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分区温控的床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0754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9 0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寝具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可分区温控的床垫,包括半导体制冷片,气囊组件,气泵,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第一、第二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与半导体制冷片、气泵及气泵上的电磁阀控制连接;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所测温度超出预设范围时,控制装置控制气泵通路,并控制气泵与床尾温度调节区之间的电磁阀打开,对位于床尾的温度调节区进行降温或预热;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所测温度位于预设的舒适区范围内时,控制装置控制气囊组件内其他温度调节区上的电磁阀打开,气泵与整个气囊组件内的温度调节区相连通;即安全又提高了体验度。

A kind of mattress with divisional temperature contro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bedding manufacturing, in particular to a mattress with divisional temperature control, which comprises a semiconductor refrigeration sheet, an air bag component, an air pump, a first temperature sensor, a second temperature sensor, and a control device; the control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a first and a second temperature sensor signal, and is connected with a semiconductor refrigeration sheet, an air pump, and a solenoid valve on the air pump; when the first When the temperature measured by the temperature sensor exceeds the preset range, the control device controls the air pump path, and controls the solenoid valve between the air pump and the temperature regulating area at the end of the bed to open to cool or preheat the temperature regulating area at the end of the bed; when the temperature measured by the second temperature sensor is within the preset comfortable area, the control device controls the solenoid valve on other temperature regulating areas in the airbag assembly When the valve is opened, the air pump is connected with the temperature regulating area in the whole airbag assembly, which is safe and improves the experience degre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分区温控的床垫
本技术涉及寝具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可分区温控的床垫。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温控床垫主要有两种方式来调节温度(以加热为例):一种是在床垫内植入发热器件进行加热,如电热丝等;另一种是将发热器件外置,通过外接送风装置(或通过密布管道输送加热的液体)进行加热。在床垫内置发热器件,存在电器安全隐患;而通过热风(热液)管道进行加热,采用一个加热源,对整个床垫加热均匀,但是导致温度上升较慢,加热到预设温度的时间长。在寒冷的冬季,用户需提前预热,若把握不好预热的时间,提前进入被窝,脚部依然能感受到寒冷,体验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体验不佳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分区温控的床垫,即安全又提高了体验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可分区温控的床垫,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具有两种工作模式,用于制冷/加热,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产生冷气流或热气流;气囊组件,包括至少两组独立的气囊,每组气囊均与气泵相连并分别在床垫上形成至少两个温度调节区,其中一温度调节区位于床尾,通过气囊内部的冷气流或热气流对床体降温或预热;气泵,产生气流,其出气口吹出与气囊组件管道连接,用于将冷气流或热气流通过管道输送至气囊组件内;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半导体制冷片上,用于检测制冷片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气囊组件上且位于床尾的温度调节区,用于检测床尾的温度;控制装置,与第一、第二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与半导体制冷片、气泵及气泵上的电磁阀控制连接;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所测温度超出预设范围时,控制装置控制气泵通路,并控制气泵与床尾温度调节区之间的电磁阀打开,对位于床尾的温度调节区进行降温或预热;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所测温度位于预设的舒适区范围内时,控制装置控制气囊组件内其他温度调节区上的电磁阀打开,气泵与整个气囊组件内的温度调节区相连通;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所测温度脱离预设的舒适区范围内时,控制装置仅控制气囊组件位于床尾温度调节区上的电磁阀打开,气泵仅与气囊组件位于床尾的温度调节区相连通。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仅在床垫上设置气囊组件及传感器,将半导体制冷片、气泵及控制装置外置,提高了安全性;同时设置多个温度调节区,并优先对床尾局部加热,避免用户因赤脚感到寒冷,在床尾的温度达到预设值后再对床体整体加热,提升在冬天时用户的体验;另外,当用户不小心扯歪被子而导致床尾温度降低时,有重新对床尾的气囊集中供热,尽可能维持床尾的温度以弥补因被子被扯歪而导致热量快速流失。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方案为:在制冷/加热的过程中,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测温度超出预设范围且达到报警温度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半导体制冷片断路;当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温度回归到预设范围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半导体制冷片通路。尽可能保证半导体制冷片位于合适的工作环境下,异常温度时能及时断电,提高了安全性且能使温度尽可能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波动。