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雪琳专利>正文

室内隔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1558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9 08:10
室内隔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左侧和底侧均开口,壳体内设有数个交错分布的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和第二板相互平行,左侧的第一板后端通过铰接柱与墙体铰接连接,第一板前端与右侧相邻的第二板前端通过同样的铰接柱铰接连接,第二板后端与右侧相邻的第一板后端通过同样的铰接柱铰接连接,右侧的第二板后端铰接安装连杆,壳体内背面上侧开设截面为球形的滑槽,滑槽内设有球状的滑块,滑块能够沿滑槽移动,滑块前面铰接连接连杆后端,滑槽内左侧开设条形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简单,能够起到很好的隔断作用,使用者能够在直线形、折线形或直线与折线相结合的三种使用状态中选择,满足使用者不同的隔断需求,实用性强。

Indoor partition device

The indoor partition device includes a shell, the left side and the bottom side of the shell are both open, the shel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staggered first and second plates, the first plate and the second plate are parallel to each other, the rear end of the first plate on the left is hinged with the wall through the hinged column, the front end of the first plate and the front end of the second plate adjacent to the right are hinged through the same hinged column, and the rear end of the second plate is adjacent to the right The rear end of the first plate is hinged and connected by the same hinged column. The rear end of the second plate on the right is hinged and installed with connecting rod. The upper side of the back side of the shel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pherical chute with a spherical sliding block. The sliding block can move along the chute. The front of the slider is hing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left side of the chute is provided with a strip groov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structure design, simple use, and good partition function. The user can select from three use states of straight line, broken line or combination of straight line and broken line, so as to meet different partition needs of the user, and has strong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室内隔断装置
本技术属于空间隔断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室内隔断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为了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和更好的利用空间,需要利用隔断对空间进行划分。传统隔断多为墙体,由于房屋价格的攀升,部分现代居住空间较为局促,采用墙体作为隔断较为浪费空间,不能满足对于提空间利用率的要求,而在如今的装修过程中,许多有形隔断由家具等充当,采用家具充当隔断,同一家具难以满足多种室内设计风格,且不能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室内隔断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室内隔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左侧和底侧均开口,壳体内设有数个交错分布的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和第二板相互平行,左侧的第一板后端通过铰接柱与墙体铰接连接,第一板前端与右侧相邻的第二板前端通过同样的铰接柱铰接连接,第二板后端与右侧相邻的第一板后端通过同样的铰接柱铰接连接,右侧的第二板后端铰接安装连杆,壳体内背面上侧开设截面为球形的滑槽,滑槽内设有球状的滑块,滑块能够沿滑槽移动,滑块前面铰接连接连杆后端,滑槽内左侧开设条形槽,条形槽前侧、左侧均与壳体相通,连杆能够插到条形槽内,第一板底面中间与第二板底面中间分别开设凹槽,凹槽内分别固定安装万向轮,壳体右侧固定安装数个均匀分布的隔板,壳体右部底面中间开设同样的凹槽,凹槽内固定安装同样的万向轮。如上所述的室内隔断装置,所述的左侧的第二板开设透槽,透槽内后侧铰接安装门。如上所述的室内隔断装置,所述的万向轮为橡胶轮。如上所述的室内隔断装置,所述的隔板顶面分别固定安装截面为U型的侧板,侧板左侧均与壳体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室内隔断装置,所述的第一板、第二板左右两侧中间分别开设方形槽,方形槽内分别固定安装挂钩。如上所述的室内隔断装置,所述的第一板、第二板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图案花纹。