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渗漏及污水净化处理功能的净化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145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9 0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净化槽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防渗漏及污水净化处理功能的净化槽,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回流装置,所述上壳体一端等间距分布有观察口、检查口和排气操作口,所述下壳体内部靠近进水口处固定安装有液位警示装置,所述下壳体内部设有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将下壳体内依次分割成厌氧池、好氧池、接触曝气池和沉淀池,所述沉淀池靠近出水口处设有消毒池,所述上壳体内部设有回流装置,所述回流装置包含回流管、进风管、污泥回流管、曝气管控制阀、曝气管、污泥回流管控制和回流控制阀,所述进风管远离回流装置的一端连接有风机,整体效果好,且稳定性和实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A purification tank with anti leakage and sewage purification function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 purification tank, in particular to a purification tank with anti leakage and sewage purification treatment functions, which includes an upper shell, a lower shell and a reflux device. One end of the upper shell is equally spaced with an observation port, an inspection port and an exhaust operation port. A liquid level warning device is fixedly installed near the water inlet in the lower shell, and the first is arranged inside the lower shell Baffle, second baffle and third baffle, the first baffle, the second baffle and the third baffle divide the lower shell body into anaerobic tank, aerobic tank, contact aeration tank and sedimentation tank, the sedimentation tank is close to the water outlet with disinfection tank, the upper shell is internally provided with reflux device, the reflux device includes reflux pipe, air inlet pipe, sludge reflux pipe and aeration pipe control valve , aeration pipe, sludge return pipe control and return control valve. The end of the air inlet pipe far away from the return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a fan, which has good overall effect, high sta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and has certain promotion val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渗漏及污水净化处理功能的净化槽
本技术涉及净化槽
,具体为一种防渗漏及污水净化处理功能的净化槽。
技术介绍
净化槽,起源于日本是JOHKASOU的中文译音,是一种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用于分散型生活污水或者类似生活污水的处理,污水进入净化槽后,沉淀分离槽进行预处理,去除比重较大的颗粒及悬浮物,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预过滤槽内装有填料,在填料上的厌氧生物膜的作用下,去除可溶性有机物;曝气槽集曝气,高滤速,截留悬浮物和定期反冲洗为一体,沉淀槽溢水堰设置了消毒装置,对出水进行消毒处理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后,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已为各级政府所重视,集中式污水处理场具有建设和运营成本低、自动控制和管理简便等特点,国家提供了大量低息或无息国债资金予以支持,近年来,随着湖泊河流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分散污染源的治理已迫在眉睫,大多净化槽采用等分上下壳体设计,连接处较易发生渗漏,内部沉淀物需要清理,不能实现循环利用,因此需要一种防渗漏及污水净化处理功能的净化槽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渗漏及污水净化处理功能的净化槽,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渗漏及污水净化处理功能的净化槽,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回流装置,所述上壳体一端等间距分布有观察口、检查口和排气操作口,所述上壳体远离观察口、检查口和排气操作口的一端设有下壳体,所述上壳体靠近观察口的一侧设有进水口,所述下壳体远离进水口的一侧设有出水口,所述下壳体内部靠近进水口处固定安装有液位警示装置,所述下壳体内部设有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将下壳体内依次分割成厌氧池、好氧池、接触曝气池和沉淀池,且所述厌氧池内设有厌氧池填料,所述好氧池内设有好氧池填料,所述接触曝气池内设有接触曝气池填料,所述沉淀池靠近出水口处设有消毒池,所述上壳体内部设有回流装置,且所述回流装置包含回流管、进风管、污泥回流管、曝气管控制阀、曝气管、污泥回流管控制和回流控制阀,所述进风管远离回流装置的一端连接有风机。优选的,所述厌氧池填料为厌氧微生物。优选的,所述好氧池填料为好氧微生物。优选的,所述消毒池内设有氯片。优选的,所述风机选用型号为2QB943-SGH47。优选的,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有橡胶垫。