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宝权专利>正文

本泵压力水驱动式无阻板闸止回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8929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供排水系统中的止回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止回阀由阀体、板闸室、贮能室和板闸组成,其特征在于板闸室设置于阀体的上部,贮能室设置于板闸室的上部,阀体内设有上、下无阻圈,阀体内还设置旁通口,在阀体与板闸室中间设置水孔,水孔上方设置调控阀,贮能室内设有活塞,活塞之上设有弹簧,阀杆上端与活塞固定连接,阀杆下端与板闸通过活动连接结节相连,闸板中镶嵌有数个补调阀,可在板闸侧面设密封圈或在板闸所通过的缝隙的出水侧阀体边缘设密封圈,在贮能室顶部和阀体顶部设有联接口,贮能室顶部设有盖板。该阀工作时,没有局部阻力,节省能源,启闭稳妥可靠,关闭时可实现先快关一段,后慢关全程,能有效地防止破坏性水锤事故的发生。(*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供排水系统中的止回阀。止回阀是被用来安装在水泵出口近处的安全设施,用它来防止因停电时泵中产生的倒流压力水而导致的破坏性水锤事故。由于高扬程、大流量的水泵的大量应用,防止水锤事故的发生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如陈小泉先生在1994年第3期,《给水排水》中阐述“……,停泵水锤事故,有记录的在200次以上。……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泵房内水锤消除设备不能有效地消除水锤因此采用更好的水锤防护设备显得尤其重要。目前国内常用的水锤防护设备为水锤消除器和微阻缓闭止回阀,本人认为两者都存在不足之处,操作管理较麻烦,如操作不当,往往容易形成二次水锤。”此外,由于止回阀是安装在水泵出口的近处的咽喉上,水泵泵出的高压水的总量高速流经该阀时要发生扩大、收缩等流态变化而产生局部阻力,从而耗费更多的电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局部阻力趋于零,减少能耗,安全可靠,结构紧凑的本泵压力水驱动式无阻板闸止回阀。本专利技术是由如下结构实现的它由阀体、板闸室、贮能室和板闸组成,其特征在于板闸室设置于阀体的上部,贮能室设置于板闸室的上部,阀体内设有上、下无阻圈,阀体内还设置旁通口,在阀体与板闸室中间设置水孔,水孔上方设置调控阀,贮能室内设有活塞,活塞之上设有弹簧,阀杆上端与活塞固定连接,阀杆下端与板闸通过活动连接结节相连,闸板中镶嵌有数个补调阀,可在板闸侧面设密封圈或在板闸所通过的缝隙的出水侧阀体边缘设密封圈,在贮能室顶部和阀体顶部设有联接口,贮能室顶部设有盖板。本止回阀设有电磁阀管路系统,其一端经联结口与活塞上部空间相通后安装二通电磁阀,另一端则与阀体的出水侧联结口相联。止回阀还设置有小止回阀管路系统,其一端也与活塞上部空间相通,另一端则与贮水池相通,在此系统下部设有小止回阀。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该阀工作时,没有局部阻力,节省能源,启闭稳妥可靠,关闭时可实现先快关一段,后慢关全程,能有效地防止破坏性水锤事故的发生,工作时无噪音,无振动,结构紧凑且简单,易于加工制造。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调控阀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补调阀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止回阀由阀体18、板闸室9、贮能室5和板闸7组成,板闸室9设置于阀体18的上部,贮能室5设置于板闸室9的上部,阀体18内设上、下无阻圈11、15,阀体18内还设置旁通口17,在阀体18与板闸室9中间设置水孔13,贮能室5内设有活塞2,活塞2与贮能室5顶部之间设有弹簧28,阀杆3上端与活塞2固定连接,阀杆3下端与板闸7通过活动连接节4相连,闸板7内设补调阀8,在贮能室5顶部和阀体18顶部设有联接口22、24、25。阀体18与板闸室9铸成一体,并用螺栓与贮能室5相紧固,板闸7与阀杆3用活动联结节4相联,而阀杆3又与活塞2用螺纹相配合联结,从而使板闸7、阀杆3、活塞2联成一体。阀体18是水泵泵出的压力水的通道,阀体18的进水口用螺栓与水泵出水口外的短管相联,阀体18的出水口用螺栓与主管相连,板闸室19是板闸7升起后停留的处所。贮能室5是活塞2升起后弹簧28贮能的处所。在阀体18中有上、下无阻圈11、15用上、下无阻圈联结装置12。