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境友好的牦牛高效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49423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8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境友好的牦牛高效养殖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畜群搭建不合理而导致草场被破坏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养殖方法包括群体搭建、棚圈修建两部分,在进行群体构建计算时,将牦牛分为三种类型:能繁母牛、商品牛、吃奶犊牛,通过计算公式B=A/(1+Y/X),计算出能繁母牛的数量,进而根据C=A‑B计算出商品牛的数量,其中:养殖规模为A,能繁母牛为B,商品牛为C,年产犊成活系数为Y,年出栏系数为X,再根据牦牛的数量以及类型建造棚舍以及规划草场,将草场分为一年生草场以及多块多年生草场,多年生操场用来轮牧,从而减少对草场的破坏。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efficient method of yak breedin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nvironment-friendly high-efficiency yak breeding method, which i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grassland damage caused by unreasonable herd construction in the prior art. The breeding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includes two parts: group construction and shed construction. When calculating the group construction, yak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capable of breeding cows, commercial cows and sucking calves.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B = A / (1)+ Y / x), and then calculate the number of commercial cattle according to C = a \u2011 B, where: breeding scale is a, breeding cow is B, commercial cattle is C, annual calving survival coefficient is y, annual stocking coefficient is x, 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and type of yaks, build the shed and plan the grassland, divide the grassland into annual grassland, multiple perennial grassland, and perennial playground To reduce the damage to the grassl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境友好的牦牛高效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畜牧业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环境友好的牦牛高效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牦牛是以青藏高原为起源地的原始特产家畜,但是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天然草场的生产力较低且生长季较短,使得冬春季草料严重不足,牦牛长期处于“夏壮、秋肥、冬瘦、春乏”的严峻局面,加之随牦牛市场价值的增加,牧区草场多存在严重超载过牧的问题,导致了草场退化,进一步加剧了牧草短缺的问题,因此牦牛数量应当得到的适当控制,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经济效益。申请号为201810762339.3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以及申请号为201810762358.6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均公开了一种将畜群结构进行调整方法,该方法就是引进优良种公牦牛,种公牦牛与母牦牛的数量比为1:(18-22),淘汰掉老、弱、病、残牛,这种畜群结构的调整方式是基于经验得来的,而在实际生产中,不同牧区的生态条件不同,因而仅通过经验得出的比值并不能够适用于所有牧区;且申请号为201810762339.3的专利技术专利还提到了定时播种一年生的牧草来保证牧草供应的方法,由于在该专利技术中,通过固定草场培植并在冷季进行自由放牧,这种方法能够解决畜群的饲喂问题,但是冷季的自由放牧会影响草场的恢复,或是超出草场的承载量,容易造成草场退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境友好的牦牛高效养殖方法,在提高牦牛养殖效益的同时减少对草场的破坏。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境友好的牦牛高效养殖方法,包括:群体搭建:将牦牛分为:能繁母牛、商品牛,通过公式计算出二者的数量,公式为:B=A/(1+Y/X);C=A-B;式中:A为畜群总量,B为能繁母牛,C为商品牛,X为年出栏系数,Y为年产犊成活系数;其中,畜群总量A的数值低于行业标准NY_T635-2018中规定的载畜量;建造足够容纳上述牦牛的棚舍;草场的规划:将草场分为一块一年生草场、多块多年生草场,多年生操场以60天为一个周期进行轮牧。