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晶闸管换流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9305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流阀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晶闸管换流阀,包括下阀体和顶板,所述下阀体的上表面包括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与下阀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表面包括旋转筒,所述旋转筒位于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所述旋转筒的顶端包括上阀体,所述上阀体的下表面与旋转筒的顶端搭接,所述旋转筒的顶端开设有与旋转筒内部相连通的活动孔。该晶闸管换流阀,通过旋转筒、螺纹杆、活动块和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达到在转动旋转筒时,会使得旋转筒在螺纹杆的表面向下移动,从而使得降低下阀体与上阀体之间的间距,解决了现有在晶闸管上使用的换流阀由于相互之间不可进行降低间距,从而在多层组合时,容易受到房屋高度限制的问题。

A thyristor converter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晶闸管换流阀
本技术涉及换流阀
,具体为一种晶闸管换流阀。
技术介绍
换流阀是直流输电工程的核心设备,通过依次将三相交流电压连接到直流端得到期望的直流电压和实现对功率的控制,其价值约占换流站成套设备总价的22~25%,换流阀的设计应用了电力电子技术、光控转换技术、高压技术、控制技术和均压技术、冷却技术、高压用绝缘材料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成果,现有在晶闸管上使用的换流阀由于相互之间不可进行降低间距,从而在多层组合时,容易受到房屋高度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晶闸管换流阀,具备可将各个换流阀之间间距进行降低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在晶闸管上使用的换流阀由于相互之间不可进行降低间距,从而在多层组合时,容易受到房屋高度限制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晶闸管换流阀,包括下阀体和顶板,所述下阀体的上表面包括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与下阀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表面包括旋转筒,所述旋转筒位于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所述旋转筒的顶端包括上阀体,所述上阀体的下表面与旋转筒的顶端搭接,所述旋转筒的顶端开设有与旋转筒内部相连通的活动孔,所述活动孔的内部包括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表面与活动孔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块的上表面与上阀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块的下表面包括挡块,所述挡块的上表面与活动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块的表面与旋转筒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顶板的左右两侧均包括固定板,两个固定板的上表面均开设有与下表面相连通的固定孔,两个固定孔的内部均包括插杆,两个插杆的表面分别与两个固定孔的内部插接。优选的,所述上阀体的上表面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的内部包括转轴。优选的,所述转轴位于开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表面包括转轮,所述转轮位于转轴的表面套接。优选的,所述顶板的正面包括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位于顶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轴与转轴之间通过传送绳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旋转筒的左右两侧均包括绝缘把,两个绝缘把分别位于旋转筒的左侧和右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下阀体的上表面包括安全绳,所述安全绳的底端与下阀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安全绳的顶端与上阀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晶闸管换流阀,通过旋转筒、螺纹杆、活动块和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达到在转动旋转筒时,会使得旋转筒在螺纹杆的表面向下移动,从而使得降低下阀体与上阀体之间的间距,解决了现有在晶闸管上使用的换流阀由于相互之间不可进行降低间距,从而在多层组合时,容易受到房屋高度限制的问题。