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立波专利>正文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39101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1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套装在引流管内部并且尖端穿过引流管的一端的针芯,针芯在引流管内沿其长度所在直线上下滑动,所述引流管的内径为2mm,外径为2.3mm,针芯连接在引流管内时,针芯的尖端超过引流管的上端1~2mm。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使用。

A closed thoracic drainag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hest closed drainage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drainage tube, a needle core which is sleeved inside the drainage tube and the tip passes through one end of the drainage tube, the needle core slides up and down along the straight line of its length in the drainage tube,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drainage tube is 2mm, the outer diameter is 2.3mm, when the needle core is connected in the drainage tube, the tip of the needle core exceeds the upper end of the drainage tube by 1-2mm. The device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is easy to ope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胸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广泛采用的技术为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术,具体方法为在胸壁切开皮肤,钝性分离开口后植入引流管(直径约1.5-2mm),再连接胸腔闭式引流瓶或引流袋。该操作方法需要熟练的外科医生操作,具有创伤大,风险高,易伤及肋间神经及血管造成疼痛和出血,易产生感染等并发症,拔管后需要用油纱布堵塞瘘口及疤痕明显影响美观的缺点。因此如何简化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操作步骤,减少创伤、并发症和风险成为临床医疗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人应用套管针的技术完成穿刺及安置引流管的步骤,减小了操作难度,但该技术面临几个问题:1.套管针直径较大,未能减少创伤,未能缩小创口,拔管后仍需油纱布堵塞瘘口,疤痕明显;2.并且在刺穿胸腔时,针芯带动引流管进入胸腔,但是在力的作用下,需要医务人员用手按住针芯与引流管的一端,防止其发生相对滑动,进而影响引流管的进入,但是医务人员一只手按住针芯与引流管的一端,在插入胸腔时不能较好的扶住引流管的侧面,使其准确快速的插入,使用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引流管的使用效率较低,在满足伤口较小的情况下,不能有效的提高使用效率,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解决用于胸腔的引流管的使用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套装在引流管内部并且尖端穿过引流管的一端的针芯,针芯在引流管内沿其长度所在直线上下滑动,所述引流管的内径为2mm,外径为2.3mm,针芯连接在引流管内时,针芯的尖端超过引流管的上端1~2mm。进一步的,由于现有的引流管在使用上,通过针芯将引流管插入人体的胸腔中,然后取出针芯通过引流管将胸腔中的积水或积气引出,但是现有的引流管,为了操作需求,其直径较大,未能减少创伤,未能缩小创口,拔管后仍需油纱布堵塞瘘口,疤痕明显。但是本装置的结构大小,经过验证,使用内径为2mm,外径为2.3mm的导管经行胸腔穿刺,也可以顺利的引流气体和液体。这种穿刺操作简单,创伤小,不易伤及血管和神经,拔管后无需堵塞瘘口,疤痕约0.5-1mm,不易并发感染。更便于长期使用。更进一步的,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所述针芯的侧面上有两个相对的第一凹槽,引流管内设置有与第一凹槽相对应的第二凹槽,针芯位于引流管内时,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相对;针芯与尖端相对的一端垂直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垂直连接有两个内部为空腔的连杆,连杆的侧面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开口,开口上密封连接有橡胶布,连接板内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与两个连接板贯通,通槽通过第一连接管道与两头阀的一个阀门连接,两头阀与充气装置连接,当针芯插入引流管内时,通过充气装置向第一连接管道内充气,气体时橡胶布膨胀并卡入第二凹槽中,使针芯与引流管固定连接。由于连接板与针芯相连接,在移动针芯时,通过移动连接板进行移动,更便于操作使用,并且由于针芯的尖端在引流管的上端,因此针芯的尖端首先与人体相接触,在刺穿时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引流管与针芯一同插入胸腔,但是现有的结构在插入时,需要人手将引流管的末端与针芯的末端相固定连接起来,再进行插入,由于引流管的长度较长,这样在插入时,不仅不能快速的进行插入,并且很容易插斜,不便于使用。本装置的针芯通过连接在其上的连杆与通槽,在需要针芯与引流管连接时,在连杆的侧面上的橡胶布上从充气装置内通入气体,使橡胶布膨胀,进而卡入第二凹槽中,使针芯与引流管相互连接,防止在插入胸腔中时发生相对滑动,影响使用效率,并且这样医护人员能更多的将手扶住引流管的侧面,进一步提高插入的效率,提高使用效率。当需要取出针芯时,通过第一连接管道将连杆、通槽内的气体放出,进而使连杆上的橡胶布由膨胀的状态变为压扁状,进而这样可将连接板从引流管上取下,因此在取下时能更便于将针芯取下。进一步的提高使用效率。