水泵通过第一管道连通吸水井与污水跌水井,雨水泵通过第二管道连通吸水井与雨水跌水井,污水跌水井通过污水管连通至污水处理站,雨水跌水井通过雨水管连通至河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晴天时,流入排水沟的污水水量较小,当污水达到污水泵的起泵水位时,污水泵启动,将污水经第一管道抽往污水跌水井中,从而使污水经污水管流至污水处理站进行污水处理过程。在下雨时,流入排水沟的水量迅速增大,当水位越过污水泵的起泵水位并达到雨水泵的起泵水位时,雨水泵启动,配合污水泵一起抽吸雨水,使吸水井内的水位得以快速下降。雨水泵将雨水经第二管道抽往雨水跌水井中,并使雨水经雨水管流入河流,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污水管的工作负荷,有利于延长污水管道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排水沟底部设有沉砂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随雨水流入排水沟内的泥沙得以沉积,减少泥沙进入吸水井内的可能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沉砂井在靠近吸水井的一侧开设有用于连通排水沟与吸水井的第一洞口,第一洞口在朝向排水沟的一侧安装有格栅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随污水或雨水流入排水沟内的固体杂物得以被阻挡在吸水井外,有利于减少污水泵或雨水泵因吸入固体杂物而导致叶片受损的可能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污水泵与雨水泵均为斜式轴流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污水泵与雨水泵倾斜安装,避免了立式泵装置90°弯曲式的流道,因此其进、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较小,流道内的流态较好,从而使得污水泵与雨水泵的工作效率较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吸水井底部设有固定支架,污水泵与雨水泵均安装于固定支架上,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与固定支架之间均连接有橡胶垫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别在第一管道与固定支架、第二管道与固定支架之间设置用于承接的橡胶垫块,有利于减弱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在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作用,从而有效延长了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吸水井在侧壁上开设有分别使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穿过的第二洞口,在第二洞口中嵌设有柔性防水套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洞口中嵌设柔性防水套管,有利于增强第二洞口的防水防渗性能,有效减少了污水跌水井与雨水跌水井中的废水通过第二洞口回渗到吸水井中的可能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末端均连接有弯管,两个弯管的出水口分别位于污水跌水井与雨水跌水井的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别在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末端设置弯管,并使弯管的出水口位于跌水井的底部,有利于缓解高处落水产生的冲力,从而有效保护了污水跌水井与雨水跌水井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污水跌水井与雨水跌水井之间设有隔板,隔板在朝向雨水跌水井的一侧设有踏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污水跌水井中的雨水过满时,雨水会越过隔板流至雨水跌水井中,踏步的设置有利于缓解雨水从隔板顶部落下时所产生的冲力。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在保证雨污分流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污水管道的工作负荷,有利于延长污水管道的使用寿命。2.通过设置格栅板,使随污水或雨水流入排水沟内的固体杂物得以被阻挡在吸水井外,有利于减少污水泵或雨水泵因吸入固体杂物而导致叶片受损的可能性。3.通过分别在第一管道与固定支架、第二管道与固定支架之间设置用于承接的橡胶垫块,有利于减弱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在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作用,从而有效延长了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污水处理的泵站结构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污水跌水井与雨水跌水井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排水沟;11、沉砂井;111、第一洞口;112、格栅板;2、吸水井;21、固定支架;211、雨水泵;212、第二管道;213、橡胶垫块;214、弯管;22、第二洞口;221、柔性防水套管;3、污水跌水井;31、预制板盖顶;32、隔板;321、踏步;4、雨水跌水井;41、防冲刷钢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污水处理的泵站结构,包括吸水井2,在吸水井2底部设有固定支架21,在固定支架21上并排安装有污水泵与雨水泵211。在本实施例中,污水泵与雨水泵211均为斜式轴流泵。参照图1,在吸水井2的一侧设有排水沟1。在本实施例中,在排水沟1的底部设有沉砂井11。参照图1,沉砂井11在靠近吸水井2的一侧开设有用于连通排水沟1与吸水井2的第一洞口11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洞口111在朝向排水沟1的一侧安装有格栅板112。参照图1与图2,吸水井2在相对于排水沟1的另一侧并排设有污水跌水井3与雨水跌水井4。在本实施例中,在污水跌水井3与雨水跌水井4的顶部覆盖有预制板盖顶31,在污水跌水井3与雨水跌水井4之间设有隔板32,隔板32在朝向雨水跌水井4的一侧设有踏步321。其中污水跌水井3通过污水管连通至污水处理站,雨水跌水井4通过雨水管连通至河流。参照图1与图2,污水泵通过第一管道连通吸水井2与污水跌水井3,雨水泵211通过第二管道212连通吸水井2与雨水跌水井4。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管道与固定支架21之间、第二管道212与固定支架21之间均承接有橡胶垫块213。参照图1与图2,吸水井2在侧壁上开设有分别使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212穿过的第二洞口2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洞口22中嵌设有柔性防水套管221,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212各自从柔性防水套管221中穿过,并分别穿至污水跌水井3与雨水跌水井4中。参照图1与图2,在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212的末端均连接有弯管214,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弯管214的出水口分别位于污水跌水井3与雨水跌水井4的底部。污水跌水井3与雨水跌水井4在朝向各自的弯管214出水口的侧壁上均设有用于保护侧壁的防冲刷钢板41。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在晴天时,流入排水沟1的污水水量较小,当污水达到污水泵的起泵水位时,污水泵启动,将污水经第一管道抽往污水跌水井3中,从而使污水经污水管流至污水处理站进行污水处理过程。在下雨时,流入排水沟1的水量迅速增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的泵站结构,包括吸水井(2),其特征在于:在吸水井(2)的一侧连通有排水沟(1),在吸水井(2)的另一侧并排设有污水跌水井(3)与雨水跌水井(4),在吸水井(2)内并排安装有污水泵与雨水泵(211),污水泵通过第一管道连通吸水井(2)与污水跌水井(3),雨水泵(211)通过第二管道(212)连通吸水井(2)与雨水跌水井(4),污水跌水井(3)通过污水管连通至污水处理站,雨水跌水井(4)通过雨水管连通至河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的泵站结构,包括吸水井(2),其特征在于:在吸水井(2)的一侧连通有排水沟(1),在吸水井(2)的另一侧并排设有污水跌水井(3)与雨水跌水井(4),在吸水井(2)内并排安装有污水泵与雨水泵(211),污水泵通过第一管道连通吸水井(2)与污水跌水井(3),雨水泵(211)通过第二管道(212)连通吸水井(2)与雨水跌水井(4),污水跌水井(3)通过污水管连通至污水处理站,雨水跌水井(4)通过雨水管连通至河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的泵站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排水沟(1)底部设有沉砂井(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的泵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沉砂井(11)在靠近吸水井(2)的一侧开设有用于连通排水沟(1)与吸水井(2)的第一洞口(111),第一洞口(111)在朝向排水沟(1)的一侧安装有格栅板(1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的泵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泵与雨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尚强陈平陈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刚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