16与阀体18相联,上、下无阻圈11、15由塑性材料制成,上、下无阻圈11、15的内径与阀体18的内径相同,板闸7升起后,板闸7通过后的缝隙由上、下无阻圈11、15遮掩,板闸7降落后板闸7将与上、下无阻圈11、15及密封圈14紧密依靠。阀体18与板闸室9之间设有数个水孔13,在其中一个水孔13的上方设置由板闸室9引来的调控阀10。板闸7的侧面有密封圈6,密封圈6为O形胶圈,也可用衬胶制成。板闸7侧面密封圈6和阀体18的密封圈14二者只选其一。板闸7中镶嵌有数个补调阀8。上述的调控阀10其结构如图2所示,调控阀10由四方头31、联结杆32、扇形调控体33组成,联结杆32穿过板闸室9侧壁预留的孔洞后,与侧壁两侧用螺帽、垫圈、胶垫等紧固。松动侧壁外部的紧固螺帽,用扳手转动四方头31,即可联动扇形调控体33同时转动,从而使扇形调控体33与通至板闸室9的水孔13的接触面积发生变化,使流经水孔13的水量受到调控。上述的补调阀8其结构如图3所示,补调阀8与板闸7用螺纹连接,补调阀盖42与补调阀体44也用螺纹联结。冲动板43套在补调阀芯41的外围。弹簧46依附于冲动板43和补调阀芯41的底部之间。压力水压到补调阀盖42时,有部分压力水经补调阀盖42的数个水孔压到冲动板43上,冲动板43因受压而压迫弹簧46使其变形,同时冲动板43的数个小孔,将泄出部分压力水并沿补调阀体44和补调阀芯41的间隙分流,从而减轻板闸7的受压。弹簧46在水压力大时,受压变形,水压小时,恢复原形,从而关闭该阀。此补调阀盖42的水孔与冲动板43的水孔互相错开。在贮能室5中除活塞2和阀杆3外尚有弹簧28、密封圈29和簧顶板27。贮能室5上有盖板1,贮能室5与盖板1用螺栓紧固。本止回阀设有电磁阀管路系统,其一端经联结口24与活塞2上部空间相通后安装二通电磁阀23,另一端则与阀体18的出水侧联结口22相联。另外止回阀还设置有小止回阀管路系统,其一端也与活塞2上部空间相通,另一端则与贮水池20相通,在此系统下部设有小止回阀21。在阀体18的入水侧与贮水池20之间也设一个电磁阀管路系统,其一端与阀体18入水口内侧壁相通,另一端则直通贮水池20,二通电磁阀19设于其中。在活塞2上部设一可通至盖板1外的标尺26。下面对本泵压力水驱动式无阻板闸止回阀的工作过程做一具体描述水泵未开动时,板闸7处于全关闭状态。附图1所示的状态为板闸7全开、压力水畅通无阻的节能状态。此全开状态的形成是由于送电使水泵开动后所产生的压力水经水孔13冲过板闸室9的孔洞后冲至贮能室5中,并迫使活塞2上升,活塞2上升时将带动与其相联的阀杆3及与阀杆3相联的板闸7同步上升,结果是板闸7逐渐上升直至全开;与此同时,与活塞2上面相依附的弹簧28被逐渐压缩直至全闭合而贮能备用,所用的弹簧28为截锥螺旋弹簧,或其它可使全闭合时高度较小的弹簧;此时电磁阀23因通电而关闭该系统;电磁阀19也关闭另一电磁阀管路系统系统;当活塞2的上部空间有存水时,此水将经过设有小止回阀21的管路回至贮水池20中,弹簧28在受压时,与其相依的簧顶板27控制弹簧28的稳定性并和盖板1等一起承受压力。标尺7与活塞2相联且随活塞2的升降而升降,它既可显示板闸7的位置,又可显示板闸7的升降速度,以便采取措施使该速度附合止回阀关闭的良好的要求。停电时,在水泵不能继续供给压力水的瞬时,已被压缩至闭合状态,而贮能备用的弹簧28将释放能量,反弹并迫使活塞2、阀杆3、板闸7协同下降,而使板闸7下落部分高度;该瞬时过后,压力水返回时,此返回的压力水将经过已下落部分高度的板闸7的下面流过,这将增加该返回压力水的阻力,而消耗该压力水的能量,因此该压力水经水泵流向贮水池20的过程中,不能产生破坏性水锤。同时返回压力水将经联结口20、已因断电而开通的电磁阀23、联结口22的系统冲流至活塞2的上部空间,并与继续释放能量的弹簧28一起迫使活塞2连同板闸7继续下落,直至全部下落至底而切断水流,板闸7全部下落后将和下无阻圈15、上无阻圈11、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本泵压力水驱动式无阻板闸止回阀,它由阀体、板闸室、贮能室和板闸组成,其特征在于板闸室设置于阀体的上部,贮能室设置于板闸室的上部,阀体内设有上、下无阻圈,阀体内还设置旁通口,在阀体与板闸室中间设置水孔,水孔上方设置调控阀,贮能室内设有活塞,活塞之上设有弹簧,阀杆上端与活塞固定连接,阀杆下端与板闸通过活动连接结节相连,闸板中镶嵌有数个补调阀,可在板闸侧面设密封圈或在板闸所通过的缝隙的出水侧阀体边缘设密封圈,在贮能室顶部和阀体顶部设有联接口,贮能室顶部设有盖板,本止回阀设有电磁阀管路系统,其一端经联结口与活塞上部空间相通后安装二通电磁阀,另一端则与阀体的出水侧联结口相联阀,本止回阀还设置有小止回阀管路系统,其一端也与活塞上部空间相通,另一端则与贮水池相通,在此系统下部设有小止回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权
申请(专利权)人:张宝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