优选的,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所述引流管内设置有竖直的连通槽,引流管的侧面设置有小开口,引流管上小开口处套装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与小开口贯通,并且小开口与连通槽的一端连接,连通槽的另一端穿过引流管连接有第二连接管道,第二连接管道与两头阀的另一阀门连接,当充气装置向第二连接管道内充气时,橡胶层在引流管的侧面上,沿与引流管垂直的方向鼓起。本装置使用两头阀,一个阀门控制橡胶布,另一个阀门控制橡胶层的伸缩,进而与现有的引流管相比,本装置使用两头阀,在具有针芯时,需要插入人体胸腔内时,能有效的连接针芯和引流管,并且插入后,通过放气将针芯取出;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另一个阀门控制引流管插入后,针芯取出,在引流的过程中的对引流管与人体的固定,防止引流管在不小心时,从胸腔中滑出,影响使用。优选的,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所述针芯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橡胶突起,引流管的内腔也设置有若干第一橡胶突起,针芯连接在引流管内时,第一橡胶突起和第一橡胶突起相互接触。在针芯的侧面设置有若干的第一橡胶突起,第一橡胶突起与引流管内壁上的第二橡胶突起相互接触,因此在插入人体中时,能侧面的增大两者之间的摩擦,防止发生相对滑动。进而保证插入的效率。并且在拔出时,通过外力相互作用拔出,也不会影响拔出针芯的效率。优选的,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所述引流管与针芯相连接的一端处,设置有若干小通孔。防止引流管的上端穿过针芯处发生堵塞,影响使用,因此设置有若干小通孔,提高引流的效果。更进一步的,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所述引流管远离与针芯相连接的一端处连接有鲁尔圆锥接头,鲁尔圆锥接头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管路,连接管路与引流瓶相连接,所述引流瓶的上方设置有进入孔和排出孔,下侧面设置有一个排液孔,连接管路与进入孔连接,并连接管路在引流瓶内的长度为16.5cm,引流瓶的高度为18cm。更进一步的,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所述针芯为空心,并且针芯远离尖端的一端连接有鲁尔圆锥接头。针芯采用空心,并且另一端与鲁尔圆锥接头连接,因此在针芯首先插入胸腔时,可对胸腔内是否有积水或积气进行判断,并且可事先通过鲁尔圆锥接头连接针管对胸腔内的积水或积气进行抽出,有效的隔绝与外界空气的接触,进一步的提高了使用效率。本装置的引流管配套使用上述引流瓶,不易发生感染,能更好的进行引流,更便于使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本装置能有效的减少患者的伤口的大小,简化引流步骤,并且使用更加简单便捷;2、本技术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本装置在插入患者胸腔时,能快速便捷的进行插入,使用效率更高,并且不妨碍后期防脱的使用,进一步的提高了使用效率,更加安全卫生;3、本技术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使用。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引流管,2-针芯,3-第一凹槽,4-第二凹槽,5-连接板,6-连杆,7-橡胶布,8-通槽,9-第一连接管道,10-两头阀,11-第二连接管道,12-橡胶层,13-连通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1)、套装在引流管(1)内部并且尖端穿过引流管(1)的一端的针芯(2),针芯(2)在引流管(1)内沿其长度所在直线上下滑动,所述引流管(1)的内径为2mm,外径为2.3mm,针芯(2)连接在引流管(1)内时,针芯(2)的尖端超过引流管(1)的上端1~2mm;所述针芯(2)的侧面上有两个相对的第一凹槽(3),引流管(1)内设置有与第一凹槽(3)相对应的第二凹槽(4),针芯(2)位于引流管(1)内时,第一凹槽(3)与第二凹槽(4)相对;针芯(2)与尖端相对的一端垂直连接有连接板(5),连接板(5)上垂直连接有两个内部为空腔的连杆(6),连杆(6)的侧面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开口,开口上密封连接有橡胶布(7),连接板(5)内设置有通槽(8),所述通槽(8)与两个连接板(5)贯通,通槽(8)通过第一连接管道(9)与两头阀(10)的一个阀门连接,两头阀(10)与充气装置连接,当针芯(2)插入引流管(1)内时,通过充气装置向第一连接管道(9)内充气,气体时橡胶布(7)膨胀并卡入第二凹槽(4)中,使针芯(2)与引流管(1)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管(1)内设置有竖直的连通槽(13),引流管(1)的侧面设置有小开口,引流管(1)上小开口处套装有橡胶层(12),所述橡胶层(12)与小开口贯通,并且小开口与连通槽(13)的一端连接,连通槽(13)的另一端穿过引流管(1)连接有第二连接管道(11),第二连接管道(11)与两头阀(10)的另一阀门连接,当充气装置向第二连接管道(11)内充气时,橡胶层(12)在引流管(1)的侧面上,沿与引流管(1)垂直的方向鼓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1)、套装在引流管(1)内部并且尖端穿过引流管(1)的一端的针芯(2),针芯(2)在引流管(1)内沿其长度所在直线上下滑动,所述引流管(1)的内径为2mm,外径为2.3mm,针芯(2)连接在引流管(1)内时,针芯(2)的尖端超过引流管(1)的上端1~2mm;所述针芯(2)的侧面上有两个相对的第一凹槽(3),引流管(1)内设置有与第一凹槽(3)相对应的第二凹槽(4),针芯(2)位于引流管(1)内时,第一凹槽(3)与第二凹槽(4)相对;针芯(2)与尖端相对的一端垂直连接有连接板(5),连接板(5)上垂直连接有两个内部为空腔的连杆(6),连杆(6)的侧面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开口,开口上密封连接有橡胶布(7),连接板(5)内设置有通槽(8),所述通槽(8)与两个连接板(5)贯通,通槽(8)通过第一连接管道(9)与两头阀(10)的一个阀门连接,两头阀(10)与充气装置连接,当针芯(2)插入引流管(1)内时,通过充气装置向第一连接管道(9)内充气,气体时橡胶布(7)膨胀并卡入第二凹槽(4)中,使针芯(2)与引流管(1)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管(1)内设置有竖直的连通槽(13),引流管(1)的侧面设置有小开口,引流管(1)上小开口处套装有橡胶层(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立波张俊伦倪淑明毛萍姜怡刘苓霜
申请(专利权)人:吴立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