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电线路并联接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2015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9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输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输电线路并联接驳装置,包括作为导电体的耐张线夹和安装耐张线夹的绝缘操作杆;耐张线夹包括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第一线槽包括可拆卸安装的紧固夹头,第二线槽设有在第二线槽上滑动的滑动夹头、控制滑动夹头滑动距离的旋钮;绝缘操作杆包括绝缘杆体和与旋钮套接配合的套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输电线路并联接驳装置,能通过绝缘操作杆在远距离高效、安全地带电进行输电线路并联接驳工作,有效提高了输电检修的工作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A parallel connection device for transmission line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more specifically, a parallel connection device for transmission lines, including a strain clamp as a conductor and an insulating operating rod for installing the strain clamp; the strain clamp includes a first line slot and a second line slot, the first line slot includes a detachable and installed fastening clamp head, and the second line slot is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clamp head for sliding on the second line slot and controlling sliding The insulating operating rod comprises an insulating rod body and a sleeve which is sleeved and matched with the knob.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transmission line parallel connection device, which can connect the transmission line in a long-distance, high-efficiency and safe area through an insulating operating rod,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work efficiency of transmission maintenance, and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电线路并联接驳装置
本技术涉及输电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输电线路并联接驳装置。
技术介绍
35kV-220kV输电线路,电缆在电流过大的情况下会出现发热点,检修人员需为电缆安装一条并联导线,以达到减小发热点经过电流,从而降低发热点温度,使发热的缺陷级别由紧急降为重大、一般或其他。故障现场检修人员使用的接驳装置比较简陋,结构复杂且难以操作,检修人员无法远距离对接驳装置进行精准操作,只能通过接近发热点再利用扳手进行接驳,由于操作位置比较接近发热点,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此外,由于使用此方法对检修人员在高空操作会带来一定难度,而且需要近距离操作,在遇到保供电或电网风险期间等线路无法停电期时,带电处理紧急重大缺陷会受到极大的阻碍。因此,一种安全、高效且可带电处理输电线路发热问题的工具成为电力行业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输电线路并联接驳装置,能通过绝缘操作杆在远距离高效、安全地带电进行输电线路并联接驳工作,有效提高了输电检修的工作效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输电线路并联接驳装置,包括作为导电体的耐张线夹和安装所述耐张线夹的绝缘操作杆;所述耐张线夹包括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所述第一线槽包括可拆卸安装的紧固夹头,所述第二线槽设有在所述第二线槽上滑动的滑动夹头、控制所述滑动夹头滑动距离的旋钮;所述绝缘操作杆包括绝缘杆体和与所述旋钮套接配合的套筒。本技术一种输电线路并联接驳装置,通过第一线槽和紧固夹头预先连接接驳线缆,再使用绝缘操作杆举起耐张线夹至需要并联导线的发热线路段,把带电输送电缆卡接入第二线槽,此时耐张线夹挂接于电缆上,通过旋转绝缘操作杆带动旋钮转动,调节滑动夹头使其锁紧电缆,达到固定的目的,完成并联接驳的工作。在需要拆卸时,仅需把绝缘操作杆的套筒套入旋钮中,调节滑动夹头松开电缆,取下后完成拆卸工作。优选地,所述绝缘杆体与所述套筒通过万向节进行连接,所述绝缘杆体与所述套筒同步转动。优选地,所述第二线槽包括进线口、用于连接导线接线腔、用于配合所述滑动夹头退件的退件腔,所述进线口设于所述接线腔和所述退件腔的连接处。优选地,所述第二线槽沿所述退件腔至所述接线腔方向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夹头上设有与所述滑动槽配合的滑动块。优选地,所述进线口宽度自靠近接线腔一侧至远离接线腔一侧逐渐增大,所述进线口最小宽度不小于导线直径。优选地,所述耐张线夹靠近所述退件腔一端设有沿所述接线腔至所述退件腔方向设置的螺纹孔。优选地,所述旋钮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滑动夹头转动配合,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第三连接部尺寸与所述套筒配合。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部为柱状结构,柱状结构垂直轴向的截面为除圆形外的中心对称图形。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部垂直轴向的截面为正方形。