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跨栏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0882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9 0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使用方便、适合运动员训练使用的新型跨栏架;包括两个底座、分别设置于两个底座上的立柱、设置于两个立柱顶端的栏杆;两个立柱的顶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栏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弹簧的顶端连接;还包括设置于横杆上方的引导杆,所述引导杆横向设置,且所述引导杆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立杆安装于底座上;两个所述底座的端部内分别开设有孔道,两个孔道内分别活动插有调节杆,位于底座外部的两个所述调节杆的端部通过标志件连接。

A new type of hurd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ew type of hurdle frame with novel structure design, convenient use and suitable for athletes' training, which includes two bases, columns arranged on two bases and railing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wo columns; the top of the two columns are respectively fixed with a first spring,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railing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top of the two first springs; the utility model also includes a hurdle frame arranged on the top of the two first springs The guide bar above the cross bar is horizontally arranged,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guide bar are respectively installed on the base through a vertical bar; the ends of the two base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channels, and the two channels are respectively movable with adjustment rods, and the ends of the two adjustment rods outside the base are connected by a mar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跨栏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体育器材,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跨栏架。
技术介绍
跨栏架是一种常用的体育器材,对于目前市售的跨栏架而言,其结构统一、简单,但目前市售的跨栏架主要是根据比赛要求设计的,因此,目前结构的跨栏架更加适合于比赛使用,而对于初学者和运动员训练而言,在训练时既要注意跨栏时姿势、又要注意起跨位置,而由于初学者和训练时运动员尚未掌握跨栏的基本操作要领和未熟练掌握跨栏动作,因此,目前的跨兰架并不适合初学者训练时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新颖、使用方便、适合运动员训练使用的新型跨栏架。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新型跨栏架,包括两个底座、分别设置于两个底座上的立柱、设置于两个立柱顶端的栏杆;两个立柱的顶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栏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弹簧的顶端连接;还包括设置于横杆上方的引导杆,所述引导杆横向设置,且所述引导杆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立杆安装于底座上;两个所述底座的端部内分别开设有孔道,两个孔道内分别活动插有调节杆,位于底座外部的两个所述调节杆的端部通过标志件连接。所述立柱的底端通过第二弹簧与底座连接。所述立柱为长度可变的伸缩杆。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凹孔,还包括插杆,所述插杆活动安装于所述凹孔内,所述第二弹簧固定在插杆的顶端,所述立柱的底端固定在第二弹簧的顶端。两个所述立杆的顶端分别通过第三弹簧与引导杆的两端连接。所述底座上开设有插孔,所述立杆的底部设有插柱,所述插柱活动安装于所述插孔内。所述立杆为长度可变的伸缩杆。所述标志件为杆或柔性的拉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设计其结构设计新颖、使用方便,在使用中通过栏杆可实现跨栏架的基本功能,其次,通过引导杆的设计在使用中可以引导训练者在跨栏时低头、训练远动员跨栏时上身前倾的动作,再者,通过调节杆及前端的标志件可以在地面形成标志线,起到标志并提示运动员起到位置,实现有效的训练。附图说明图1为本设计的跨栏架分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设计的跨栏架组合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设计中的立柱主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设计中的立杆主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新型跨栏架,参见图1至图4。包括两个分别呈长方体状的底座100,底座可采用铁板或混凝土预制板,还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底座100上的立柱400、设置于两个立柱400顶端的栏杆405;本设计中,所述立柱400为长度可变的伸缩杆,此长度可变的伸缩杆可采用目前现有技术中任一伸缩杆技术(伸缩杆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进一步的,本设计在两个立柱400的顶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弹簧404,所述栏杆40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弹簧404的顶端连接;而所述立柱400的底端通过第二弹簧402与底座100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00上开设有凹孔401,还包括插杆403,所述插杆403活动安装于所述凹孔401内,其所述插杆可直接插在插孔内。具体的,所述第二弹簧402固定在插杆403的顶端,所述立柱400的底端固定在第二弹簧402的顶端;通过此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设计,在运动员跨栏时,其运动员腿部与栏杆接触时,其立柱和栏杆可通过底部的第二弹簧和顶部的第一弹簧进行倾斜,降低栏杆与运动员腿部的冲击力,避免运动员在训练时受伤,同时,通过第二弹簧可实现倾斜后的立柱自动恢复至直立状态。进一步的,本设计的跨栏架它还包括设置于横杆405上方的引导杆303,所述引导杆303横向设置,且所述引导杆303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立杆300安装于底座100上。同时,两个所述立杆300的顶端分别通过第三弹簧304与引导杆303的两端连接,此第三弹簧304在引导杆303与运动员头部发生碰撞时可发生形变,避免引导杆303与运动员头部冲击力过大对远动员造成伤害。再者,本设计还在所述底座100上开设有插孔301,所述立杆的底部设有插柱302,所述插柱302活动插在所述插孔内。进一步的,本设计还在两个所述底座100的端部内分别开设有孔道202,两个孔道202内分别活动插有调节杆200,位于底座100外部的两个所述调节杆200的端部通过标志件201连接,此所述标志件201可以是杆或柔性的拉绳。本设计的跨栏架在使用中应首先将立柱和立杆分别通过底部插杆、插柱分别安装于底座上,而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栏杆和引导杆的高度,此后将两个调节杆从底座内伸出,而后,标志件201可作为起跨的标志线供运动员起跨时参考,当运动员做跨栏操作时,运动员根据标志件201作为起跨起点位置,运动员从引导杆和栏杆之间跨过,跨栏时引导杆对运动员的头部进行引导,提示运动员低头、前倾,以训练运动员跨栏时的前倾动作,如此,通过本跨栏架可实现对运动员的跨栏训练。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技术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跨栏架,包括两个底座、分别设置于两个底座上的立柱、设置于两个立柱顶端的栏杆;其特征在于:两个立柱的顶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栏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弹簧的顶端连接;还包括设置于横杆上方的引导杆,所述引导杆横向设置,且所述引导杆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立杆安装于底座上;两个所述底座的端部内分别开设有孔道,两个孔道内分别活动插有调节杆,位于底座外部的两个所述调节杆的端部通过标志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跨栏架,包括两个底座、分别设置于两个底座上的立柱、设置于两个立柱顶端的栏杆;其特征在于:两个立柱的顶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栏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弹簧的顶端连接;还包括设置于横杆上方的引导杆,所述引导杆横向设置,且所述引导杆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立杆安装于底座上;两个所述底座的端部内分别开设有孔道,两个孔道内分别活动插有调节杆,位于底座外部的两个所述调节杆的端部通过标志件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跨栏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底端通过第二弹簧与底座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跨栏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为长度可变的伸缩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鑫淼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