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壁内模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1625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9 08:2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井壁内模支架,包括落地立杆、横杆和顶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支撑组件和加固横联,所述内支撑组件包括内支撑圈、固定杆和支架;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内支撑圈;所述固定杆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内支撑圈,所述固定杆的杆身与所述内支撑圈固定连接;所述落地立杆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横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托,所述横杆的杆身与所述加固横联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井壁内模支架,其搭设、拆除简单方便,受力体系清晰,结构稳定,占用空间较小。

A kind of inner mold support of shaft wall

The application provides a shaft wall internal formwork support, which includes a floor standing rod, a cross bar and a top support,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it also includes an internal support component and a reinforced cross link, and the internal support component includes an internal support ring, a fixed rod and a support; the suppor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internal support ring; one end of the fixed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upport, and the other end is extended out of the internal support ring, and the fixed rod The rod body of the cross ba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support ring; the floor standing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racket; one end of the cross ba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xed rod, the other e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jacking, and the rod body of the cross ba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reinforced cross link.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haft wall internal mold support, which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to set up and remove, has clear stress system, stable structure and small occupied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壁内模支架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井壁内模支架。
技术介绍
市政管线建设中非开挖顶管作业的工作井多采用圆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并采用逆作法施工,即从上而下依次开挖和构筑结构体。井壁外模采用开挖好的土模,井壁内模采用加工好的木模,通过开挖一层、防护一层的方式逐层进行施工。在非开挖顶管作业过程中,需要对井壁内模进行固定支撑。目前,井壁内模多是通过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与顶托组合实现对顶支撑,钢管脚手架通过在一根落地立杆上连接多根水平横杆,搭设过程中要保持落地立杆竖直,同时利用周围横杆的相互作用力实现平衡,施工难度大,同时,由于所有横杆都连接在一根落地立杆上,导致横杆占用空间较多,不利于人员上下通行。综上所述,为了方便于非开挖顶管作业,提供一种可方便搭设及拆除、占用空间较小,质量稳定的井壁内模的支架,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井壁内模支架,以解决普通脚手架搭设费事费力,施工质量不易保证且占用空间较多的问题。其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井壁内模支架,包括内支撑组件、落地立杆、横杆、加固横联和顶托。所述内支撑组件包括内支撑圈、固定杆、支撑杆和支架;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内支撑圈;所述固定杆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内支撑圈,所述固定杆的杆身与所述内支撑圈固定连接;所述落地立杆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横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托,所述横杆的杆身与所述加固横联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内支撑圈包括第一支撑圈和第二支撑圈,所述第一支撑圈和第二支撑圈通过若干支撑杆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为三角形支架,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进一步地,所述加固横联为正六边加固横联。进一步地,所述内支撑圈、所述加固横联和所述支架的中心重合。进一步地,所述落地立杆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者方形。进一步地,所述落地立杆数量不少于三根。进一步地,所述落地立杆均匀分布在以所述内支撑组件中心为圆心的圆弧上。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均匀分布在内支撑圈上。进一步地,所述顶托可调节。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井壁内模支架,其搭设、拆除简单方便,受力体系清晰,结构稳定,占用空间较小。