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下端均设有溢水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的体积与壳体的总体积比小于1:3,壳体内储存污水的液面高度低于下壳体的高度,上下壳体的连接处高于净化槽内储存污水的液面高度,可有效防止漏水。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液位警示装置,当壳体内储存污水的液面高度触及液位警示装置,外部的控制系统可以控制进水口的进水速度和发送警示信息到管理人员处,达到适时的水流控制和实时监控。3、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的橡胶垫,有效的防止污水的外渗,更进一步的提高了净化槽的防渗漏功能。4、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风机和回流装置,风机自动切换就能曝气、污泥回流,省去污泥回流泵,同时可以将污泥中的菌种循环利用,真正实现了环保节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回流装置结构图。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观察口、4-检查口、5-排气操作口、6-回流装置、7-液位警示装置、8-进水口、9-厌氧池填料、10-厌氧池、11-第一挡板、12-好氧池填料、13-好氧池、14-第二挡板、15-接触曝气池、16-风机、17-出水口、18-消毒池、19-接触曝气池填料、20-第三挡板、21-沉淀池、22-回流管、23-进风管、24-污泥回流管、25-曝气管控制阀、26-曝气管、27-污泥回流管控制阀、28-回流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渗漏及污水净化处理功能的净化槽,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以及回流装置6,上壳体1一端等间距分布有观察口3、检查口4和排气操作口5,上壳体1远离观察口3、检查口4和排气操作口5的一端设有下壳体2,上壳体1靠近观察口3的一侧设有进水口8,下壳体2远离进水口8的一侧设有出水口17,进水口8和出水口17均设有橡胶垫,下壳体2内部靠近进水口8处固定安装有液位警示装置7,下壳体2内部设有第一挡板11、第二挡板14和第三挡板20,第一挡板11和第二挡板14下端均设有溢水口,第一挡板11、第二挡板14和第三挡板20将下壳体2内依次分割成厌氧池10、好氧池13、接触曝气池15和沉淀池21,且厌氧池10内设有厌氧池填料9,厌氧池填料9为厌氧微生物,好氧池13内设有好氧池填料12,好氧池填料12为好氧微生物,接触曝气池15内设有接触曝气池填料19,沉淀池21靠近出水口17处设有消毒池18,消毒池18内设有氯片,上壳体1内部设有回流装置6,且回流装置6包含回流管22、进风管23、污泥回流管24、曝气管控制阀25、曝气管26、污泥回流管控制27和回流控制阀28,进风管23远离回流装置6的一端连接有风机16,风机16选用型号为2QB943-SGH47。本技术工作流程:污水通过管道流入厌氧池10,由于里面填装有厌氧池填料9,厌氧池填料9为厌氧微生物,污水中的固体杂物的大部分通过厌氧池填料9时被去除,厌氧池10的主要功能是储存被分离的固体杂物和污泥,也兼备BOD分解和通过厌氧池填料9里的厌氧微生物的厌氧消化来降低污泥的产量的功能,然后处理水进入好氧池13,在好氧微生物的帮助下水里的有机物得到降解,氨氮被氧化,然后进入接触曝气池15,由风机16将空气注入水中,经过曝气处理后的水流入沉淀池21,在这里悬浮物沉入池底,上面干净的处理水流入消毒池18,所述消毒池(18)内设有氯片在那里经过氯片消毒后排放,其中一侧回流管22横穿接触曝气池15、好氧池13和厌氧池10,一端位于沉淀池21底部,另一端位于厌氧池10上部,该设置可以通过风机16将沉淀池21中的污泥回流到厌氧池10,另一侧污泥回流管24从进风管23通向好氧池13底部,在好氧池13底部设置污泥进口用于抽取污泥,再从好氧池13底部通向厌氧池10下部,该设置可以将好氧池13中的污泥回流到厌氧池10中,由于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量并不大,但是一直处于沉淀池21不进行清理会造成堆积堵塞,通过风机16和回流装置6将沉淀池21和好氧池13中的污泥回流到厌氧池10可以重复利用污泥,并且无需进行清理。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渗漏及污水净化处理功能的净化槽,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以及回流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一端等间距分布有观察口(3)、检查口(4)和排气操作口(5),所述上壳体(1)远离观察口(3)、检查口(4)和排气操作口(5)的一端设有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靠近观察口(3)的一侧设有进水口(8),所述下壳体(2)远离进水口(8)的一侧设有出水口(17),所述下壳体(2)内部靠近进水口(8)处固定安装有液位警示装置(7),所述下壳体(2)内部设有第一挡板(11)、第二挡板(14)和第三挡板(20),所述第一挡板(11)、第二挡板(14)和第三挡板(20)将下壳体(2)内依次分割成厌氧池(10)、好氧池(13)、接触曝气池(15)和沉淀池(21),且所述厌氧池(10)内设有厌氧池填料(9),所述好氧池(13)内设有好氧池填料(12),所述接触曝气池(15)内设有接触曝气池填料(19),所述沉淀池(21)靠近出水口(17)处设有消毒池(18),所述上壳体(1)内部设有回流装置(6),且所述回流装置(6)包含回流管(22)、进风管(23)、污泥回流管(24)、曝气管控制阀(25)、曝气管(26)、污泥回流管控制(27)和回流控制阀(28),所述进风管(23)远离回流装置(6)的一端连接有风机(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渗漏及污水净化处理功能的净化槽,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以及回流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一端等间距分布有观察口(3)、检查口(4)和排气操作口(5),所述上壳体(1)远离观察口(3)、检查口(4)和排气操作口(5)的一端设有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靠近观察口(3)的一侧设有进水口(8),所述下壳体(2)远离进水口(8)的一侧设有出水口(17),所述下壳体(2)内部靠近进水口(8)处固定安装有液位警示装置(7),所述下壳体(2)内部设有第一挡板(11)、第二挡板(14)和第三挡板(20),所述第一挡板(11)、第二挡板(14)和第三挡板(20)将下壳体(2)内依次分割成厌氧池(10)、好氧池(13)、接触曝气池(15)和沉淀池(21),且所述厌氧池(10)内设有厌氧池填料(9),所述好氧池(13)内设有好氧池填料(12),所述接触曝气池(15)内设有接触曝气池填料(19),所述沉淀池(21)靠近出水口(17)处设有消毒池(18),所述上壳体(1)内部设有回流装置(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雨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万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