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道下综合管廊功能口转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54738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1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行道下综合管廊功能口转接系统,包括车行道、人行道以及综合管廊本体,在综合管廊本体的上方以一定间隔设有过渡转接室,过渡转接室的底部分别开设有大投料口、小投料口以及至少一个管廊逃生出口和综合管廊本体相连通,在综合管廊本体的内壁固定有第一逃生爬梯,过渡转接室的顶部开设有延伸至地面的地面投料口与地面出入口,且地面投料口与地面出入口均位于人行道的外侧,在地面投料口与地面出入口上均设置有盖板,在过渡转接室的内壁还固定有第二逃生爬梯,在靠近地面投料口或地面出入口的地面上还设置有通风口。其显著效果是:提高了综合管廊安全性,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使用安全性高。

Function port transfer system of comprehensive pipe gallery under the roadwa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unction port switching system of the integrated pipe gallery under the roadway, which includes the roadway, sidewalk and the integrated pipe gallery body. A transition switching room is arranged above the integrated pipe gallery body at a certain interval, and the bottom of the transition switching room is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large feeding port, a small feeding port, and at least one escape exit of the pipe gallery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tegrated pipe gallery body, and the integrated pipe gallery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transition switching room The inner wall of the gallery body is fixed with the first escape ladder, the top of the transition room is provided with the ground feeding port and the ground access extending to the ground, and the ground feeding port and the ground access are both locat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sidewalk, the ground feeding port and the ground access are provided with cover plates, the inner wall of the transition room is also fixed with the second escape ladder, which is close to the ground feeding port or The air vent is also arranged on the ground of the ground entrance and exit. The remarkable effect is that the safety of the comprehensive pipe gallery is improved, the impact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s small, and the use safety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行道下综合管廊功能口转接系统
本技术涉及到综合管廊结构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车行道下综合管廊功能口转接系统。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是一种将电力、给排水、燃气等多种工程管线集中埋设的工程结构。综合管廊工程因为其集中管理和统一规划的特点,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以后,一些城市引入了综合管廊工程及相关技术,在旧城改造工程和新建规划区域的建设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道路一侧沿着道路方向建设综合管廊,既节约了用地空间,也减小了后期检修的难度。