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设于一热交换机构中,热交换机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保温层、导温层和控温层;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位于控温层;气囊组件的每组气囊均经热交换机构与气泵相连并分别在床垫上形成若干温度调节区。保温层能锁住热量,减少热量流失速率。而每个气囊独立相比于一个气囊,对床垫的支撑效果更加,同时在加热或制冷时能按照一定次序先后进行,优先调节对用户影响大的区域。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每组气囊的末端连有用于回流管,回流管的出气口靠近朝向半导体制冷片。对尾气中的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气囊内设有支撑物,支撑物呈管状或网孔状,以便气流通过,防止气囊受压而阻塞气流通过。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导温层内设有金属导热片。提高热传递效率,进而缩短床垫达到预热温度的时间。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保温层内设有石英棉,减少热量朝下方扩散。本技术进一步优选方案为:所述控制装置、气泵以及半导体制冷片均集成在一外置的控制盒内,方便安装维修更换。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仅在床垫上设置气囊组件及传感器,将半导体制冷片、气泵及控制装置外置,提高了安全性;同时设置多个温度调节区,并优先对床尾局部加热,避免用户因赤脚感到寒冷,在床尾的温度达到预设值后再对床体整体加热,提升在冬天时用户的体验;另外,当用户不小心扯歪被子而导致床尾温度降低时,有重新对床尾的气囊集中供热,尽可能维持床尾的温度以弥补因被子被扯歪而导致热量快速流失。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在预热时两传感器所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图4是本技术在制冷时两传感器所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图中:1、半导体制冷片;2、气囊组件;21、温度调节区;22、小孔;23、第二温度传感器;3、控制装置;4、热交换机构;41、控温层;42、导温层;43、保温层;5、气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如图1和图2所示,示出了一种可分区温控的床垫,包括气泵5、半导体制冷片1、气囊组件2、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23和控制装置3。半导体制冷片1,具有两种工作模式,用于制冷/加热,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产生冷气流或热气流,设置在气泵5何气囊组件2之间。气囊组件2,包括至少两组独立的气囊,铺设于床垫上至少形成两个温度调节区21,其中一温度调节区21位于床尾,通过内部的冷气流或热气流对床体降温或预热。气泵5,产生气流,其出气口吹出与气囊组件2管道连接,用于将冷气流或热气流通过管道输送至气囊组件2内。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半导体制冷片1上,用于检测制冷片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23,设置在气囊组件2上且位于床尾的温度调节区21,用于检测床尾的温度。控制装置3,与第一、第二温度传感器23信号连接,与半导体制冷片1、气泵5及气泵5上的电磁阀控制连接。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所测温度超出预设范围时,控制装置3控制气泵5通路,并控制气泵5与床尾温度调节区21之间的电磁阀打开,对位于床尾的温度调节区21进行降温或预热。当第二温度传感器23所测温度位于预设的舒适区范围内时,控制装置3控制气囊组件2内其他温度调节区21上的电磁阀打开,气泵5与整个气囊组件2内的温度调节区21相连通。当第二温度传感器23所测温度脱离预设的舒适区范围时,控制装置3仅控制气囊组件2位于床尾温度调节区上的电磁阀打开,气泵5仅与气囊组件2位于床尾的温度调节区相连通。在制冷/加热的过程中,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所测温度超出预设范围且达到报警温度时,控制装置3控制半导体制冷片1断路。当半导体制冷片1的温度回归到预设范围时,控制装置3控制半导体制冷片1通路。本实施例中,半导体制冷片1设于一热交换机构4中,热交换机构4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保温层43、导温层42和控温层41,半导体制冷片1位于控温层41,导温层42内设有金属导热片,保温层43内设有石英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分区温控的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具有两种工作模式,用于制冷/加热,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产生冷气流或热气流;气囊组件,包括至少两组独立的气囊,每组气囊均与气泵相连并分别在床垫上形成至少两个温度调节区,其中一温度调节区位于床尾,通过气囊内部的冷气流或热气流对床体降温或预热;气泵,产生气流,其出气口吹出与气囊组件管道连接,用于将冷气流或热气流通过管道输送至气囊组件内;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半导体制冷片上,用于检测制冷片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气囊组件上且位于床尾的温度调节区,用于检测床尾的温度;控制装置,与第一、第二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与半导体制冷片、气泵及气泵上的电磁阀控制连接;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所测温度超出预设范围时,控制装置控制气泵通路,并控制气泵与床尾温度调节区之间的电磁阀打开,对位于床尾的温度调节区进行降温或预热;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所测温度位于预设的舒适区范围内时,控制装置控制气囊组件内其他温度调节区上的电磁阀打开,气泵与整个气囊组件内的温度调节区相连通;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所测温度脱离预设的舒适区范围时,控制装置仅控制气囊组件位于床尾温度调节区上的电磁阀打开,气泵仅与气囊组件位于床尾的温度调节区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分区温控的床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具有两种工作模式,用于制冷/加热,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产生冷气流或热气流;气囊组件,包括至少两组独立的气囊,每组气囊均与气泵相连并分别在床垫上形成至少两个温度调节区,其中一温度调节区位于床尾,通过气囊内部的冷气流或热气流对床体降温或预热;气泵,产生气流,其出气口吹出与气囊组件管道连接,用于将冷气流或热气流通过管道输送至气囊组件内;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半导体制冷片上,用于检测制冷片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气囊组件上且位于床尾的温度调节区,用于检测床尾的温度;控制装置,与第一、第二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与半导体制冷片、气泵及气泵上的电磁阀控制连接;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所测温度超出预设范围时,控制装置控制气泵通路,并控制气泵与床尾温度调节区之间的电磁阀打开,对位于床尾的温度调节区进行降温或预热;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所测温度位于预设的舒适区范围内时,控制装置控制气囊组件内其他温度调节区上的电磁阀打开,气泵与整个气囊组件内的温度调节区相连通;当第二温度传感器所测温度脱离预设的舒适区范围时,控制装置仅控制气囊组件位于床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阿裕方永余星光单茂振
申请(专利权)人: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