2、该晶闸管换流阀,通过转轮与固定轴之间设置的传送绳,达到在下阀体与上阀体出现晃动时,晃动力可以经过传送绳在固定轴与转轮之间活动降低晃动程度,通过下阀体与上阀体之间设置的安全绳,达到利用安全绳将上阀体与下阀体进行连接,避免脱离出现意外伤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中:1、下阀体;2、螺纹杆;3、绝缘把;4、旋转筒;5、固定块;6、开槽;7、转轴;8、转轮;9、传送绳;10、插杆;11、固定板;12、固定孔;13、固定轴;14、顶板;15、上阀体;16、活动块;17、活动孔;18、挡块;19、安全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晶闸管换流阀,包括下阀体1和顶板14,下阀体1的上表面包括螺纹杆2,晶闸管是晶体闸流管的简称,又被称做可控硅整流器,以前被简称为可控硅,此换流阀用于晶闸管工作,螺纹杆2的底端与下阀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螺纹杆2的表面包括旋转筒4,旋转筒4的左右两侧均包括绝缘把3,两个绝缘把3分别位于旋转筒4的左侧和右侧固定连接,绝缘把3表面为经过绝缘处理,因此在使用绝缘把3进行转动时,可以避免手触电,同时两个绝缘把3同时转动可以为转动提供更好的施力点,旋转筒4位于螺纹杆2的表面螺纹连接,旋转筒4的顶端包括上阀体15,上阀体15的上表面包括固定块5,固定块5的上表面开设有开槽6,开槽6的内部包括转轴7,转轴7位于开槽6的内壁固定连接,转轴7的表面包括转轮8,转轮8位于转轴7的表面套接,顶板14的正面包括固定轴13,固定轴13位于顶板14的正面固定连接,固定轴13与转轴7之间通过传送绳9传动连接,传送绳9在固定轴13的表面可以进行活动,同时传送绳9在转轮8的表面也可以进行活动,所以在上阀体15与下阀体1出现晃动时,传送绳9会在固定轴13和转轮8之间进行轻微转动,利用此转动将上阀体15与下阀体1晃动力进行缓冲,避免上阀体15与下阀体1出现掉落,上阀体15的下表面与旋转筒4的顶端搭接,旋转筒4的顶端开设有与旋转筒4内部相连通的活动孔17,活动孔17的内部包括活动块16,活动块16的表面与活动孔17的内部活动连接,活动块16的上表面与上阀体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活动块16的下表面包括挡块18,挡块18的上表面与活动块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挡块18的表面与旋转筒4的内部活动连接,顶板14的左右两侧均包括固定板11,两个固定板11的上表面均开设有与下表面相连通的固定孔12,两个固定孔12的内部均包括插杆10,两个插杆10的表面分别与两个固定孔12的内部插接,下阀体1的上表面包括安全绳19,安全绳19的底端与下阀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安全绳19的顶端与上阀体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安全绳19为钢丝材质,利用钢丝的强大拉力进行上阀体15与下阀体1之间的连接,避免下阀体1与上阀体15之间出现分离而掉落。工作原理,在进行上阀体15与下阀体1之间的间距缩减时,先将下阀体1下表面托住,然后抓住两个绝缘把3进行转动,两个绝缘把3转动时会带动旋转筒4向螺纹杆2的表面进行移动,随着旋转筒4向螺纹杆2的表面进行移动,从而将下阀体1向上提拉,使得上阀体15与下阀体1之间的间距降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晶闸管换流阀,包括下阀体(1)和顶板(1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阀体(1)的上表面包括螺纹杆(2),所述螺纹杆(2)的底端与下阀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2)的表面包括旋转筒(4),所述旋转筒(4)位于螺纹杆(2)的表面螺纹连接,所述旋转筒(4)的顶端包括上阀体(15),所述上阀体(15)的下表面与旋转筒(4)的顶端搭接,所述旋转筒(4)的顶端开设有与旋转筒(4)内部相连通的活动孔(17),所述活动孔(17)的内部包括活动块(16),所述活动块(16)的表面与活动孔(17)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块(16)的上表面与上阀体(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块(16)的下表面包括挡块(18),所述挡块(18)的上表面与活动块(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块(18)的表面与旋转筒(4)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顶板(14)的左右两侧均包括固定板(11),两个固定板(11)的上表面均开设有与下表面相连通的固定孔(12),两个固定孔(12)的内部均包括插杆(10),两个插杆(10)的表面分别与两个固定孔(12)的内部插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晶闸管换流阀,包括下阀体(1)和顶板(1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阀体(1)的上表面包括螺纹杆(2),所述螺纹杆(2)的底端与下阀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2)的表面包括旋转筒(4),所述旋转筒(4)位于螺纹杆(2)的表面螺纹连接,所述旋转筒(4)的顶端包括上阀体(15),所述上阀体(15)的下表面与旋转筒(4)的顶端搭接,所述旋转筒(4)的顶端开设有与旋转筒(4)内部相连通的活动孔(17),所述活动孔(17)的内部包括活动块(16),所述活动块(16)的表面与活动孔(17)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块(16)的上表面与上阀体(1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块(16)的下表面包括挡块(18),所述挡块(18)的上表面与活动块(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块(18)的表面与旋转筒(4)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顶板(14)的左右两侧均包括固定板(11),两个固定板(11)的上表面均开设有与下表面相连通的固定孔(12),两个固定孔(12)的内部均包括插杆(10),两个插杆(10)的表面分别与两个固定孔(1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斌唐伟杰周小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奔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