然而,在实际预制过程中发现,由于道路选线受到已有路网接入和沿路建筑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综合管廊管线的实际位置位于既有道路或者新建道路的车行道以下。而综合管廊应根据相关要求按照指定间距设置多种功能口,如果直接在车行道上设置相关功能口,则在投放综合管廊维修器材时,需要截断交通。此外,且当烟头等引火物通过车行道上的盖板飞入综合管廊时,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特别是当综合管廊中的人员需要逃生时,如果无预兆的打开逃生口盖板,极有可能与行驶中的车辆发生碰撞,导致重大的安全事故。因此,现有综合管廊的功能口与车行道的使用功能发生了明显的冲突,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综合管廊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行道下综合管廊功能口转接系统,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能够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解决现有综合管廊与车行道使用功能冲突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行道下综合管廊功能口转接系统,包括车行道、人行道以及综合管廊本体,所述综合管廊本体设于车行道/与人行道的下方,其关键在于:在所述综合管廊本体的上方以一定间隔设有过渡转接室,所述过渡转接室的底部分别开设有大投料口、小投料口以及至少一个管廊逃生出口和所述综合管廊本体相连通,在所述综合管廊本体的内壁固定有与所述管廊逃生出口相配合的第一逃生爬梯,所述过渡转接室的顶部开设有延伸至地面的地面投料口与地面出入口,且所述地面投料口与地面出入口均位于所述人行道的外侧,在所述地面投料口与地面出入口上均设置有盖板,在所述过渡转接室的内壁还固定有与地面出入口相配合的第二逃生爬梯,在靠近所述地面投料口或地面出入口的地面上还设置有通风口,该通风口通过通风管道与所述综合管廊本体相连通。进一步的,在所述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设置有两组活动路缘石,两组活动路缘石沿车行道方向并靠近所述过渡转接室设置,所述活动路缘石的顶部设置为斜面,所述活动路缘石的底面与第一顶升机构相连接,当所述第一顶升机构驱动活动路缘石下降时,所述活动路缘石顶面的高低两侧能够分别与所述车行道和人行道所在平面相齐平,在所述人行道外侧的地面上还设置有控制箱,该控制箱可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顶升机构的工作状态。进一步的,在所述车行道的上方设置有车速指示牌、状态指示牌与避让指示牌,其中,所述车速指示牌与状态指示牌设置于所述过渡转接室在车流方向上的较前侧,所述避让指示牌设置于所述过渡转接室在车流方向上的较后侧,所述车速指示牌、状态指示牌与避让指示牌根据所述控制箱发出的控制信号,分别显示当前情况下的车辆限速信息、综合管廊状态信息、避让提示信息。进一步的,在所述人行道内还设置有隐形埋地护栏,该隐形埋地护栏靠近所述过渡转接室的两侧设置,所述隐形埋地护栏的底部连接有第二顶升机构,所述第二顶升机构和所述控制箱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组相连接。进一步的,在所述车行道内设置有第一电子地面标识,且该第一电子地面标识靠近所述活动路缘石设置,在所述人行道内设置有第二电子地面标识,且该第二电子地面标识设于所述隐形埋地护栏的外侧,所述第一电子地面标识与第二电子地面标识均连接至所述控制箱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组。进一步的,在所述综合管廊本体内设置有烟雾传感器与温度探测器,在所述通风管道内设置有用于进行火灾隐患排查的巡检机器人,所述烟雾传感器、温度探测器与巡检机器人均连接至所述控制箱的信号输入端组。进一步的,在所述地面投料口与地面出入口处均设置有声光报警机构,该声光报警机构与所述控制箱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组相连接。进一步的,在所述大投料口与小投料口的周侧均围设有保护栏杆,该保护栏杆由不锈钢固定式栏杆与不锈钢插拔式活动栏杆组成。进一步的,在所述过渡转接室的顶部还固定有与所述大投料口、小投料口相配合的投料钓环,在所述过渡转接室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排水地漏,该排水地漏通过排水管连通至所述综合管廊本体的底部。进一步的,在所述综合管廊本体内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防火隔墙,该防火隔墙上设置有至少一道防火门,在所述防火门上方的防火隔墙上设置有阻燃包。