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井壁内模支架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井壁内模支架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内支撑组件,2-落地立杆,3-横杆,4-加固横联,5-顶托,11-内支撑圈,12-支撑杆,13-固定杆,14-支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该图是本技术提供的井壁内模支架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图是本技术提供的井壁内模支架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井壁内模支架,包括内支撑组件1、落地立杆2、横杆3、加固横联4和顶托5,所述内支撑组件1包括内支撑圈11、固定杆13和支架14。支架14固定连接内支撑圈11,用于支撑内支撑圈11,提高井壁内模支架的支撑强度。固定杆13一端固定连接支架14,另一端固定连接且伸出内支撑圈11,固定杆13采用多点固定连接的方式,保证连接的稳定性,提高内支撑组件1的支撑强度。落地立杆2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支架14,落地立杆2用于井壁内模支架使用时的安装及固定。在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落地立杆2还用于相邻井壁内模支架的固定连接。如附图2所示,当井壁内模支架用于井壁内模支撑时,采两个上下通过落地立杆2连接的井壁内模支架。但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井壁内模支架具体使用时,不局限于两个井壁内模支架,可根据井壁内模的高度以及支撑强度需要选择合适数量的井壁内模支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架14可采用Φ48×3.5钢管。横杆3一端固定连接固定杆13,另一端固定连接顶托5,横杆3的杆身固定连接加固横联4,使横杆3在整体上产生联系,受力更均衡,整体结构更为稳定。本申请提供的井壁内模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利用内支撑组件1代替现有技术中的扣件功能,实现落地立杆2与横杆3的连接,在内支撑组件1上设置横杆3的固定连接处,即固定杆13。实现了井壁内模支架在搭设、拆除更简易,受力体系。本申请在横杆3上设置有加固横联4,对横杆3的支撑进行加固,使横杆3的作用力在整体上产生联系。而现有技术中,横杆与落地立杆的连接中没有采用加固手段。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井壁内部支架的支撑结构更稳定。本申请通过内支撑组件1将横杆3的安装位置集中在上下两个水平面内,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横杆通过扣件全部连接在一根落地立杆上,导致连接位置杂乱,极大的占用了井壁内模支架内部的空间,本申请提供的井壁内模支架占用空间较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内支撑圈11为封闭环状结构,如封闭圆环状结构,但不局限于封闭圆环状结构,还可为多边形状结构。在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中,如附图1所示,内支撑圈11包括第一支撑圈和第二支撑圈,所述第一支撑圈和第二支撑圈通过若干支撑杆12固定连接,支撑杆12均匀支撑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圈和所述第二支撑圈。优选的,所述内支撑圈11为封闭圆环状结构,封闭圆环状结构为封闭对称结构,能够均匀的分担来自各个方向的作用力,同时有利于保证相对方向的作用力相互平衡,使支撑结构更容易保持稳定,优选环形或者正多边形结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圈11和支撑杆12可采用φ16钢筋焊接而成,但不局限于采用φ16钢筋,还可以为其他材料,如钢管。φ16钢筋为建筑工地常用材料,在本实施例中在满足支撑强度要求的同时,自身重量较轻。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架14可采用三角形支架,但不局限于三角形支架,还可以为其他多边形支架,如正多边形支架。在本申请中,优选三角形支架,三角形支架支撑结构稳定,能够承受更大的作用力。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加固横联4为正六边形横联,但不局限于正六边形横联,还可以为圆环形或者其他正多边形结构。正六边形横联相对于圆形横联更容易加工,同时六边形可以保证每一边上固定了一定数量的横杆3,使加固结构稳定,能够承受更大的作用力。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井壁内模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内支撑圈11、加固横联4和支架14中心重合,使井壁内模支架在工作过程中,受力均衡,支撑结构更稳定。落地立杆2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者方形,圆形或者方形钢管为建筑工地常用材料,如采用Φ48×3.5钢管。Φ48×3.5钢管有较多可以直接配套使用的扣件,降低支架成本,使支架安装更方便。落地立杆2的数量应不少于三根,能够承受更大的作用力,同时多根落地立杆2均匀分布在以所述内支撑组件1中心为圆心的圆弧上,保证受力均衡,进而增加井壁内模支架的使用稳定性。固定杆13均匀分布在内支撑圈11上,保证了横杆3将作用力均匀传递到内支撑组件1上,使受力体系清晰,支撑结构稳定,同时使横杆3分布在上下两个平面内,是井壁内模支架占用空间较小,有利于施工人员作业。顶托5采用U型顶托,U型顶托可通过调节螺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壁内模支架,包括落地立杆(2)、横杆(3)和顶托(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支撑组件(1)和加固横联(4),所述内支撑组件(1)包括内支撑圈(11)、固定杆(13)和支架(14);所述支架(14)固定连接所述内支撑圈(11);所述固定杆(13)一端与所述支架(14)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且伸出所述内支撑圈(11);所述落地立杆(2)与所述支架(14)固定连接;所述横杆(3)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3),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托(5),所述横杆(3)的杆身与所述加固横联(4)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壁内模支架,包括落地立杆(2)、横杆(3)和顶托(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支撑组件(1)和加固横联(4),所述内支撑组件(1)包括内支撑圈(11)、固定杆(13)和支架(14);所述支架(14)固定连接所述内支撑圈(11);所述固定杆(13)一端与所述支架(14)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且伸出所述内支撑圈(11);所述落地立杆(2)与所述支架(14)固定连接;所述横杆(3)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3),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托(5),所述横杆(3)的杆身与所述加固横联(4)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壁内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圈(11)包括第一支撑圈和第二支撑圈,所述第一支撑圈和第二支撑圈通过若干支撑杆(12)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壁内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文泽程立新刘丹娜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