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86914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送风装置具有:马达,其具有沿着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叶轮,其固定于所述轴,并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马达壳,所述马达壳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马达的径向外侧;送风机壳体,所述送风机壳体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所述马达壳的径向外表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处;以及电路板,其配置于比所述马达壳靠下方的位置处,并配置有多个电路元件。所述马达壳在下端部具有机壳缩小部,在所述机壳缩小部中,该马达壳的径向长度随着朝向下方而变短。

Air supply device and vacuum clea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本技术涉及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技术介绍
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02-21794号公报中公开了电动送风机,该电动送风机包括由定子、转子以及对转子进行轴支承的托架构成的马达部、利用转子的输出轴旋转的叶轮以及由覆盖叶轮的外壳构成的风扇部,在马达部内设有进行马达部的电力控制的电路部。在该电动送风机中,能够高效地冷却电路部的发热元件。更详细地说明的话,马达部由负载侧托架和负载相反侧托架形成了壳体,其中负载侧托架由作为导电材料的金属制成。电路部由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构成。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被作为马达部的由金属制成的壳体的负载侧托架和负载相反侧托架覆盖的方式配置。风扇部具备:安装于转子的旋转轴的上端部的叶轮;配置于叶轮的外周部,并形成将从叶轮流出的气流向马达部的内部引导的通风路的空气引导部;以及以覆盖叶轮和空气引导部这两者的方式安装于负荷侧托架的外壳。当电动送风机旋转时,叶轮旋转而产生抽吸力,空气从外壳的吸入口流入叶轮内,并从叶轮的外周排出。从叶轮的外周排出的气流到达马达部的负载侧托架的上表面,通过负载侧托架的开口部,并向电路部的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引导。由于在第一基板、第二基板设置有多个贯通基板正反面的贯通孔,因此从叶轮的外周排出的空气流到达负载侧托架的上表面之后,经由该贯通孔而流入至马达部的内部。在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02-21794号公报中公开的电动送风装置中,由于在叶轮与定子的轴向之间配置有电路板,因此电路板成为送风阻力,有可能导致送风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送风效率下降的抑制和电路板的冷却的技术。第一技术方案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具有:马达,其具有沿着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叶轮,其固定于所述轴,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马达壳,所述马达壳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马达的径向外侧;送风机壳体,所述送风机壳体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所述马达壳的径向外表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处;以及电路板,其配置于比所述马达壳靠下方的位置处,并配置有多个电路元件。所述马达壳在下端部具有机壳缩小部,在所述机壳缩小部中,所述马达壳的径向长度随着朝向下方而变短。第二技术方案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在第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机壳缩小部是向下方并且向径向外侧凸出的弯曲部。第三技术方案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在第一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电路元件中的最高温的第一电路元件位于比所述机壳缩小部的径向外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处。第四技术方案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在第三技术方案中,所述机壳缩小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向区域在径向上与所述第一电路元件重合。第五技术方案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在第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马达壳在所述机壳缩小部的径向内侧具有向上方凹陷的机壳凹部,多个所述电路元件中的轴向长度最长的第二电路元件的至少上部容纳于所述机壳凹部内。第六技术方案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在第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马达壳具有:机壳凹部,该机壳凹部在所述机壳缩小部的径向内侧向上方凹陷;以及机壳开口部,该机壳开口部贯通所述机壳缩小部与所述机壳凹部的径向之间。第七技术方案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在第六技术方案中,所述机壳开口部在周向上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机壳开口部在周向上等间隔配置。第八技术方案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在第一至第七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项中,所述马达壳在所述机壳缩小部具有向径向内侧凹陷的机壳槽。第九技术方案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在第一至第七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项中,所述马达壳具有:上壳;以及下壳,所述下壳配置于所述上壳的下方,所述下壳具有所述机壳缩小部。第十技术方案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在第一至第七技术方案中的任一项中,所述马达壳具有机壳扩大部,所述机壳扩大部配置于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机壳缩小部的周向之间,并向径向外侧突出,在所述机壳扩大部的比径向外表面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处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机壳贯通孔,在所述机壳贯通孔内配置有将所述马达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连接部。第十一技术方案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在第十技术方案中,所述机壳贯通孔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向所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前方侧延伸。第十二技术方案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在第十一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电路元件中的最高温的第一电路元件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电路元件配置于比周向中间位置靠所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后方侧的位置处,所述周向中间位置是在周向上相邻的所述机壳贯通孔的周向之间位于配置在所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后方侧的所述机壳贯通孔中的所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前方端与配置在所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所述机壳贯通孔中的所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后方端之间的中间位置。