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数据编码方法以及数据译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53154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0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设备、数据编码方法以及数据译码方法,其中,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数据驱动元件及时序控制元件。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数据驱动线。数据驱动元件电性耦接于显示面板,用以驱动该多条数据驱动线的至少一部分。时序控制元件,设置于该显示面板一侧,用以处理数据源所产生的多个数据向量。时序控制元件包括编码模块、数据串行化模块及数据传输模块。编码模块用以将多个N位的数据向量编码为多个N+m位的数据向量。数据串行化模块电性耦接于编码模块,用以将该多个N+m位的数据向量串行化。数据传输模块用以将该多个串行化后N+m位的数据向量传送至数据驱动元件。

Display equipment, data coding method and data decod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isplay device, a data encoding method and a data decoding method, wherein the display device includes a display panel, a data driving element and a time sequence control element. The display panel includes multiple data drive lines. The data driving element is electrically coupled to the display panel to drive at least a part of the plurality of data driving lines. The timing control element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display panel to process a plurality of data vectors generated by the data source. The timing control elements include coding module, data serialization module and data transmission module. The encoding module is used to encode the data vectors of N bits into the data vectors of N + m bits. The data serialization module is electrically coupled to the coding module to serialize the data vectors of the N + m bits. The data transmission module is used to transmit the N + m-bit data vector after serialization to the data driving el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设备、数据编码方法以及数据译码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设备、数据编码方法以及数据译码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降低高频信号失真的显示设备、数据编码方法以及数据译码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显示设备所支持的影像尺寸以及分辨率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显示设备所支持的影像分辨率由全高清(FullHigh-Definition,FHD)分辨率(1920×1080像素),进步至超高清(UltraHigh-Definition,UHD)分辨率(3840×2160像素)。在未来,显示设备所支持影像分辨率的趋势将会提升至7680×4320像素(亦称为8K画质)或以上。随着显示设备所支持的影像尺寸提升,影像数据的传输频率也会随之提升。因此,在高传输频率的前提下,确保影像数据的正确性、同步率以及完整性是高分辨率的显示设备所面临的设计挑战。目前的显示设备大多使用数字化的数据进行传输。例如,数据源所存储的影像数据可以通过两位的数字电路输入至显示设备以显示影像。由于两位的数字信号为多个低电位(逻辑”0”)以及多个高电位(逻辑”1”)的信号组成。因此相较于模拟信号,由于两位的数字信号有较大的决策区(DecisionRegion),因此不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然而,两位的数字信号在高频通讯时容易发生异步的失真问题。原因为当两位的数字信号在某一个时间区间内恰好出现连续多个相同逻辑的电位,在接收端容易发生频率偏移或是取样时间的准位偏移而造成信号失真。并且,于某一区间的两位的数字信号发生失真后,容易影响之后区间两位的数字信号的错误率,亦即容易发生错误蔓延(ErrorPropagation)的现象。因此,如何避免两位的数字信号在某一个时间区间内出现连续多个相同逻辑的电位,将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设备,且显示设备内的编码机制可以避免两位的数字信号在某一个时间区间内出现连续多个相同逻辑的电位。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数据驱动元件及时序控制元件。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数据驱动线。数据驱动元件电性耦接于显示面板,用以驱动该多条数据驱动线。时序控制元件,设置于显示面板一侧,用以处理数据源所产生的多个数据向量。时序控制元件包括编码模块、数据串行化模块及数据传输模块。编码模块用以将多个N位的数据向量编码为多个N+m位的数据向量,其中N为大于等于8的偶数且m为正奇数。数据串行化模块电性耦接于编码模块,用以将该多个编码后的N+m位的数据向量串行化。数据传输模块电性耦接于数据串行化模块及数据驱动元件,用以将该多个串行化后N+m位的数据向量传送至数据驱动元件。其中当显示面板显示画面时,数据驱动元件依据接收到的该多个串行化后N+m位的数据向量,驱动该多条数据驱动线的至少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编码方法,包括接收一个数据向量,数据向量包括N个位;将数据向量增加额外位,且若数据向量内包括超过连续K个相同逻辑的位,额外位与数据向量的最低有效位互为同向逻辑;及将数据向量中的多个特定位取补码,以产生编码后的数据向量,其中编码后的数据向量包括N+1个位,N为大于等于8的偶数,K为(N/2)+1,且编码后的数据向量内相同逻辑的连续位数量不超过K个。