进一步地,所述年产犊成活系数Y分为Y=0.6、Y=0.7、Y=0.8三个梯度,海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下,Y=0.7;海拔高度在3000-4500米,Y=0.8,海拔高度在4500米以上,Y=0.6。进一步地,所述年出栏系数X=0.33,对应的出栏周期为36个月。进一步地,所述多年生草场有6块,其中4~9月的3个轮牧草地采食量为该草地年总产鲜草量的50%,10~3月的3个轮牧草场采食量为草地年总产鲜草量的80%,其余的通过补饲补充,使用后的草场以干草覆盖,促进来年饲草再生。进一步地,所述鲜草料中一年生草场与多年生草场的鲜草供应比例为3:2。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公式精确计算出能繁母牛、商品牛、吃奶犊牛的数量,后续建设的棚圈依照不同种类牦牛数量建造,面积更加合理,不会建造过大而浪费空间。(2)通过调查统计计算出的畜群结构会随使用地的不同而变化,适应于更多的牧区,且由于结果精确,使用更方便。(3)通过对草场重新规划,划分出一年生草地以及多个多年生草地,一年生草地收获的牧草储备起来补充冷季饲料的不足,多年生草地用于轮牧,草场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恢复。(4)由于养殖牦牛的数量较多,每天会产生大量的排泄物,这些排泄物已经超出了自然消化的程度,不加处理的话会影响棚圈内的整洁,或是造成牦牛患病,因此建设棚圈的时候设置有堆肥场,堆沤腐熟后的排泄物可以作为肥料再次使用,更加环保。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实施例本实施例采用的养殖方法包括群体搭建、棚圈修建:群体搭建:在进行群体构建计算时,将牦牛分为:能繁母牛、商品牛;由于牦牛生长周期较长,还需要考虑到其年出栏情况,将该影响因素通过年出栏系数表示;由于刚出生犊牛相对于成牛体质较弱,容易在养殖过程中死亡,因此需要将该变量作为影响因素计算在内,以年产犊成活系数表示。设:畜群总量为A,能繁母牛为B,商品牛为C,年出栏系数X,年产犊成活系数Y;其中:年出栏系数X指的是商品牛出栏量占商品牛存栏量的比;年产犊成活系数Y指年度能繁母牛产犊成活数与能繁母牛的比值。本实施例中,以牦牛出栏周期为36个月为例进行计算,得出年出栏系数X=12/36=0.33;由于年产犊成活系数根据高原牧区的不同以及海拔生态气候等情况不同是不同的,经专利技术人在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调查统计,为方便在实际生产中使用,将该系数分为高中低三个梯度,分别为Y=0.6、0.7、0.8,使用前,使用者可以根据该地区今年的年产犊成活情况选择适当系数,或是根据海拔高度选择,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下,Y=0.7;海拔高度在3000-4500米,Y=0.8;海拔高度在4500米以上,Y=0.6。计算公式:B=A/(1+Y/X)C=A-B下面以畜群总量为1000头,即A=1000为例进行举例说明;表1群体构成计算表(单位/头)根据计算后的群体数据按群体构成数量不同,在分别进行棚圈的建造。棚圈建舍要求:1、棚圈地址应选择地势较高、向阳、背风、干燥、水源充足且水质良好、地段平坦且排水良好之处,应避开冬春季风口、低洼易涝、泥流冲积的地段;2、建筑朝向,坐北朝南或偏西不大于15度,门东、西开;保持面向南方,以便冬季背风招阳、夏季迎风纳凉;3、建筑型式,采用封闭式结构,屋顶可采用单坡、双坡、不等坡;4、建筑尺寸,棚圈跨度6-8m左右,长10-14m左右,墙体厚度不小于24厘米,最低处高度不得低于1.8米,中梁高度不得低于2.3米;5、通风设置,为满足冬季排湿,南侧墙下建设25cm×25cm通风口3个,东西墙1.8米以上设采光通风窗,高80cm-100cm,宽60-80cm,北墙通风窗面积不宜少于舍内地面面积的10%;6、湿度,相对湿度不宜超过75%;7、粪污处理,在距离棚圈50m以上的下风向设堆粪场,将粪便集中堆放,经堆沤腐熟后作为草场肥料;8、草料库,草料库宜设在棚圈侧风向20米以上的距离,避免草料库受到棚圈着火的影响而着火;需要说明的是:棚圈地面采用混凝土或石板或砖,保持1%~2%的排水坡度。本实施例在养殖过程中还采用“夏秋放牧+补饲,冬春放牧+半舍饲+补饲的模式,具体来说是:将草场划分成多个多年生草地和一年生草地,其中一年生草场用于生产饲草,收获的饲草青贮保存,以满足牦牛冬春季节需求,而多个多年生草场采用轮牧的方法进行放牧,以60天为一个周期,共分成6块多年生轮牧草场,其中4~9月的3个轮牧草地采食量为草地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境友好的牦牛高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群体搭建:将牦牛分为:能繁母牛、商品牛,通过公式计算出二者的数量,公式为:B=A/(1+Y/X);C=A‑B;式中: A为畜群总量,B为能繁母牛,C为商品牛,X为年出栏系数,Y为年产犊成活系数;其中,畜群总量A的数值低于行业标准NY_T 635‑2018中规定的载畜量;建造足够容纳上述牦牛的棚舍;草场的规划:将草场分为一块一年生草场、多块多年生草场,多年生操场以60天为一个周期进行轮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境友好的牦牛高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群体搭建:将牦牛分为:能繁母牛、商品牛,通过公式计算出二者的数量,公式为:B=A/(1+Y/X);C=A-B;式中:A为畜群总量,B为能繁母牛,C为商品牛,X为年出栏系数,Y为年产犊成活系数;其中,畜群总量A的数值低于行业标准NY_T635-2018中规定的载畜量;建造足够容纳上述牦牛的棚舍;草场的规划:将草场分为一块一年生草场、多块多年生草场,多年生操场以60天为一个周期进行轮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境友好的牦牛高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年产犊成活系数Y分为Y=0.6、Y=0.7、Y=0.8三个梯度,海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下,Y=0.7;海拔高度在3000-4500米,Y=0.8,海拔高度在4500米以上,Y=0.6。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杨邹浩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禀承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