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结构及分隔式茶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3797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1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滤结构及分隔式茶杯,包括茶杯、茶盖、以及过滤漏斗,茶杯是由外部的外壳和内部的内胆组合而成,茶盖是由适配于外壳的外盖和适配于内胆的内盖构成;过滤漏斗包括环形挡板、过滤网和设置在过滤网内并与过滤网固定连接的饮水嘴、以及活动存放在过滤网内并通过隔板与饮水嘴对应设置的茶叶仓,茶叶仓远离饮水嘴的一侧上部设有提拉绳,提拉绳穿过通孔缠绕在转轴上,转轴的一端穿过穿透板并通过轴承固定在环形挡板内设置的安装板上,另一端位于操作腔内;茶叶仓位于提拉绳的同侧的下部安装有连接轴,连接轴的端头设有滑块,滑块滑动卡接在内胆内壁上分布的滑槽内。

A filter structure and separate tea cu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ilter structure and a separated tea cup, which comprises a tea cup, a tea cover and a filter funnel. The tea cup is composed of an outer shell and an inner tank, and the tea cover is composed of an outer cover adapted to the shell and an inner cover adapted to the inner tank; the filter funnel comprises a ring baffle, a filter screen and a drinking water nozzle arranged in the filter screen and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lter screen And a tea bin which is stored in the filter screen and is arranged correspondingly with the drinking water nozzle through the partition board. A lifting rope is arranged at the upper part of one side of the tea bin which is far away from the drinking water nozzle. The lifting rope is wound on the rotating shaft through the through hole, one end of the rotating shaft is passed through the through plate and fixed on the mounting plate arranged in the annular baffle board through the bearing, the other end is located in the operation cavity; the tea bin is located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same side of the lifting rope The end of the connecting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block which is clamped in the sliding groove distribut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inner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滤结构及分隔式茶杯
本技术涉及茶具
,尤指一种过滤结构及分隔式茶杯。
技术介绍
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的饮料大王,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余个国家种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茶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虽然也存在能够将茶叶和茶水分隔的分隔式茶杯,分隔式茶杯内的过滤体用于放置茶叶,然后向分隔式茶杯内部冲入沸水浸泡茶叶,浸泡一定时间后,茶叶的内含物溶于水中便成为茶水,即可实现茶水与茶叶分离,这样就解决了茶叶的过滤问题;然而现有的分隔式茶杯却无法根据个人喜好控制茶水的浓度,只能任由茶叶长时间浸泡在杯中,使得茶叶中的内含物快速消散,无法进行二次冲泡,致使,第一杯茶味道太浓,后续茶水味道太淡,不能够满足爱茶人士的品茶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过滤结构及分隔式茶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过滤结构及分隔式茶杯,包括茶杯、茶盖、以及过滤漏斗,茶杯是由外部的外壳和内部的内胆组合而成,茶盖是由适配于外壳的外盖和适配于内胆的内盖构成;过滤漏斗包括环形挡板、过滤网和设置在过滤网内并与过滤网固定连接的饮水嘴、以及活动存放在过滤网内并通过隔板与饮水嘴对应设置的茶叶仓,茶叶仓远离饮水嘴的一侧上部设有提拉绳,提拉绳穿过通孔缠绕在转轴上,转轴的一端穿过穿透板并通过轴承固定在环形挡板内设置的安装板上,另一端位于操作腔内;茶叶仓位于提拉绳的同侧的下部安装有连接轴,连接轴的端头设有滑块,滑块滑动卡接在内胆内壁上分布的滑槽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通孔设置在环形挡板的底部,并位于环形挡板与过滤网的连接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转轴、轴承和安装板均设置在环形挡板内分布的安装腔内,穿透板固定在安装腔与操作腔之间的位置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过滤网、饮水嘴和茶叶仓上均设有过滤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滑槽的顶部为敞开式设置,其侧边设置有适配于连接轴的槽道。