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陆惠迪专利>正文

防污染给水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3496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洁具水箱的一种内压式“防污染给水阀”。由于洁具水箱中的细菌,会蔓延至普通给水阀的出水口,污染自来水。对于饮用合管的自来水,防细菌污染甚属重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内压式,给水流出时,经过一“伞状物”装置,“伞”的内面保持干燥,水箱中细菌就不致蔓延至出水口污染给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良好的“反虹吸”性能,给水时无噪音。(*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洁水箱的一种内压式“防污染给水阀”。我国目前市场上供应的给水阀,都采用外堵出水的方法,来关闭给水,出水口周围产生的滑苔,使在洁具水箱中生活的细菌沿出水口蔓延,并污染自来水。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既能“反虹吸”、耐高压、不漏水,又能防细菌污染给水的一种新型给水阀。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内压式给水阀”(系本人专利技术。专利号88214591.6)的出水孔上方,加接一根高出水面的出水管起“反虹吸”效应。出水口下方,有一“伞状体”装置,出水口的水沿“伞”面流入“承水槽”,并从承水槽底孔沿出水管外壁淌下,无噪音。“伞”的内面在给水过程中,保持干燥,起防细菌蔓延至出水口污染自来水的效能。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附图是本技术的装配总图。其结构和工作情况如下述该装置包括阀体(11)、阀塞(1)和阀塞杆(2),阀塞杆穿过出水孔(3)与杠杆(4)相连。阀塞(1)位于阀体(11)内,其直径大于出水孔(3)的直径,阀塞杆(2)的直径小于出水孔(3)的直径。承水槽(8)位于伞状体(7)下方,二者不直接相连。漏水孔(9)位于承水槽(8)的底部,紧靠出水管(10)的外壁,出水沿外壁淌入水池(箱)中。杠杆一端的浮筒(5),通过它在水中的浮力和在空气中的自重,使阀塞杆(2)上、下位移,关闭和开放给水。水箱(池)的最高水位控制在伞状体下方,故“伞”的内壁能保持干燥。权利要求1.一种防污染给水阀,由阀塞(1)、伞状体(7)、承水槽(8)等组成,其特征在于阀塞(1)位于阀体的内侧,其直径大于阀体内侧的出水孔(3)的直径,而与阀塞(1)相连的阀塞杆(2)的直径小于出水孔(3)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承水槽(8)位于伞状体(7)下方,但二者不直接相连,承水槽(8)的底部,沿出水管(10)的外壁有漏水孔(9)。专利摘要本技术是洁具水箱的一种内压式“防污染给水阀”。由于洁具水箱中的细菌,会蔓延至普通给水阀的出水口,污染自来水。对于饮用合管的自来水,防细菌污染甚属重要。本技术系内压式,给水流出时,经过一“伞状物”装置,“伞”的内面保持干燥,水箱中细菌就不致蔓延至出水口污染给水。本技术具良好的“反虹吸”性能,给水时无噪音。文档编号F16K31/18GK2090459SQ9020903公开日1991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1990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1990年6月18日专利技术者陆惠迪 申请人:陆惠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污染给水阀,由阀塞(1)、伞状体(7)、承水槽(8)等组成,其特征在于阀塞(1)位于阀体的内侧,其直径大于阀体内侧的出水孔(3)的直径,而与阀塞(1)相连的阀塞杆(2)的直径小于出水孔(3)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惠迪
申请(专利权)人:陆惠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