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译码方法,包括接收编码后的数据向量,编码后的数据向量包括N+1个位;若编码后的数据向量中,最低有效位及次低有效位互为同向逻辑,将编码后的数据向量中,多个特定位取补码,以产生第一补码处理的数据向量;及于第一补码处理的数据向量中,取得最低有效位后的N个位,以产生译码后的数据向量,其中N为大于等于8的正偶数。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的显示设备中,时序控制元件以及数据驱动元件内的接收单元的方块图。图3所示为图1的显示设备中,编码模块执行第一阶段编码的流程图。图4所示为图3的流程图中,对应第一阶段编码中每一个步骤的执行方式的示意图。图5所示为图1的显示设备中,编码模块执行第二阶段编码的流程图。图6所示为图5的流程图中,对应第二阶段编码中每一个步骤的执行方式的示意图。图7所示为图1的显示设备中,译码模块执行第一阶段译码的流程图。图8所示为图7的流程图中,对应第一阶段译码中每一个步骤的执行方式的示意图。图9所示为图1的显示设备中,译码模块执行第二阶段译码的流程图。图10所示为图9的流程图中,对应第二阶段译码中每一个步骤的执行方式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显示设备;10-显示面板;11-数据驱动元件;12-接收单元;13-时序控制元件;14;15-数据源;薄膜覆晶封装单元;DL-数据驱动线;13a-数据混编模块;13b-编码模块;13c-数据串行化模块;13d-数据传输模块;12a-数据解混编模块;12b-译码模块;12c-数据解串行化模块;12d-数据接收模块;S301至S303、S3011、S3021、S3031至S3035、S3041至S3045-步骤;S501至S503、S5011、S5021至S5023、S5031-步骤;S701至S703、S7011、S7021、S7031-步骤;S901至S904、S9011、S9021、S9031、S9041-步骤。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显示设备100包括显示面板10、数据驱动元件11以及时序控制元件13。显示面板10包括多条数据驱动线DL。显示面板10可为液晶显示(Liquid-CrystalDisplay)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面板、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LED)面板、微发光二极管(Micro-LED)显示面板、软性显示面板或是主动式有机发光显示(Active-Matrix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面板等任何具备画面显示能力的显示面板。多条数据驱动线DL可用于将数据电压输入至对应的像素中以显示影像。数据驱动元件11可存在薄膜覆晶封装单元(ChiponFilm,COF)15中,且电性耦接于显示面板10,用以驱动该多条数据驱动线DL的至少一部分,于另一实施例中,数据驱动元件11可存在芯片-玻璃接合单元(ChiponGlass,COG)中(图未标示),且电性耦接于显示面板10,其中数据驱动元件11或薄膜覆晶封装单元15,可根据显示面板10具有不同分辨率的情况下,而调整数据驱动元件11或薄膜覆晶封装单元15的需求数量,或者在一固定显示面板10的分辨率下,用户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数据驱动信道(Channel)数的数据驱动元件11来使用,从而调整数据驱动元件11或薄膜覆晶封装单元15的需求数量,但上述仅是举例并非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经由具有一般常识的技术人员适当地调整而落入本专利技术的范畴。时序控制元件13电性耦接于至少一个数据驱动元件11,用以处理数据源14所产生的多个数据向量。时序控制元件13可为显示设备内部的逻辑板(T-Con)电路。数据源14可为任何具备影音数据输出功能的装置,例如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智能型手机或是影音播放器等等。显示设备100也可以由内建的内存读取影音频号,以产生多个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数据驱动线;一数据驱动元件,电性耦接于该显示面板,用以驱动该多条数据驱动线的至少一部分;及一时序控制元件,设置于该显示面板一侧,用以处理一数据源所产生的多个数据向量,该时序控制元件包括:一编码模块,用以将多个N位的数据向量编码为多个N+m位的数据向量,其中N为大于等于8的偶数且m为正奇数;一数据串行化模块,电性耦接于该编码模块,用以将该多个N+m位的数据向量串行化;及一数据传输模块,电性耦接于该数据串行化模块与该数据驱动元件,用以将该多个串行化后N+m位的数据向量传送至该数据驱动元件;其中当该显示面板显示一画面时,该数据驱动元件依据接收到的该多个串行化后N+m位的数据向量,驱动该多条数据驱动线的至少一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数据驱动线;一数据驱动元件,电性耦接于该显示面板,用以驱动该多条数据驱动线的至少一部分;及一时序控制元件,设置于该显示面板一侧,用以处理一数据源所产生的多个数据向量,该时序控制元件包括:一编码模块,用以将多个N位的数据向量编码为多个N+m位的数据向量,其中N为大于等于8的偶数且m为正奇数;一数据串行化模块,电性耦接于该编码模块,用以将该多个N+m位的数据向量串行化;及一数据传输模块,电性耦接于该数据串行化模块与该数据驱动元件,用以将该多个串行化后N+m位的数据向量传送至该数据驱动元件;其中当该显示面板显示一画面时,该数据驱动元件依据接收到的该多个串行化后N+m位的数据向量,驱动该多条数据驱动线的至少一部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数据驱动元件还包括一数据接收模块,该数据接收模块电性耦接于该数据传输模块,用以接收由该数据传输模块传送的该多个串行化后N+m位的数据向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数据驱动元件还包括一数据解串行化模块,该数据解串行化模块电性耦接于该数据接收模块,用以将该多个串行化后N+m位的数据向量解串行化。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数据驱动元件还包括一译码模块,该译码模块电性耦接于该数据解串行化模块,用以将该多个解串行化后N+m位的数据向量译码为多个N位的数据向量,以及该数据驱动元件还包括一数据解混编模块,该数据解混编模块电性耦接于该译码模块。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时序控制元件还包括一数据混编模块,该数据混编模块电性耦接于该编码模块。6.一种数据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一数据向量,该数据向量包括N个位;将该数据向量增加一额外位,且若该数据向量内包括超过连续K个相同逻辑的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历
申请(专利权)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