第十三技术方案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在第十至第十二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项中,所述机壳贯通孔在周向上配置有多个。第十四技术方案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在第十至第十二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项中,所述机壳扩大部具有:扩大部外壁部,其配置于比所述机壳缩小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处;以及一对扩大部侧壁部,它们连接所述扩大部外壁部的周向两端部与所述机壳缩小部,所述一对扩大部侧壁部中的配置于所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后方侧的所述扩大部侧壁部在所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前方侧的面具有随着朝向上侧而朝向所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后方侧的贯通孔扩大部。第十五技术方案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在第十至第十二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项中,所述机壳扩大部在周向上隔着规定角度而等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所述马达壳具有多个脚部,多个所述脚部朝向下方突出,并与所述电路板连接,多个所述脚部在周向上隔着所述规定角度而等间隔配置,各所述机壳扩大部以多个所述脚部中的任一个为基准而向所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后方侧错开比所述规定角度的一半小的角度而配置。本技术方案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尘器具有第一至第十五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根据本技术方案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能够兼顾送风装置的送风效率下降的抑制和电路板的冷却。并且,根据本技术方案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尘器,能够实现具有上述的送风装置的吸尘器。由以下的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方案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方案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送风装置的纵剖视图。图3是放大示出送风装置的下部侧的一部分的概略剖视图。图4是示出机壳缩小部与电路元件之间的关系的概略剖视图。图5是从斜下方观察下壳的立体图。图6是从斜上方观察下壳的立体图。图7是下壳的俯视图。图8是示出机壳扩大部及其周边的结构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机壳贯通孔与第一电路元件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0是用于对脚部与机壳扩大部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图。图11是本技术方案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尘器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方案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在送风装置100的说明中,将与图2所示的送风装置100的中心轴线C平行的方向称作“轴向”,将与中心轴线C垂直的方向称作“径向”,将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送风装置,其具有:马达,其具有沿着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叶轮,其固定于所述轴,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马达壳,该马达壳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马达的径向外侧;送风机壳体,该送风机壳体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所述马达壳的径向外表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处;以及电路板,其配置于比所述马达壳靠下方的位置处,并配置有多个电路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壳在下端部具有机壳缩小部,在该机壳缩小部中,该马达壳的径向长度随着朝向下方而变短。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4.12 JP 2018-076724;2017.11.24 US 62/590,4091.一种送风装置,其具有:马达,其具有沿着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叶轮,其固定于所述轴,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马达壳,该马达壳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马达的径向外侧;送风机壳体,该送风机壳体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所述马达壳的径向外表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处;以及电路板,其配置于比所述马达壳靠下方的位置处,并配置有多个电路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壳在下端部具有机壳缩小部,在该机壳缩小部中,该马达壳的径向长度随着朝向下方而变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缩小部是向下方并且向径向外侧凸出的弯曲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路元件中的最高温的第一电路元件位于比所述机壳缩小部的径向外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缩小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向区域在径向上与所述第一电路元件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壳在所述机壳缩小部的径向内侧具有向上方凹陷的机壳凹部,多个所述电路元件中的轴向长度最长的第二电路元件的至少上部容纳于所述机壳凹部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壳具有:机壳凹部,该机壳凹部在所述机壳缩小部的径向内侧向上方凹陷;以及机壳开口部,该机壳开口部贯通所述机壳缩小部与所述机壳凹部的径向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开口部在周向上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机壳开口部在周向上等间隔配置。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壳在所述机壳缩小部具有向径向内侧凹陷的机壳槽。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壳具有:上壳;以及配置于所述上壳的下方的下壳,所述下壳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早光亮介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