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水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84200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6:29
一种电极水套。主要解决现有电极水套冷却不稳定,影响电极使用寿命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水套体上形成有一个第一V型通道、若干个第二V型通道、一个第三V型通道,其结构相同且依次周向均匀布置;第一V型通道的进水端连通进水管,第三V型通道的出水端连接出水管;第一V型通道的出水端与其相邻第二V型通道的进水端之间开设有第一导通槽;各个相邻第二V型通道的出水端与进水端之间开设有第二导通槽;第三V型通道的进水端与其相邻第二V型通道的出水端之间开设有第三导通槽。其优点在于通过各组结构相同的V型通道,实现冷却水通过时各处的冷却水流速相同,冷却效果相同,保证冷却效果稳定,提高电极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极水套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极水套。
技术介绍
电极水套是玻璃电熔窑的必用设备,水套对电极冷却的好坏直接决定电极的寿命。现有的电极水套大多如图4-5所示,是一个夹克腔6,一个进水管道7,一个出水管道8,冷却水在夹克腔6内运动,加热电极放置在夹克腔6的中心位置实现冷却。但是上述结构的电极水套,其腔内不可避免有死角,不同位置的冷却水的运动速度不同,冷却效果有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极水套,解决现有电极水套内的各个部位冷却水流速存在差异,冷却效果不同,导致电极冷却不稳定,影响电极使用寿命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极水套,包括水套体、盖板、进水管、出水管;所述水套体呈圆柱环结构,其中心形成有与电极相匹配的中心通孔,所述水套体上形成有一个第一V型通道、若干个第二V型通道、一个第三V型通道,所述第一V型通道、第二V型通道、第三V型通道依次沿水套体中心周向均匀布置;所述第一V型通道的进水端连通进水管,所述第三V型通道的出水端连接出水管;所述第一V型通道的出水端与其相邻第二V型通道的进水端之间开设有第一导通槽;各个相邻第二V型通道的出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极水套,包括水套体(1)、盖板(2)、进水管(3)、出水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套体(1)呈圆柱环结构,其中心形成有与电极相匹配的中心通孔(11),所述水套体(1)上形成有一个第一V型通道(12)、若干个第二V型通道(13)、一个第三V型通道(14),所述第一V型通道(12)、第二V型通道(13)、第三V型通道(14)结构相同,且依次沿水套体(1)中心周向均匀布置;所述第一V型通道(12)的进水端连通进水管(3),所述第三V型通道(14)的出水端连接出水管(4);所述第一V型通道(12)的出水端与其相邻第二V型通道(13)的进水端之间开设有第一导通槽(15);各个相邻第二V型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水套,包括水套体(1)、盖板(2)、进水管(3)、出水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套体(1)呈圆柱环结构,其中心形成有与电极相匹配的中心通孔(11),所述水套体(1)上形成有一个第一V型通道(12)、若干个第二V型通道(13)、一个第三V型通道(14),所述第一V型通道(12)、第二V型通道(13)、第三V型通道(14)结构相同,且依次沿水套体(1)中心周向均匀布置;所述第一V型通道(12)的进水端连通进水管(3),所述第三V型通道(14)的出水端连接出水管(4);所述第一V型通道(12)的出水端与其相邻第二V型通道(13)的进水端之间开设有第一导通槽(15);各个相邻第二V型通道(13)的出水端与进水端之间开设有第二导通槽(16);所述第三V型通道(14)的进水端与其相邻第二V型通道(13)的出水端之间开设有第三导通槽(17);所述盖板(2)呈与水套体(1)相适配的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树仑耿海堂商振可李函玮赵福年赵树旗陆建影窦晓翠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昱仑玻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