本技术的优点是:使用本技术时,即使用者需要将家中的空间进行隔断,使用者直接将隔板向右移动,隔板移动带动壳体移动,壳体移动使得滑块沿滑槽移动直至第一板与第二板均位于壳体外侧时,使用者根据隔断的形状和距离,选择相应的使用板数和调整距离,当使用者需要将整个空间隔断时,即将所有的第一板与第二板通过铰接柱打开,使得第一板和第二板从折叠状态变为水平状态,万向轮能够帮助使用者移动第一板、第二板,使得移动更加方便省力,第一板、第二板均为水平状态后接着将壳体逆时针转动,使得连杆位于条形槽内,使壳体成为隔断的一部分,充分满足隔断使用距离的需求,当使用者需要隔断出方形的空间时,通过铰接柱转动第一板、第二板后构成方形即可,不需要使用的第一板、第二板仍位于壳体内,不影响美观性和整洁性,使用结束后将所有的第一板、第二板放置于壳体内,壳体起到收纳的作用,同时使用者能够在隔板放置物品,增加空间的利用率。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简单,能够起到很好的隔断作用,使用者能够在直线形、折线形或直线与折线相结合的三种使用状态中选择,满足使用者不同的隔断需求,实用性强,不使用时能够收纳至壳体内,节省占地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且具有美观性和便捷性,不影响使用者的正常生活。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室内隔断装置,如图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左侧和底侧均开口,壳体1内设有数个交错分布的第一板2和第二板3,第一板2和第二板3相互平行,左侧的第一板2后端通过铰接柱4与墙体铰接连接,第一板2前端与右侧相邻的第二板3前端通过同样的铰接柱4铰接连接,第二板3后端与右侧相邻的第一板2后端通过同样的铰接柱4铰接连接,右侧的第二板3后端铰接安装连杆5,壳体1内背面上侧开设截面为球形的滑槽6,滑槽6内设有球状的滑块7,滑块7能够沿滑槽6移动,滑块7前面铰接连接连杆5后端,滑槽6内左侧开设条形槽8,条形槽8前侧、左侧均与壳体1相通,连杆5能够插到条形槽8内,第一板2底面中间与第二板3底面中间分别开设凹槽9,凹槽9内分别固定安装万向轮10,壳体1右侧固定安装数个均匀分布的隔板11,壳体1右部底面中间开设同样的凹槽9,凹槽9内固定安装同样的万向轮10。使用本技术时,即使用者需要将家中的空间进行隔断,使用者直接将隔板11向右移动,隔板11移动带动壳体1移动,壳体1移动使得滑块6沿滑槽7移动直至第一板2与第二板3均位于壳体1外侧时,使用者根据隔断的形状和距离,选择相应的使用板数和调整距离,当使用者需要将整个空间隔断时,即将所有的第一板2与第二板3通过铰接柱4打开,使得第一板2和第二板3从折叠状态变为水平状态,万向轮10能够帮助使用者移动第一板2、第二板3,使得移动更加方便省力,第一板2、第二板3均为水平状态后接着将壳体1逆时针转动,使得连杆5位于条形槽8内,使壳体1成为隔断的一部分,充分满足隔断使用距离的需求,当使用者需要隔断出方形的空间时,通过铰接柱4转动第一板2、第二板3后构成方形即可,不需要使用的第一板2、第二板3仍位于壳体1内,不影响美观性和整洁性,使用结束后将所有的第一板2、第二板3放置于壳体1内,壳体1起到收纳的作用,同时使用者能够在隔板11放置物品,增加空间的利用率。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简单,能够起到很好的隔断作用,使用者能够在直线形、折线形或直线与折线相结合的三种使用状态中选择,满足使用者不同的隔断需求,实用性强,不使用时能够收纳至壳体1内,节省占地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且具有美观性和便捷性,不影响使用者的正常生活。具体而言,使用者将室内空间隔断后,有可能需要往返隔断的空间,本实施例所述的左侧的第二板3开设透槽,透槽内后侧铰接安装门。第二板3上安装门后,方便使用者往返,省时省力。具体的,万向轮10与地板接触,长时间使用有可能对地板造成损坏,本实施例所述的万向轮10为橡胶轮。万向轮10为橡胶轮,既不会损坏地板,而且停止时能够有效避免随意移动。进一步的,隔板11上放置物品后,使用本装置时物品有可能掉落,本实施例所述的隔板11顶面分别固定安装截面为U型的侧板,侧板左侧均与壳体1固定连接。侧板起倒保护的作用,避免物品从隔板11上掉落而损坏。更进一步的,使用者将空间隔断后,可能不方便挂置物品,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板2、第二板3左右两侧中间分别开设方形槽,方形槽内分别固定安装挂钩。挂钩位于方形槽内,既不影响隔断的正常使用,还能够有效利用空间。更进一步的,第一板2、第二板3能够将室内空间进行隔断,但是其本比较单调,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板2、第二板3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图案花纹。第一板2、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室内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1)左侧和底侧均开口,壳体(1)内设有数个交错分布的第一板(2)和第二板(3),第一板(2)和第二板(3)相互平行,左侧的第一板(2)后端通过铰接柱(4)与墙体铰接连接,第一板(2)前端与右侧相邻的第二板(3)前端通过同样的铰接柱(4)铰接连接,第二板(3)后端与右侧相邻的第一板(2)后端通过同样的铰接柱(4)铰接连接,右侧的第二板(3)后端铰接安装连杆(5),壳体(1)内背面上侧开设截面为球形的滑槽(6),滑槽(6)内设有球状的滑块(7),滑块(7)能够沿滑槽(6)移动,滑块(7)前面铰接连接连杆(5)后端,滑槽(6)内左侧开设条形槽(8),条形槽(8)前侧、左侧均与壳体(1)相通,连杆(5)能够插到条形槽(8)内,第一板(2)底面中间与第二板(3)底面中间分别开设凹槽(9),凹槽(9)内分别固定安装万向轮(10),壳体(1)右侧固定安装数个均匀分布的隔板(11),壳体(1)右部底面中间开设同样的凹槽(9),凹槽(9)内固定安装同样的万向轮(10)。

【技术特征摘要】
1.室内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1)左侧和底侧均开口,壳体(1)内设有数个交错分布的第一板(2)和第二板(3),第一板(2)和第二板(3)相互平行,左侧的第一板(2)后端通过铰接柱(4)与墙体铰接连接,第一板(2)前端与右侧相邻的第二板(3)前端通过同样的铰接柱(4)铰接连接,第二板(3)后端与右侧相邻的第一板(2)后端通过同样的铰接柱(4)铰接连接,右侧的第二板(3)后端铰接安装连杆(5),壳体(1)内背面上侧开设截面为球形的滑槽(6),滑槽(6)内设有球状的滑块(7),滑块(7)能够沿滑槽(6)移动,滑块(7)前面铰接连接连杆(5)后端,滑槽(6)内左侧开设条形槽(8),条形槽(8)前侧、左侧均与壳体(1)相通,连杆(5)能够插到条形槽(8)内,第一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雪琳张小元
申请(专利权)人:郭雪琳张小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