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过滤结构及分隔式茶杯,通过设置的过滤漏斗,不仅能够储存茶叶,过滤茶水,还能够根据个人喜好控制泡茶的时间,从而达到控制茶水浓度的目的,实用性更佳。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整体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土2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环形挡板部分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滑槽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茶杯;2、茶盖;3、过滤漏斗;4、外壳;5、内胆;6、外盖;7、内盖;8、环形挡板;9、过滤网;10、饮水嘴;11、隔板;12、茶叶仓;13、提拉绳;14、通孔;15、转轴;16、穿透板;17、轴承;18、安装板;19、操作腔;20、连接轴;21、滑块;22、滑槽;23、过滤孔;24、安装腔;25、槽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过滤结构及分隔式茶杯,包括茶杯1、茶盖2、以及过滤漏斗3,茶杯1是由外部的外壳4和内部的内胆5组合而成,茶盖2是由适配于外壳4的外盖6和适配于内胆5的内盖7构成;过滤漏斗3包括环形挡板8、过滤网9和设置在过滤网9内并与过滤网9固定连接的饮水嘴10、以及活动存放在过滤网9内并通过隔板11与饮水嘴10对应设置的茶叶仓12,茶叶仓12远离饮水嘴10的一侧上部设有提拉绳13,提拉绳13穿过通孔14缠绕在转轴15上,转轴15的一端穿过穿透板16并通过轴承17固定在环形挡板8内设置的安装板18上,另一端位于操作腔19内;茶叶仓12位于提拉绳13的同侧的下部安装有连接轴20,连接轴20的端头设有滑块21,滑块21滑动卡接在内胆5内壁上分布的滑槽22内;泡茶时,将适量的茶叶放入茶叶仓12中,然后,通过转动转轴15没有缠绕提拉绳13的一端,放松提拉绳13,使得茶叶仓12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连接轴20和滑块21在滑槽22内向下滑动,直至杯底,此时,向茶杯内倾倒开水,进行泡茶工作,泡茶结束时,再通过向反方向转动转轴15没有缠绕提拉绳13的一端,使得提拉绳13从通孔14处被转轴15持续缠绕,将茶叶仓12从杯底提拉至杯口位置,此时,将没有缠绕提拉绳13一端的转轴15锁紧在操作腔19内,锁紧的方式可以是卡扣按压锁紧在穿透板16上,也可以是通过在操作腔19内壁上设置一调节螺栓抵压(如图4所示),从而将固定住茶叶仓12的位置,若再次需要泡茶,则重复上续工作即可;需要清洗茶杯1时,将过滤漏斗3从茶杯1的内胆5中取出,此时,滑块21滑出滑槽22,清洗完成后,再将过滤漏斗3装进茶杯1的内胆5中,此时,将滑块21对准滑槽22放入,随着过滤漏斗3慢慢下落,直至环形挡板8卡在内胆5上为止。通孔14设置在环形挡板8的底部,并位于环形挡板8与过滤网9的连接处,方便提拉绳13上拉或者下落茶叶仓12。转轴15、轴承17和安装板18均设置在环形挡板8内分布的安装腔24内,穿透板16固定在安装腔24与操作腔19之间的位置上,不仅能够将缠绕有提拉绳13的转轴15一端和没有缠绕提拉绳13的转轴15另一端区分开,有利于控制卫生,还能够通过转动转轴15没有缠绕提拉绳13的一端达到上拉或者下落茶叶仓12的目的,从而满足控制泡茶时间的需求。过滤网9、饮水嘴10和茶叶仓12上均设有过滤孔23,过滤网9和饮水嘴10上的过滤孔23便于使用者喝茶,茶叶仓12上的过滤孔23能够满足泡茶的需求。滑槽22的顶部为敞开式设置,其侧边设置有适配于连接轴20的槽道25,不仅便于茶叶仓12通过连接轴20和滑块21在滑槽22内滑动,也方便取出过滤漏斗3进行清洗。工作原理:泡茶时,将适量的茶叶放入茶叶仓12中,然后,通过转动转轴15没有缠绕提拉绳13的一端,放松提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滤结构及分隔式茶杯,其特征在于,包括茶杯(1)、茶盖(2)、以及过滤漏斗(3),茶杯(1)是由外部的外壳(4)和内部的内胆(5)组合而成,茶盖(2)是由适配于外壳(4)的外盖(6)和适配于内胆(5)的内盖(7)构成;过滤漏斗(3)包括环形挡板(8)、过滤网(9)和设置在过滤网(9)内并与过滤网(9)固定连接的饮水嘴(10)、以及活动存放在过滤网(9)内并通过隔板(11)与饮水嘴(10)对应设置的茶叶仓(12),茶叶仓(12)远离饮水嘴(10)的一侧上部设有提拉绳(13),提拉绳(13)穿过通孔(14)缠绕在转轴(15)上,转轴(15)的一端穿过穿透板(16)并通过轴承(17)固定在环形挡板(8)内设置的安装板(18)上,另一端位于操作腔(19)内;茶叶仓(12)位于提拉绳(13)的同侧的下部安装有连接轴(20),连接轴(20)的端头设有滑块(21),滑块(21)滑动卡接在内胆(5)内壁上分布的滑槽(22)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结构及分隔式茶杯,其特征在于,包括茶杯(1)、茶盖(2)、以及过滤漏斗(3),茶杯(1)是由外部的外壳(4)和内部的内胆(5)组合而成,茶盖(2)是由适配于外壳(4)的外盖(6)和适配于内胆(5)的内盖(7)构成;过滤漏斗(3)包括环形挡板(8)、过滤网(9)和设置在过滤网(9)内并与过滤网(9)固定连接的饮水嘴(10)、以及活动存放在过滤网(9)内并通过隔板(11)与饮水嘴(10)对应设置的茶叶仓(12),茶叶仓(12)远离饮水嘴(10)的一侧上部设有提拉绳(13),提拉绳(13)穿过通孔(14)缠绕在转轴(15)上,转轴(15)的一端穿过穿透板(16)并通过轴承(17)固定在环形挡板(8)内设置的安装板(18)上,另一端位于操作腔(19)内;茶叶仓(12)位于提拉绳(13)的同侧的下部安装有连接轴(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斌李笑张慧敏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