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部垂直轴向的截面为正六边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输电线路并联接驳装置,通过第一线槽和紧固夹头预先连接接驳线缆,再使用绝缘操作杆举起耐张线夹至需要并联导线的发热线路段,把带电输送电缆卡接入第二线槽,此时耐张线夹挂接于电缆上,通过旋转绝缘操作杆带动旋钮转动,调节滑动夹头使其锁紧电缆,达到固定的目的,完成并联接驳的工作。在需要拆卸时,仅需把绝缘操作杆的套筒套入旋钮中,调节滑动夹头松开电缆,取下后完成拆卸工作。绝缘操作杆上万向节的设置,能有效地适应各种现场环境,多角度地进行安装,提高适配性。线口宽度自靠近接线腔一侧至远离接线腔一侧逐渐增大的设计,便于高空中使电缆卡接进接线腔。第三连接部中心对称的结构便于举起绝缘操作杆时便于套筒远距离进行套接。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输电线路并联接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耐张线夹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绝缘操作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耐张线夹导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滑动夹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紧固夹头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旋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如图1至图7所示为本技术一种输电线路并联接驳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输电线路并联接驳装置包括作为导电体的耐张线夹1和安装耐张线夹1的绝缘操作杆2;耐张线夹1包括第一线槽11和第二线槽12,第一线槽11包括可拆卸安装的紧固夹头15,第二线槽12设有在第二线槽12上滑动的滑动夹头13、控制滑动夹头13滑动距离的旋钮14;绝缘操作杆2包括绝缘杆体21和与旋钮14套接配合的套筒22。本技术一种输电线路并联接驳装置,通过第一线槽11和紧固夹头15预先连接接驳线缆,再使用绝缘操作杆2举起耐张线夹1至需要并联导线的发热线路段,把带电输送电缆卡接入第二线槽12,此时耐张线夹1挂接于电缆上,通过旋转绝缘操作杆2带动旋钮14转动,调节滑动夹头13使其锁紧电缆,达到固定的目的,完成并联接驳的工作。在需要拆卸时,仅需把绝缘操作杆2的套筒22套入旋钮14中,调节滑动夹头13松开电缆,取下后完成拆卸工作。如图3所示,绝缘杆体21与套筒22通过万向节23进行连接,绝缘杆体21与套筒22同步转动。绝缘操作杆2上万向节23的设置,能有效地适应各种现场环境,多角度地进行安装,提高适配性。如图4所示,第二线槽12包括进线口122、用于连接导线接线腔121、用于配合滑动夹头13退件的退件腔123,进线口122设于接线腔121和退件腔123的连接处。第二线槽12沿退件腔123至接线腔121方向设有滑动槽;滑动夹头13上设有与滑动槽配合的滑动块。滑动夹头13在电缆未进入第二线槽12时,存放于退件腔123中,电缆从进线口122进入第二线槽12后,卡接于接线腔121,此时调节旋钮14锁紧滑动夹头13。其中,进线口122宽度自靠近接线腔121一侧至远离接线腔121一侧逐渐增大,进线口122最小宽度不小于导线直径。这样的设计有利于高空中使电缆卡接进接线腔另外,耐张线夹1靠近退件腔123一端设有沿接线腔121至退件腔123方向设置的螺纹孔16。如图4和6所示,紧固夹头15上设有四个第一装配孔,耐张线夹导体部分靠近第一线槽11处设有与之配合的四个第二装配孔,通过螺杆可对紧固夹头进行拆卸安装。如图7所示,旋钮14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41、第二连接部142和第三连接部143;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电线路并联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为导电体的耐张线夹(1)和安装所述耐张线夹(1)的绝缘操作杆(2);所述耐张线夹(1)包括第一线槽(11)和第二线槽(12),所述第一线槽(11)包括可拆卸安装的紧固夹头(15),所述第二线槽(12)设有在所述第二线槽(12)上滑动的滑动夹头(13)、控制所述滑动夹头(13)滑动距离的旋钮(14);所述绝缘操作杆(2)包括绝缘杆体(21)和与所述旋钮(14)套接配合的套筒(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线路并联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为导电体的耐张线夹(1)和安装所述耐张线夹(1)的绝缘操作杆(2);所述耐张线夹(1)包括第一线槽(11)和第二线槽(12),所述第一线槽(11)包括可拆卸安装的紧固夹头(15),所述第二线槽(12)设有在所述第二线槽(12)上滑动的滑动夹头(13)、控制所述滑动夹头(13)滑动距离的旋钮(14);所述绝缘操作杆(2)包括绝缘杆体(21)和与所述旋钮(14)套接配合的套筒(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线路并联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杆体(21)与所述套筒(22)通过万向节(23)进行连接,所述绝缘杆体(21)与所述套筒(22)同步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线路并联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槽(12)包括进线口(122)、用于连接导线接线腔(121)、用于配合所述滑动夹头(13)退件的退件腔(123),所述进线口(122)设于所述接线腔(121)和所述退件腔(123)的连接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电线路并联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槽(12)沿所述退件腔(123)至所述接线腔(121)方向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夹头(13)上设有与所述滑动槽配合的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志文朱朋辉梁成龙邱振荣梁铭辉梁华辉林靖琅陈玉彬区伟昌阮志鑫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