本技术的显著效果是:1、通过将综合管廊的各功能口进行转接,提高了综合管廊安全性,具有结构简单,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施工周期短,经济效益较好的特点,适于批量应用;2、通过设置的控制箱与综合管廊里面的火灾报警系统相关联,当发生紧急情况或投料检修时,活动路缘石受到液压顶升机的控制,下降一定高度,抢险车辆可借助斜面开入人行道区域,并通过各提示报警机构对过往车辆和新人进行提示,然后在投料检修结束或者应急抢险完成后恢复常态,进一步的减小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高了综合管廊的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图4是所述综合管廊本体的俯视图;图5是所述过渡转接室的俯视图;图6是所述综合管廊本体与过渡转接室层叠后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在紧急情况或投料检修时的状态示意图;图8是图4的C-C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8所示,一种车行道下综合管廊功能口转接系统,在现有的综合管廊系统的基础之上进行改进,具体的包括综合管廊本体1,该综合管廊本体1设于现有车行道2与人行道3的下方,所述综合管廊本体1内设有用于输送诸如电力、水、燃气等的内部管线4,且在所述综合管廊本体1内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防火隔墙5,该防火隔墙5上设置有至少一道防火门6,在所述防火门6上方的防火隔墙5上设置有阻燃包7,所述的防火隔墙5、甲级防火门6、阻燃包7组成了防火分区系统,能够防止意外火灾蔓延至综合管廊本体1内部。在所述综合管廊本体1内设置有烟雾传感器8与温度探测器9,在综合管廊本体1的通风管道22内设置有用于进行火灾隐患排查的巡检机器人10。本方案的具体改进有:在所述综合管廊本体1的上方以一定间隔设有过渡转接室11,所述过渡转接室11的底部分别开设有大投料口12、小投料口13以及至少一个管廊逃生出口14和所述综合管廊本体1相连通,在所述大投料口12与小投料口13的周侧均围设有保护栏杆15,该保护栏杆15由不锈钢固定式栏杆与不锈钢插拔式活动栏杆组成,所述大投料口12与小投料口13的相邻侧设置不同结构形式的栏杆。在所述综合管廊本体1的内壁固定有与所述管廊逃生出口14相配合的第一逃生爬梯16,所述过渡转接室11的顶部开设有延伸至地面的地面投料口17与地面出入口18,且所述地面投料口17与地面出入口18均位于所述人行道3的外侧,在所述地面投料口17与地面出入口18上均设置有盖板19,在所述过渡转接室11的内壁还固定有与地面出入口18相配合的第二逃生爬梯20,在靠近所述地面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行道下综合管廊功能口转接系统,包括车行道、人行道以及综合管廊本体,所述综合管廊本体设于车行道/与人行道的下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综合管廊本体的上方以一定间隔设有过渡转接室,所述过渡转接室的底部分别开设有大投料口、小投料口以及至少一个管廊逃生出口和所述综合管廊本体相连通,在所述综合管廊本体的内壁固定有与所述管廊逃生出口相配合的第一逃生爬梯,所述过渡转接室的顶部开设有延伸至地面的地面投料口与地面出入口,且所述地面投料口与地面出入口均位于所述人行道的外侧,在所述地面投料口与地面出入口上均设置有盖板,在所述过渡转接室的内壁还固定有与地面出入口相配合的第二逃生爬梯,在靠近所述地面投料口或地面出入口的地面上还设置有通风口,该通风口通过通风管道与所述综合管廊本体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行道下综合管廊功能口转接系统,包括车行道、人行道以及综合管廊本体,所述综合管廊本体设于车行道/与人行道的下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综合管廊本体的上方以一定间隔设有过渡转接室,所述过渡转接室的底部分别开设有大投料口、小投料口以及至少一个管廊逃生出口和所述综合管廊本体相连通,在所述综合管廊本体的内壁固定有与所述管廊逃生出口相配合的第一逃生爬梯,所述过渡转接室的顶部开设有延伸至地面的地面投料口与地面出入口,且所述地面投料口与地面出入口均位于所述人行道的外侧,在所述地面投料口与地面出入口上均设置有盖板,在所述过渡转接室的内壁还固定有与地面出入口相配合的第二逃生爬梯,在靠近所述地面投料口或地面出入口的地面上还设置有通风口,该通风口通过通风管道与所述综合管廊本体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行道下综合管廊功能口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设置有两组活动路缘石,两组活动路缘石沿车行道方向并靠近所述过渡转接室设置,所述活动路缘石的顶部设置为斜面,所述活动路缘石的底面与第一顶升机构相连接,当所述第一顶升机构驱动活动路缘石下降时,所述活动路缘石顶面的高低两侧能够分别与所述车行道和人行道所在平面相齐平,在所述人行道外侧的地面上还设置有控制箱,该控制箱可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顶升机构的工作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行道下综合管廊功能口转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行道的上方设置有车速指示牌、状态指示牌与避让指示牌,其中,所述车速指示牌与状态指示牌设置于所述过渡转接室在车流方向上的较前侧,所述避让指示牌设置于所述过渡转接室在车流方向上的较后侧,所述车速指示牌、状态指示牌与避让指示牌根据所述控制箱发出的控制信号,分别显示当前情况下的车辆限速信息、综合管廊状态信息、避让提示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行道下综合管廊功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圣纲韩军马悦曲慧明杨海平乔为国龙熙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